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暗影记 >

第126部分

三国暗影记-第126部分

小说: 三国暗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过冬天。由于胡人的杀掠成性,一路上烧杀掠夺无所不作,所过之处一片惨淡,而国都长安自然也就首当其冲。  从前长安的摩肩接踵,繁荣昌盛的富饶景象早已不见,仅剩下了满城的断垣残壁。至于要趁着过度秋季冬季的这十天勉强维修长安一番,这也是可以直接无视的方案。  从胡人现在的位置到长安就要两天的距离,再加上长安附近大半都是草原,准备材料的工作还要准备上几天。而且修葺长安也是一笔大的工程量,没有几天的时间根本下不来・・・・・・这些因素也就都证明了一件事情――修长安根本来不及。而如果想要凭借着这些碎石头度过冬天――那大单于还打什么大汉,这智商,连一加一等于几都不一定算得出来。  第三,如果他们就这么退了,那匈奴人在草原上的不败神话将会被彻底打破,各个族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有所动作。而最先有动静的,而且动静最大的,就一定是早已和匈奴不死不休的鲜卑,乌桓两族。  再加上羌人又和鲜卑族态度暧昧,一旦鲜卑率先发难,羌人自然不会看着,十有**会和鲜卑联手;有了出头鸟先动手,那些部落自然也不会闲着・・・・・・这么一来,匈奴人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四,如果退守长安,也就代表着胡人失去了他们最大的野战优势。胡人野战方面倒是真的是难以匹敌,不过如果让他们守城的话,那他们的作用还不如一个小孩。下了马的胡人,就像是拔了牙,没了爪子的老虎,只能吓唬人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匈奴人的士气将会因为无功而返而跌落到谷底,大单于的威信也将一落千丈。好不容易才出现的安定局面,也将会因为他们的退守,再次分崩离析。右贤王尚且可以放心,而左贤王最为活跃,光是站在左贤王那一边的王公贵族不知有多少。到时候只要左贤王有异心了,大单于的位置可能就要换人了。  介于以上五点,大单于非常明智的没有选择退守长安,继续听着众人的意见。而这时,右贤王则是出言建议说,再打回武关,趁着这十天,用尽一切办法也要拿下武关。  其实这个办法也是大单于心中所想的。大单于才刚要点头,就进来了一个斥候,给大单于带来了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大汉迎来了两万的援军,现在已经进入武关了。  好啊,这个消息让胡人都安静了。又来了两万士兵,又有武关的地利加成,至少可以发挥出五万人的作用来。而现在胡人正需要的就是时间。在这些人的守护下,想要十天之内攻下武关,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战不可战,退不可退,还有什么方法?众人面面相觑,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就在这时,那个沉默寡言的国师再次开口,提出了一个点醒众人的建议:我看你们都是被惯性思维控制住了,谁说的我们只能打武关?南边的宛城就没有遭受我们的战火,现在应该还是我们入侵前的模样。只要我们拿下了宛城,度过冬天不还是简简单单的事?  众人听后,同时拍掌叫好。从他们现在的那个位置到宛城,如果全力前进的话,只需要六天左右的距离。四天之内,用八万人攻下仅剩下一千人的宛城,可谓是再简单不过。  当即,胡人就以这个方案为战略方针,全军转向南方,目标改为宛城,肆无忌惮的入侵大汉的腹部。也就是因为这,吕休等人才会极为幸运的碰上了八万胡人。  再说武关之内,有了张杨的这支十分张扬的两万生力军后,高层中,也十分悲催的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以曹操为首,手下的无数爪牙为辅;另一派则是以国舅为首,张杨和一班保皇党为辅。  这两派整日整夜斗个不停。由于其中牵扯到了太多的人,在此也就不一一点明了。到了现在,仍然保持着中立的,也仅剩下卫尉杨彪一人而已。杨修曾经想要投靠董承方面,不过被杨彪骂了个狗血淋头后,也就没有动静了。  也不能怪杨修鼠目寸光,没有认出谁才是主角。实在是现在的局势太过有迷惑性。在此,便需要列举一下两派各自的实力。  曹操派,明面上曹操的手下战将几十员,麾下士兵・・・・・・应该能勉强凑上两千,还是大半带伤的。至于曹操的三大精锐,青州兵全员战死,虎豹骑和神行军则是因为没有参战,在一处等待着最好的攻击时机。也因此不为众人所知。  而董承派的风头可就够大了。先是有张杨的两万部队,也勉强能凑出几个有本命兽的战将。再加上那些保皇党也都是些在朝堂之上鼎鼎有名,位居高阙的人物。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连曹操都不敢动他们。  如此一看,董承派自然要压过曹操派一头,杨修能选择董承派,也自然情有可原了。  而大汉方面,袁术的一万援军将会不日到达,袁绍的援军也将在三天后到达。而这兄弟俩从来都不对路子,因此也非常明显的,可以确定了是平均分配,一人选择一派。而袁绍则一直因为吕休卧底自军,欺骗自己感情的事情耿耿于怀,因此,他们兄弟俩怎么选择也就很明显了。

