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崇祯 >

第30部分

重生之我为崇祯-第30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为何不出城追击?”

    后金军兵败如山倒,孙承宗并未出兵追击,却是引得诸将有些不解。

    面对诸将的疑惑,孙承宗却是笑了笑道。

    “诸位,此乃后金前锋,何况建奴兵力远甚我等,却是需等待天津总兵率军会师方可。”

    闻听孙承宗此言,诸将却是不再言语,唯有一旁的马世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却是在一旁笑道。

    “大帅只怕是另有它意吧!”

    闻听马世龙此言,孙承宗亦是笑了笑。

    “苍元,你啊——不过后金军虽是后撤,不过只怕是建奴援军稍后就到,苍元啊,你我这肩上的担子可是不轻啊!”

    对于孙承宗此言,马世龙面色亦是一沉,他明白,即将到来的攻击当绝非之前的那般轻松。

    毕竟之前的伏击,却是后金军队有些轻敌。

第三十八章 鏖战京师,大战来临(六)() 
京师,紫禁城中。

    乾清宫中,面朝着一块‘海内澄清’的匾额,朱建久久却是老神在外。

    “海内澄清么?”

    不知何时朱建嘴中竟是有些喃喃,紧接着露出一丝苦笑。

    消息传来已经有些时间了,当洪承畴风尘仆仆的赶回京师,朱建竟是有些感动,一直以来,虽说朱建给了洪承畴足够的恩宠,但自始至终那些来自前世的记忆始终对于朱建而言,都有些或多或少的困扰,故而一直没有让洪承畴回到军营,而是一直留在身旁帮忙处理财政政务。

    “等些许日子后,或许该让他好好干干了。”

    朱建嘴中有些喃喃。

    不过相比对于洪承畴的安排而言,现如今摆在朱建面前的还是洪承畴星夜回京带来的消息。

    后金出兵了。

    后金前锋多尔衮三万大军已然直逼通州城下——

    “但愿孙太保无恙。”

    通州的兵力或多或少朱建是了解的,最多那是不过万的数,而敌人却是足足三万大军。

    通州城不能丢,朱建知道通州的战略重要性。

    因为它不仅仅是京师的门户,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战局的发展,因为朱建明白自己要包好这个‘饺子’,那么这饺子皮就不能有丝毫的损坏。

    牵一发而动全身,通州城一旦攻破,注定将会造就难以估计的损失。

    “陛下,是否出兵救援?”

    这是不久前洪承畴的原话,当是闻听此言,朱建却是一笑置之,好言劝导洪承畴回去早早歇息。

    而现如今,这乾清宫就剩下朱建他一人时,朱建却是一阵苦笑。

    派兵?

    这会哪有多的兵力增援通州,京师方是重头戏,因为皇太极还有七万大军还未出动,朱建自然明白皇太极迟迟未能全军出动的原因,却是为了一试他大明的深浅。

    皇太极尚未全军出动,朱建自然不可能将京师军队派往通州救援,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现如今,这北方九边的重兵已然调集了榆林、蓟州、宣府、三关、辽东大同六镇总兵,除了蓟州、通州、三河外,现如今绝大多数那都是部署京师附近,却是动不得,至于南直隶的守军,朱建却是没有调来,三大营军力已然都是不堪一击,那些个常年泡在秦淮河畔,听着小曲长大的军队,朱建更加是不敢奢望其能起到什么作用,调过来还要花费一大笔军费,除非是吃饱了撑得,朱建断然不会从南方调兵勤王。

    而蓟州袁崇焕处虽有七万关宁铁骑,但遵化城中皇太极大军迟迟未动,袁崇焕自然是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出兵救援,朱建却是知道袁崇焕的难处,自然也不再想蓟州城的救援了。

    至于最新组建的龙虎新军,这才几日的功夫,朱建虽说是闻听卢象升训练的那是有板有眼,但毕竟时日尚浅,最为关键的这支军队,那是朱建手中的一支奇兵。

    好钢,那得用在刀刃上——

    “但愿孙承宗不负朕之所望!”

    为今之计,朱建也只得是暗自祈祷,好歹不久前自己给孙承宗送去了十数门红衣大炮,略微却是让他有些暗自宽心。

    “回禀陛下!通州孙太保加急文书!”

