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

第48部分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第48部分

小说: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老将军,看样子咱们还是要强攻啊!”李筠刚退回阵中,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刘词扫视了四周的一切,缓缓说道:“确实如此,周围全是大山,要想北上只有这一条路。”

    身后的郭屹一听,嘿嘿嘿笑着,插嘴说道:“要打…打架啦,算…算我一个!”

    自从参军之后,数月的征战让郭屹真切的感觉到了,什么叫“实践出真知”,在战斗中获得的经验,远非平时练习时所能比的,尤其是在和张元徽对战之后,他对内劲的使用有了重新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聚力之法。以前他觉得只要丹田有气力就可以了,而现在,通过几次实战的总结,他渐渐明白怎样将内劲灵活地使用出来,才是最关键的,而这必须要在对战中一点一滴地摸索,所以,现在郭屹特别的渴望战斗。

    李筠知道这小王爷头脑一根筋,特别好战,劝是劝不住的,赶紧说道:“殿下,仗是有的打,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还要等一等,准备一下。”

    ”当——”郭屹猛地一对手中大锤,说道:“准…准备个鸟,小王看那…那破城门,两锤便可将它打烂!”

    众人顿时觉得耳朵发鸣,有些忍受不了,罗博赶紧劝说道:“公子,想这赶了一天的路了,公子差不多也该饿了,乏了,休息片刻,养足精神,再打也不迟啊!”

    听了罗博的话,郭屹又将锤子搭在马背上,抓了抓头发,呵呵笑道:“是的哦,吃饱了才有力气,快!小王我饿了,我要吃饭!”

    众人看着大嚷大叫、回身而去的郭屹,强忍住笑声,脸憋得通红。

    随后,刘词、李筠下令,大军就地埋锅造饭,整顿装备,制造云梯,准备强攻灵石县。

    过了两三个时辰,黑色的夜幕已经低垂,罩住了天地间的山川、原野,在轰隆隆的战鼓声中,后周军发动了第一次进攻,三千名精骑舍弃战马,在潞州兵马副都指挥使周岩的率领下大举进攻灵石县。

    后周军战鼓声如雷,喊杀声震天,第一波千余名士兵扛着二十架简单的云梯,如潮水一般向城墙涌去。

    他们并没有打着火把,趁着夜色,直奔着城上的火光而去,虽然看不清脚下的路,但总比成为敌军的射击目标要好上许多。

    箭矢如雨点,铺天盖地射向城墙前面的空地之上,但城下漆黑一片,后周的士兵队伍有分得很散,互相之间配合巧妙,有时有声音,有时静悄悄,城上的北汉弓手仅凭着喊杀声射击,根本起到不了什么作用。

    不多时,后周的军士已经冲到城墙之下,因为灵石城只是小县,没有护城河,他们直接竖起了梯子搭在了城墙之上。

    借助城上的光亮,北汉的士兵看见有人的头已经在城墙下的两三丈处了,快要沿着梯子爬了上来,这才才知道对方已经到了近前,射箭已经来不及了。

    张元浩挺起长剑,大喊道:“给我扔石头,砸死他们!”

    一时间,巨石、滚木如冰雹般向攻城的士兵砸来,后周军顶着盾牌艰难爬城,很多士兵无处躲闪,被石木砸得血肉横飞,潞州军士兵死伤惨重,纷纷惨叫着从梯子上摔下。

    第一波士兵死伤殆尽,第二波又迅速攻上,不到三里的城墙之上,北汉的五千士兵把守起来感觉有些吃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张元浩看着已经有后周士兵跳上了城墙,心中大急,吼道:“所有将士准备肉搏,扔掷石木交给城中的壮丁,快,快!”

    “杀呀!“

    “和你们拼了!”

    城上的北汉士兵,和已经登上城墙的后周士卒喊着、骂着混战在了一起。

    火光掩映下,铮亮的刀枪交织在一起,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根本无法辨别哪里戳出了一枪,哪里又猛砍了一刀,一时间,城墙之上,刀光剑影,惨叫不绝。

    “李将军,这是个机会!”刘词远远看了看不远处的战况,对着李筠说道。

    “咚!咚!咚!”

