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09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09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萝莉信誓旦旦,如果此去遭逢不测她会为自己殉节,黄汉为了安慰小妾放豪言道:“区区鞑子能奈我何?且把酒温好黄某人去去就来,哈哈……”

    三国演义在大明流传甚广,关于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在场之人不由得被黄汉的豪情感染。

    海棠被打动了,脱口而出道:“好一个去去就来,将军豪情壮志,奴家敬佩不已,将军放心,楚楚妹妹有我们姐妹照顾不会被谁欺负了。”

    李若琏红着眼框道:“谁敢欺负黄大人的女人?他有几个脑袋?难道我锦衣卫是吃素的吗?”

    方正化道:“黄大人放心去吧,京师的生意包括楚楚姑娘有咱家照应都无需牵挂。”

    黄汉道:“为了增加此次出击的突然性,本官还要请几位姑娘协助,也要请两位大人保密。”

    海棠奇怪道:“黄大人,我们姐妹还能帮得上‘红旗军’的忙吗?”

    “然也,你们明天要放出风声,新官上任的抚宁游击将军黄汉少年得志一时间忘乎所以。

    他迷恋怡春院群芳,每日纵酒狂欢,他扬言准备在大婚之前好好的过把瘾,准备在怡春院自由自在到十二月初。”

    几个美人乐了,叽叽喳喳道:“原来黄将军是如此安排呀!放心,咱们一定会把您放浪不羁迷恋怡春院姐妹的故事传得家喻户晓,嘻嘻……”

    方正化抚掌大笑道:“妙哉真妙哉,人人以为‘红旗军’主将在京师逍遥快活,谁会想到,他已经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关外战场,杀鞑子一个措手不及那是必然,黄大人放心,咱家和李千户知道如何保密。”

    就这样,在怡春院配合下,黄汉的风流浪子名声不胫而走。

    由于他本来就是个新闻人物,就是街谈巷议的对象,出现了如此大绯闻传播速度快得不可思议。

    没多久连皇宫大内都有人议论此事,摇头叹息者有之,羡慕嫉妒者也不少,看好黄汉的王承恩大失所望,老于世故的曹化淳觉得事出有因吩咐东厂彻查。

    没多久方正化求见厂督,他原原本本向曹化淳汇报了黄汉在京师放浪形骸其实是欲盖弥彰尔,他此时应该已经出关杀敌去也。

    曹化淳大惊失色,问道:“黄将军的人马才两三千,骑兵恐怕根本不满千,还大多数是新兵,他这是准备去作死吗?”

    方正化恭恭敬敬回话道:“厂公,卑职以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况且‘红旗军’又是采取奇袭的手段,打掉几个鞑子部落夺回一些人口大有可能。”

    “这简直是火中取粟,要是被鞑子骑兵缠上如何脱身?‘红旗军’已经是大明的一面旗帜,这面红旗要是倒了,打击面实在太大。你怎么如此糊涂?也不晓得劝劝那个愣头青。”

    “厂公,卑职错了。”

    “唉!算了,黄汉那厮也不是能够听人劝的主,如今只能看天意如何?”

    “厂公,卑职请战,能否请旨允许卑职精选三千营骑兵五百赶去大安口接应黄游击的人马?”

    “动用三千营?兹事体大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况且这些人马大多数是朝廷显贵的子侄和家丁,他们样子好看,战斗力恐怕差强人意,你想带五百人去关外恐怕是异想天开,估摸着没几个会跟着。”

    这个问题很现实,方正化无语了,历史上就是如此,方正化敢战、想战,奈何孤掌难鸣麾下没多少人追随,他只能选择孤身奋战最后力竭而死。

    “卑职糊涂了,谢厂公金玉良言。唉!眼睁睁瞧着黄汉率领孤军犯险,卑职苦于爱莫能助啊!”

    “咱家也不是完全帮不上忙,咱家可以在适当时候给圣天子谏言,顺天巡抚刘之纶的人马可以接应‘红旗军’。”

    谁知用不着曹化淳找机会奏明圣上,皇帝已经派来宦官宣厂督觐见。

    在黄汉刻意指使下,过把瘾这样的浑话在京师传得尽人皆知,连皇帝都听说了。

    御书房,心情糟糕的崇祯皇帝面沉似水,他怒道:“堂堂朝廷游击将军竟敢整日嫖宿青楼不归,这还罢了,居然搞得满城风雨。

    他胆大妄为还扬言要在大婚前这一个月过把瘾好好倚红偎翠享受人间温柔乡,很好、很好,朕一定让他过足瘾,曹伴伴,派缇骑把黄汉那小子扔进昭狱清醒一个月再放出来。”

    皇帝倒是没有准备给黄汉定罪,因为黄汉嫖宿不归乃是道德有亏属于违纪不属于违法,他只不过下达命令关黄汉一个月,让他无法逍遥快活。

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还牙() 
曹化淳心里很不爽,是谁敢不经过自己就把这件事向皇帝回禀了?

