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0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0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婿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郑国昌对新农作物种植相当感兴趣,也好奇黄汉收购到手大量的马铃薯和甘薯接下来该怎么办?

    黄汉把甘薯和马铃薯的好处和多种用途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然后把销售计划和盘托出,并且就请求郑国昌行文明确烤红薯、炸薯片这两个新奇食品乃是“红旗军”原创。

    以北直隶承宣布政使司的名义严正声明配方和制作方法已经在永平府备案,偷学者会以盗窃军产罪论处。

    这个办法其实很妙,原创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红旗军”这个集体,这样做就披上了正能量的外衣,御史、给事中无法冠以以权谋私的罪名。

    郑国昌要给“红旗军”行方便包庇黄汉,有了筹集军饷这个由头,给黄汉大开方便之门就可以堂而皇之不会被言官诟病。

    黄汉讲明了此举主要目的是帮助老百姓销售种出来的甘薯和马铃薯,次要目的是为了“红旗军”筹集军饷,之所以不许任何人模仿,就是要让“红旗军”家属做成独家买卖。

    这个时代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人家跟着学你能有什么办法?

    郑国昌老于世故,笑道:“贤婿,你的想法不错,可是即便老夫以布政司的名义在北直隶行文明确这两样新奇食品是‘红旗军’独家秘技又待如何?根本不会有官吏会肯去管这些闲事,只会是一纸空文。”

    黄汉笑道:“岳丈,小婿要的就是名正言顺,哪里真的要三班衙役去街面上抓人?‘红旗军’不欺负人也轮不到被欺负啊!”

    郑国昌一时语塞,他才明白了黄汉来找他行文乃是为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本没准备倚仗官府的力量来执法,他的‘红旗军’自己会把事儿办了。

    郑国昌道:“给你行文没问题,但是你们也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为了区区烤红薯闹出人命。”

    黄汉笑道:“哪能啊!小婿早就想好了如何处置盗学烤红薯技术的人,‘红旗军’会把他们抓捕法办,没收他们的设备,不会杀这些人也不会打他们,而是送去砖瓦窑劳动改造半年。”

    黄汉的办法真的不错,把竞争对手的炉子、车子没收,还让这些人免费去砖瓦窑干半年活儿,这些人付出的劳动总要值四五两银子,相当于交了罚款。

第二百章: 旗卫() 
在执法过程中当然会区别对待,如果发现有升斗小民确实是因为遇到了困难,他们没有能力做工只能选择做用不着大力气的小买卖度日。

    碰到一家老小指望卖烤红薯日子才能够过得下去的情况,“红旗军”执法之时可以收编他们加入合法的烤红薯阵营进行统一管理。

    郑国昌点点头道:“善,如此办理确实不算太过分,老夫准了,明天就行文并且出告示在北直隶各州府张贴。

    ‘红旗军’主将牵头卖烤红薯,目的是为了升斗小民能够卖掉产出,为了给麾下筹措军饷,好好运作,这对名声大有好处。”

    老丈人果然是玩政治的,眼光相当敏锐,提醒黄汉要借此扬名,这一次不是杀人如麻的凶名,而是行善积德的美名。

    黄汉其实不在意以此扬名,他要以此谋利,要解决就业,而且是为就业难的妇女增加大量工作岗位。

    只要取得官府的认可,他自然有办法垄断烤红薯生意,因为他有军队这个暴力机器,只要发现有人也搞起烤红薯摊位,就会下手。

    其实目前加工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原材料基本上已经是黄汉独家拥有,别人没有参与竞争的可能性,此举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黄汉考虑这本来就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薄利行当,再被无序竞争就会无利可图。

    卖烤红薯的人太多会导致生意分流了,大家都没什么赚头只能保持饿不死还得硬撑着,如此这般把宝贵的人力资源浪费在内耗中。

    黄汉以现代人的经营理念估算市场合理配备摊位,会使得人力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率,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现在甘薯和马铃薯已经有了八百亩地的收成,可以推断出种植一亩甘薯得到的收获是种植麦子的六倍,因此黄汉把一斤白面价值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作为一斤甘薯的定价。

