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1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1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期盼着有朝一日成为“红旗军”战士杀奔辽东,期盼着能和自己魂牵梦绕的亲人再团聚。

    虽然看似很渺茫,但是人们都没有放弃希望。

    随军劳役知道了确切消息,“红旗军”出击行动即将进行,目标是出关杀建奴、鞑子抢回人口。

    他们不管“红旗军”去打哪里,都哭着喊着要跟着,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有可能在哪里,究竟是在辽东还是在茫茫大草原谁能够说得准?

    不可能把随军劳役都带上,憨子、宋鹏飞他们从最少参加集训了半年的两千余人中精选了身体强壮或者武力值高的一千人推着五百辆独轮车跟随队伍出发,配发给了他们两件棉甲御寒增加防护力。

    这些人原本不会武艺的都统一训练过几个月白蜡杆长枪突刺,有武艺的可以除了装备白蜡杆长枪外带上他们习惯使用的武器,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只要能够提升战斗力就无伤大雅。

    现在这一千劳役都满脸兴奋,仿佛出关后打了建奴或者鞑子就能够见到他们失散的亲人了,其实这样的几率有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于只有千分之一。

    劳役们大多数都知道这个比例,可是谁也不愿意说破,他们在谈论自己手中有长枪,身上有两层棉甲,再跟建奴、鞑子遭遇永远不会丢下亲人钻山沟入密林奔逃,他们一定要结阵齐心协力把敌人扎穿。

    一千劳役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宁死也不能转身逃跑,要结阵挺着长枪去把鞑子、建奴干掉,只有打败敌人才能够得到夺回亲人的机会。

    连随军劳役都战役盎然,“红旗军”战士更加无需多言,二百多十四五岁的少年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个嗷嗷叫着要实验手中天天操练的鸟铳。

    十一月初四一大早主将黄汉如约而至,在大安口关城集结的“红旗军”三千四百好汉欢呼雷动。

    跟随而来的刘之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亲眼见到“红旗军”中居然有几百孩子,黄汉连这些人都用上了应该又是倾尽全力也。

    刘之纶感慨万千,如此为了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意个人损失的忠臣良将乃是我辈之楷模。

    送走“红旗军”本官立刻上奏疏为英雄鸣不平,也要告知天子,“红旗军”已经尽力了,他们连孩子都带上了战场,朝廷一定要给予这些忠臣的战士一个好归宿。

    黄汉策马检阅即将出关的好汉儿,他指着北方大声道:“前方三百里外就是给建奴带路偷袭大安口的喀喇沁鞑子布尔噶都、卓尔毕等等几个大小台吉的部落所在地。

    那里有喀喇沁鞑子经营的一个叫做青城的城池,应该有成千上万汉人被他们奴役,现在这些同胞每天被鞑子凌辱生不如死,我辈军人该当如何?”

    “杀出关城,杀光鞑子,踏平青城夺回汉人?杀杀杀!”

    “解救同胞、血洗草原,以血还血!虎虎虎!”

    黄汉大喝道:“那咱们还等什么?全体都有,随着本官出关杀敌!”

    “虎虎虎!”雄浑的吼声地动山摇,英勇的汉儿杀奔草原,让北方的狼族见识汉民族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吧!

    车辚辚马萧萧,大好汉儿的军歌声响彻云霄!

    喀喇沁蒙古的青城坐落在后世承德、赤峰两个城市中间地带。

    这个时代跟后世截然不同,承德和赤峰这两个城市如今连村庄的影子都看不见,但是消失在历史的喀喇沁青城却是几百里方圆的一个比较大的鞑子聚居区。

    所谓的青城防御力还不如大明一个下县的城池,仅仅相当于大明内地地主豪强结寨自保的土围子而已。

    黄汉之所以知道这个地方也知道大体位置,是因为建奴入关前在这里驻军三天而记载于史册。

    那时建奴内部出现了分歧,代善、莽古尔泰两个大贝勒不同意红歹是执行军事冒险,担心人马被大明堵在关内。

    最后是红歹是力排众议,建奴少壮派的小贝勒,鞑子的诸多台吉力挺,后金军强盗才兵分三路杀入大明关内。

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广阔() 
力挺建奴入关的台吉之中就有喀喇沁鞑子布尔噶都、卓尔毕。