    还好自己在被天子召见之前得到了确切消息,要不然今天就会闹出笑话,他这个厂督就会在皇帝面前落下一个尸位素餐的坏映像。

    曹化淳小心翼翼道:“陛下,奴婢此时派遣缇骑去怡春院根本抓不到黃游击,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没在怡春院牡丹阁荒唐……”

    崇祯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他居然还知道躲,派锦衣卫和东厂给朕去搜捕,朕就不信,他能够躲哪儿去?”

    曹化淳见自己话才说了一半,让暴脾气的圣天子误会了,赶紧跪下磕头道:“黃游击冤枉,陛下息怒,老奴已经彻查黃游击的异常之举,发现事出有因,黄游击根本没有嫖宿不归,而是远在千里之外。”

    崇祯愕然,问道:“远在千里之外?他去哪儿了?曹伴伴,这是从何说起?”

    “黄游击其实早在七八天前就悄悄的赶去了大安口,‘红旗军’人马应该在哪里集结等待他的到来。”

    皇帝不由得急迫起来,他追问道:“黄汉去了大安口?他想干什么?他莫不是要出关去找鞑子晦气?”

    大明有如此虎将,此时曹化淳觉得与有荣焉,他语气坚定道:

    “正是,黄游击亲口告诉御马监提督方正化和锦衣卫千户李若琏,鞑子为虎作伥跟随建奴杀入关内,不知道破了我大明多少良善之家,抢了多少金银、人口、牲口北归。

    如果我大明听之任之不以牙还牙,这些狐假虎威的强盗以后会变本加厉,黄游击此去就是要把大安口东北方二三百里内的鞑子斩尽杀绝。”

    “嘶!”少年天子倒吸一口凉气,顿时只觉得胸口热血翻涌,觉得鼻子有些泛酸。抢了大明的还回来,杀了大明子民,“红旗军”会杀光鞑子整个部落,报复,大明应该狠狠地报复。

    太解气了,太酸爽!年轻的皇帝恨不能要为黄汉的决定呐喊几声,但是他忍住了,他乃是当今天子,他必须摆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崇祯由于内心过于激动声音有些走调,他沉住气问道:“曹伴伴,你以为黄游击胜算几何?”

    “这,老奴说不好,‘红旗军’人马毕竟太少了,黄游击的行动乃是一次军事冒险。”

    “唉!诸臣误朕,朕何尝不知‘红旗军’人马太少,早就有意多给兵额,可是,唉!朕悔不当初啊!”

    “陛下,此时着急于事无补,是否下旨给顺天巡抚刘大人,令其派遣人马接应黄游击。”

    “正该如此,王伴伴火速拟旨……”

    情况紧急,皇帝没时间跟内阁扯皮,直接下达中旨给了顺天巡抚,要求刘之纶竭尽所能减轻“红旗军”的损失,可以便宜行事。

    得到跑腿任务的是锦衣卫试百户娄允,他带着一个总旗锦衣卫熟门熟路再次赶往遵化。

    自从跟着“红旗军”伏击过一次建奴,娄允就时来运转了,一年内已经连升三级,听上官李若琏讲明白了利害,知道时间紧迫,带着麾下一路换马疾驰而去。

    在途中的驿站可以换马的情况下,娄允一行虽然跑不出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一天跑三百里完全做得到。

    黄汉屡屡有惊人之举,皇帝觉得他耐人寻味,嘱咐曹化淳和王承恩,只要得到跟黄游击有关的消息,无论大小都要及时回禀,怡春院那里也要派东厂番子去打探,争取能够发现建奴细作。

    崇祯三年十一月初四,正是黄汉混穿大明满周年的日子,他经过遵化之时感慨万千,一个人背着一支马腿,腰里别着半截戚刀,穿着脏兮兮的棉甲在雪地里瑀瑀独行的黄汉如今又来了。