    麦子要磨成面粉才能够做白面馒头,损耗和人工都不是小数,甘薯这东西简直就是拿来就可以生吃的存在,只要保存得法损耗率基本上不考虑。

    烤红薯测算原材料成本是以一斤一文半钱来计算,按照四文钱一斤销售是折算过加工时水分损耗的,这就意味着购买一斤烤红薯会得到十四两的实物。

    抛去原材料、人工、煤炭和板车、烤炉折旧等等成本,销售一斤烤红薯可以净赚一文钱。

    没有暴利面而且向大众的生意才会长久。

    在大几百万人口的京畿之地销售比杂粮饼还要便宜,价格只有白面炊饼四分之一的烤红薯,一天卖出五十到一百万斤都能够实现。

    别看一斤烤红薯只有一文钱好赚,但是积少成多就不简单了,如果一天达到一百万斤的销售就意味着赚取了一千两银子的净利润,一年以三百天来预算就是三十万两雪花银。

    小产品能够做出大市场此言非虚,况且整个大明都缺价廉物美的食物让老百姓摆脱饥饿,推销红薯不仅仅赚取了利润还会节约了升斗小民的口粮钱,市场当然不会局限于京畿之地。

    炸薯片不是如烤红薯摊位那样用二轮板车拉着,而是在永平城隍庙前大街一个店面里加工,谷甄氏带着两个妇女和她不到十岁的大女儿用盘子装了已经不烫手的薯片让往来不绝的行人拿几片品尝。

    如此老少皆宜的美味很快就吸引到了顾客,炸薯片也是四文钱,但不是买一斤,而是买一两,也就是五十二文钱一斤,成本在十文钱左右。

    现炸薯片在这个时代不能定性为大众食品,这仅仅是一种零食,大明的升斗小民连满足温饱都困难,哪里有闲钱买零嘴?

    因此黄汉把炸薯片定性为奢侈品,面对高端人群销售,暴利可以有。赚达官贵人、富贾豪商的银子要心黑手狠。

    炸薯片的小店开门大吉,当天的营业额达到了十几两银子,估摸着净利润不会低于十两白银。

    以后负责炸薯片生意的谷甄氏会带着人去青楼、酒楼、茶肆、赌坊寻求合作,让出一部分利润给这些楼堂馆所,用如此双赢的模式增加销售肯定不成问题。

    在永平府的烤红薯摊位和炸薯片店面都是在进行样板展示,这段时间不断有被选上得到卖烤红薯或者炸薯片这份工作的妇女来学习。

    没几天开平镇和滦州的生意也纷纷开张了,接下来发展榛子镇和丰润县城。

    等到甘薯、马铃薯收获后就会有五十家炸薯片小店在北直隶全面开花,有一千辆烤红薯的摊位出现在各州府城镇。

    这样做不仅仅给两千多妇女提供了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还能够把甘薯和马铃薯这两样农作物搞得家喻户晓,还有一个大好处,‘旗卫’的触角也就无处不在了。

    因为四方快运领导所有的驻外务工人员,提供所有人的住宿和三餐,有人被欺负了,四方快运会及时组织武力去报复。

    黄四方得到了“红旗卫队”主将的任命后当天就开始工作,三天时间就有六十七个退伍兵重新归队成为第一批“旗卫”。

    他们中许多人有残疾,有些人是在骑战之时负伤落马被战马踩断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一般情况下得以康复的人都会变成瘸子。

    但是只要有人扶着他们上了战马,这些曾经的骑兵战斗力丝毫不受影响,现在黄四方手下有二十几个这样的“旗卫”。

    少了胳膊的战士会直接影响武力值,但是“旗卫”的主要工作不是厮杀而是收集情报,最注重的是忠诚度,这些为“红旗军”流过血,跟“红旗军”荣辱与共的伤残军人当然会忠心耿耿。

    “四方快运”的生意已经盛大开张,果然不出所料,生意蒸蒸日上。

    黄四方已经布置行十几个动不便的“旗卫”在几个州府买带门脸的大房子做落脚点,承接生意。

    三百辆马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在缴获的马车已经有七成都划归“四方快运”,黄四方直接管理的马车夫、伙计、杂工已经超过四千人,“旗卫”已经发展了二百多人。

第二百零一章: 渗透() 
此时黄四方早已经去了京师,他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锦衣卫千户李若琏。

