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

第43部分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第43部分

小说: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走了,也不好在逗留,便也跟着离开了。

    等他们离开后,刘承均又叫住了刘继颙,来到偏殿中,说道:“刘大人,不刚刚所说的话,非常合本王的心意,就是不知,大人可有什么打算?”

    刘继颙,眼珠子一转,心中很是喜悦:这二皇子已经有些倚重我了,在过些日子,我将他辅佐登基为帝,那就是从龙之臣,必会将郑珙、赵华二人取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时权位,名利,金钱,将都是我的啦。

    但脸色依旧平静,不显山不露水,故作深思地说道:“这陛下新丧,逆周入侵,内忧外患,殿下,您刚刚也看到了,这么的大臣,没几个同意的,可见……”

    “大人,大人只要能助本王登基,将来想要什么,本王都会答应你的!”刘承均有些哀求地说道。

    “恩……”刘继颙沉吟了一下,说道:“殿下要想登基,也不是没有办法,眼下主要处理好一个问题就好了。”

    “什么问题?”

    “朝中百官反对,其实大多数是附和的,只要殿下设法除去几个领头的,那么下面的小官就会无人可依附,只要在稍加安抚,便不足为惧了。”

    “杀鸡儆猴!”听了刘继颙的话,刘承均顿时恍然大悟,惊奇地说道,“哎呀,大人真是心思缜密,分析得十分透彻啊!只是该杀哪些鸡,又该怎么杀呢?”

    “殿下,不是‘杀鸡儆猴’,还请过来,听臣说!”刘继颙将贴近在刘承均的耳边,窃窃私语道。

    那刘承均听了,不住的点头。

    …………………………

    转眼到了下午,刘承均命百官进殿议政,他自己站在台阶之上,注视着底下的大臣,这种感觉他已经等不及了,心中更坚定了,朗声说道:“陛下现在昏迷不醒,郭荣却在这时率众来犯,国难当头,不知各位大臣可有退敌良策啊?”

    顿时,群臣之中开始小声的商讨了起来,一人走了出来,正是刘继颙,施礼说道:“殿下,依臣遇见,陛下南征时已经将太原禁军悉数带去,遭逢大败后,城中兵力匮乏,仅仅依靠城中士卒显然是不能守住太原的。”

    “那依刘大人之言,是要找援军喽?”丞相郑珙也站了出来说道。

    “确实该如此!”刘继颙一脸坚定的回答了他,其他的大臣听了这话,也觉得很有道理,有些点头认同了。

    刘承均站在台上,说道:“那该去哪求救呢?”

    “汉辽一直以来就是联盟,臣以为,可向契丹请求派兵增援!”刘继颙解释说道。

    此时,有一人站了出来,是赵华,提出了质疑:“刘大人,你这相当于没说,这契丹在岳阳遭受伏击,同样损失惨重,他们不怪罪我们连累就好了,怎么可能再派援军呢?”话音刚落,朝堂上的赞同之声,又倒向了宰相赵华。

    “赵大人,这契丹人向来重利,只要许诺的利益能打动他们,派兵来援还是有希望的!“

    “那派谁人前去呢?”

    “臣认为,丞相郑珙文思敏捷,能言善辩,而且此前曾出使郭契丹,算是轻车熟路,所以,当为最佳人选!我想以郑大人的忠心,谁不会看着太原被破的吧!”

    刘承均看了看郑珙,问道:“郑大人,你觉得如何?”

    郑珙被刘继颙说得哑口无言,又看了看上面的刘承均,无奈支支吾吾起来:“好,那臣就前去试他一试,但是要是没有援军,还望殿下恕罪啊!”

    “好,既然郑大人有如此担当,那本王就等着大人的好消息了!郑大人先下去准备,明日一早出发,行吗?”

    “臣遵命,臣告退!”郑珙摇了摇头,回身出了殿门。

    等郑珙走出去之后,刘承均又接着问道:“刘大人,还有什么办法呢?”

    “臣以为,还可以求救西边的定难军(今陕西绥德以北、甘肃宁夏道东部、及内蒙古南部之地,西夏的前身)!这定难军领夏、绥、银三州(治所在夏州),兼领宥、盐二州,自大梁朱温开始,就从不听中原号令,现在只要许下利益,臣以为也是可以成为盟友的!”

    刘承均接着问道:“那谁能胜任呢?”

