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3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3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故乡在望,一路疾驰而来的黄汉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第二十一章:回家() 
黄汉在离永平府城二十里之时离开官道往北走十里山路,翻过两个小山包后九里台这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村庄就出现在眼前。

    这个庄子和大明其他村庄相仿,有古老的围墙,村口一条路,村后一条河,完全符合人类依水而居的特性。

    可惜所谓的围墙早就没有任何防御力,仅仅能够不让野猪轻易进入庄子罢了。

    有可能永平府的老百姓已经得知后金军杀入京畿之地的噩耗,九里台的老百姓发现有人骑马接近庄子立刻敲起了铜锣,庄子里面马上就热闹起来。

    几十个青壮年拿着刀枪或者农具往庄口跑,不一会儿就传来马蹄声。

    只见一位膀大腰圆的大个子背着三根投枪腰里别着两把斧子手里拿着一根碗口粗的大棒槌跑在前面,后面是一位威风凛凛的骑士,他熟练的操控战马提着一杆长枪。

    见到了这俩人,记忆里的亲情如决堤的洪水般宣泄而出,黄汉禁不住红了眼眶。

    “爹,憨子,你们好吗?”

    黄汉声音洪亮传出去老远,以为来了后金军强盗准备迎战的村民大多数都听见了,憨子耳朵最灵,此时如同打了兴奋剂般发足狂奔而来。

    “哈哈哈……是汉哥儿吗,太好了,哈哈哈……原来你没死啊!老子就知道汉哥儿厉害着呢,建奴肯定打不死你。”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黄汉乐了,道:“憨子,你个夯货,一见面就不能说点好听的,什么死啊死的?老子为什么会死?”

    “嘿嘿,前天叔叔接到韩千总来信了,好像是说你和几千明军都在遵化被建奴杀了,连赵都督都战死了。咦?你怎么会有两匹马,不错、不错,都是好马啊!”

    这个憨子还是老样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本不动脑筋。

    这时黄沂州已经来到面前,黄汉立刻下马行礼,黄沂州很明显受到了刺激,连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是汉儿吗?你还活着,太好,太好了,祖宗保佑啊!”

    黄汉正准备说话,憨子忽然大叫起来:“大家注意迎敌,有大股骑兵过来了。”

    这小子真的耳聪目明,听见了马蹄声,判断出人数不少,认为这回应该是后金军来袭。

    黄汉连忙道:“大家莫要慌,没事儿的,那不是什么骑兵,只不过是二十几匹战马而已,那里还有我收的一个徒弟名字叫做宋鹏飞。”

    说话间,宋鹏飞带着二十几匹马出现在众人视野,本来脑子不太好使的憨子彻底晕了。

    “这么多马啊!哪儿弄来的,汉哥儿真有你的!”

    黄汉用周围人都能够听见的声音道:“爹,儿子不仅回来了,还杀了几个后金军夺了许多战马和缴获,咱们先回家再从长计议。”

    周围吃瓜群众一下子就晕菜了,他们有的惊诧、有的羡慕、有的认为不可置信,议论声嗡嗡一片。

    黄沂州悄悄地擦了擦眼角的泪痕,笑道:“好好好,能够回来就好,这几天可把你娘伤心坏了。”

    “是哥哥回来了吗?哈哈……我哥哥活着,活着呢,娘……”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见到黄汉就往家里跑去。

    这时已经十六岁的黄勇走上前叫了声:“哥哥。”就挠挠头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

    黄汉拍了拍黄勇壮实的肩头,道:“很结实啊!个头也高了不少,是个棒小伙!”

    黄沂州道:“二小已经长大了,下地、伺候牲口样样在行,家里的活计多亏有他在忙。”

    黄勇见父亲、哥哥都在夸他,有些忸怩起来……

    黄家今天可热闹了,黄沂州高兴,干脆杀了准备留着过年的猪在家里办起流水席,庄子里的乡亲们都来吃口肉喝杯酒。

    后院里黄汉的娘黄张氏哭了又笑了,最后拉着儿子带回家的两个女孩子上下打量,越笑越开心。

    这时黄汉已经在武装憨子,在宋鹏飞的帮助下,牛高马大的憨子外穿精铁战甲,内穿棉甲,背上背着三根投枪腰插两把斧子,手中挥舞着一柄开山斧,造型有些像暗黑破坏神里的野蛮人。