    然而就在朱建心中还是忐忑不已时,王承恩却是将一份加盖御寇总理大臣孙的信件摆在了朱建面前。

    “好,好!”

    拆开信件,朱建双手竟是有些战栗起来,嘴中不住的喃喃着。

    “陛下——”

    见到朱建此番模样,一旁的王承恩却是禁不住的小声唤道。

    “大捷——大捷啊,承恩,哈哈——”

    此刻朱建却是状若疯魔一般,毕竟从通州前线而来的消息实在是大快人心。

    “陛下,这——”

    朱建的言语之间表露的喜悦更是让王承恩有些犯迷糊,不过自己主子这般欢喜,王承恩却是亦在一旁跟着欢喜。

    却说片刻欢喜之后,一切终归宁静。

    通州城下歼敌四千余众,虽说是大快人心,但是这之后的一切却是又不得不让朱建静下心来,慢慢思考。

    “这样一来,皇太极怕是会认为我所有防务定是聚集在蓟州、通州一线,这样一来想必皇太极的大军定是快要迫近北京城了,这样一来——”

    朱建心有所思,他断定京师保卫战定是即将到来,虽说孙承宗主持全部工作事宜,但事情来的突然,后金雪夜进军,孙承宗此刻在通州城却是脱不开身,故而北京城的防务却还缺一个亲临负责之人。

    这人该选谁呢?

    朱建亦是心有疑惑。

    “承恩,速速召集阁老们乾清宫议事——”

    朱建心中一时也无甚人选,却是想问问阁部众臣,听听他们的意见。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半个时辰之后,首辅李标、次辅刘鸿训以及当值阁臣钱龙锡却是乾清宫外等候。

    “速速宣进来——”

    “陛下!”

    却说朱建一脸和煦,众人皆是上前行礼道。

    “诸位大人无需这般,可曾用过早膳?”

    见朱建这般问及,众阁臣皆是有些面面相觑,此刻正值冬日暖阳高照,怕是已有午时三刻,别说什么早膳,怕是中餐都已经快消化的差不多了。

    见众人皆是异样,朱建却才恍然大悟,却是呵呵一笑道。

    “见笑了,见笑了——”

    “陛下为国事殚精竭虑,臣等却是惭愧。”

    “你们吶——”

    对于众人这般说,朱建却是一阵长叹,却是让众位阁臣有些略显紧张起来,虽说眼前的陛下为人不同以往了,可是这办起人来,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据众人所知,前不久,午门外已然是弄了三四回了,而且都还是天启年间的达官显贵,不过有一点众人却是知晓,当今皇上那是是非分明,决不乱杀忠良。

    “陛下面容忧虑,是否是为后金兵临通州城下一事。”

    李标却是道。

    阁部处理日常事务,掌握票拟之权,自然后金兵临通州城一事却是知道的,只不过近些日子有些重要机密,朱建却是直接绕过阁部接手过来,毕竟此刻乃是关键时期,到处暗涌流动,朱建不是信不过阁部这些个大臣,只不过人多眼杂,若是出了什么事却不是朱建所希望看到的。

    他可不想这些个日子的一切部署,如那滚滚长江挥之东流——

    故而李标这般问,却是因为不是那么十分的清楚皇帝近日的奏章内容,因为有些是绝密。

    “正是此事,想来诸位也是知晓后金兵临通州一事,通州乃我京师门户,这里有一份孙太保的加急文书,朕已然明了,诸位却是可以一观。”

    言及此处,朱建却是将手中的信函递了上前。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陛下社稷之福啊!”

    三人相互借阅,通州大捷之事已然知晓,众人却是上前贺喜道。

    闻听此言,朱建却是并未露出喜色,却是一声叹息。

    见皇帝这般表情,众人却是有些不解。

    皇帝今个是怎么呢——

    不过三人终究非是泛泛之辈,若是不然也坐不上这阁臣的位置,要知道这个位置那可是有多少人眼红,若是无能之辈,怕是早被扯下了身,也做不到现如今。

    “陛下可是担心京师一战?”

    钱龙锡却是开了口。

    “嗯。”

    闻言,朱建却是点了点头。

    “通州大捷,皇太极定是以为我全军布防皆是蓟、通一带,想来皇太极定是会绕过通州城直逼我京师而来,京师保卫之战迫在眉睫,现如今孙太保、袁督师皆是督师在外,朕这北京保卫战却是缺一得力人选,不知诸位阁老有何意见?”

