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

第23部分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我出来和你来打,那是因为怕公子出手太重,难免一时失控,伤了你的性命。”

    “你……”姓邓的校尉一听,脸色涨红,抢先出手,猛戳一刀,只取罗博的面门。

    罗博一声冷笑,手中长枪轻轻一架,一招“夜叉探海”,挡下这凶狠一刀的同时,枪尖直奔对面喉咙而去。

    邓校尉不愧为军中老手,看着使枪的少年轻松化解一招,心想,所谓‘一寸长一寸强‘,短刀对长枪本来就没有优势而言,这么打下去的话,还真不好对付。

    就在枪尖刺过来的时候,邓校尉右脚猛地一用力,身体向左一倾,整个人瞬间腾空跳起,左脚落地时,人已经靠近了罗博,随即横劈一刀,’顺水推舟‘,刀锋就往罗博的腹部划去。

    罗博长枪已经刺了出去,来不及撤枪格挡,眼见刀刃呼啸而至,只好双脚用力一蹬地,’鹞子翻身‘,整个人飞在空中,旋转了一圈,躲过了这一刀。

    “好!”

    “好身手!”这飘逸的动作,立即引起了一片喝彩。

    在落地的时候,长枪一抽,枪杆“啪”的一声,打在了还来不及的收招的邓校尉的后背,让他一阵踉跄,险些扑倒在地。

    罗博飘然落地,回身对着那校尉微微一笑,说道:“承认了!”

    邓姓校尉被少年打了一枪杆,感觉脸面无光,正要再次举刀劈来,只听身后的李筠开口说道:“好了,邓校尉,你不是那少年的对手,退下吧!”

    话音刚落,人群中再次传来阵阵掌声、叫好声。

    罗博已经收枪在手,此时双手抱拳,向八方的百姓拜了拜,以示感谢。

    “想不到,两位身怀绝技,小小年纪便有如此高深的武艺啊!”李筠见识了罗博的实力,只两招便击败了征战多年的亲兵校尉,对他们俩起来爱惜之情,又碍于百姓的舆论压力,只好开口说道:“这样吧,既然两位真心想杀敌,武艺又是那么出众,就跟在我的后面做个亲兵吧!”

    李筠这么安排,有他自己的一番思量,两人执意要入伍,赶又赶不走,留下来年龄有不允许,只能借亲兵之名,暂时留下他们,不让他俩真的上阵杀敌。或许,哪天他们自己想明白了,不想过军人的生活了,也好将他们送出去。

    一旁的郭屹见罗博大显身手,心里自然很是高兴,但又不能表露出来,又故作痴呆地问道:“亲……亲兵是个啥,能去…去打仗吗?”

    李筠听了,呵呵一笑“亲兵就是跟在我身边的兵,我去打仗,你们就去打!”

    “那…那你要…要是不去打呢?”

    不光李筠,周围百姓一听,轰然大笑,这小子说不傻还真傻,说傻吧,说话还挺有道理的。

    “我是将军,怎么会不去打仗呢?”李筠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哦!”郭屹搓了搓鼻子,说道,“能…能打仗就…就好,我…我们跟你走了。”

第三十一章 积极备战() 
潞州城中,节度使李筠领着郭屹、罗博走进了府衙之内,刚刚围观的百姓,此刻深受郭、罗两人的感染,连这么小的少年都知道参军入伍,保家卫国,那这些成年人又怎么好意思?还没等士兵们重新搬来座椅,踊跃前来参军的百姓,已经排出好长的队伍了,募兵处的士兵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进府之后,李筠交代的说道:“虽然你们的武艺比邓校尉高,但毕竟邓校尉在军中多年,对军中事物甚是熟悉,你们暂时先跟着他,有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简单交代完,又对着另一边,一脸不服的邓校尉说道:“你别不服气了,他俩乃是真正的练家子,修习是乃是高深的内劲功法,不是你这只学外家功夫所能比的。”

    邓姓校尉还想说话,又被李筠噎了回去,“你也跟随我多年了,心眼儿不要那么小,跟一帮小孩子置气。”

    “小的没有!”