    刘继颙挺了挺腰板,说道:“臣愿以不烂之舌,前去说服节度使李彝殷!”

    “那怎么能行?刘大人此番谋划甚是精彩,本王看得出你很有才能,希望能留在身边协助守城,断不可出使西边啊!”刘承均一听,有些着急的说道。

    “谢殿下抬爱,可是……该让谁去呢?臣,赵丞相,不能再分身了,而职位低了话,又会让李彝殷看不上,说我大汉瞧不起他,惹他不高兴,那就很难援助啊!”

    “臣愿意前去!”人群中又站出一人,原来是枢密使李恽。

    “李大人一心为国,实乃我朝廷楷模啊!”刘承均看着站出来的人,眼角咪咪一笑。

    接着,便令中书省起草诏书,擢宰相郑珙、枢密使李恽各带五十名侍卫,分别出使契丹、夏州,求派援军,共御强敌,其他人散朝回去,各司其职。

    入夜,刘继颙又被请进了皇宫,刘承均说道:“刘大人,这第一步已经好了,朝中首要的几个官员已经支走了,那剩下的呢?”

    “殿下不必着急,郭荣那些人此时还在太岳山中呢,放心吧!”

    第二天,刘承均亲自带着百官将二人送出宫门,不停地托付他们,希望能多借些兵马。两人看着这城中百官和百姓那充满期盼的目光,知道自己身负重任啊。

    送完回来后,刘承均又带着群臣来到皇宫,当众说道:“虽然已派人请求援军,但咱们在太原城中的责任同样重大,要是守不到援军带来,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真就是一丝希望都没有了。”

    刘承均这话让朝廷上的大臣们感到了,这太原并不是好守的啊。

    “为了更好的防御,本王以为要重新任命各处的指挥使。“刘承均接着说着他的计划,”杨业!”

    “臣在!”杨业听见叫他,连忙出列答道。

    “杨业,因为你父亲杨衮被逆周俘虏,为防意外,所以暂时免去你的军职,交由侍卫都指挥使蔚进负责。”刘承均很突然地说道,根本让人没有想到,“好了,交出的符印。”

    “殿下,这……”

    “杨将军,我知道你也是忠勇之人,只是,情形所迫,还是小心为好,而且,这只是暂时的,等击退了郭荣,定会让你官复原职的。”

    “哼!”杨业心中自是窝火,但在别人的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摘下头盔,退出了大殿。

    到了第三天清晨,再次议政时,刘承均面容悲切地说道:“陛下亲率大军讨伐逆周,然不幸重伤,已于昨天深夜,驾鹤西去了。”

    好多小官还没有接到通知,听了这话,底下一片哗然,刘承均双手在身前示意一下,接着说道:“众位大臣,请静一静,本王刚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震惊,更是十分难过,毕竟那还是我的父皇啊!”说着,话语中带有了些哭腔。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堂、坊间都需要恢复秩序,维持稳定,尤其是逆周郭荣又率众入侵而来,更不能群龙无首,所以……”刘承均稍稍正色的说道。

    “殿下乃是陛下嫡系皇子,还请殿下马上继位,破乱反正,重振朝纲。这样,才能抵御强敌,守卫国土!”刘继颙率先跳了出来,说道。

    没有了三位重臣,其他的大臣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右丞相赵华虽然有心反对,但也势单力薄,独木难支。

第五十九章 执掌大权() 
太原城的皇宫中,刘承均在支开了郑珙、李恢,罢免了杨业之后,掩盖不住称帝的野心,当众宣布了刘崇驾崩的消息,这让本来就被后周入侵吓坏了的大臣们,更加不知所措,一时间,只好听之任之了。

    整个朝堂之上,只有宰相赵华一人清醒,见刘承均不顾前些日的劝说,急着登基继位,必是刘继颙在一旁撺掇的,明知自己孤掌难鸣,还是指着刘继颙大声说道,即使不能劝说殿下收回成命,也可唤醒一些同僚:“刘继颙,你为了一己私欲,着急怂恿殿下,这河东早晚必会毁于你手!”

    刘继颙嘴角一笑,反驳道:“赵丞相,你勿要再此危言耸听,陛下已经仙逝,理应由二皇子殿下继位,有何不可?倒是你,口出狂言,煽动民心,又是何居心?”

