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身逢乱世,赤手空拳打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不着急慢慢来,大明人口亿万,总会有一群不肯为奴的汉儿会出现,自己只要武装他们带领他们,哪怕不能成功也要让汉之魂使得敌人丧胆。

    小宋不错,一大早起来就喂马,然后就端着虎枪刺杀不已。

    这个年轻人背负着一家子的血海深仇,自然会跟后金军不死不休,他本来就是不肯做奴隶的人,要不然他的父亲也不会和他一起谋划在经过树林时逃跑。

    可惜老宋这条好汉被鞑子射死没有能够跑出来,要不然这个相马高手和兽医以后会在军队里发挥出巨大作用。

    黄胜也不知道小宋学到了他父亲几成本领?

    俩人再次上路了,战马已经跟他们熟悉,乖巧得很,小宋牵着马还不时地摸摸马头,轻轻的拍拍那张长长的马脸。

    黄汉依旧顶盔掼甲手拿斩马刀好不威风,其他累赘的东西都没带,只背上了箭插,里面是复合弓和挑选出的十支破甲锥。

    这年头,射箭可是一个苦活儿,以黄汉这种体力连续射出十支羽箭也已经是极限,接下来虽然还能射,力道和准确率就会不值一提。

    因此黄汉干脆只随身携带十支羽箭,尽可能一次性只射五支,因为这五次射击才是质量过硬的优质动作,三十步内破甲完全没问题。

    为了不让小宋白白送死,黄汉交给他最总要的任务——包管战利品。

    要求他尽可能管好战马不可以参加战斗,因为战马上驮着俩人的家当,有武器铠甲还有金银和粮食,丢了这些东西,俩人不仅仅是空欢喜一场还会饿肚子。

    小宋很机灵,知道自己才练了两天刺杀拿一个战士的标准相差甚远,他信誓旦旦表态:人在东西在战马丟不了。

    今天官道上很是奇怪,因为躲在林子里张望的黄汉居然发现了成群结队的明军在奔驰,很明显应该是哪里下来的溃兵。

    黄汉不敢出来和这些人照面,这个时代的军队和土匪差不离,溃兵打家劫舍乃是家常便饭,自己只有两个人,万一对方眼馋自己的家当,搞不好会被人家谋财害命。

    虽然看到的明军未必如此,他们不至于就是这么坏,可是谁知道呢?这时明哲保身才是首选,要以最坏的打算来考虑问题。

    官道上有些热闹,不仅仅发现了明军在奔逃,还发现了鞑子、建奴在追杀,路上不太平无法上路,黄汉只能选择等待,想等着太阳下山之时走夜路通过这个鱼龙混杂的战区。

    眼看着过了中午,有成群结队的后金军开始往回走了,很明显是经过了战斗,他们的马匹多出不少,马背上鼓鼓囊囊驮着东西,应该是缴获。

    也有些后金军挂彩了,死死地抱着马脖子赶路,他们的士气很高想必是得胜回营。

    这样的队伍最容易出现掉队的,黄汉认为这是捡便宜的机会,他通知小宋注意戒备,把马儿牵入树林隐藏,发现有敌人追入树林立刻往深处逃跑。

    安顿了宋鹏飞后,黄汉运动到一棵离官道不远的大树后窥视,他准备见机行事。

    黄汉正在聚精会神瞧着后金军经过官道回营,忽然发现身后有响动吓出一身冷汗,回头一看,发现宋鹏飞正在身后咧嘴直乐。

    黄汉低声道:“你把马儿留着树林里,万一它突然叫唤起来岂不是暴露了我们俩?”

    宋鹏飞信誓旦旦道:“不会的,弟子已经把它伺候舒坦了,还喂了一把豆子,松开了它的嚼头,马儿此时不应该瞎叫唤。”

    黄汉瞧瞧宋鹏飞的样子,发现他不仅仅拿上了虎枪、带上了顺刀还在整理套马索,一副跃跃欲试的摸样。

    多个帮手也好,黄汉决定不打消这个年轻人的积极性,叮嘱道:“记住了,打伏击战最重要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我不动你千万不能擅自行动,被后金军率先发现了,我俩相当危险。”

    “嘿嘿,师傅,弟子明白,您又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买卖,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尽管负责射杀敌人,弟子负责把鞑子的战马弄到手,上一次让那匹马白白跑掉了多可惜啊!”

