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第167部分

重生之我为崇祯-第167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冷大人,此间若能助我多尔衮成就大事,我多尔衮当对着长生天起誓,此生当与冷大人结为异性兄弟,共享富贵!”

    。。。。。。

    盛京城,宗人府一处秘密羁押地。

    “就是这儿了!”

    此刻,阿拜带着化装成侍卫的德尔格勒兄弟二人,指了指不远处的天字一号房,却是轻声道。

    “哦,宗令大人,此间何来?”

    就在这时,左宗人镇国将军聂克塞却是从一旁走了过来,与阿拜一声招呼。

    对此,阿拜脸色却是明显一白,不过也只是刹那间的事,毕竟是的经过大仗势的人,转而却是迎了上前道。

    “聂克塞,此间你与本宗令所言天字号之事,本宗令亦是不能决,故而报之宫里,宫里却是派出两名一等侍卫,命本宗令随同调查。”

    对于阿拜所言,聂克塞明显却是一愣,要知道当初天字一号进来时,那是大汗亲自命自己全权负责此事,就是宗令也不得随意干涉,又何来宫中另外派出两名一等侍卫的说法。

    只不过疑虑归疑虑,聂克塞明白此间乃是多事之秋,何况大汗北上,这宫里的事如何,又岂是他能掺和的了的,何况对于自己这个五叔,打小也为聂克塞敬仰,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他聂克塞却也暗自悲叹,如今莽古尔泰绝食,他正是一筹莫愁,这才禀告阿拜。

    而如今既然阿拜到来,且还是带了两名宫中侍卫,他聂克塞纵有疑虑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却是道。

    “既然如此,那下官就先行下去了,有宗令在此,下官却也放心。”

    说罢,却是转身就此离去。

    见此,一旁的德尔格勒却是冲着阿拜做抹手状,要说历经一场生与死,背叛与救赎之后,德尔格勒的性子却是变了许多,至少懂得杀伐之道,是为求生。

    面对着德尔格勒这一举动,阿拜却是摇了摇头,对此德尔格勒却也不好说些什么。

    而与此同时,当离开监门的那一刻,聂克塞却是重重舒缓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一般,就在刚刚,若是德尔格勒冲他下手,他已然决定鱼死网破,乃是因为德尔格勒他认识,哪怕换了行头。

    而也正是因为认出了德尔格勒,他聂克塞却是才选择了回避,镇北关传来消息,曾经的叶赫嗣子,大金的男爵,镇北关守将惨死关外,而如今这活生生的人竟会是出现在了他聂克塞的眼中。

    此事让聂克塞虽是不解,但却是明白,这里面绝非自己所能掺和的,主动回避方是保生之道。

第三十八章 尾声,平辽之战(五)() 
镇北关。

    皇太极向来自诩都是个精明之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向来算无遗策的他,竟会被多尔衮一个移花接木,给瞒天过海!

    “哐当!”

    满屋的零碎,却是散落一地。

    这已不是皇太极这两日一来头一遭摔东西了,自打有消息从盛京传来,说是多尔衮大军并未北上,而是径直攻取辽阳之后,皇太极这脾气却是一天比一天大。

    “大汗!”

    范文程乃是皇太极所仰仗的奴才,尤为信任,更兼之前赴这镇北关前曾对于此事心存疑虑,故而面对皇太极这几日的雷霆之怒,众人却是只能将范文程推上前去。

    见范文程到来,皇太极却是道。

    “范先生,你来做甚,朕说了,此间任何人也不见!”

    见此状,范文程却也不争不辩,转身缓缓退出,面对着府外众人却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好了,好了,诸位,都散了吧!大汗不过有些气恼,想来过了今日,定会与诸位一个交代!”

    闻听范文程此言,府外众人皆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接连散去,而见此情形,范文程的嘴角却是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那是因为,他却是明白,在盛京城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里,皇太极已然命令驻扎在外的济尔哈朗夤夜率领镶蓝、镶黄两旗赶回盛京城去。

    而之所以唱上这样一曲双簧,却是皇太极所定下的。

    毕竟当日德尔格勒夤夜遇袭,却是不由得不让皇太极多长上个心眼,故而这才弄出之前这样一幕。

    。。。。。。

    另外一旁,却说盛京城外。

    “嗖!”