    “你,你这是在颠倒是非,歪曲事实!外敌当前,怎么如此轻率?”赵华着急得有些口不择言。

    刘继颙立马抓住了他的漏洞,说道:”赵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你是在质疑殿下的能力吗?不相信殿下能带领军民抵御逆周吗?“

    这稀泥和得,让刘承均听得有些上火,喝道:“赵大人,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难道……”

    “殿下,臣承蒙陛下知遇,必是一心为国,怎么会……”

    “够了!”刘承均想着反正都要坐着龙椅了,为何不借此树立威严,震慑住百官?一不做二不休,将阻碍我的人全都除去算了,“来人,赵华勾结外敌,散播谣言,危害社稷,罪该处死,但念起跟随先帝多年,自有功劳,现暂且收押,等退了贼兵,再与他人一并处理!”

    “哗哗”几名甲士听了召唤迅速的进入殿内,强行拖走了赵华。

    “陛下尸骨未寒,殿下你竟然妄加罪名,陷害忠良,陛下怎会死而瞑目?百官又怎会心悦诚服?将士怎会甘心卖命?又怎么能取信于民?”

    “陛下,臣辜负了您的重托,无颜再苟活于世!”只听“嘭”的一声,赵华挣脱了侍卫,一头撞死在立柱之上。

    刘承均见此情形,有些慌张,捂着嘴巴,不知给怎么做了。

    而刘继颙毕竟混迹官场多年,圆滑世故,强装着镇定,指着赵华的尸体说道:”反贼赵华,计谋被识破,自知难保,畏罪自杀,还不将他的尸体拖出去!“

    这时,刘承均也反应过来,附和道:“对,对,对,他畏罪自杀,拖出去示众,拖出去示众!”

    其他的大臣看到宰相赵华都血溅宫殿,不时缩了缩脑袋,再一没人敢提出异议。

    这赵华和郑珙追随刘崇多年,在刘崇为河东节度使时,他俩就同是节度使通判,替刘崇分忧解难。刘崇称帝后,两人水涨船高,提升为宰相,多少年来,一直殚精竭虑,为刘崇守住这河东之地费尽心思。可怜到头来,因为刘承均对权利的渴望太过膨胀,落得个如此下场,不免让有些大臣感到惋惜啊!

    缓了缓神之后,刘承均负手站在台阶之上,意气风发,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说道:“现赵华已死,特命刘继颙为丞相,统领百官!”

    众人先是一愣,只听有投机之人高呼:“陛下圣明!”

    其他的大臣这才意识过来,一齐拜倒,口中同样喊着:“陛下圣明!恭喜刘大人,愿为刘大人马首是瞻,共御外贼,稳定朝纲!“

    刘继颙心中心中欣喜若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拜谢说道:“臣谢主隆恩,必定誓死为国效力!”

    接着,他又停顿了一下,“先皇不幸罹难,还请陛下早日登基大宝,继承大统!”

    在群臣的簇拥之下,刘承均坐上了龙椅,正式称帝。

    因为郭荣率军前来,继位大典暂时延迟,其他的一切事宜从简,先皇也暂且收敛,等退了贼兵,择日风光大葬。

    在内忧外患之际,北汉完成了新旧政权的交替的,朝廷上的动荡迅速地传到了民间,太原城中的百姓,本来就惶惶不能终日,又听说刘承死了,儿子继位,心中更是一点底儿都没有:这老子都没打得过郭荣,儿子还能比划几下。

    为了避免战乱,太原的百姓纷纷舍弃了家园,向西北方逃命去了。城中禁军的将士,大都是本地人氏,家人或是邻居的出走,让他们也没了心情,又想到这郭周实力的强大,军中便出现了许多逃兵。

    而在皇宫中的刘承均刚刚尝到大权得握的快感,心中根本就转不了别的东西,城中的民心、军心降到了极点,他却毫不知情。

    …………………………

    原野间的野花在凋谢,山林中的枝叶正丰茂,转眼间,已经到了孟夏四月天。即使是北方,那冬天残存的尾巴也已经慢慢退却,干燥无雨的天气,倒是有些让人觉得捂得慌。

    太岳山中,后周皇帝柴荣,领着禁军重要将领李重进、张永德、慕容延钊等人,谋士范质、王朴,带着三万士兵,行走在这山中的小道之上。

    后周在岳阳又战胜了契丹之后,在沁水边上又修整了数日,救治伤员,补给粮草,恢复气力,准备反攻北汉。

    在高平、岳阳两战中,后周士兵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