    憨子从小就和黄汉一起学文练武,只是他不耐烦识字,认得的字总共加起来也不足二百,他练武却是极有天赋,舞枪弄棒很有章法。

    可是他也有短板,黄沂州买了两张民间常见的小梢弓给黄汉、憨子学习射箭,这种水曲柳材质的弓张力有限,估摸着也仅仅能够用来打兔子而已。

    第一次开弓放箭,才八岁的憨子就拉翻了弓。俗话说“翻弓打死牛”,由此可见翻弓的危险性。

    憨子被弓背抽在脸上,还好这仅仅是一把民间弱弓,没有给憨子带来巨大伤害,可是鼻血长流还是免不了。

    憨子从此以后就恐惧使用弓箭,黄沂州也担心以后用家里的猎弓练习时被憨子毁了这件家当,就不要求他学射箭,用木杆削了三杆短矛指点憨子练习投射,又用家里劈材的斧子教他练习飞斧。

    果然是上帝关了你的门总会给你留一扇窗,憨子十余年苦练投掷,标枪、飞斧的命中率无与伦比,射程也可圈可点。

    得到好武器和坚甲装备的憨子兴奋莫名,他美滋滋道:“汉哥儿,我有了这身行头,上阵保管能够劈死几个建奴巴牙喇威风一下。”

    “那是必须的,杨大朗的武艺谁不知道啊!在整个永平府也是凤毛麟角,建奴白甲兵没什么了不起,以你的本领打死他们不会太难。”

    “汉哥儿,以后我就跟着你去从军吧,我不想在家里种地,闷也闷死了!”

    “种地?唉!恐怕是想种也没有机会了,建奴马上就会来,咱们要让乡亲们躲进山里,咱们要在外面不时袭击建奴给乡亲们提供保护。”

    憨子根本没有一丝敌人即将来侵犯家园的觉悟,相反他还有些期盼出现敌情,他笑着道:“我不怕跟建奴打仗,就怕种地。建奴只要敢来,咱就敢劈了那些龟孙!”

    这时喝了几杯酒的黄沂州带着二儿子黄勇、三儿子黄义走了进来,他知道当前形势严峻,只是不能确定建奴会不会来永平府。

    “汉儿,真的非得让所有人都上山躲避吗?四五百号人呢,不太好办啊!”

第二十二章:总旗官() 
黄汉坚定道:“无论如何总要让乡亲们在年底前全部上山,保命要紧,不能舍不下那些坛坛罐罐。”

    黄勇现在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也是黄沂州的好帮手,他道:“哥哥,大家都上山,兴师动众势必会多吃粮食,九里台的乡亲们也就是勉强不挨饿,拉下亏空就很难补上。

    就连咱家也马上耗用不起了,二十七,不对加上爹爹的战马一共二十八匹,不出十天咱家就没有草料了。”

    黄勇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很现实,跟宋鹏飞一起给马匹喂了草料后,发现如此多的战马是黄家的沉重负担,家里马上就会入不敷出。

    他告诉黄汉实情,就是想让哥哥拿个主意,以黄家的经济状况根本养不起如此多的马匹。

    黄汉想了想跟父亲商量道:“要不这样,反正没多久就要打仗了,我们早做准备,咱家把庄子里会骑马、能射箭和有武艺的都收做家丁,每人给月饷一两银子,五斗杂粮如何?”

    “收家丁准备跟后金军干仗?咱家就是普通老百姓,即便肯破家为国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爹,咱家马上就应该不是老百姓了,您看看这些是什么?”

    听到黄汉这句话,机灵的宋鹏飞献宝似地打开一个大包裹,黄勇、黄义都同时一声惨叫跑得门口干呕。

    黄沂州只不过稍微一愣神然后就眉开眼笑,他也不嫌肮脏蹲下来一个个察看这些首级,如同欣赏艺术品。

    都是青壮年男子首级,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黄沂州这个老兵当然心知肚明,他开怀大笑道:“哈哈哈,汉儿真有你的,七个真奴,两个控弦鞑子,你恐怕有机会成为百户官。”

    “爹,您说错了,应该是您有机会成为百户官才对。”

    “这从何说起?”

