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三国混混 >

第12部分

重生之三国混混-第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三国混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子有了兵权,是皇家的大忌,更何况这几万的黄巾精锐,若是武装起来,大汉半壁江山,又要风雨飘摇,若有心之人支援刘安,举兵反了朝廷

    大汉朝,再经不起这场战争了

    “王爷准备如何处理这些人”皇甫嵩感觉前路迷茫,叹了一口气。

    “我在奏折中已经向皇上言明,我需要一块封地,来安置这些人。”刘安道“这地,最好是渤海之地,方便我发展”

    “我知道老将军顾忌什么,如今大汉朝风雨飘摇,这些人若得不到安置,天下百姓看不到朝廷的决心,举兵者会越来越多,朝廷会更加头疼。与其顾忌我会谋反,不如先安置好了天下百姓,再来防范我”

    “我想,父皇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皇甫嵩巍然长叹,刘安说的不无道理,所以他才接了刘安的奏折,目前的事情,是要怎样去向皇帝说明这些道理

    皇上会相信他么他自己也不明白

第16章 整顿军队;沿途明抢!() 
几天后,皇甫嵩的军粮陆续的运到了刘安的军营,黄巾军的大部分人马,还是前来向刘安投降了,只有少数渠帅,看见皇甫嵩没有追击,带着侥幸的心理,悄悄的渡过汜水河,寻找另外的黄巾军去了

    刘安共计收下了黄巾军三万多降卒,若这些人全部成军,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可惜,刘安没有那么多军粮来养活他们

    历史上,广宗之战结束,黄巾军五万多精锐,光是在汜水河被淹死的,就多达三万。刘安又一次成功了改变了一丁点历史,幸运的天平,似乎在慢慢的向着他倾斜

    史书有栽,皇甫嵩在广宗之战时,不止杀了许多人,连黄巾军留下的辎重,都几乎烧了个干净,而现在,他却为了保全刘安,停止了追杀,并没有烧掉黄巾军留下的辎重。刘安向他讨要军粮,他索性将黄巾军的辎重整理了,给刘安送了过来。后来,又看到刘安不断的收留降卒,又将自己军中的军粮送了一部分来。

    看着小山一般的军粮,刘安开心的笑了,他虽然招降了三万余降卒,却再不愁军粮了起码,目前来说,军粮不愁,也不再那么担心黄巾军会再次反叛

    在刘安的军营里呆了几天,眼看着刘安的手下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皇甫嵩很是欣慰,这几天,刘安也像个乖学生一般,处处向皇甫嵩请教,一副虚心学习的样子

    几天后,皇甫嵩告辞回了自己的军营,刘安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皇甫嵩老怀大慰。返回自己的军营,立妈将军队拉出去,清剿黄巾军的残余势力去了

    送走了皇甫嵩,黄巾军的招降事宜也渐渐接近了尾声。

    刘安将黄巾军中没有受伤的精锐,挑选了两千人,组成了两支军队,分别为,青龙营,虎豹营又将之前最先跟着他的千人,封了个破军营,让王越管理。又派了关羽去做了青龙营的最高长官,派张飞去做了虎豹营的最高长官。

    接着将黄巾军中之前的大小将官,根据各自的特色,分放到了三大营中去了

    刘安又将自己的这三支千人军队,细分了一下,以五人为一班,设班长一人,副班长一人,以四班为一连,设连长一人,副连一人,以百人为一队营,,设营长一人,副营长一人,五百人为一团,设团长一人,副团一人,辖下还设有团参谋部,不过目前没有人,暂时将这个机构空缺了。又将那一千人为一对,设队长,副队,参谋,等。

    之前,他只有千人,有关羽,张飞,王越,徐庶,这么多人管理,根本无须整顿,现在人多了,细分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再说,等将来自己是要扫平这天下的,这点军队肯定不够,军队多了,必须有自己的番号,这样才霸气

    这些人中,最先跟着刘安的几人,论武力,张飞关羽王越各有所长,可徐庶反而官职最高,同时成了三个千人营的军师级人物,也就是刘安设的参谋这一职位,任总参谋长虽然刘安没有权利封官,可关羽徐庶等的职责,已经开始明显

