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暗影记 >

第113部分

三国暗影记-第113部分

小说: 三国暗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曹操惊讶的微微抬头,扫了一眼皇帝,看到皇帝面色憔悴,眼带希望的盯着自己,心下闪过了一丝怜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非但要担任起皇帝的职责,而且他还出生在乱世。这样的担子,哪怕是成年人都无法承受,更何况这个孩子?也真算是可怜了。  皇帝这话一出,每个大臣都是一惊,一个个的连忙同时支棱起耳朵,聚精会神的等待着曹操的回答。董承,王子服等人目光中闪过了一丝阴沉凶戾,随即消失不见。  曹操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丝松动的心,马上就又硬了下去,眼神中精光闪烁,道:“陛下,微臣不敢妄言陛下之谋。”  “还什么妄言不妄言的,现在的局势已经这样了曹爱卿还有什么不能说的。”皇帝摆了摆手,继续道:“朕虽然不通军事,却也觉得此计虽然可以重创胡人。不过这终究是朕的独家之言,曹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果然神机妙算,与微臣所想一致。”曹操先连带着自己夸了一遍,继续道:“不过陛下可曾想过,若是武关被烧后,我们仍然不能全歼胡人,那我们将要毫无守备的面对胡人的铁骑了。”  “而胡人的铁骑冲锋的威力想来陛下以及在座的诸位都清楚,这一点就不需要微臣在这里说一遍了吧!”曹操淡然的声音不断响起,却像是把把重锤,无情的砸向了堂中众人。  堂中众人被砸的呆住了,原本在董承的忽悠下,一个必胜的计策,居然就在曹操的一句话下被粉碎的一干二净。而曹操则是根本不管自己的那些话究竟给众人们带来怎样的震撼,毫不留情的继续道:“另外,武关是秦之四塞之一,曾经依仗着它抵挡多次胡人进攻,其坚固程度不言而喻。更多的,则是很多人把它当成了一个象征。若是我们亲手点燃了武关,只怕会有更多的人心生不满。”  “而且,武关被焚毁后,大汉便少了一座天然屏障。即使我们这次侥幸击退胡人,但是一旦胡人再次来袭,我们便根本无法抵御他们凶悍的攻击。”曹操目中精光爆闪,继续道。  董承一听曹操说了这些,哪里还敢让曹操继续说下去?刚要说话时,却被曹操打断道:“再加上,焚毁武关,从凉州通向中原的道路就被封死了。若是有人想要从长安到洛阳,或者是从洛阳到长安,则必须绕过武关,至少要多花费上月的路程。”  小皇帝的脸色随着曹操的话越来越白,到了最后,甚至已经到了苍白的程度。而董承则是目眦尽裂,咬牙切齿的大叫道:“危言耸听!诸公,千万不要听丞相的危言耸听之言!”  不过董承这话却仅仅招来了曹操那冰冷的目光以及众人叹息的眼神。这不是找死吗?想死也没有这么做的!背后说说还没什么,董承居然当着丞相怒斥丞相的不是,还能说些什么?  杨彪心中暗恨,却又有一股莫名的快意。董承这下算是中奖了,就是不死也要退一层皮。不过这么一来,反对曹操的墙头草们便会更加紧张,至少会少了一半。到时候曹操只怕就是真的独揽朝纲了。  杨彪原本想要低调一些的,不过一看别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暗叹一声,不待曹操发怒,开口道:“董车骑说曹丞相危言耸听,不知董车骑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董承在刚一说出那话时就已经后悔了,心中紧张万分。现在杨彪又来了个落井下石,董承满腔的紧张全都化作了激愤,怒道:“杨彪!你卖主求荣,其心可诛!亏你杨家四世三公,居然生出你这个狼心狗肺之徒!丞相之言尽是危言耸听,你会听不出来?”  白痴,老子这是在救你!你大爷的这么说,老子才懒得管你!杨彪心中暗恨,怒视了董承一眼,随即垂下了目光,不再言语。而曹操则是若有所思的看了杨彪一眼,随即冷冷看向董承,缓缓问道:“董车骑,不知本相究竟危言耸听在何处?”  原本气势汹汹的董承一听曹操这话,顿时蔫了起来,说不出话来。而曹操冷哼一声,向皇帝禀报道:“陛下,微臣一心为国,不想却被小人误会。如此小人,不知陛下认为,该如何处置?”  皇帝刚要开口相劝,曹操却先一步打断道:“陛下,此事若是不能妥善处理,只怕会引起忠义之士的不满,小人的得意啊!”  这下曹操算是把皇帝逼到死角了。小皇帝暗恨,怒瞪了董承一眼,心中对董承的印象分大打折扣。先怯生生的看了曹操一眼,看到了曹操眼神中的怒火,心下一突。在靠山和国舅面前,他很明显会毫不迟疑的选择靠山。想通了这一点,他冷冷的看着董承,问道:“国舅,不知你可能说出丞相危言耸听在何方?也好由朕为你说情。”  董承虽然紧张的浑身直抽抽,却也不得否认他还是有些急智的。一听此事还有希望,眼珠子滴溜溜的乱滚直转。曹操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心下暗暗冷笑。  终于,董承脑中仿佛闪过了一丝亮光,就像是有答案凭空出现在他的脑中一般。董承目光一亮,惊喜道:“我想到了!”