    随着后周大军中战鼓再一次敲响,一万名士兵又扛着数十架梯子,开始迅速向灵石县狂奔而去。

    北汉正规军只有五千人,而且此时正在和第一队的后周军打得火热,根本无暇顾及,而被迫守城的灵石百姓,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怎么见过这样的阵仗,早就吓破了胆子,又能有几个像正规士兵那样投掷滚石、横木的。

    张元浩的意识已经完全被复仇填充完了,为了报仇他什么都不在乎,什么事情他愿意去做,喊道:“每三个垛口站一个士兵,要是有人懈战、畏战,即刻斩杀!”

    说着,手中长剑猛地刺向了有些畏惧的灵石百姓,那人惨叫了一声,躺进了血泊之中,“再有胆小懦弱之人,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城下,郭屹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提着大锤,没有骑马,走在队伍最前面,身披黑色盔甲,威风凛凛,气势汹汹,俨如金刚一般。

    在张元浩的威逼之下,参与守城的百姓,高举着滚石横木,狠狠地砸了下去,如果他们不这么做的话,自己就会被杀死,乱世中,有几人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样猛烈砸下来后,后周的士兵登上城墙的兵卒开始跟不上了,已经登上城上的将士,没有了后续力量的补充,渐渐陷入了绝境。

    后面赶上的一万主力士兵已经到了城下,一步步列阵登城,但在密集的巨石和滚木砸落下,还是有人不幸坠城。

    张元浩高举利剑,疯狂地砍向周围的后周的士卒,“给我用力砸,使劲杀,城破就是人亡!”

    然而,被砸翻的潞州士兵毕竟是少数,他们列阵而上,顶着雨点般的滚木礌石,一步一步向上进攻。

    “拦住他们上城,用投石砸!”

    张元浩嘶哑着声音大吼,他已经大汗淋漓,拼命想着办法,用箭射、用石砸,用火烧,他能想到的一切办法都用上了,可是在一万大军投入之后,城下士兵登上来的更多,他开始意识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但看着这已经登上来的后周士兵,他知道此刻再后悔已经晚了,唯有拼死一战,或许还有转机。

    他大吼了一声,红着双眼,挥剑向刚刚登上来的士兵砍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空中响起了一声霹雳般的大吼,一个黑影如狂风般地席卷而来,这是郭屹冲上来了。

    他双锤猛砸,噼里啪啦,稀里哗啦,一阵阵闷响,四周的士兵被他砸中了身子,躺倒在地。

    这时,罗博也跟着后面调理上来,他铁枪疾刺,寒光点点,顿时血雾弥漫,五名贼兵被铁枪刺穿了胸膛,站在城头之上,铁枪上下翻飞,片刻间数十名贼军士兵被刺翻在地。

    张元浩眼睛都红了,大叫一声,“竖子,我要为兄长报仇,杀了你们!”举剑冲了上去,跑了两步,边和郭屹、罗博战到了一起。

    枪来剑往,大锤翻飞,三人在拥挤的城墙之上战了数个回合,强大的战力下,周围渐渐无人再敢靠近,在城墙之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战圈。

    枪似游龙,寒光点点,锤如猛虎,虎虎生风,两人在一起练习了这么长时间,互相之间早已十分默契。

    郭屹大锤比较短,站在里圈,和张元浩硬碰硬,刚正面;而罗博枪轻速度快,游走外面,从旁策应,寻找时机。

    张元浩本以为就是两个半大的孩子,应该和好对付,可却是久战不下,又看到周围的士兵渐渐倒下,心中开始着急、浮躁起来,手中长剑渐渐失去了章法。

    郭屹瞬间看出了破绽,手中大锤高高举起,“泰山压顶!”“当当”两声,张元浩虽然勉强挡住了两锤,但虎口觉得发麻,内脏翻江倒海,长剑脱手而飞。

    这时,寒光一闪,张元浩突然定住了,明晃晃的枪头从他额头刺穿进去,从后脑透出。

    “自不量力的浑蛋!”

    罗博冷冷一笑,长枪一甩,大喊道:“主将已死,还不快快投降,饶尔等性命!”

第六十六章 坚壁清野() 
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清晨,湛蓝的天空像刚刚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般,那像火一样的太阳,浇灌了一片红彤彤的朝霞。

    转眼农历四月过半,已是小满时节,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翠变成了深绿,由干瘪变得饱满,一片片原野顿时换了一副面目,风吹麦浪涌,正是丰收来。

    太原城的大明宫内,滋政殿上气氛十分的凝重,皇帝刘承均已经站在龙椅前,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你们,你们倒是想个办法啊!难道朕平日里白养你们了吗?”