第十六章:暗箭难防() 
两人进行分工,一个杀敌一个抢马,如此安排貌似不错。

    后金军的战马有可能今天经历过多次冲刺,为了防止战马脱力此时都在小跑马速不快。

    黄汉用近距离偷袭的办法射杀敌人有十足把握。

    可是即便敌人被射落马下,战马也未必驻足,白忙活的可能性很大,有了小宋负责夺马,获得战果才能够有保障。

    黄汉点点头,算是同意小宋参战。俩人相隔几十步各自躲在树后看着后金军匆匆而过。

    果不其然,得胜回营的人马比较散漫,大队伍过完了还有三三两两的小队伍,这些拖沓的人全是鞑子。

    这里都是后金军走过的路,他们自认为明军被击溃逃得无影无踪,再走这条回头路应该安全无虞,因此相当懈怠。

    黄汉继续耐心等待,当发现了两骑鞑子牵着缴获的战马悠哉游哉出现附近再也没有后金军之时决定向他们下手。

    鞑子没有装备铁甲,外穿皮甲里面应该是穿着羊皮袄,这样的装备根本吃不消破甲锥直射,黄汉认为留下这两个鞑子十拿九稳。

    官道上的两个鞑子中有一人是个话唠,他正在用蒙古语跟同伴聊得吐沫横飞,估摸着谈话内容应该是今天的收获几何,很明显这两个鞑子都得到了一匹马和一位明军家丁的全副装备。

    因为黄汉已经看见了鞑子的备用马上那副带着斑斑血迹的铠甲,想必最少有两位明军骑兵被这两个鞑子斩杀。

    暗箭难防这句话没有说错,正聊得高兴的那个鞑子忽然听见一个裂帛声,紧接着就发现同伴的脖子上忽然冒出了一个破甲锥。

    原来是黄汉近距离的直射又准又狠,一箭直接射穿了靠近他这个方向的那个鞑子骑兵的脖子。

    黄汉一箭得手,箭矢直接没入鞑子只有一层皮革防护的脖子,他知道那个鞑子死定了,紧接着第二支箭矢急射那个话唠鞑子。

    突逢变故,惊恐万状的鞑子连忙伏身,可惜仓促间动作完成得不够迅速,也不够标准。

    急速飞行的破甲锥正中鞑子左肩,由于此箭势大力沉,有可能射断了骨头,鞑子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双腿条件反射般猛地一夹马腹,战马立刻“稀溜溜”一声扬开四蹄往前蹿。

    在离黄汉三十步左右的大树后看得真切的宋鹏飞,见战马往他的方向来了乐滋滋挥舞着套马索冲了出来。

    与此同时黄汉第三支破甲锥射出,羽箭直袭鞑子后心,“噗”如击败絮般,箭矢透甲直入鞑子身体。

    这时鞑子的战马刚好被宋鹏飞扔出的套马索套住,如同急刹车般,战马两只前蹄腾空,再次发出“稀溜溜”嘶鸣,堪堪站住了。

    战马上的鞑子仰天摔落马下一动不动,应该是当场死亡。

    宋鹏飞翻身上马,猛夹马腹,马儿再次跑起来追上了前面的战马。

    他在马上探手拽住另外一匹战马的缰绳,口中打着呼哨,那匹战马乖乖的停下了,后面跟着的还有两匹战马如同得到命令,也站住了。

    这就是马的特性,四匹马在一起,很快就会出现一匹马是领导,跟马群的头马是一个意思,马是有组织有阶级的,宋鹏飞就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头马,制服它其它战马就会跟着。

    见宋鹏飞真的拦截了四匹战马,黄汉当然高兴,他大叫道:“小宋好样的,咱们不能耽搁,把两个鞑子尸体先驮入树林再说。”

    “师傅放心,我知道这里很危险。”宋鹏飞答应一声,俩人七手八脚清理了战场,这一次伏击战总计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宋鹏飞牵着马走在前面,黄汉提着斩马刀又巡视了周围确认附近没有人后才跟着进入林子。

    即便如此,小心谨慎的黄汉还不时忽然走一段回头路来察觉有没有被人跟踪,也用树枝扫雪清理地上的痕迹,聊胜于无。

    在天黑前,俩人在林子里把鞑子扒得光溜溜后砍下脑袋,把没头的躯体扔在一个山洼里,继续赶路。

    俩人为了安全考虑尽可能远离这段官道,天黑时依旧打起火把继续赶路,一直走到半夜才驻足休息。

    感觉远离了危险地带,两人升起篝火,吃上了烤肉,终于有时间瞧一瞧战利品。

    已知缴获四匹战马和两个鞑子的装备,只是不知四匹战马究竟驮了些什么好东西?