第二二二章 国舅的变化() 
第二二二章 国舅的变化

    房中的烛火,仿佛也在董承这话之下晃了一晃。原本寂静无声的大厅内,也骤然变得嘈杂起来。一个个都把内心深处的不信写在脸上,几个人围成了一团,乱哄哄的商议起来。  董承一看场中人们的反应,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双拳紧攥,眼看着就要恼羞成怒。而就在此时,皇帝突然拍了拍案席,让厅中安静了几分,开口道:“既然国舅已有解释,那就还请国舅从头道来。”  董承目光凶狠的四处扫了一眼,看的那些墙头草纷纷低下了脑袋。然后董承冷哼一声,一挺脖子,昂首道:“陛下,曹丞相,末将以为,此计虽然有伤天和,但却是一个不二的计策。”  “首先,是从我们当前的局势分析。武关一战,我们虽然略有小胜,但是还不足以动摇胡人的根本。我们现在急需一场胜仗,打出我们的威风。也好告诉我大汉人民,我们抵抗胡人的决心。”  “其次,从心态分析。胡人心高气傲,必然不会轻易忍受任何一次失败,再加上冬日将至,粮草衣物紧缺之下,胡人只会希望速战速决,攻击也将会变得更加迅猛。而我们虽然小胜,但是损失同样惨重。胡人自然也会发现这一点,因此我们失守武关也显得顺理成章。”  “其三,从我们的士气分析。我们这次小胜,士气微有上涨,却改变不多。若是我们真的能够点燃武关,焚尽胡人,那就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我们的士兵也会更加积极。”  “其四,从天下局势分析。当日陛下以真龙之力发布诏令,让全天下有能力援皇的诸侯们派兵前来增援。而诸侯为了占据大义的名分,也必然会派兵前来,最差也会派几个将领。到时候全部援军集于一起,这是一股强大的实力,朝廷又实力低微,我们还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像曹丞相一样忠诚。只怕到时候,他们不会遵从陛下的命令。而我们,也需要一场轰轰烈烈额打仗压压他们的锐气。”  寂静,绝对的寂静,鸦雀无声的寂静。  根本没有人想到,一向四肢不发达,头脑还简单的董国舅居然在军事上有这样的造诣。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盯着董国舅,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抒发心中的震惊。  皇帝听的是眼中异彩闪个不停,甚至听到后来,还情不自禁的拍起掌来。极度兴奋中的他也没想到董承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只是想着,大汉出来了这样的天才,终于可以摆脱靠外人的命运了!  董国舅的滔滔不绝也让曹丞相感到震惊,盯了董承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这才冷哼一声,道:“董车骑,你只说出了此计的优点。须知凡事都至少有两面,若是单论一面,是不是太过绝对了?至少,我的几个问题。你就一个都没有回答。”  董承一语得到了众人的肯定,心中更加自信,抬起头盯着曹操,当即针锋相对着道:“曹丞相,末将方才斗胆说你危言耸听,还望丞相见谅。不过恕在下直言,丞相方才的话,真的有些危言耸听了。”  “其一,关于我们能否面对胡人的铁骑。末将看来,我们只要一把火烧了胡人,胡人就再没有实力与我们野战了。”董承昂首挺胸,像是一只骄傲的公鸡,皇帝催促的目光让他心中暗爽,呵呵一笑,接着侃侃而谈起来。  “丞相须知,马是怕火的,一旦受惊就会四处奔逃。而胡人向来与战马不分开,若是进军武关,战马也会一匹不少的全都随着士兵们进入武关。而若是我们在那时点上一把火,我们还怕战马会威胁我们吗?没有了战马的胡人就像是没了爪子的老虎。到时候没有了战马的威胁,野战之上,我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打败他们?”  “其二,百姓心中如何想。丞相所言,武关是精神支柱,但是须知,武关正是通过抵挡了胡人的疯狂进攻才得名的。若是我们能够凭借武关,一举击败胡人,武关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会抬高。”  “其三,为日后考虑。商旅,百姓来往都需要绕路不假,但是我们只要一把火烧光了胡人的战马,我们的援军又到,胡人只会被我们击败。而胡人有上十万的士兵,我们至少可以俘获三万以上。这么好,这么多的劳力,我们当然没有放弃的理由。”  董承这话可谓是再次雷了众人一遍。且不说众人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也先不说皇帝是如何的兴奋,单说曹丞相。  曹丞相很愤怒,非常愤怒,十分愤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他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比灯火还要明亮。若是目光可以杀人,董承早就躺在地上了。  曹操已经看透了董承,或者说董承背后那人的阳谋。若是放弃武关,其内的几千伤兵根本无法处置。毕竟这些伤兵都是自己的军队。  若是放弃了,一方面,自己的名声会大大受损不说,另一方面,自己的实力也会大大减弱。实力在乱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若是不放弃,想要把他们送出城去,大张旗鼓的场面定会被胡人发觉不说,时间也是个大问题。若是皇帝已经布置好了,自己还拖拖拉拉的,必然会失去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可以说,这个计策完全就是一个针对曹操的一石二鸟的明谋。所谓一石二鸟,一方面,无论曹操如何选择,都会跳入陷阱;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曹操的手消灭胡人。  所谓明谋,就是明明发现了这是个计策,也要硬着头皮往里跳。或者说,这是个连环计。一个无论曹操如何选择那人都没有半点损失的连环计。  曹操冷哼一声,最后问道:“董国舅,那不知董国舅觉得,若是我们真的用此计,武关之中那几千伤兵该怎么办?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也都是为我大汉受伤。想来董国舅也清楚将这些士兵转出关外有多难吧!”  董承听后,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冰冷之色,悠悠的说着,那声音就像从天际传来一般:“为大汉尽忠,有那么多的胡人陪伴。黄泉路上,他们只会觉得自豪。这点,末将可以确定,还请曹丞相放心。”  大厅中,再次变得寂静起来。突然而来的寂静,仿佛灯火都没有反应过来一般,迷惑的晃了一晃,随即立住。昏暗的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是颜色却大不相同。不过他们每个人的目光都有着震惊,最后,目光集在董承的身上。

