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第175部分

重生之我为崇祯-第17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有此事,不知先生何来此言?”

    “爵位无需多做猜想,顾某只因这些日子清理这些囚徒名册,得知这些囚徒多是蒙古内喀尔喀部、海西四部以及索伦诸部的俘虏,只因一直不肯屈服于皇太极,故而久被囚禁此间,顾某以为这些人虽是囚徒,但士气足以用之,若是自成一军,当是爵位一大助力!”

    闻听顾绛所言,曹变蛟却是一番沉默。

    虽说陛下下诏,只要不予反抗,汉、满当是平等对待之,当是此间以这些降人为兵,一时间曹变蛟却是有些难以接受。

    不要说此间这些人身份尚有待确定,便是果真能用之,但在曹变蛟看来,以蛮夷为军,显然是有辱他赤胆军的威名。

    对于曹变蛟的迟疑,顾绛却是看在眼里。

    “爵爷可曾闻听先朝之时,朵颜三卫以及三千营乎,这些不过都是塞外降人,然成祖皇帝摒弃成见,一来用于靖难,二来用于对外,这些军队于我大明可谓是战功赫赫,建立下煌煌武功!”

    而此刻,对于顾绛所言,曹变蛟却是再一次陷入沉默之中,片刻之后,曹变蛟却是开了口。

    “先生所言,曹某自是知晓,只不过。”

    说道此间,曹变蛟却是叹了口气。

    “爵爷是担心这些人不服王化,有辱赤胆军声威?还是担心这支囚徒若是为军,当是无人节制乎?”

    此话一出,见曹变蛟依旧沉默,顾绛却是道。

    “若是爵爷尚有疑虑,此事交由顾某,某定当不负将军所托!”

    对于顾绛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曹变蛟却也不好拒绝,却是道。

    “也罢,也罢。先生此般,却也为帝国大业,只不过大军出征就在几日间,先生的担子可是不轻吶!”

第五十二章 覆灭,四面楚歌(十三)() 
崇祯五年,八月。

    盛京城下,是夜,那一战,豪格亲率五千精骑,大败多尔衮于盛京城下。此役,斩首三千余众,多尔衮所部牛录几近殆亡,多尔衮所率残部,不知去向。

    与此同时,盛京守将冷僧机被斩于城中,萨哈廉率部夺取盛京,多尔衮余部皆尽杀戮一空。

    盛京城外,皇太极临时所在。

    “父汗,父汗!”

    此刻,捷报传来,豪格却是连沾满鲜血的衣甲也来不及换下,却是直奔皇太极军帐而去,将此间的消息相告。

    只不过离营帐越近,豪格越是感到一丝的异常,却是因为面对此间大捷,所有的侍卫脸上尽是难掩的悲戚之感。

    “难道说。。。。。。”

    念及此处,豪格心中却是猛地一阵‘咯吱’声响,却是倍感不妙。

    “父汗!”

    当推开营帐的那一刻,帐中所出现的情形,却是与他猜想之中的竟是无半点一二,幔帐的哀鸣声不断入耳,案塌之上竟是皇太极直挺挺的躺在上面,四周跪满了贝勒、贝子。

    “父汗。。。。。。。”

    随着一声‘父汗’,豪格竟是昏厥在地,是夜,皇太极薨!

    曾经白山黑水上的太阳,满人最杰出的领袖,大金之主皇太极因劳心劳力,终至心力憔悴而亡,享年四十。

    。。。。。。

    当豪格从昏厥中醒来,依旧难掩其满面的哀恸之情,毕竟皇太极乃其生父,且幼时起豪格便随在皇太极身旁征战,故而父子之情极为融洽。

    “贝勒爷,大汗去了,还望主子爷节哀才是,想来九泉之下,大汗定也不希望看到主子爷这般。”

    见豪格苏醒过来,一旁的亲军侍卫却是好生安慰道。

    闻听此言,豪格却是微微点了点头,却是道。

    “本贝勒昏迷这段时间,可是有人来过?”

    “回禀主子爷,刚刚范大人与萨哈廉大人却是来看过主子爷,只是主子爷一时半会不醒,诸位大人却是先行告退了!”

    对于侍卫所言,豪格却是点了点头。

    “好了,值守一夜,想必定也是困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多谢主子爷,奴才这就告退!”

    而就在侍卫离去不久,豪格帐中却是有一人悄然出现。

    “贝勒爷。”

    “哦,你来了,说吧,何事?”