    闻听朱建所言,众人却是恍然大悟。

    原来拐弯抹角,陛下却是为寻得一个守城之得力干将。

    片刻之后,李标三人却是相视一笑,似乎已然达成意见,却是齐声道。

    “陛下,右佥都御史杨嗣昌以知兵闻名朝野,如今巡抚山海关而归,不知此人陛下以为如何?”

第三十九章 夜访良臣,主持京师(一() 
夜色渐浓。

    京师西城一座宅院之中,一中年儒生模样的男子正双手扣在身后,踱着步子,似有叹息之色。

    此人正是右佥都御史,杨嗣昌。

    自打巡抚山海关回京以来,杨嗣昌一直闲置在家,若是庸吏也罢,但是对于一个有着思想抱负,深受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贤才,那无疑是一种折磨,更何况现如今的大明朝已然到了烽火狼烟四起的境地!

    “老爷,时间已是不早,早些安歇,明日还要早朝呢!”

    喊声来自一中年妇人,正是杨嗣昌正室刘氏,这刘氏虽未上过帝国学堂,当好歹也是大户出生,读过私塾,更兼蕙质兰心,这些年一直随在杨嗣昌左右,这些日子杨嗣昌的烦闷她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是对于一介妇道人家,她又能怎么办,除了好生经营家中事,不让自家老爷因些琐事操心,剩下的也唯有夜夜祈祷了。

    闻听夫人之言,杨嗣昌却也是重重叹了口气,忍不住吟道。

    “胸中有事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奈何!奈何!”

    随之伴着一阵阵沉重的脚步声,月色下,背影却是拉的老长,老长。。。。。。

    “老爷,妾身灭灯了。”

    回到房中,脱去长袍,等杨嗣昌躺下之后,夫人刘氏却是轻声道。

    “嗯。”

    应声之后,整个房中却是一片漆黑,剩下的也唯有难以入眠的两人。一人忧国忧民,心有所思,一人也是心有所忧,只不过忧的是正在忧的人。

    “老爷,老爷!”

    然而就在二人刚刚睡下不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却是响起。

    “谁啊!已经睡下了!”

    闻听门外一阵阵敲门声,夫人刘氏却是有些恼怒不已,因为刘氏深知,自打这些日子建奴入侵的消息传入京师,自家老爷就是没有睡一个安稳觉,如今刚一躺下,府中就有家仆敲门来,又怎能不心生恼怒。

    “老爷!夫人!家中有贵客来访,老奴却是不得已这才叨扰老爷、夫人!”

    敲门的正是杨家老管事,杨福。

    作为在杨家呆了近三十多年的老管事,又怎不知道自家老爷最近缺乏安睡,只不过夤夜有贵客造访,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人家具体什么身份他不知道,不过对方手中拿块来自东厂的令牌他还是认识的。

    前朝时期,自家老太爷杨鹤,杨修龄,因萨尔浒之败,魏忠贤为顶替自己的亲信,拿了杨鹤定罪一事,这拘捕的就是东厂之人,因而对于这东厂令牌,杨福那是熟悉的紧。

    只不过今朝一事,他却是有些犯糊涂,倘若还是前朝天启年间,魏忠贤只手遮天的时候,这东厂来人,他一定早禀告老爷先行离去,只不过今朝当今圣上即位之初,既是除了魏阉一党,使天下之人莫不举手称快,谓之当今圣上圣明,这一点杨福那是知道的,也正是因为当今圣上登基,自家老太爷也才能再次委以重任,做了那三边总督。

    另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今朝来的东厂鞑子似乎不似往昔那般飞扬跋扈,其中一个老者虽是白面无须,但也是慈祥满面,而另外一个衣着光鲜的青年更是有一种器物轩昂在里面,这就更让杨福拿捏不准这几人的来历,这才来敲自家老爷的房门。

    听出杨福的声音,杨嗣昌却是起身道。

    “福叔,可知外头来的是哪些人?”

    “老爷,老奴也拿捏不准,他们塞给门房的是东厂的牌子。”

    “东厂?!”

    闻听东厂二字,杨嗣昌心中却是不自觉一声咯吱。

    东厂臭名远扬,那可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