第二二三章 黄雀在后() 
第二二三章 黄雀在后

    随着董承那狠戾的声音响起,每个人都愣愣的呆在原地,瞠目结舌。好家伙,这国舅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几千同胞,就这么在他轻飘飘的一句话中被判上了死的命运?一念至此,人人都是心中闪过一丝寒意,那些墙头草更是紧张不已。对那些陌不相干的人尚且如此残忍,那对自己的敌人呢?  杨彪听后,暗叹一声,摇头不语。他现在隐隐明白了,这董承不是脑袋坏了就是又有了新的靠山,否则以他那莽撞的脑袋,根本想不出这么凶狠的计策,更不会想方设法的削弱曹操的实力。同时,他的脑中还闪过了一丝好奇。究竟拥有怎样的实力,才会让董承甘愿冒这么大的险。  而小皇帝听后,也是没有想到一向忠厚的国舅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呆呆的看了董承半晌,这才喃喃道:“国舅,这是不是太残忍了?此事要是传出去,对朕的名声不好不说,更是辜负了那几千勇士的耿耿忠心啊!”  “陛下!”董承神色激动,慷慨激昂道:“陛下,那几千伤兵的死,我们完全可以推到胡人的头上。就说胡人凶戾无比,拿下了武关后,仍然心狠手辣,不肯放过已经投降的伤兵。”  “而士兵们的心,无非就是让我们成功的度过所有灾难。我们只有保得自身安全,才算是没有辜负那些勇士啊!末将敢拿性命担保,只要我们给那些伤兵家人好处,许以大义的名声,那些伤者勇士们,一定会同意这个牺牲的!而且实施这样的计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