    随着一支点满油脂的火箭升空而去,却是给漆黑的夜色带来一丝绚烂的光辉。

    “看!是大人发的信号!”

    此刻,当信号升空,盛京城正黄旗门处,那些个等待着自己大人信号的侍卫们却是奔走相告。

    要说此间冷僧机所掌控的正黄旗三个牛录约莫千来号人,却是当年努尔哈赤剿灭海西各部之后,混编组合而成的,而后冷僧机受到皇太极信任,为内大臣,这几年里却是暗中四下串联各个牛录,邀其共事。

    而这三个牛录的侍卫却多是当年冷僧机所率归降的叶赫旧属,随着冷僧机一步登天,这些人却也由普通的马甲充任侍卫,故而这些人对于冷僧机可谓是忠心耿耿。

    “开城门!开城门!”

    随着冷僧机一亲信甲剌一声令下,守卫正黄旗大门的侍卫们却是蓄势以待,一齐上前打开城门。

    “吱嘎。。。。。。。吱嘎。。。。。。”

    随着大门逐渐打开,随后响彻整个夜空的却是一阵喊杀声。

    “儿郎们,冲进城去,一举夺下盛京城!”

    。。。。。。。

    正蓝旗门外,尼雅哈府中。

    “这是什么声音?!”

    随着喊杀声不断入耳,此间刚刚逃出牢笼的莽古尔泰却是不觉心神不宁。要说此间阿拜带着德尔格勒两兄弟,进入宗人府牢狱之中,以李代桃僵之计,将莽古尔泰救了出来。

    可是这刚一到尼雅哈府中,却是闻喊杀声四起,很是明显,这夜色之中这喊杀之声显得格外的刺耳!

    “报!大人,不好了,正黄旗贼人引多尔衮入城,此间多尔衮亲率大军正在城中四处劫掠!”

    “什么?!”

    就在此时斥候来报,却是让众人皆是倍感太过突然。

    尤其是德尔格勒兄弟二人,本是想借着皇太极大军在外,好乘机起事,哪想竟是让他人占了先机。

    而当德尔格勒兄弟二人将目光放在一旁的莽古尔泰身上之时,此刻,略微沉思片刻之后,莽古尔泰却是已然有了决断。

    既然要反,就绝不能丝毫犹豫,而此间多尔衮入城,虽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福祸相依,何尝多尔衮的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正好能够给莽古尔泰一行人绝佳的机会,去逃离盛京城,以图大事哉!

    虽说莽古尔泰与多尔衮乃是亲兄弟,而且二人关系曾是极好,但是自从遭到囚禁一来,莽古尔泰却是性格变化很大,此间他绝不会轻易的去相信多尔衮,与之取得联系,所以此刻莽古尔泰却是道。

    “诸位,速速回去集结家眷、部属,半个时辰后,正蓝旗大门汇合!速速出城去!”

    。。。。。。

    济尔哈朗奉皇太极旨意,夤夜带着镶黄、镶蓝两旗大军朝着盛京而来,第三日夜,却是离着盛京城不过十数里。

    “王爷,不好了,盛京城中大火!”

    当斥候来报盛京城中大火之时,透过夜色,城中的火光将整个天际映照的通红,济尔哈朗不是瞎子,自然看的真切。

    “不好!恐怕此间城中有失!”

    此刻,济尔哈朗心中却是暗自一番叹息。

    只不过此间夜色正浓,何况连续奔袭而来,帐下士卒多是疲惫不堪,此间若是城中无甚动静还罢,但是明显城中有失,若是贸然行事,济尔哈朗却是担心全军陷入危局之中。

    “去,再探再报!一定要将城中之事弄得一清二楚!”

    故而此刻,再派斥候打探对于济尔哈朗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而当派出多路斥候的那一刻,对于济尔哈朗而言,无疑每分每秒都是一种煎熬,此间,济尔哈朗受命于皇太极,受其重托率镶黄、镶蓝两旗约莫六十个牛录的兵马回援盛京,而若是盛京依旧有失,纵使皇太极不责备于他,但是对于济尔哈朗而言,无疑是会是一种强烈的深深自责。

    身为后金的勇士,受其命,然却失其职,无疑是一种耻辱!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派出的五路斥候却是只有一路回报,却也是浑身带伤。

    “禀告王爷,大事不。。。。。。不好了,多。。。。。。多尔衮打破盛京城,攻进去了!”