    李若琏当然认识“红旗军”的起家兄弟黄四方,他们还曾经并肩作战,见到黄四方丢了一支胳膊唏嘘不已,听说黄四方准备在京师做生意满口答应帮忙。

    他拍胸口保证“红旗军”弟兄们的事就是他辖区锦衣卫的事,帮不上、帮得上都会不遗余力。

    黄四方拥有正六品武官品级,他因伤荣退还应该得到最少两级虚衘。

    这样的人自谋生路本来就不会受到刁难,再有锦衣卫罩着,在京城招揽生意水到渠成。

    在李若琏的帮助下,黄四方只不过用了一天时间就在广渠门内大街置办了作为“四方快运”总部的房产,官牙执照也是李若琏派人办来了。

    没几天一块比较嚣张的店招牌出现在京师,开业的当天来了几十锦衣卫登门祝贺,不仅如此,居然还有御马监的提督大太监方正化亲自来送贺礼。

    由此可见“四方快运”的东家来头不小啊!没多久“四方快运”乃是“红旗军”伤退官佐开设,面向社会承接运输生意并且包赔损失的故事在不断扩散。

    商家们都苦于路上不太平却束手无策,出现了“四方快运”叫嚣包赔损失,大家乐见其成。

    京畿之地的商贾们知道“红旗军”骑兵的威名,心里都对“四方快运”有几分信任感,开业的当天黄四方就接洽了几笔生意。

    刚刚开张正是做信誉之时黄四方当然更加谨慎。

    他不仅仅派出了能够骑射的“旗卫”护送,还请憨子派了一个总旗“红旗军”骑兵协助。

    很快“四方快运”不仅安全还比别家快捷的名声就传了出去,虽然要价高了别家三成但是大家都能够接受。

    一个月后,“四方快运”的生意就打开了局面。

    这种生意其实类似于满清大行其道的镖局,在明朝没有专门做这种生意的行当。

    由此可见大明在太平年景治安应该好于满清,否则商人运货为什么要多花成本雇佣镖师护送货物?

    “四方快运”在明末乱世应运而生恰逢其时,生意好做理所当然,有背景、有武力还有经济基础,假以时日形成垄断经营问题不大。

    发展这样的生意有一个巨大好处,可以把自己的武装隐藏在“四方快运”的马车夫和护卫里,这又是一种藏兵于民的好手段。

    满清时就有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藏身于镖师之中,当然也有邪教教徒在镖局栖身,总而言之“镖局”这个民间暴力机构鱼龙混杂,让这样的组织存在不利于政府。

    凡事都有好坏两面,黄汉领导“红旗军”操控类似于镖局的大明新生事物“四方快运”,不仅仅能够保证商路畅通还能够增加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还会起到稳定人心的大作用,因为“四方快运”大量招募会家子,让练武者、弓马娴熟者能够得到体现他们价值的工作,免得这些不安于现状的人以武犯禁走上犯罪道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一般情况下遭逢乱世,有两下子的会家子往往会啸聚山林,又或是干脆拉起兄弟投奔流寇拿性命去赌明天。

    “红旗军”有朝廷大义,成为“四方快运”的镖师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入“红旗军”门槛。

    当上“红旗军”骑兵有升官发财的机会,立下军功的会家子能够得到封妻荫子改换门庭的机会。

    有政府背景的“四方快运”跟山贼、流寇争夺这些有武力值的人力资源当然无往而不利。

    如今黄四方从几千“红旗军”随军劳役中挑选了几百北直隶的会家子或者壮汉,给予他们一两银子折色、五斗杂粮本色的月饷作为报酬,这些人相当于是大明第一批镖师。

    马车夫和镖师都采取军事化管理,这些人的战斗力不会逊色于内地官军,只不过他们不能公然装备铁甲和强弩,跟正规军有些差距罢了。

    但是这不打紧,镖师和马车夫只不过对付寻常山贼、马匪,遇到实力强的盗匪集体,黄四方会写书面报告请求“红旗军”骑兵提供帮助,关内不会有任何一支流寇武装吃得消“红旗军”铁骑突击。

    从此以后,“四方快运”的触角会不断延伸,镖师和马车夫会越来越多,这一准军事组织会不间断得到锻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