    原来,刘承均已经知道白从晖的埋伏遭到符彦卿破坏,不仅自己战死沙场,而且还丢了团柏镇,这样,整个晋中平原完全暴露在后周的利刃之下,同时也意味着,后周可以会从团柏谷中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士兵。

    此刻,后周的大军已经在柴荣的带领下,沿着汾河东岸,向北径直杀来,势必要夺取太原。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刚刚又接到消息,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镇国节度使刘词率领的两万骑兵已经攻破了南大门灵石县,怕是现在也已经向北开进了。

    灵石县距离太远较远,所以消息传递的较慢,后周军夜打灵石县,汾州兵马指挥使寡不敌众,命丧城上,剩下的士兵纷纷投降,后周的大军控制了这北汉的西南要道。

    “刘丞相,你平时主意最多了,你来说说?”刘承均抬起手,指了指站在百官之首的刘继颙。

    刘继颙连忙站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这谁能想到符彦卿和郭崇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所以,所以……”

    “所以什么?”刘承均猛地一顿足,“所以你也没有什么办法,是吗?”

    其他的官员看着刘继颙被骂得狗血淋头,心里暗自庆幸,谁让你平日里投机取巧,蛊惑陛下,关键时刻露出真相了吧,活该!

    这庆幸归庆幸,办法还是要想的,毕竟他们也不希望城破国灭,只见一人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其实情况也没那么严重,……”

    刘承均仔细一看,原来是宣徽使赵宏,“赵爱卿,还请快快说来!”

    “陛下,这郭周步骑大军总共就六万人,看似声势浩大,但相比较这太原城而言,还收有些略显不足啊!”

    刘承均一听,来了兴趣,“继续说!”

    “是,自唐朝安史之乱,东都洛阳被焚毁,后梁朱温又毁了长安城,这太原城便成了天下第一坚城,六万大军想要重重包围着数十里的城墙,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确实如此,朕刚刚怎么没想到,估计是太紧张了吧?”刘承均在心里这么想着,接着,朗声说道:“赵爱卿所言极是,和朕所思所想差不多,咱们只要坚守城池就行了。”

    赵宏看刘承均身为皇帝,竟然这样维护自己的颜面,心中虽然有些不舒服,但也不能多说什么,便接着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眼下,丞相郑珙已经前往北方,向契丹求救,枢密使李恢也赶到了西北夏州,劝说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出兵相救。只要咱们能坚守一两个月,援军一到,何愁郭周的大军不退呢?“

    “哈哈,赵爱卿真是临危不乱,机智过人啊!待逆周大军撤退,必要重重嘉奖,呵呵!”刘承均的脸色瞬间舒展了许多,微笑着许诺道。

    刘继颙见赵宏出了风头,心想:要是自己再不拿出些主意来,到时候真的守住了太原城,自己一点功劳就没有了,那郑珙、李恢包括这赵宏都将比我的功劳大,那我之前饿努力不都是白费了吗,我还怎么会有显赫的地位?

    随即,眼珠子骨碌一转,计上心来,挺了挺腰板儿,沉声说道:“陛下,赵大人的提议确实是上上之选,但微臣还想补充一下。”

    “哦,你现在有话要说了,刚刚呢?”刘承均冷冷一笑,表情诡异。

    问他这么一问,刘继颙顿时后背都是汗水,“陛下,臣也是受到了赵大人的启示,才有了一些想法。”

    “好,那你说说看!”

    “是,这时节一到了小满,城外的麦子已经日趋饱满,过几日,敌军必会兵临城下,想出去也是不可能,不如趁现在将庄稼收割起来,既能补充城中粮草,还能坚壁清野,不会便宜了郭荣他们,岂不是两全其美?或许他们补给困难,坚持不下去,不攻自退也不无可能啊,陛下!”

    朝堂之上,众人听了惊呼不已,议论纷纷,这乃是绝户之计啊,还未成熟的麦子就被收割,不光今年的粮食要折损过半,更严重的是明年没有种子播种了,这怎么能让百姓接受呢?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