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4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4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他自己悠哉游哉喝起茶来。

    张焘、黄龙和金声一目十行看有红手印画押的口供,人人一脸兴奋。

    黄龙一拍桌子道:“本官已经死了一回还怕个鸟,沈家乃是辽海走私大户本官早就心知肚明。

    现在掌握了他家私通建奴差一点导致东江镇毁了导致本官丢了性命的真凭实据,还有什么可犹豫?沈家犯下如此大罪足以抄家杀头,老子决定去干这一票。”

    金声何尝不知黄汉用来发展“红旗军”的钱财许多都来路不正,敲诈勒索之事肯定没少干,黄汉趁着抄家中饱私囊还被御史、给事中多次弹劾。

    今日发现自己初来乍到就走上了黄汉的发财之路有些茫然,又有些兴奋。

    金声为了自圆其说还统一口径道:“黄总兵被耿仲裕算计差一点就被乱军砍死,这一切都跟莱州沈家不无关系,黄总兵受此奇耻大辱岂能轻易放过卖国贼,因此一怒之下赶去莱州擒拿元凶报仇雪恨。”

    正所谓官字两张口,金声动脑筋把纯粹为了发财的军事行动披上正能量的外衣未尝不可,反正沈家早晚要倒霉。

    黄龙当天就带着麾下走了,防止收获太多运力不够还请“红旗军”水营派了十几艘船跟随,他拜托黄汉暂时管理皮岛。

    “红旗军”有一千多人在皮岛驻扎等待黄龙回师怎么可能闲着,摸排走访总在进行中,给即将断粮的军民一些救济必不可少。

    几天时间岛上的现状黄汉已经了然于胸。

    毛文龙苦心经营东江镇多年,鼎盛时期有军民二十八万,现如今死的死、逃的逃、走的走,现存的军民恐怕连三分之一都不足。

    东江镇的大本营皮岛上有军民不足三万。

第二百九十一章:联合东江镇() 
十天后金声和黄龙乐滋滋回来了,四十几艘海船装载的粮食数量有四万余石。

    他们也是穷怕了,什么东西都要,连人家的床和坛坛罐罐都装船运了回来,鸡鸭鹅猪羊也被他们一网打尽。

    东江兵和登莱人马这一次发动突然袭击前去抄家,沈家毫无防备。

    沈家堡相当于一个宗族武装盘踞的独立小城池,有七八千人口,有三四百族中壮丁拿着刀枪防御,应该是属于民团性质的地方武装。

    金声订计巧取沈家堡,他身穿正六品文官常服带着自己的四个家丁和黄龙精选的二十四个家丁率先来到沈家堡递上名刺拜访沈家老爷。

    新官上任的文官拜访地方豪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二三十个家丁也不足为奇,每年来沈家堡打秋风的文官武将不知凡几,沈家老爷不疑有他,客客气气请金声一行进入沈家堡。

    尾随着金声的斥候见监军成功进入立刻回去报告等结果的张焘和黄龙两位将军,没多久跑步前进的三千左右明军就把沈家堡包围了。

    结果不言而喻,在被里应外合的突发事件下,沈家堡瞬间失守。

    民团基本上不敢公然跟朝廷大军对抗,在没有城池可凭的情况下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因此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伤亡就全须全尾拿下了这个私人堡垒。

    迅雷不及掩耳,沈氏宗族全然没有防备就被夺了几代人经营的老巢。

    堡内囤积的粮食和金银财宝一点点都没有来得及转移,因此黄龙和张焘收获丰厚。

    他们不仅仅得到了粮食,除了准备上交朝廷的两万石麦子和两万余两银子,黄龙和金声还分到了价值六七万两银子的贵金属,装运回来的家俬、布帛、棉衣、棉被也值不少钱财。

    莱州沈家的私人堡垒离莱州城二十几里,如果这一次没有被以黄龙为首的明军抄没,也会在孔有德为祸登莱之时被洗劫一空,只是不知道历史上的吴桥兵变是否依然如故。

    不想吃独食的黄龙和金声商议后决定给黄汉奉上两万两银子的好处。

    黄汉怎么可能要苦哈哈的东江镇出银子,他客客气气拒绝了黄龙和金声的好意,提醒他们最好发放粮饷以安军心。

    黄龙如今知道了打土豪是发财的捷径,终于明白黄汉为何有钱粮养精兵,见黄汉坚持不要分给他的好处也就作罢。他也不傻知道沈家的走私船十之八九被黄汉吞了。

    发了小财的黄龙底气足了,又有了不少鸡鸭猪羊,他在已经简单修复的总兵府宴请黄汉,也算作给新官上任的监军御史金声接风。

    黄汉和黄龙以及刚刚提兵赶来的沈世魁、李维鸾、尚可喜等等将领把酒言欢,酒过三巡之时谈了谈自己的打算。

    黄汉道:“诸位将军这些年受委屈了,麾下军民的日子也相当艰难,本官知道东江镇的义州屯田全部丢了,短期内不可能恢复。

    岛上需要吃饭的军民太多已经成为诸位将军沉重的负担,本官以为与其把粮食千里迢迢海运到岛上,何不如让军民就近吃粮?