    这俩小子做了建奴的带路党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带着两千多喀喇沁骑兵一边在大明关内烧杀抢掠,一边把钱财、人口、牲口往青城运送。

    穷怕了的鞑子发了横财,在这数九寒冬应该都在青城享受胜利果实,享受香喷喷的汉人女子的身子。

    他们不会想到会有一支军队选择袭杀的目标就是喀喇沁鞑子的心脏地带——青城。

    逐草而居的蒙古人,居然定居了岂不是找死?汉人不是打不过鞑子们,而是打不着。

    现在已知喀喇沁鞑子就在大安口东北方向三百余里的青城,黄汉当然会带着汉儿去把哪里的鞑子杀个干干净净。

    “红旗军”得到了明确的任务,立刻出关,他们准备花四天时间行军三百余里攻击青城,以“红旗军”的机动力,每天平均完成六十公里的行军完全能够做到。

    因为骑兵战士都拥有三匹战马换乘,所有的步兵和随军劳役携带了总计八百余辆独轮车,车上的粮食、草料和精料充足,保证人和战马都能够吃饱、吃好足半个月。

    其实人更加有耐力,两个人换着推载重不到三百斤大约是满载量三分之一的独轮车,起早带晚一天真的可以走一百余华里,而且坚持一两个月都不成问题。

    但是骑兵突击保持每天一二百里的速度,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马匹换乘,没有精饲料支撑,坚持十天累死一小半战马都极有可能。

    因为战马需要太多时间不间断进食,一天用来奔驰的时间不可能超过两个时辰。

    战马奔驰还必须分时段,最好不到半个时辰奔跑后就休息吃草料半个时辰再上路,不能一下子连续跑完两个时辰,当然如果是慢跑时间就可以加长。

    跑长途,其实人比战马强多了,人每天花半个时辰吃三餐就能够完成五个时辰的不间断行走。

    虽然人半个时辰能够走大约五六公里,但是全天叠加成绩不会差过战马。

    况且人可以坚持这样的运动量几十天都没问题,战马就差强人意了。

    战马的优势其实就是冲刺速度完爆人类,由于体格大爆发力无人能及,但是马力和人力对比,负重按照体重比来计算,马匹根本不如人类。

    因为人短时间可以负重超过体重接近一倍,马匹根本做不到。

    黄汉了解麾下的战士也熟悉战马的特性,因此安排四天时间从容走完三百余里。

    到达喀喇沁青城之时,人力和马力十足,骑兵战士就可以截杀更多仓皇逃窜的喀喇沁鞑子。

    “红旗军”出关带上了所有的储备马匹,连抬枪装载车一共带了八百六十辆独轮车,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给养需要携带,用不着如此多的独轮车和马匹。

    黄汉故意如此,因为独轮车迅速结阵短时间在大草原就会形成一个足以把所有的“红旗军”人马围起来的简易工事,一个鸟铳手躲在独轮车后面射击可以轻轻松松射杀多个训练不易的骑兵。

    有了接近三千匹备用马加上八百余独轮车,打败鞑子后运缴获那就方便多了,因为究竟能够从鞑子手中缴获多少马匹和大车是个未知数。

    自己尽可能携带更多运输工具那是为了有备无患,免得到了打赢鞑子运缴获的时候要舍弃许多好东西。

    黄汉估摸着青城最少有三千控弦鞑子,人马和“红旗军”出击总人数相差无几。

    但是黄汉不认为喀喇沁鞑子会吃得消“红旗军”的攻击。

    因为得到多次战场历练的“红旗军”骑士老兵装备精良,跟鞑子对射太占便宜,以一敌三都极有可能。

    即便新兵太多也无伤大雅,毕竟有一半老兵会从容不迫,这些人会成为中流砥柱,新兵会受到感染。

    新兵们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技能发挥出一半,装备落后的鞑子在被突然袭击的状态下大败亏输理所当然。

    况且今非昔比,“红旗军”火器部队成长起来了,一百二十支车载抬枪跟小炮似的,打得鞑子胆战心惊不成问题。五百余鸟铳手的铅弹也会如割麦子般,打得鞑子尸横遍地。

    “红旗军”冷兵器热兵器全能,也是冷热兵器混搭,目光短浅的鞑子一定很不适应这样的新战术。

    “红旗军”骑兵跟鞑子比马术、比骑射或许有所不及,但是装备足以弥补这个差距。

    黄汉有备而来,后勤保障自然面面俱到,有膘肥体壮的战马换乘会让“红旗军”缩小跟鞑子马术的差距。

    信心满满的“红旗军”出关了,大好汉儿走在突袭喀喇沁青城的大路上,虽然白雪皑皑天地一片苍茫,但是汉儿们胸中都有火一般的热情。

    黄汉更加豪情万丈,他触景生情高歌一曲:“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雪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亮你我……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

    身边的憨子有感而发道:“汉哥儿,你唱得真好听,小时候怎么没见你开口唱歌呢?”