第二四八章 集思广益() 
第二四八章 集思广益

    贾诩淡淡的声音在人们耳边回荡着,所有匪夷所思的事情刹那间便连贯起来。为什么胡人在损失两万后,不顾低落的士气,反而更加疯狂的攻击武关,为什么胡人的主力会出现在这里・・・・・・种种特征,只能说明一件事――胡人败了。  胡人败了,虽然并不清楚他们究竟是败给了什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大败小败,胡人的士气都会更加低落。而现在,这些剩下的不知数量的胡人军队出现在张绣这四千人的面前,究竟该如何是好?  张绣的面色难看,求助般的看向贾诩,眼中尽是无助之意。但贾诩却完全不顾张绣那楚楚可怜的目光,抱了抱拳,道:“将军,现在大敌当前,根本不是犹豫的时候,还望将军速作决断。若是胡人常速前进,想来最多只需要三个时辰的时间。因此,是战是走,全凭将军做主!老朽无不听之理。”  张绣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了,很明显,他根本没想到贾诩会选择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候来锻炼自己,呆在原地,久久没有反应过来。而吕休四人则是明白,贾诩这是趁着现在给张绣训练。因此,他们强忍住起哄之意,同时一抱拳,朗声道:“全凭将军做主!”  随着四人整齐一致的声音响起,直接就把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张绣给惊醒了。但见他的脸色瞬间就垮了下来,哭丧着脸道:“文和叔,我的本事我还不清楚。如果说是在武力方面,我还有两把刷子;但是在这战术领域,我完全就是个门外汉啊!”  贾诩就像是没有看到张绣的为难一般,目光清冷,继续道:“将军,现在是战前时刻,请叫老朽文和先生。另外,老朽提醒将军一句,此刻将军的任何一个动作,甚至是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我们全军的安危!因此,还望将军谨慎为上。”  这下,张绣算是无奈了。在贾诩那最后一句话的压力下,他只能最后哀怨的看了贾诩一眼,然后不情不愿的勉强开动起了所有的脑细胞。毕竟,这些士兵都是他的兄弟,自己根本不可能拿兄弟的命开玩笑。  贾诩看到了张绣的变化,暗中点了点头。至少有些样子了。而吕休等人见状,也是纷纷看向地图,思考着有什么方法能度过这次危机。  “诸位在思考的时候,还请先回答一个问题。”看到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贾诩缓缓闭上了眼睛,慢悠悠的说道:“你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战还是退,亦或者是有什么别的方案,都需要什么准备,什么措施。须知,你们的所有准备都是要为你们的目标服务的。”  贾诩这话说完,便沉默了下去,坐在地上悠哉悠哉的打着吨。只剩下吕休五人大眼瞪小眼,揣摩着贾诩刚才那句看似随口而言的话的用意。  “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好的方案就是撤退吧!”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徐盛率先有些不确定的开口询问起来。然后,便直勾勾的看向贾诩,眼中光芒闪烁,似是在思考着什么。  但是地上的却贾诩根本没有动作,仿佛没有听到徐盛的话一般。徐盛正感到有些尴尬时,张绣却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声问道:“文向有何妙计,还望不吝赐教!”  徐盛一听,自己没有冷场,心底那尴尬的感觉尽去,对张绣态度也好了许多,谦虚道:“张将军,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哪里比得上公瑾,子敬,文玉兄的神机妙算。”  但张绣哪里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一个给自己减压的机会,一把拉住了徐盛,非要让徐盛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不可,而徐盛也是乐得出这个风头,也就借坡下驴,“十分无奈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胡人是怎么来的,如何分队来的我们现在都还不了解。不过保守估计,现在胡人的主力至少还有七万人。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前面的那支队伍,正是胡人的七万人主力。”  “虽然他们连番败仗,士气低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根本不是仅凭我们四千人就能撼动的。与其贸然行事,倒不如保留有生力量,待到天下盟军都来的时候,我们再一起攻击胡人,远比现在直接送死要好得多。”  徐盛说完,便等待着众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却发现从贾诩到吕休,周瑜到鲁肃,甚至张绣,都没有要说话的样子。徐盛有些愕然,原本期望自己一鸣惊人的想法顿时消失不见,紧张的问道:“诸位觉得如何,还望不吝赐教。”  “文向不必紧张,我们只是在想这么做的好处。”中国好朋友周瑜适时的安慰了徐盛一下,然后继续道:“不过文向可曾想过,胡人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准备,都要先弄清这个原因,再做打算。”  贾诩一听到这话,有些惊讶的睁开了眼睛,看向周瑜的目光中尽是赞赏之色。而徐盛在继续思索之下,却仍然没有思路,有些无奈的看向周瑜,问道:“公瑾,胡人出现在这里,除了被打败了,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周瑜轻轻点头,不待徐盛问时,便解释道:“文向,为将者,自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一场战役,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辉煌与覆灭。”  徐盛听到这里,脑袋中瞬间闪过了一道亮光,目光中精光闪烁,脱口而出道:“时间!马上就要到冬天了!胡人看到自己拿下武关无望,只能回到长安,想要勉强度过冬天!”  看到周瑜嘴角的微笑,徐盛只觉得自己的身形第一次变得那样高大。正有些洋洋得意之时,却听得一直没开口的吕休缓缓出言道:“不只那么简单,只怕还有别的原因。”  徐盛一听这话,火爆脾气当时就受不了了。你小子啥意思,我费这么大劲才想出的原因,你居然说简单?他气的直哼哼,当即讽刺道:“文玉可不要光顾着否定别人,也要想一下别人的推断到底有没有道理。”  吕休点了点头,道:“此事我自然省得,不过我有一件事想要问问诸位,如果一切都按照我们的推断那样,大单于亲自带兵攻打武关,损失了两万人,又设下埋伏,还被汉人反伤。那么,大单于的地位还会安稳吗?大单于岂会察觉不到这一点?因此我断定,胡人主力出现在这里的这件事,一定没那么简单!”  贾诩一听这话,一下子坐起身来,眼中精光爆闪,看向吕休,脸上的震惊之色不言而喻。

