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女皇之歌 >

第482部分

女皇之歌-第482部分

小说: 女皇之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古斯塔夫还采用了回合制,每个回合持续两分钟,对局者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判断。更为创新的是,改良的战棋引入了战争迷雾和随机变量的概念,在兵棋的战场上,交战方都没有上帝视角,他们需要根据规则,遮挡一定的区域;而骰子则被用来模拟随机因素,这意味着,和现实中一样:一轮炮击可能完全落空,但因为运气,同样的炮击下一回合就可能歼灭一整队敌军。

    卡尔松将代表卡尔十世大军的棋子摆到了维登贝格的面前。

    他们的棋子是黑颜色的,而克里斯蒂娜所用的则是白色。

    根据罗伯特道格拉斯的情报,此时卡尔十世麾下的大军在经历了战损后,还有七千余人,包括约5个步兵团队和20个骑兵中队,分别是5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以及他自己亲率的250名瑞典重甲手枪骑兵。

    维登贝格在棋盘上摆出了标准的瑞典步兵战术。

    总共有3个步兵团队被部署在中央,在他们身后,还有2个步兵团队作为预备队使用。每个团队在交火前都呈t字形列队——这样的好处是,当遭遇敌军骑兵突袭后,第一横队的火枪手可以在前进中躲避到长枪方阵背后。而在抵达射击位置后,火枪会在长枪兵的两侧展开多达6排纵深的射击队形。

    维登贝格在步兵团队的右翼布置了1500名精锐的骑兵,而在左翼则布置了500名骑兵。彻辰看了个明白,维登贝格是想让坚实的步兵在中央位置负责抗线,然后再从两翼进行标准的骑兵迂回,最终目的是把阵地战变成击溃战。

    克里斯蒂娜麾下可投入的兵力略多于维登贝格指挥的大军,拥有约8000人。但是其骑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两百余人。并且总数为3000人的民团战力堪忧。

    克里斯蒂娜同样把大部分步兵部署在中央战线,两侧则是负责掩护的骑兵。为了抵挡敌军侧翼骑兵的突袭,克里斯蒂娜在步兵横队内布置了8排纵深的长枪兵,两侧是约和长枪兵同等数量的火绳枪手。由于步兵数量上的优势,所有她可以保持足够的纵深厚度。此外,一个德意志步兵团被克里斯蒂娜作为总预备队留在了最后。

    这些布置,在一局开始后,双方便转交给彻辰,让他在地图上部署棋子。同时,彻辰则会根据规则和战况,向双方反馈敌军情报和战斗结果等。另外,如果有特定需要,彻辰有权力添加一些随机事件,以增加对局中的变数。

    战棋推演一开始,维登贝格便发起了进攻。他将手中的所有军队在棋盘上将战线推进了半英里。接着,大军便在现在的位置停滞不前了。

    “炮击。”威登贝格看着战棋在心中默念道。

    黑军一方大约有二十八门的火炮,而白军则有四十门。这是因为里加作为瑞典王国的重镇,卡尔十世和马格努斯再次囤积了许多军火的缘故。

    威登贝格将炮击定为三轮,彻辰则根据双方火炮的数量、质量和炮手的经验水平,分别计算出了双方的损失。

    在卡尔松取走被判定为战损的棋子后,克里斯蒂娜出招。

    克里斯蒂娜一开始便大胆地派出了己方所有的骑兵去骚扰黑军的右翼。

    面对这样一小撮骑兵的挑衅,没有开上帝视角的维登贝格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命令他右翼的的骑兵小跑前进。白军一方的骑兵则迅速逃跑,并将黑军的骑兵引向白军的中央方阵。在这里,白军的骑兵将躲到长枪兵和火绳枪手的后面,让前者用暴风骤雨般的子弹和如林的长枪欢迎黑军的骑兵。

    这时,维登贝格推动了身前的黑子,黑军的步兵和左翼骑兵全部压上,并且右翼500骑兵的目标是白军的身后。

    瑞典骑兵的战术受到波兰翼骑兵的影响,他们采用的不是流行的半回旋射击,而是依靠冲锋和白刃战解决对手;而白军的骑兵部队所使用的则是半回旋射击。

    彻辰仿佛看到,一枚枚棋子化身真实的的骑兵——严格半回旋射击的白军骑兵,在进行了一轮无意义的齐射后,便毫无悬念的被双腿夹紧马腹,手握闪亮的细长剑和骑兵矛的黑军骑兵冲垮。