    原来前主貌似不喜欢歌唱,黄汉解释道:“以前在家里也没人教啊!后来去关外从军经常唱军歌,渐渐的就提高了水平,不信你也试试,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

    憨子挠挠头道:“我跟在大家后面吼几句不成问题,自己单独唱歌就不行了,关键是记不住歌词。”

    宋鹏飞有一副好嗓子,他此时已经学了一句,反反复复就是在高唱这一句:“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

    小宋还在装斯文,摇头晃脑跟身边的官佐吹嘘,恩师真是大才,如此词句真的相当应景。

    没多久出关的“红旗军”都在高歌猛进,他们都学会了一剪梅,并且唱得有模有样。

    “红旗军”毕竟是这个时代文化水平最高的部队,已经没有目不识丁之人,识字最差劲的战士最起码能够读写自己和战友的名字,能够默写“红旗军”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

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陈仓() 
有文化的部队学习新东西快多了,学习唱歌人人喜闻乐见。

    战士们听主将唱得动听,一个个都被吸引了学得更加认真,他们不仅仅在高歌一剪梅,也在吟唱岳飞的满江红、戚继光的凯歌。

    与此同时以总旗为单位的斥候队伍已经有十一个骑兵组合前出大军二十里,他们的任务是消灭所有能够遇见的鞑子,解救所有为奴的汉人。

    正是此时,京师怡春院门前交通堵塞严重,而且人群越汇聚越多,摩肩接踵已经不能形容,李若琏担心发生踩踏事故,已经紧急派遣了几十锦衣卫校尉和力士来强化秩序。

    众目睽睽之下,吹胡子瞪眼的徐阁老在几个家丁簇拥下直接往怡春院牡丹阁而去。

    郑国昌倒是故意慢了一拍,他其实已经有些后悔兴师动众来怡春院拿人,毕竟黄汉是自己的准女婿,万一真的衣衫不整被徐光启揪出来,自己进退不得岂不是比较难堪。

    可是黄汉的准大舅子如同打了鸡血般兴奋,他急匆匆带着几个家丁就往后院跑。

    随知没走几步就有几个锦衣卫挡住了他的去路。

    锦衣卫不敢挡当朝阁老的架,郑孝谦虽然有锦衣卫签事的世荫又如何?

    锦衣卫校尉和力士们根本不知道也无需知道,拥有锦衣卫世荫的文官武将海了去了。

    郑大公子没有得到礼遇,他被两个力士夹着就拖了回来,郑家几个家丁知道分寸,见动手的是锦衣卫没敢开打,赶紧来禀告郑国昌,居然有锦衣卫替怡春院看场子。

    郑国昌当然知道黄汉跟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李若琏交情不浅,有锦衣卫在怡春院附近转悠毫不奇怪。

    他没有走出八抬大轿现身,也没有喝令锦衣卫闪开,而是坐在轿子里继续揣摩这件充满蹊跷的咄咄怪事。

    徐光启赶到牡丹阁之时,得到消息匆匆忙忙赶来的方正化已经熟门熟路从后门进来了,他孤身一人拦住了徐光启的去路。

    怒发冲冠的徐阁老见一个太监挡道,看服饰品级还不低有些意外。

    方正化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整了整衣衫躬身拱手施礼道:“咱家见过徐阁老,您恐怕是误会黄将军了,咱家还请阁老息怒。

    待咱家沏上一壶好茶,跟阁老好好聊聊您的关门弟子,他乃是咱家最敬佩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嘶!”很明显这里有蹊跷,徐光启不是个莽撞之人,他意识到了事出有因火气立刻小了许多,问道:“汝是何人,黄汉在不在里面。”

    “咱家乃是黃将军的好友,御马监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