第二四九章 确定() 
第二四九章 确定

    在这天高地阔的世界中央,不知何时突有烈风卷起。秋风萧瑟,带着那股要以一己之力摧毁天地万物的气势,呼啸而过,无数的飞石落叶在空中飞舞盘旋,霎是壮观。  营帘被风吹的烈烈作响,但是账内却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每个人的思绪,都已经乘着这肆虐的秋风,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此时此刻,有多少父母,多少妻儿,在这飞沙走石之中,倚门而立,极目远眺,只为看到他们的身影。  又有多少人,明知道他们挂念的人根本不会这么快就归来,却仍然不肯放弃,日复一日的望眼欲穿?  又有多少人,整晚整夜彻夜难眠,甚至在朦胧之中,都在声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  烈烈秋风之中,这些根本不该出现在身影在脑海中却如此清晰。一幕一幕,如同雨露一般,灌溉着隐藏在心底,那株名叫思念的青草。  不过,有的人却连伤感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们担负着把那些将士们平安带回家的职责,是整支军队的精神支柱。面对着至少有七万的凶残胡人,以及那仅仅想象都会让人战栗的突击,他们不敢伤感,更不能伤感。毕竟,战场上,最忌的就是情绪用事。  中军大营中的氛围,仿佛也随着吕休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