    “爹,您想想,儿子如何说得清在遵化死里逃生?与其如此还不如换个身份重新开始,爹爹当武官,儿子做您的家丁头目,咱们再找机会袭杀建奴搏军功,日后马上封侯也未可知……”

    黄汉一通忽悠,深藏在黄沂州同志心里的功名利禄一下子冒了出来。

    黄沂州只不过三十九岁,正值盛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早就受够了,他一直精心饲养战马,从来不肯放弃练习骑射,其实也是为了心中的不甘。

    黄沂州思索片刻道:“明天咱们就去抚宁找你韩叔叔报功,他现在已经是朝廷正四品武官,他曾经说过,如今建奴的脑袋太难得,有了这么多建奴首级,武官要升职轻而易举。”

    韩志宽是黄沂州的老上级,当年是黄沂州所在小旗的小旗官,由于他命大,在萨尔浒大战之时侥幸逃出生天,以后就时来运转,现如今是拥有正四品签事品级的实授千总,他的营伍也隶属于薊镇。

    三年前黄汉惹的祸就是韩志宽帮忙才得以解脱,大前天也是他得到赵率教以下四千余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心腹家丁给黄家送信。

    这个人念旧情可以结交,现在把这些斩首功走韩志宽的营伍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明军的军功赏还是不错的,除了当事人外一级级文武都会有好处,最少可以分润到运筹之功。

    此时韩志宽跟随参将黄维正驻守抚宁城,九里台离抚宁县城不到一百里,骑马双乘两个时辰能够赶到。

    黄沂州很高调,他穿上了两个女儿黄馨、黄颦擦得闪亮的山文甲,装备了开元弓,武器倒是没换,还是他用了二十几年的白蜡杆红缨枪。

    这枪虽然没有建奴的虎枪重,但是好在韧性十足,最是适合战场老油条来取巧杀敌。

    黄汉和憨子当然顶盔掼甲充做家丁不离左右,三人六匹马,瞧上去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那杀气当然来自于黄汉,他这几天已经杀了超过十个后金军,自然杀气外漏。

    来到抚宁城下,当值的就是韩千总的人马,黄沂州没费什么口舌就进了城。

    此时后金军还没来永平府,离抚宁还有几百里,抚宁没有城门紧闭,只不过加强了对入城老百姓的盘查而已。

    黄汉见到了韩志宽没有隐瞒遵化城下发生的一切,也细细讲述自己如何得到这些斩获,当然那些缴获被选择性闭口不谈。

    韩志宽认真听完了事情原委,并且一一亲自看过九颗首级,确认了黄汉没有吹嘘后,他大笑着对黄沂州道:“爹是英雄儿好汉,你黄家有子如斯公侯有望啊!”

    韩志宽是个从尸山血海中捡回性命的老兵,看着黄汉和憨子心里就喜欢,一个是老部下的儿子,一个是阵亡战友的后人,他当然会尽可能给予方便。

    黄汉提出请韩志宽为父亲运作武官之事,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时,韩志宽满口答应。

    韩志宽也认为让黄沂州上位确实便于操作,省去了黄汉为何在遵化之战得以幸存的扯皮。

    现在建奴肆掠京畿,北直隶各州府正因为无敢战之兵而苦恼,各路将领都可以为了扩充人马便宜行事,有了实打实的建奴首级,有了已经是中级武官韩志宽的运作,让一个低级武官上位小菜一碟。

    韩志宽让黄沂州和黄汉、憨子在家里住下,自己立刻去找参将大人黄维正运作此事,有经得起查验的建奴首级,参将很爽快就给了官职。

    非常时期一切从简,参将是援兵营主将,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火线提拔一个低级武官,只要报备就行,相关文书送到兵备大人那里基本上没有被驳回的可能性。

    黄沂州成为拥有东胜右卫正六品百户虚衘的实授总旗官,营伍就隶属于韩志宽的千总,黄汉和憨子当然就是黄沂州总旗的小旗官之一,明军一个总旗满额应该是五十六人,有五个小旗官一个总旗五十个兵丁。

    韩志宽够意思,在他力所能及范围给了不少东西,百户官衣、总旗腰牌告身当然必不可少。

    另外还给了三十件大明制式战袄,三十把腰刀和三十杆长枪,给了小旗官腰牌五块,普通营兵腰牌五十,但是没有说什么时候给军饷,给了十石杂粮。

    临别之时,韩志宽让黄沂州放心,他很快就会把人头赏要来,到时候说不定亲自送去九里台。

    有可能黄汉提议父亲的总旗就在九里台附近招募子弟训练成军,让这位千总觉得好奇,他想着亲自看看情形。

    黄汉的实力薄弱,相当于一颗嫩芽,这个时候需要得到帮助,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