    “没有就好,那以后还需要你操点心,关照他俩一下。”

    那亲兵校尉没有说什么,只是跟着后面,显然是有些无奈。

    “哦,想起来!”李筠又挥手吩咐道,“这位少年,心智异于常人,性情有些古怪,情况有些特殊,还是不要同别人住在一个屋子了,你去给他俩单独准备一间房屋。”

    “遵命,大人!”那校尉领命后,从一边走廊拐了出去。

    一会儿,郭屹和罗博跟着李筠来到了大堂,三人落座后,李筠低声问道:“刚刚在比武时,老夫看的出来,两位是从小筑基,才会练成这样的一番本领,只是,不知两位师承何处啊?”

    郭屹还是一副傻傻的样子,坐在椅子上不住的乱动,东张西望。另外一边的罗博,听了李筠的问询,脸上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筠见此,微微一笑:“如果不便说的话,就当老夫没有问吧。”

    郭屹虽然脸上故作痴傻,但心里一直在思考着:这潞州节度使,我曾经在郭威军中见过,现在可能我俩长大了,脸上有些变化,所以没认出来。如果现在自报家门、师门的话,让他想起来了,万一和郭家不是一心的,会不会害我们。

    随即,郭屹咧着嘴巴,嘿嘿说道:“你光…光问我…们,那你…你又是谁…谁呀?”

    罗博,刚想拉住郭屹,只听李筠说道:“不碍事!”

    接着轻抚胡须,说道:“老夫见你俩少年英才,所以光问这武学之事,都忘了介绍了。本人姓李原名叫荣,但新皇登记后,为避圣上名讳,改叫李筠。四年前,追随太祖皇帝进京勤王,略得些许功勋,被任命为昭义节度使,总督潞、泽两州兵事。此番外敌入侵,本使感念皇恩浩荡,誓要拼死守卫中原。”

    郭屹听了这话,虽想不起历史上有这样的人物,但从这李筠的口气也能看出,他是个忠义之士,便对罗博使了一个眼色。

    多年的默契,让罗博一下子明白了,开口回答道:“我叫罗博,公子姓郭,单名一个屹,本是……”

    李筠只听完名字,还没等他将话说完,脑子里立刻有了印象:四年前,先皇曾在郭家废墟中,指认了一个孩童为孙儿,并给他亲自取名郭屹,那孩童受上天眷顾,混乱中保的性命,但因为受到惊吓,心智有些残缺。眼前这位痴呆少年,也叫郭屹,难道是……?

    赶紧打断罗博的话,问道:“你俩可是来自华山,拜师扶摇子,修习武艺?”

    “回大人,正是!”

    李筠连声叫到:“这就对啦,这就对啦!”

    又走到郭屹面前,拜倒在地,行了一个大礼,高呼:“臣李筠拜见小皇子,适才有眼无珠,未能认出龙子龙孙,怠慢之罪,还乞宽恕!”

    “嘿嘿嘿!”郭屹一看,又接着演戏,跳下椅子,来到李筠面前,拨弄了几下他头盔上的红缨,说道,“你这老……老头,我都…都不认识你,拜…拜我干…干嘛?”

    一旁的罗博拽住郭屹,又扶起李筠的手臂,说道:“李大人为国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公子虽是皇亲贵胄,但怎敢担此大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李筠被扶起后,再次回到座位,捋了一把胡须,感慨道:“想当年我等追随先皇,驱逐契丹,平定叛乱,南征北战,创立了这一番基业。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先皇就这样驾崩了,真是苍天不公,苍天不公啊!”说着,又看了看一旁痴傻的郭屹,更是不住的摇头叹息啊!

    “大人,切莫悲伤,眼下军情要紧啊!”罗博听了他的一番感慨,略带安慰的说道。

    “对,你说的是!”在罗博的劝慰下,李筠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些,但一想到外面有贼兵压城,立马变得恨恨地说道,“罗小壮士所言极是!这群北汉贼子,趁我大周皇帝,初登大宝,竟然纠集辽人侵犯中原,真是可恶至极!”

    说着,李筠不由地捶胸顿足,气上心头。

    这时,邓校尉从门外走了进去,说道:“使君,已经准备好了。”

    进府衙时,李筠并不知道他俩的真实身份,所以只是简单安排了一下,此刻,他已经知道,这郭屹是先皇郭威的孙子,怎么能更普通士兵住的一样呢?