    今非昔比,他在大安口集结的麾下兵强马壮,有骑士一千三百六十,其中有一半人都是经历过以少胜多的永平南伏击战。

    有合格的步兵鸟铳手三百足,抬枪手二百四十,有步弓手四个总旗二百余人、长枪手、刀盾手各两个总旗二百多人。

    还有少年学兵鸟铳手四个总旗,医官刘大寿、郭孝带领的医务兵一个总旗五十余人,自愿追随“红旗军”参加草原奇袭战有战斗技能的随军劳役足一千人。

    “红旗军”集结的人数高达三千四百,除了留下四百射击成绩有待提高的鸟铳手,留下步弓手、长枪手、刀盾手各一个总旗由黄勇、杨坚、黄春生率领驻守“虎穴”城,几乎已经是“红旗军”能够机动的全部打击力量。

    因为连超过十四岁的少年学兵二百来人都带出来了,留在后方学习训练和在京师公干的五百多少年大多数是十二三岁稚气未脱的半大孩子。

    集结在大安口的“红旗军”人数虽然不多,正经八百的战士更少,但是装备却是这个时代的王者。

    “红旗军”骑士所有的伍长以上级官佐都装备了全钢胸甲的组合,大部分老战士也是如此,其余八百骑兵的盔甲也比建奴的装备只强不弱。

    刀盾手和长枪手也有铁甲装备,步弓手和鸟铳手的伍长以上级官佐全部装备了铁甲,所有出战之人都有两套棉甲装备包括随军劳役。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红旗军”战士包括劳役都有厚实的棉甲两件穿在身上,这些棉甲都是体系内妇女精心缝制,质量好过建奴的制式棉甲,不仅仅结实具备防护力还相当保暖。

    “红旗军”出击队伍还多了手套这个小小的装备,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因为肉手忽然拿极度低温的铁器被黏掉一块皮肉。

    这一千随军劳役确实是自愿追随,他们为此争取了多次,最后发展到成群结队在“红旗军”临时指挥部前跪求。

    黄汉离开之时军事由憨子、宋鹏飞、杨大年、杨国恩、袁思明、王展鹏、张扬七人组建的领导团队共同决策。

    美其名曰:七人团。

    他们是主将黄汉不在之时决策大小事务的权力机构,七人共同决策,出现不同意见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这段时间,七人团率领“红旗军”不断拉练,人马不时出现在蓟镇长城的关隘,这样的举动确实迷惑了诸多大明文官武将也让建奴的细作见怪不怪。

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 
老家主黄沂州知道要练就强军钱粮尤其重要,他现在常住开平,基本上不过问已经把总部迁徙到“虎穴”城的“红旗军”内政,因为他要照看儿子在开平投入的大量产业。

    黄沂州知道黄家一飞冲天完全是儿子运作的结果,儿子有主见用兵从来都只这占便宜不吃亏,他不准备指手画脚过多干预“红旗军”内政。

    他认为自己在开平镇驻防应该难遇战事,把麾下老兵大多数交给了儿子统一带领,自己在开平再次组织起了千把人重新训练。

    黄沂州任用了如黄菊生、杨大成、黄月生、杨丰喜等等这些九里台的本乡人、任命几乎参加了“红旗军”每一场战斗的千户官杨汉威为副手,留下了十几个老兵为中下级官佐。

    新组建的滦州守备营人员组成部分大多数来自于护矿的杂役、原来各家各户的护院武装、维护开平地界治安的类似于保安团的组织。

    黄沂州训练这个千把人的队伍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朝廷点验,他们的战斗力真的在提高,应对山贼、流寇不成问题。

    再给黄沂州一年时间,他的这支队伍战斗力排名应该在各路守备部队中首屈一指。

    “红旗军”的军事行动都是一级机密,普通士卒都无法事先得知,随军劳役更加不可能知道。

    但是“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知道家主预备出关报复鞑子和建奴,夺回一部分被掳掠去的大明人口。

    随军劳役虽然不知道“红旗军”是准备出山海关经辽西走廊去辽东跟建奴较量,还是出龙井关、大安口等等长城关隘去打蒙古鞑子,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看到了希望。

    因为这些人都有嫡系亲人被后金军裹挟至今生死不明,一部分人甚至于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留在“红旗军”中挨日子。

    这些苦大仇深的汉子们之所以死心塌地追随“红旗军”,就是因为这是一支敢跟后金军硬碰硬的强军。

    他们期盼着有朝一日成为“红旗军”战士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