    “贝勒爷,据奴才打探,自打大汗殁了之后,军中却是有不少声音是关于贝勒爷您的,有些话却是不知该不该说。”

    说话之人却正是莽古尔泰,自从与豪格秘密接头,并暗地达成协议以来,莽古尔泰便是尊崇豪格为主子,为其暗中打探经营,至于豪格对其许诺过什么,其中却是让人颇有一番思忖。

    “哼,你我本就利益所在,没有什么需要遮掩一番的,说吧!”

    豪格虽是鲁莽之徒,但孰重孰轻却还是分得清楚的,何况此间皇太极突然撒手西归,可谓是多事之秋,不由得他不事事谨慎,如履薄冰。

    而面对豪格此言,莽古尔泰却是嘴角微微露出一些笑意道。

    “贝勒爷,据报,说是城中那些刚刚脱离多尔衮毒手的王公贝勒们,闻听大汗突然薨命此间,并欲要将汗位托付贝勒爷之时,却是反对多矣,其中是以镇国将军汤古代为首,另外相传阿巴泰本是奉命开拔盛京城,突闻大汗薨命此间,却是顿足不前,更有传言,说是已于汤古代取得联系,欲要谋立贝勒爷五弟硕塞登临汗位。”

    当莽古尔泰此话一出,豪格本是有些恼怒的面庞却是愈发的有些铁青开来。

    “啪!”

    随着四处散开的木屑,豪格一掌却是重重的拍在了面前的案木之上。

    “一群狼子野心之徒!父汗尸身未冷,便是想着自家私利,当是罪不容诛!”

    当闻听豪格所言,一旁的莽古尔泰却是自言自语道。

    “汤古代不足为虑,到是阿巴泰有些棘手。。。。。。。”

    闻听莽古尔泰所言,一旁的豪格却是陷入一阵沉默,时间就在这沉默之中悄然逝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豪格却是冷冷出言道。

    “好了,你先下去吧!”

    闻听此言,莽古尔泰却是拱了拱手,而就在转身的那一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莽古尔泰嘴中却是道了句。

    “闻听代善贝勒爷从义州逃了出来,如今更是入了盛京城。。。。。。。”

    此言一出,豪格的表情如何,莽古尔泰没有回头,当紧接着一声的清脆,莽古尔泰却是听的真切,因为那无疑是案桌上盛满美酒的金杯落地的声响。

    。。。。。。

    耀州。

    奉了皇命,身为帝国陆军部大臣的洪承畴却是由山海关出海,乘帝国钢铁舰【皇明】直奔耀州而来。

    而这帝国铁甲舰【皇明】号,却是帝国继铁甲舰【镇海】、【平海】两艘铁甲舰之后帝国登州造船厂造出来的第三艘铁甲舰,相比之前的两艘铁甲舰,【皇明】号铁甲舰无论是从吨位、节数、排水量而言,都有着明显的飞跃,尤其是其蒸汽机轮的改进,更是可以称得上帝国第一铁甲战舰。

    当奔赴耀州城之时,靖海军已然早已是开拔集结海州城,仅仅是留下为数不多的巡防营驻守,只不过洪承畴携圣旨到来,登莱巡抚、东江总督袁可立,总兵陈继盛、刘兴祚以及靖海军皇党委员张慎言却是早早恭候此间,至于靖海军主帅黄龙、陷阵军主帅曹文诏却是因为大战在即,未能到来。

    “袁督师、诸位大人,想来陛下的心意诸位当是知晓了吧!”

    当宣读完来自皇帝的旨意,洪承畴却是笑了笑道。

    “陛下此言大善,只不过怕是执行起来困顿多矣!”

    对于洪承畴所言,袁可立却是有些眉头微蹙,圣旨中皇帝的意思已然表现的很是明显了。

    华戎同轨,俱为中华一家!

    毕竟满人起于肃慎,自尧舜禹以来,便是占据着白山黑水而世局,而再往北些索伦诸部,那都是这极北之地的原始民,大明要想辽东安定,必当笼络这些世局此地的部族。

    而行此道的最佳方法无疑是消除隔阂,中华一统!