    宋鹏飞毕竟少年心性,他三两口吃了一些东西就开始翻马匹上的褡裢,最后发现缴获真的不少。

    俩人又得到了七八十两银子和五两余金子,还得到了两副锁子甲,这两件好甲有可能是鞑子缴获自哪一位明军武官或者家丁。

    缴获里还有两张蒙古人用的骑弓,两张明军家丁常见装备开元弓,还有蒙古弯刀两把,明军制式斩马刀一把、夹刀棍一杆、戚刀两把,黄汉终于弄到了一双合脚的牛皮战靴,看上去还是八成新。

    现在的黄汉比较富裕,算得上钱粮富足,有马料两袋,杂粮饼几十个,还有马肉十来斤,拥有的羽箭已经超过二百支,铠甲、兵器已经远远超出两个人的装备需要,连牛皮战靴都有四双备用。

    走官道就是为了打劫后金军,如今俩人身价暴增,被人家打劫了就是名副其实的功亏一篑。

    黄汉当然要保住到手的利益,这些搏命换来的钱财和装备将要成为自己在明朝立足的本钱,当然要小心翼翼。

    俩人其实都是本地人,大体知道这一带的道路,拥有了五匹战马换乘,完全可以抄小路赶去永平府,在不得不走官道的情况下才会冲刺而过。

    第二天早上,宋鹏飞仔细一匹一匹检查了马匹情况,给战马喂了黑豆,缴获的一袋麦子也应该是鞑子准备的马料,也让五匹马好好吃了几口。

    然后他又把马鞍和肚带、嚼头都重新紧过,这才放心大胆上路。

    俩人有五匹战马换乘,要是不遇上后金军,一个白天跑二百余里应该很轻松。

    黄汉猜测跑出去一二百里应该就是明军势力范围,建奴只不过刚刚拿下三屯营,攻打永平府大体是在崇祯三年正月初。

    此时北直隶风声鹤唳,军民们惶惶不可终日,明军恐怕都在据城死守,官吏应该没有人敢走出城池,乡野里的大户此时也应该跑去了城里。

    后金军突破边墙,夺取三屯营,那些据险修筑的防御工事都没能够让敌军止步,永平府已经属于大明腹地,这里可以坚守的险要屈指可数,说是无险可守也不远矣!

    明军也只能选择固守城池以自保,任凭后金军在山野纵横驰骋,至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命运如何?恐怕只能听天由命。

    黄汉归心似箭,路上不肯跟任何人纠缠,依靠骑术和可以换乘的优势,以速度来化解危险。

    一路上不仅仅发现了拖家带口逃难的老百姓,还发现了几次敌情。

    不纠缠快速通过是既定方略,俩人打马如飞只管前进,往往敌人觉察到什么之时,五匹战马早就消失在前方,马上骑士装束古怪,是敌是友后金军一时间搞不清状况。

第十七章:三屯营() 
渐渐地离永平府近了,路上不时出现拖家带口逃亡的大明老百姓。

    他们都如同惊弓之鸟,听见马蹄声立刻急急忙忙逃离大路,上山岗入密林或者躲在沟渠之中。

    归心似箭的黄汉此时可管不得是不是扰民,依旧马不停蹄。

    有几次遇到几骑明军还以为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却发现这些被打散的明军斗志全无,见到不是穿着明军号衣的骑士立刻打马逃窜。

    三屯营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蓟州镇所在地,城高三丈,周长七里,城上建有五座角楼和九座敌楼,可是如此坚城没有精兵强将驻守也是枉然。

    崇祯二年十一月六日下午,后金军兵临城下,为了避免明军据城死守,为了减少八旗子弟的伤亡,红歹是下达命令,只选择一个方向攻打。

    副将朱来同、千总白养升等等软骨头将领见后金军没有包围三屯营,果然斗志全无,他们连夜携带财物逃跑了。

    不肯放赵率教进入三屯营的总兵官朱国彦其实相当于害死了赵率教以下四千余敢战勇士,但此人不是软骨头,他见大部分麾下都逃了知道大势已去。

    无可奈何的朱总兵拿出所有的积蓄和细软分发给还在守城的部卒,让人把弃城逃跑的将领名字写在醒目的墙上,自己和妻子在城破之时自杀而死。

    逃跑的三屯营千总白养升带着十几个家丁赶着三辆马车一路往东,这小子跟副将朱来同不好比,舍不下些许浮财和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