    连忙吩咐那校尉,“这样,你去……”

    话还没说完,罗博抢先上前,贴在李筠的耳边说道:“李使君,眼下情况复杂,公子的真实身份还是不要让人知道,所以……”

    李筠一听,随即低声说道:“那怎么行,他是皇……”

    罗博连忙打断,接着耳语道,“没关系的,在华山学武的时候,师父从来没有把公子当做皇孙,都已经习惯了。当下人心叵测,还是不能走露风声,因此,不用麻烦使君,我俩不用搞特殊,就按刚刚的安排吧。”

    李筠沉思了片刻,低声说道:“那好吧!”

    又稍稍停顿了一下,大声说道,“嗯,你俩先下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情就问邓校尉。”

    接着,吩咐一旁的亲兵校尉,说道道:“邓校尉,莫要仗着资历欺负新人,不然让你好看。”

    一直没说话,自顾自玩着的郭屹一听,乐呵呵地说道:“就…就凭他,还太…太弱了!”

    罗博一把拉住,“邓大哥,我家公子头脑简单,性情直率,说话有不中听的地方,还请见谅,不要计较!”

    说完,又低声假装着数落起郭屹来。

    那邓校尉只是冷哼一声,淡淡说道:“走吧!”,也不知道是不服气啊,还是不想跟他俩一般见识,说完,转身向外面走去了。

    郭屹和罗博跟着邓校尉来到了房间,虽然不大,但还算干净,两人奔波了二十多天,算是可以暂时休息下了,因为他俩知道,潞州城外,北汉和契丹大军正在集结。

    …………

    潞州城处于上党盆地的南端,太行山与太岳山将其包围之中,又位于黄河流域之内,周围沃野千里,河网纵横,农耕发达,算是三晋大地上比较富裕的城市。

    因此,这潞州城的建设也很有规模,高大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

    自从那天郭屹、罗博大闹了征兵处后,城内的青壮劳力纷纷报名参军。几天下来,差不多约有一万五千民夫主动站了出来,拿起武器,走上了城墙。

    这天,李筠带着郭屹和罗博,走上了城墙巡视防备情况,他站在城楼前,望着眼前的泛着点点绿光的大地,问手下的人道:“人员物资都准备的怎么样?”

    那部将微微笑道:“禀告使君,已经招募了一万五的壮丁,而且兵器齐全,只是盔甲不足。”

    这乱世人人自危,加上朝代更迭太快,政府没余力监管这么多,所以,家中大都备有武器,以防不测,这万余人大多自带的兵器,只有这盔甲很难买到,平时百姓也不会怎么用的着,现在可能有些缺少。

    李筠手托着腮想了想,说道:“这样的话,那守城将士的防御会差了些,伤亡会比较重啊!”

    那部将也有这样的忧心,眼下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李筠也知道现在要找盔甲之类的防具,确实很难,只好交代道:“这样,你将手下的士兵分配下去,每人率领五十壮丁,抓紧时间训练一下怎么用弓弩,然后安排好每支队伍的防守地段,要尽快完成!战事开打后,先命他们在后面负责射箭、投石,别先冲出去,希望可以减少点伤亡,毕竟敌军扬言有十数万人,而我将潞州城周围部队全部撤进城里,也却只有两万的人。”

    “其实情况也并没有那么遭,使君,现在我们已经备足了滚木礌石,都堆在城墙上,实在不行的话,就是拆房子也要砸死那些敌人。”

    李筠顺着城墙看去,城头上到处是乱哄哄的士兵,不少人正忙碌地换穿盔甲,每个人都手执长矛,后背弓弩,腰配战刀或者长剑,有的士兵还拿盾牌。

    虽然略显紧张,但个个精神饱满,也不是那么混乱不堪,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

第三十二章 血战城头() 
在潞州城中积极准备的时候,北汉刘崇和契丹杨衮已经到达了潞州城外,汉辽联军就地扎营,砍伐树木,制造简易云梯等攻城武器。

    中午时分,灰茫茫的天色,将整个战场渲染的更加的悲壮。

    北汉皇帝刘崇和契丹大将杨衮分别带了两万步兵,从北面压向潞州。

    四万贼兵在城下列开了阵型,北汉和契丹都将各自的两万人分成了四个梯队,最前列依次排开数十架临时造好的攻城梯,一切已准备就绪,就等主将下达攻城的命令。

    刘崇坐在战马之上,目光注视着不远处的潞州城,对杨衮说道:“杨使君,下令攻城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