    但这一过程无疑是一种痛苦的蜕变,孝文帝一改鲜卑旧俗,其中所经历的艰辛却是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只不过这一切的起始在于平等,至少言语之间是为如此。

    其次在于安稳,不论渔猎、放牧、农耕之民,一瓢水、一箪食是为基础,少苛税是为根本,而这一切便是此间洪承畴奉皇命前来的原因。

    至于其后无论是‘汉化’,还是‘现代化’,那都是后世可为。

    “袁督师,陛下对于此事看的颇重,本官临行前,陛下反复叮嘱在下,说是此事却是平辽之策重中之重,还望诸位同心协力,平辽之事不远矣。”

第五十三章 覆灭,四面楚歌(十四)() 
山海关,皇帝行辕。

    尽管后金对于皇太极薨于盛京城外的消息严加控制,但毕竟纸里包不住火,何况大明帝国情报机构完善,遍布整个辽东,故而第一时间却是将皇太极薨命的消息传回了山海关。

    而当消息传达的那一刻,朱建却正盏灯,伏案批注折子,尽管这些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当国事纷扰,却也是不由他不为之操劳。

    而尽管此间的折子多是经由阁部、政务局机密处筛选过的,但依旧是个庞大的工程。

    “陛下,陛下!”

    王承恩第一时间闻听敌酋皇太极命陨的消息后,却是匆匆朝着皇帝书房而来,因为曹化淳毕竟年岁已高,此行朱建北巡却是未能同行,而王承恩则是接替曹化淳的位置,以掌印太监,皇室总管太监的身份随行。

    “大伴何事这般欣喜!”

    对于王承恩的到来,朱建停下手中的朱笔,却是微微笑道。

    对于皇帝所言,王承恩却是停下来步伐,微微吞咽了几口唾沫,显得有些激动道。

    “陛下,刚刚辽东传来消息,说是敌酋皇太极已于昨日晚间,丧命盛京城下!”

    皇太极死了?

    当闻听这一消息之时,朱建却是明显一愣,对于自己来到大明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以来,皇太极无疑是自己第一个,也是最引为心腹大患的敌人,自从己巳之变以来,二人首度交锋,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

    而就在这四年之中,二人无数次暗中的交锋,已然是让朱建对于这样一位对手充满着复杂的情感,爱恨交织。

    恨,当是毋庸置疑,自努尔哈赤以来,后金举起反旗,屡屡与明帝国交战,无疑是心腹之患。

    而爱,却是因为在朱建看来,若不是皇太极这样一个对手的折腾,他朱建也没有一个更好的立足点去行那变革之事,以及借以战事存亡,加快新军的建立,同仇敌忾,开辟更为广袤的战场。

    故而当闻听皇太极命丧的消息之后,除了短暂的诧异外,对于朱建而言更多的却是一种五味繁杂。

    而对于皇帝的沉默,一旁的王承恩却是默默立于一旁,不再继续言语,或是从皇帝的神情之中,他或许明白,对于敌酋皇太极,自己皇帝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情。

    “大伴,你先下去!对了稍晚些告诉杨阁老、李大人,召集行辕大臣们与会明堂!”

    “那奴才就告辞了!”

    。。。。。。

    随着时间的流逝,堂中却是已然坐满了前来与会的诸大臣、将军们。

    “杨阁老、孙太保!”

    当杨嗣昌携孙承宗到来,诸人皆是起身。

    “诸位,请坐,请坐!”

    待坐下之后,杨嗣昌却是摆手示意诸人坐下,勿要太多客套虚礼,而当杨嗣昌坐定片刻之后,其下首却是立马有大臣起身道。

    “阁老,不知陛下此刻召集我等议事可是何缘故?阁老可否透露一二。”

    闻听此言,杨嗣昌却是笑了笑道。

    “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不瞒诸位,杨某亦是不久前接到政务局的消息,说是陛下将要与会此间,至于具体是为何事,诸位还是聆听圣意才是吶!”

    “陛下到!”

    而随着杨嗣昌话语刚一落地,随着堂外太监一声传唤,朱建却是到来,如今的大明帝国,皇帝虽然实行欧洲圆桌会议,名义上以恢复古法议事风格,但是有些保留帝王威严的东西却是保留了下来,比如这宦官的唱和制度。

    对于皇帝的到来,满座的大臣、将军们皆是起身,鞠身行礼。

    “诸位爱卿,都坐吧!”

    待到朱建落定,却是道。

    “诸位,今日召集诸位御前会议,却是有一事相商,不过在此之前,朕却是想听一听,诸位可是知晓今日会议所议是为何事乎?”

    闻听朱建的这一开场白,众人皆是有些面面相觑,会议是皇帝临时召集,他们亦是临时与会,哪会知晓皇帝的意图所在,或许纵使会有,这般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人率先出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