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02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02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皇帝很看重崇祯元年的进士刘之纶和金声给予重用,可惜他们保举的人和自己的成绩实在让皇帝难堪,介于这种情况金声当然无法在朝堂立足。

    现如今大不一样,刘之纶不辱使命奇袭遵化立下滔天大功,这样的成绩当然影响到了金声的前途。

    建奴入寇前,刘之纶就经常和金声在皇帝面前赞画兵事,二人在皇帝心中都是之兵之能臣,由于黄汉横空出世小小的改变了历史,金声很快就会获得崇祯重用。

    历史上的金声乃是赤胆忠心之良臣,崇祯十七年,大明约等于已经亡国了,金声毅然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死守绩溪未果兵败被俘。

    他在南京雨花台慷慨就义,临刑前大呼:“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此一息也!”

    金声不是没有机会活命,洪承畴和多铎都亲自劝降承诺高官厚禄,最后他们发现金声不肯变节又采取变通,只要金声答应出家当和尚就可以放过他。

    但是金声毅然决然选择了殉国,又是一个“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真实版,这才是汉民族的脊梁。

    此时金声终于忍不住了,虽然他职微言轻,还是出班奏道:“陛下,黄守备功不可没理应得到朝廷重用,如此良将来京师做商贾之事岂不是贻笑大方?朝廷还要不要脸面?”

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谕() 
徐光启见终于有人出班为黄汉仗义执言老怀大慰。

    他道:“老臣与黄汉朝夕相处三个月,此子混迹于农民、匠户之中毫不在意,他要来京师卖红薯不是为了泄愤,是真心要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作物卖上好价钱。”

    金声打心底里佩服黄汉,希望能够帮到他,这当然也是因为好友刘之纶跟黄汉交好的缘故。

    这时他听出了徐光启的意思,原来黄汉是真要卖红薯换钱不是自甘堕落,只得向徐光启拱了拱手退下了。

    崇祯少年心性觉得黄汉的奇思妙想很有趣,想看看这位冲锋陷阵的将军如何帮助老百姓卖产出,道:“为了老百姓的生计,此乃善举啊!朕准了。”

    “陛下,老臣已经收下黄汉为关门弟子,观其这段时间所作所为,老臣心里高兴,不知能否为他讨个恩典?”

    “爱卿请讲。”

    “老臣认为黄汉文武全才,故而恳请陛下恩赐功名与他。”

    这事有趣,崇祯看了看群臣问道:“不知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首辅周延儒也是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此时哪能不照顾曾经的党员徐光启的老脸,连忙施礼道:“陛下,黄守备赈灾有功,可赐予士子功名。”

    温体仁、梁廷栋等等不结党人士也出班道:“臣附议!”

    就这样根本不知八股文为何物的黄汉被读书人了,他也可以穿青衫摇折扇附庸风雅,即便没有从四品武官的身份见到低级文官士大夫也不用行跪礼。

    一个现任武官是不可以到处乱跑的,私自跑去京师更加不行,因此黄汉写信说明了自己准备亲自去京师指导销售烤红薯和炸薯片,希望恩师想办法。

    没想到徐光启居然在早朝请旨并且得到了圣天子口谕,现在黄汉可以堂而皇之来京城,可惜不是如上一次那样打马长安街风光体面,而是来卖红薯。

    接到徐光启回信的那一刻,黄汉想起来后世某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其实这句话应该是编剧犯了常识性错误,那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根本没有红薯这样的农作物存在。

    黄汉想着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因此他当着郑国昌和永平府文官武将高调说了一句话“当官要为民做主,赶去京师卖红薯。”

    郑国昌当然有意为准女婿扬名,他多次在公开场合重复黄汉的这句话,并且大加赞赏。

    没多久永平府的老百姓就知道“红旗军”主将为了升斗小民的生计,去京师不是为了跑官,而是为了卖红薯,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十月二十一日,黄汉带着四个家丁骑士出现在广渠门外,这四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他们是武术家出身武力值爆棚,可是读书识字实在是差强人意,至今都默写不出二百生字。

    因此他们虽然都是老资格也算屡立战功但是只可以得到赏银却得不到提拔,如今只是没有品级的小旗官。

    黄汉为了鼓励麾下习文练武两不误,规定死了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掌握二百字以上的战士当上小旗官就到头了,要更进一步唯有学文化。