    对于参谋这个职位,大小官员都一头雾水,但看刘安安排的事情,也都知道自己的大致位子,想找刘安理论一翻,见刘安不鸟他们,便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之前的那只军队,一直是王越的最高长官,徐庶等人只是负责训练等事宜。关羽等没有自己的士卒,很是羡慕,但毕竟财力有限,也无可奈何

    现在,关羽等人也有自己的军队,自然是高兴无比,那张飞关羽更是几次找到刘安,想要将自己的军队多加点人手,刘安无奈,这几万人全部成了士兵,自己哪里去找这许多军粮来养他们

    刘安阵阵头疼,“封地,封地啊老子要的是一块可以自由发展的封地有块封地,给老子几千农民,我就可以翻天”

    见讨要士卒失败,关,张二人也不在纠缠,都屁颠屁颠的训练自己的士兵去了

    刘安成了大忙人,能帮上忙的只有徐庶,但徐庶需要帮忙照看军队,也是忙得屁股冒烟,哪有许多时间来帮刘安处理事情

    “早知道,就向我那便宜老师要几个文官来处理事情就好了”刘安一阵感慨

    抱怨归抱怨,事情还是要做的

    几天后,见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刘安将军队召集起来,让关羽带军打前锋,王越带着本部居中,张飞断后,自己跟了中军,拔寨起营,向着渤海而去。

    他才不管皇帝老爹是不是要将渤海封给自己,既然自己看中了,那地方就是自己的了,至于奏折,那是礼貌的讨要

    三万多人,分做三队,浩浩荡荡的出发

    路上,刘安灵机一动,路过各州县时,都要停下来,大着自己大汉王爷,皇甫嵩学生的名号,向官员大户讨要钱粮

    刘安笑盈盈的,都给他们留了借条

    边看这大汉农民穷得起义造反,可各州县的地主豪强还是很富有的。

    起码刘安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开出的钱粮数目,这些人基本上能够拿得出来

    一时间,沿途的地主豪强,州郡长官,都怨声载道,听到刘安的名字,就像见到鬼似的,但偏偏刘安的身份摆在那里,手下又有那么多杀人不眨眼的主,如果他一个不高兴,那还有活路

    被黄巾军杀了,还得了个抵抗黄巾战死的虚名,若是被刘安杀了,还得背个抗旨谋反的罪名,那就太不划算了

    远在其他地方清剿黄巾军的皇甫嵩,得到刘安的消息,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

    “这混帐小子,以前对我那般恭敬,一口一个老将军,原来是为了拿我的名头去强卖强买,简直简直”

    他一时间,也找不出词语来形容刘安,毕竟人家还是自己老板的儿子一个搞不好,就惨大发了

    “且由他去了,反正这些大户有的是钱,这黄巾贼兵造反,他们该负点责任”

    大半个月后,刘安一行,终于来到了他理想中的地盘,渤海附近。

    这一天,刘安正在向这一带的一位地主讨要钱粮的时候,皇帝的圣旨终于追上了刘安就在那哭着个肥脸的地主家里,刘安接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子刘安,思万民疾苦,在剿灭黄巾之乱中,功勋卓著,招降黄巾降卒,深得天心,朕本该奖赏。但于一路之上,对各地地主豪商强取豪夺,有损皇家尊严,更是另各地豪强上书治罪,朕思虑再三,让其功过相抵,不予奖赏”

    “由于皇子新招降了大批黄巾降卒,且降军也有心改过,不再与朝廷作对,朕甚欣慰,朝廷决定发粮振灾,另各地商人,酌情捐献钱粮,以保流民不予造反”

    “今特将渤海郡海阳县作者杜撰的地名,封为皇子领地,为保乱世安全,准许训练军队千人,特封九品持剑护卫王越,为虎贲将军,统领军队,以拒黄巾”

    “钦此”

    前来宣传圣旨的老太监,还带来了渤海的地图,上面,标明了留安的封地面积,人口数量等。

    刘安接过圣旨,又将地图看了一便,心中大喜,虽然只得了个小县城,但封地有了,皇帝老爹还是很明白自己的心思,特地封了一处靠海的地区,变相的等于将整个大海,都封给了自己