    于是,白军的右翼崩溃了。500黑军骑兵不但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人数只有自己一半的白军骑兵,更朝着白军的身后迂回而去。

    经过计算,只短暂的交手,克里斯蒂娜便已经损失了所有的骑兵和绝大部分火炮。胜利的天平秤似乎正完全倒向维登贝格。

    这时,克里斯蒂娜掀开了隐藏在右翼的底牌——由总预备队,即德意志步兵团队驻守,用辎重车建立的车阵。

    掀开战场迷雾,维登贝格就会发现,原来白军那两百骑兵本就是诱饵,为的是吸引自己最进入的瑞典重甲手枪骑兵投入战场。

    250名瑞典重甲手枪骑兵在德意志步兵团队的打击下溃不成军。

    而在中央战线上,两支部队也开始陷入了僵持。黑军的骑兵连续发动几次进攻,但都被对手打退。有纵深厚度优势的步兵,根本不为所动,并依靠人数的优势逐渐占了上风。而随着黑军步兵的加入战团,骑兵开始失去了左右回旋的余地。

    此时,维登贝格不得不启用了预备队,从左翼投入了两支完好无损的步兵团队。可在他们进入战场前,高达七千人的白军步兵已经向只有三千人的黑军步兵发起反击,两军转入残酷的白刃战。

    情况对非常不利,单薄的阵线被挤压得节节败退,眼看崩溃就近在眼前。

    看到局势如此,维登贝格心急如焚,却已经无计可施。他此时已经没有预备队可用了。无计可施的他只得令从右翼退出战场的骑兵再次发动进攻。

    而他们,恰好撞在了德意志步兵团队的方阵上。

    “撤退!”维登贝格大声叫道。

    “停!”一旁的卡尔松喊道。

    这时,彻辰在计算了损失后,克里斯蒂娜和维登贝格竟打成了平局。

第788章 摄政女王二十一() 
接着,克里斯蒂娜和维登贝格又在山林地形和河岸地形两种地形条件和进行了一次攻防的模拟演练,但除了山林地形克里斯蒂娜获得了胜利外,她和维登贝格的交锋依旧是平局。

    面对这样的结果,彻辰等三人皆是眉头不展。

    眼见着三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卡尔松试图安慰女王陛下。

    他说道:“女王陛下,至少我们还有获胜的希望,而最不济也能和卡尔十世打成平局。您应该高兴才是。而且这只是模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战场情况。”

    对于卡尔松的安慰,克里斯蒂娜没有说话。

    平局对于克里斯蒂娜来说就是失败了。而虽然决定战场的因素有很多,甚至一颗毫无目标乱飞的流弹都能改变战局,但任何明知的指挥官都不会将胜利的希望放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运气上面。

    卡尔松有些尴尬了,他感觉自己说错了话。

    房间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过了不知道多久,大约是在门外的仆役进来换过一次蜡烛后的,克里斯蒂娜对彻辰和威登贝格妥协道:“伯爵,还有彻辰。你们就先按照彻辰今早提出的防御方案去布置吧。”

    最终的,克里斯蒂娜还是选择了妥协,选择了稳妥的方案——哪怕这只是暂时延缓自己的失败。

    这之后的几天,威登贝格在里加的郊区设置防御阵地,而彻辰则带着三千雇佣兵在迪纳堡要塞和道加瓦河岸边构筑工事。

    克里斯蒂娜也没有闲着。她除了在里加城内不断的鼓舞人心,还每天派出信使,给包括联省共和国、普鲁士公国、沙皇俄国、哈布斯堡家族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君主写信,寻求外部的援助。

    这一天,彻辰正亲力亲为的在迪纳堡要塞加固工事。在科诺托普战役结束后,鞑靼人俘虏了那位为阿列克谢亲王服务的法国工程师拉斐尔,彻辰在得知他的身份后,花了500塔勒为他赎了身,条件是拉斐尔要教导佣兵团的军官军事工程学的知识。而在拉斐尔三个多月的悉心教导下,现如今彻辰构筑工事和修建棱堡的水平,已经不亚于那些科班出身的工程师了。

    正当彻辰将一根过火碳化的尖木桩插入泥土中的时候,一名侦察骑兵策马飞奔到了彻辰的身边。

    战马是飞奔的如此之急,以至于马蹄定下脚步的时候,飞溅起的尘土都撒到了堑壕下面人的头顶。

    “指挥官,距离这里三十里处发现敌人。”侦察骑兵通红着脸蛋、鼻翼剧烈的翕张着。

    彻辰猛地抬起了头。

    “终于来了。”他想道。

    “有多少人?”