    但是总有太多人真的不适应读书识字,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追求,容易满足。

    这一次跟着黄汉进京的顾奎、严从优、何勇庆、雷鸣春四个就是这样的人,黄汉看中了他们的武力值,留他们在身边做亲随。

    原来一直追随身边的王展鹏、张扬、王志诚几个因为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又因为战功彪炳已经分别升职为总旗官、百户官,此时跟随“红旗军”骑兵拉练。

    中秋节后,“红旗军”体系内部招募了一百六十几个少年学兵。

    其中有七八成是烈士子弟,还有几十人乃是大工匠或者有军功的现役军人的直系亲属,其中就有这一次推广种植马铃薯和甘薯有功的谷满仓的长子谷如山。

    谷满仓得到了黄汉亲自给予的工作机会后相当卖力,现在由于推广种植甘薯和马铃薯的技术有功得到了提拔。

    他不仅仅带着十几户示范种植样板田还在努力识字,学兵小旗官安小乐就是负责文化帮扶的教员,除了谷满仓还有两个农民、四个工匠跟着安小乐学习算术和识字。

    谷满仓从安小乐口中得知了“红旗军”内招少年学兵的消息,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谷如山已经满十二岁身体健康、脑子好使符合条件。

    谷家大小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威风凛凛的“红旗军”少年学兵更加激动,担心父亲舍不得送他去从军,多次跪求。

    谷满仓本来就考虑让长子奔个前程,见他如此热心当然不遗余力。他找到了扩招的负责人之一出言求肯,因为他认识招兵负责人之一王志诚。

    当时就是王志诚给谷满仓安排了种植示范田的工作,最后谷如山如愿得到了一个名额。

    内部扩招其实相当于走后门,对体系外的少年很不公平。

    但是这样做有利于团结,会让“红旗军”体系有优越感增加认同感,黄汉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能够做到相对公平的已经是圣人。

    黄汉不是圣人,他很现实简直俗不可耐。

    他的眼里目前只有小团体利益,他需要把“红旗军”势力范围拧成一股绳,让他们为了“红旗军”集体利益而战。

    甘薯、马铃薯收获之时少年学兵无一例外参与劳动,他们主要是进行管理、统计和宣传,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快速掌握妥善保存甘薯和马铃薯的方法。

    这两样东西不适合大规模储存,更加适合一家一户存放在恒温地窖里。

    因此黄汉下达命令给所有的种植户,由于黄家没有用于存放马铃薯和甘薯的大型仓库,请各家各户分四次售卖产出,一次相隔一个半个月。

    老百姓很理解这样的做法,他们每一家去售卖总量四分之一甘薯和马铃薯都无一例外得到了真金白银。

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 
赶去开平卖红薯和马铃薯的老百姓还得知一个让他们更加安心的消息。

    黄家居然安排在老百姓最后一次售卖产出之时才会扣除已付的二两银子定金。

    将心比心,老百姓没啥说的,用心存储好剩下的甘薯和马铃薯,不懂的就赶紧去问那些经常在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的吏员和徐大人的家丁,找不到这些人找到“红旗军”学兵也能如愿。

    老百姓的思想纯朴,要是辛辛苦苦收获的甘薯烂在地窖里,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少年学兵走村串户宣传正确存储马铃薯和甘薯的方法,还告诫大家出芽的马铃薯有毒不可以实用,搞不好会吃出人命。

    收购来的马铃薯和甘薯一部分在做烧酒,一部分在加工粉丝、粉条,还有一部分当然是跟随售卖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妇女进入北直隶的所有城镇。

    预计一个半月时间消化掉五十万石马铃薯和甘薯不在话下,在入夏之前把种植户所有能够售卖的产出销售一空不成问题。

    七百六十多少年学兵积极性毋庸置疑,他们在收获马铃薯和甘薯之时工作表现突出,有一小半人得到了跟随恩师去京城见世面的机会。

    被选上的三百六十学兵其实都是留下的种子,即将到来的战斗不会带上他们。

    这些孩子中有一大半人没有去过县城,这一次得到了去京师的机会人人乐得合不拢嘴。也难怪,他们中有三百多人都不满十四岁,只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而已。