    虽然皇帝在圣旨里有责怪刘安沿途强抢豪夺,但毕竟临近了自己的封地,刘安的做法收敛了许多,毕竟以后都是邻居,还得好好相处不是

    收获最大的,还是王越,从九品护卫,一下子就升到了将军,虽然只得了个一千人的军队编制,不过,这一千人,是名真言顺的军队,可以明目张胆的征收粮食的

    至于关羽张飞,只得了个王越手下军校的编制,不过在刘安手里,岂能让这两货大材小用了

    再说了,皇帝虽然只给了一千人的军队编制,但山高皇帝远,我有多少军队,他能管得着

    刘安心里一阵阴笑,带着从那地主家“借”来的粮食,扯高气昂的走了

    数天后,海阳县迎来了刘安的军队

    县令带着一众大小官员,战战兢兢的跪在刘安的马车前。

    刘安没有过多的训导这位看起来胆子很小的县令,命令他将好好的当自己的县令,就带着自己的军队,直奔海边去了

    大海,可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啊,这古代的人没办法征服他,但刘安有,只是需要费些时间而已

    这一路上,刘安都与军士一起吃饭睡觉,军中虽然也有许多女子,但刘安的军令很严,在杀了几个色心大起的男人后,没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这些军士见刘安与其同甘共苦,先前的一点小心思,早抛到了脑后,身逢乱世,只要有饭吃,跟着谁还不是混

    更何况人家还是个王爷

    这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左右,刘安来到这大汉,已经有两年有余,他也从曾经的幼稚少年,慢慢的成长,带了大半年的兵,不由而然的,养成了一股天生的威严霸气

    “可惜了,现在是十月份,原本该种植的农作物,还没有着落,不然,老子有信心,在一年内将这海阳县,发展成为这大汉最富裕的县城,到时候,还怕没有钱养军队”

    在心里感慨一番,但几万人的衣食还得安排,刘安站在一处高地上,看着眼前起伏的丘陵地形,大为满意,大声喝道“各营各队,尽快寻找地盘搭建木屋,我们要在这里住下来,将眼前这一片土地,变成一片最肥沃的良田”

    “是王爷千岁”众人见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激动不已,纷纷高呼

    和刘安站在一起的一众大小将官,热泪盈眶

    这军心,算是彻底收复了

第17章 发展生产;组建商队!() 
大汉光和七年,冬。

    刘安来到这大汉,快两年了,他已经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这大汉的冬天,似乎总要冷那么一点,刚到初冬,凛冽的寒风就呼啸着刮过大地,让一片萧条的大汉王朝,有点日落西山,萧索绝望的意境

    可海阳县的一处海边丘陵,却一点都看不出萧索绝望,反而一片热火朝天的架势。

    刘安选了这片丘陵之地后,将招降来的三万多黄巾军,除去了军队,剩余的全部打成了农民,吩咐他们,就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又将这些人中,有手艺的人全部区分开来,从中选了自己认为能服众的人来,充当管理。

    一时间,木匠带人伐木造屋,铁匠将一些劣质损坏的兵器,按刘安的指示,打造农具,其他大部分人,被派出去开垦土地,只等来年春天,种上作物,就是一年好收成

    这些人大多是穷苦农民出生,手上都有一门傍家的手艺,刘安如此一分,让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感觉刘安确实领导有方,都憧憬着来年的好收成,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刘安不断的拿出各种图纸,提出各种意见,这些东西到了这群农民手里后,很快就变成了实用的物品

    这举动,让这群农民,对刘安的崇拜,又增加了许多

    一间间简陋却有别致的小木屋,一片片良田,成几何式的出现

    只有徐庶,王越之流,对刘安的举动大为不解,这些东西,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比如,他们所了解的,田里缺水时,农民们会在旁边搭上一个架子,上面横了一跟长长的木竿,一头绑上水桶,将水打上后,有人在一头拉起,将水提上高处,很是省力。

    但刘按见到后,在自己的大帐中呆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风风火火的跑来,将一份图纸交给了木匠师傅,命令农民们将灌溉用的水渠修好,没几天,木匠师傅就按刘安的图纸,造出了一个上面倾斜着绑上许多竹筒的奇怪的大轮车。

    众人不明所以,当这大轮车被安放在水渠上后,水渠里的水流冲刷到大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