    “五十人,但人人装备精良,都是重甲手枪骑兵。”

    听回来的侦察骑兵这么说,彻辰感到无比的惊讶了。因为作为瑞典的王牌,重甲手枪骑兵一直是作为决定胜负的突击力量存在的,并没有哪个指挥官会派这些昂贵的骑兵去执行侦察的任务。并且他们沉重的甲胄在赋予他们超强的防御力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机动力,在长途奔袭和追逐这两项上,他们的是远远不及专业的侦察骑兵的。

    “难道是卡尔十世的军中哪个冒失的勋贵子弟不顾军令私自外出?”彻辰猜测着这样的可能。可旋即的,他就把这种可能性抛诸脑后了——波兰军中这种事情或许有可能,但治军严酷的卡尔十世是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他们打的是什么旗帜?”

    “布拉厄威兴斯堡的旗帜。”

    彻辰没想到是布拉厄威兴斯堡亲自率队侦察。如果是他,那么率领一队瑞典重甲手枪骑兵也就说得通了毕竟这样一队精锐才符合他王国元帅的身份。

    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深深地攥住内彻辰的内心——他要活捉布拉厄威兴斯堡。

    这样的想法一经冒出就如同洪水决堤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如果他能活捉卡尔十世的元帅,那么对敌人的士气必将是一个机器沉重的打击,并且卡尔十世也将失去他最优秀的指挥官。

    说做就做。彻辰点齐了他麾下的所有骑兵——一共八十人。然后,他命令将所有的骡马都搜罗过来,然后每名骑兵搭乘一名步兵,一共196人的步骑混合部队浩浩荡荡的在那名侦察骑兵的带领下,朝着布拉厄威兴斯堡出现的方向而去。

    当两支部队相遇的时候,彻辰马上发现了自己的敌人是那么的不寻常。

    布拉厄威兴斯堡骑马走在最前面,他顶盔贯甲,身边是一名身材极为强壮的旗手。在二人的后面是以五人一组十人一组排成整齐队形的瑞典手枪重甲骑兵每名重甲骑兵都长剑出鞘,并斜靠在自己的肩上。

    彻辰很快就判断出,布拉厄威兴斯堡根本不是自己所猜想的侦察,他是来挑衅,是来宣战的。

    当彻辰发现布拉厄威兴斯堡的时候,布拉厄威兴斯堡也看到了彻辰。当他看到是彻辰而不是克里斯蒂娜的旗帜,这位老将的眼中露出失望。

    可旋即的,布拉厄威兴斯堡便将这情绪甩开。他将手中的长剑朝彻辰的方向一指,五十名瑞典重甲手枪骑兵散了开来,排成两列阵型。

    此时,彻辰的部队尚未整队列阵完毕,但奇怪的是,布拉厄威兴斯堡并没有趁着这大好的机会发动进攻,反而好整以暇的原地等待。

    虽然布拉厄威兴斯堡一系列的举动都透着古怪,可他所做的一切毕竟是对自己有利无害的。于是彻辰命令步兵全体下马,列成了一个小型的步兵方阵。

    80名骑兵分两队护住方阵的两翼。

    眼见敌人势成,布拉厄威兴斯堡那苍老的脸色露出一抹微笑。而他的坐骑,他那陪伴他征战一生的老伙计似乎感受到了主人那预约的情绪,它甩着头,打了一个响鼻。

    布拉厄威兴斯堡轻抚老伙计的脖颈。随后,他直起了身。

    “各位,能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布拉厄威兴斯堡的荣幸。”老元帅大声说道。

    “万岁,万岁!我们的元帅布拉厄威兴斯堡万岁!”大兵们叫道。

    布拉厄威兴斯堡的长剑一指,50名瑞典重甲骑兵驾驭着战马开始小跑,队列从一端到另一端腾起了带状的白色雪尘。

    彻辰深知,除了波兰共和国的翼骑兵外,当世任何的骑兵都无法抵抗瑞典重甲手枪骑兵的冲锋,所以他令两翼的骑兵后撤,让由116名步兵组成的方阵抵挡敌军骑兵的冲锋。

    近5米的长枪斜指前方,长枪兵们身体前倾,左腿向前,右腿踩住了长枪的枪尾。

    铁锤和铁砧撞在了一起。

    头一个回合,重甲骑兵们的战马都前蹄悬空人立了起来,整个长长的一列战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在冲杀者的头顶上方闪烁着白晃晃的长剑,宛如银蛇狂舞,闪电裂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