    现在他们乐滋滋跟四五百妇女一起推着二百辆烤红薯摊位车和一百八十辆满载马铃薯和甘薯的独轮运输车走在官道上,预计三天后会到达京师。

    黄汉有意没有安排“红旗军”骑士护送,三百六十学兵中有近四十人是上过战场的少年,他们也是第一批装备黄氏出品鸟铳的学兵鸟铳手。

    这些人都是学兵小旗官、总旗官,他们带着三百六十少年,手中有足二百支鸟铳,如果这样的武装力量遇到流寇和山贼还打不赢,也就没有必要再发展壮大了。

    这几个月由于人力资源足够,又由于钢铁产量、质量突飞猛进,黄氏出品的武器和农具、工具质量数量都增长迅猛。

    黄汉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量身定制全钢胸甲必不可少,手中的斩马刀是杨老实亲自挥锤用锻钢再千锤百炼精心打制,质量超过百炼钢的水准。

    特别需要提一提的是黄汉亲自动手在杨老实团队的帮助下打制出了精钢滑轮弓,弓背是采用材质类似于后世弹簧钢的优质钢材,弓弦是这个时代做钓丝的桑蚕丝合股而成。

    用作钓丝的桑蚕丝不是桑蚕自然吐出的细丝,而是古人掌握了把蚕体内的丝浆取出拉成单股粗丝的技术,这种人为加粗的桑蚕丝晾干后作鱼线使用坚韧而且耐浸泡。

    精钢滑轮弓有些类似于现代复合弓,采用单轮滑轮系统,因为太过复杂的滑轮系统黄汉也不会做。

    这种滑轮系统的结构是一个单轮在弓的上部,另一个椭圆形状提供能量的滑轮在弓的下部。这种弓手感好、可靠而且便于维护。

    用古代工艺做现代产品真的不太容易,黄汉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还是报废了不少,现在有五张弓符合黄汉心中的装备标准,但是这样的弓成为大路货装备部队不太现实。

    因为杨老实无法预知选中的钢材是否完全符合标准,因此打造不易得到成品完全靠运气,成本太高,还有一个原因需要经常调整和保养,所以不适宜成为军队制式武器。

    精钢滑轮弓有能够省一半力的好处,还有可以全天候使用的便利,黄汉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弓被大雨浇几个时辰成为废品的可能性。

    黄汉现在每天都用精钢滑轮弓勤加练习找手感,如今准头已经达到使用大明传统开元弓的状态。

    使用精钢滑轮弓的好处是相对于传统开元弓不怕潮湿有效射程远了五步,接二连三射出三十支具备杀伤力的箭矢以黄汉的体力游刃有余。

    黄汉没有跟随进京师的大队伍一起出发,他晚出发一天在开平召开协调会,“红旗军”体系的官佐都得到了不同的任务。

    宋鹏飞、赵坤、杨坚等等步兵官佐这段时间抓紧组织步兵鸟铳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成绩斐然,已经形成了战斗力。

    因为鸟铳的月产量节节攀升,现在已经有超过一千杆装备步兵,宋鹏飞麾下的七百鸟铳手人手一支还富余,射击成绩突出的甚至于拥有两支。

    其实还是热兵器部队形成战斗力相对容易,只要不是太傻训练三到六个月的鸟铳手都能够得心应手装填、打放,况且宋鹏飞还是挑选的有一定基础的人成军。

    憨子、杨国恩、刘奋勇、杨大年、王展鹏等等骑兵官佐几乎每天都带领所有的骑兵进行长途奔袭拉练。

    骑兵要形成战斗力就不是那么容易,新兵虽然都是从经历过战场磨练的随军杂役中选拔的有骑术的汉子,要成为真正的骑士还需经历实战检验。

    这几个月骑兵们经常走抚宁经三屯营再到龙井关,经遵化直达大安口、洪山口,拉练之时很高调基本上搞得尽人皆知,渐渐地附近的军民就见怪不怪了。

    黄汉开会时布置了任务,所有的官佐都带领人马赶去大安口集结,随军劳役带多少根据自觉自愿的基本原则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