    刚一说完,那斥候却是恍若用尽了所有的气力一般,头一歪,直接倒在了一旁,死了。

    “什么?!”

    闻听斥候以死探的情报,却是多尔衮率军攻破盛京城,济尔哈朗却是不觉大惊失色,虽说对于一切的种种他济尔哈朗心中早已一番预料,但是多尔衮攻破盛京城的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人群之中爆炸开来。

    而且根据京中消息多尔衮此刻不是在辽阳城吗?另外这盛京城中不是依旧有数万大军坚守吗?何况乎盛京城乃是一座坚城,岂是说攻破就能攻破的呢?

    一切的一切,济尔哈朗虽是不解,但是木已成舟,他必须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便是此间盛京已经易主。

    。。。。。。

    大明,山海关。

    朱建休养几日,却是已然去了风寒,且身体舒缓了些许。

    而关于这几日后金的大小消息,经由大明帝国各种渠道,却是源源不断的落在朱建面前的桌案之上。

    “妙哉!终于是开始了!”

    当得知多尔衮与皇太极之间的战事已是开始,朱建却是连声叫好,因为对于朱建而言,等待这一刻,已然太久。。。。。。太久。

第三十九章 覆灭,四面楚歌(一)() 
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正月。

    努尔哈赤与诸贝勒言:“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是为后金之主努尔哈赤对大明征讨之檄文,史称,大金国主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宣布不再承认明附属关系,祭天以伐明。

    ‘七大恨’的颁布,尽管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但是至此之后,凭借于此努尔哈赤便是占据道义之上的制高点。

    不过以家仇为口号,借此以煽动民族之间更深的矛盾,以图自家之利益,损害的却是两地百姓之安定,却是只顾私利之徒,然其利用舆论为矛,狠狠的刺向早已腐朽不堪却依旧是庞然大物的大明王朝,却无疑是一大正确决策。

    故而此间朱建伐金,舆论不可或缺!

    而这几日,以大明皇党宣传部大臣宋献策为首的帝国宣传骨干,经过连续几日的准备,却是为朱建起草了一份伐金檄文。

    大明皇帝奉天讨金北伐建酋檄!

    其中围绕着后金本是大明藩属,辽东广袤土地本是明朝疆土,建酋努尔哈赤枉顾天意,不思回报天恩,公然反叛,攻城略地,侵害大明其他归属部落,屠戮生灵为核心,列七条伐金檄文。

    一、所谓是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建酋努尔哈赤本是大明属臣,罔顾人伦大道,公然背弃,取辽东七十余城,是为大不逆!

    二、辽东诸部,依附大明,本是安乐,建酋努尔哈赤为一己私利,起兵肆掠,涂炭生灵,海西、野人诸部相继沦陷,大明为其宗主,当有为其恢复之理。

    三、建酋俘获辽东汉民,多是劫掠一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圈其田地,断其生路,收之以为奴隶,易其衣冠,辱华夏太甚。

    四、建奴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

    七、大明朝体恤上苍,皇恩浩荡,为百姓之安宁,忍负重耻辱,与建酋皇太极盟誓,互不再侵犯,然建酋皇太极枉顾誓约,多次出兵袭扰东江诸地,攻破帝国农场多起,烧杀劫掠,当是天怒人怨!

    当讨金檄文一出,朱建一览之后,却是拍手称是,并立刻通知帝国各处报纸、刊物立刻付梓,借以传遍帝国上下。

    欲加之罪,当是何患无辞!

    然而以仁义伐残暴,所掀起的一场舆论风暴,势必会使得帝国上下同心协力,齐心讨贼!

    。。。。。。

    当檄文经由帝国皇党事务报、帝国宣传报、帝国军事报。。。。。。等等诸如此类付梓发行之后,第三日,整个辽东、直隶、三边、中原,乃至南边云贵皆是与闻。

    一时间,帝国上下,群情激奋,尤其是以京师、辽东、山东等地,人人思而报国,纷纷帝都请愿,上阵杀贼!

    而帝国新军,更是纷纷请战,欲与建奴决战与盛京城下,以彰显帝国声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