    单节省下的运力用来运输木材去抚宁销售就能够赚回许多粮食钱。”

    在坐的将领心里都在盘算,没人是傻子,贩运木材的利润能有几何?走私粮食、皮货、高丽参才是首选。

    副将沈世魁乃是蒙冤而死的前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的姻亲,在接替毛文龙的东江镇总兵官黄龙战死后成为总兵官,他虽然才能有限不服众,但是带着为数不多的东江镇旧部坚持跟建奴战斗了好几年。

    最后兵败丢了大本营皮岛后退守石城岛,崇祯十年六月建奴攻破石城岛,沈世魁被俘只求一死,也算得上是气节长存的大明英烈。

    沈世魁为国捐躯的那一刻意味着东江镇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连东江镇大本营皮岛都成为了外国固有领土。

    东江镇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太多了,大多数是毛文龙时期给的虚职不值钱,沈世魁虽然是副将,地盘、兵额拿黄汉的这个皇帝亲封的永平参将不可同日而语。

    他对黄汉的话语感兴趣,拱手问道:“黄大人,本官麾下也有许多原义州屯民,如今要给他们一口饭吃确实困难重重,不知大人所言就近吃粮是个什么章程?”

    其余分守诸岛的将领也在为岛上严重缺粮而烦恼,此时都目光炯炯瞧着黄汉。

    黄汉很诚恳道:“本官提议东江镇跟永平援兵营互通有无,建立良好的友军关系,抚宁卫地多人少,东江镇人多无地,诸位何不安置麾下军民以及他们的家小去抚宁讨生活?

    本官敢打包票,只要去了抚宁卫人人都会吃得饱穿得暖,连失去劳动力的都能够保证每日两餐,有温暖的住所过冬。”

    “红旗军”战士人人红光满面衣甲鲜明,跟大多数是一脸菜色穿得如同叫花子般的东江兵相比较如同天上地下。

    抚宁卫经营的地盘愿意接受东江镇的军民,黄龙和尚可喜、沈世魁等等将领当然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监军御史金声熟知黄汉安民的本事,见他表态接受东江镇军民如何不喜?

    他来到皮岛监军有几个目的,除了伺机收复失地,就是裁汰冗兵、兴复屯田,争取复使东江镇兵精将猛。

    现在看来东江镇危机重重,兴复屯田恐怕遥遥无期,当务之急还是要现实一些,先解决军民的吃饭问题要紧。

    金声当即表态道:“黄将军肯接受东江镇军民再好不过,以后总兵大人和诸位将军就能不被拖累一心杀敌。本官竭力支持。”

    监察御史只不过七品而已,金声有翰林院正六品史官修撰的加衔才是正六品监军御史,但是这已经是这个时候的东江镇体系内最大的文官。

    黄龙见金声满口答应自然不会反对,也答应道:“黄大人声名赫赫,东江镇军民能够去抚宁卫屯田做工是他们的福气,本官一定会尽快办理此事。”

    两军即刻达成协议,进士出身的金声喜欢舞文弄墨,他还让两军主将签署了他撰写的备忘录。

第二百九十二章:谋夺南四卫() 
黄汉临别之时,特意在临时旗舰回请金声、黄龙以及东江镇诸将。

    已经有了几次接触,双方少了许多芥蒂,黄氏出品的高度白酒得到了东江镇将领的一致好评,趁着酒酣耳热之时黄汉开口了。

    他告诉东江镇诸将“红旗军”早晚会突袭南四卫,要求黄龙总兵官和监军御史加大经营旅顺口的力度。

    自从毛文龙含冤而死,东江镇内乱不已,以前经常跟后金军打生打死的诸位将领已经许多年没有主动跟建奴干过仗,见黄汉这个年纪轻轻的参将叫嚣收复南四卫人人一笑了之。

    金声和黄龙不是东江镇旧部,他们都是外来户,金声还是个愤青式的爱国者,也是个熟读兵书就差实践的军迷。

    他太渴望收复大明故土,见“红旗军”有主动出击南四卫的意图,当即表态他过段时日亲自去旅顺口驻防,希望黄汉发动攻击之时一定及时通知他协同作战。

    复土之功何其大也?总兵官黄龙动了心。

    况且黄汉有成功出塞完成偷袭取得“青城大捷”的赫赫战功,黄龙亲眼见到了“红旗军”氺营的大战船,他认为黄汉应该具备突袭南四卫的能力。

    他道:“黄大人有雄心壮志,本官也不愿碌碌无为,何时动手黄大人只需知会一声,东江镇人马一定全力以赴。”

    黄汉看了看在坐的东江镇将领,发现唯有尚可喜以后是个大汉奸,如黄龙、沈世魁、尚可义、李惟鸾、尚可进、项祚临、樊化龙、张大禄等等都是死战不降的好汉,最后成为了大明英烈。

    有了自己横空出世,总要用好这些民族英雄,再也不能让英雄蒙尘,让卖国求荣的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样的汉奸笑到了最后。

    黄汉向在座的东江镇诸将拱手道:“诸位将军,南四卫靠海,我‘红旗军’氺营正在发展之中,工匠们紧锣密鼓建造战船,相信用不了多久水师就有一战之力。“

    沈世魁和黄龙不同,他当岛将十几年,带着氺营游走与诸岛和旅顺口乃是家常便饭,他熟悉海船,如果带本部人马打海战爆发的战斗力应该强于陆战。

    他来到黄汉的临时旗舰赴宴之时就好好地参观了这艘大战船,顿时羡慕得哈喇子流了老长。他认为如果自己有几艘这样的战船,一定能够打遍辽海无敌手。

    沈世魁站起身抱拳提问道:“黄大人,不知您建造的战船有几艘如咱们现在乘坐的这艘?听说这艘战船的火炮还没有配齐,不知这艘战船究竟拥有几门火炮?”

    黄汉实话实说道:“这样的战船今年应该有三艘能够服役,装备重炮应该超过十门。”

    沈世魁一拍大腿道:“有如此炮火足以,我军利用水师优势发动突袭南四卫完全做得到,建奴没有水师,我军布置得当即便不成功也不会遭受巨大损失。”

    李惟鸾的见识还要胜过沈世魁,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情况下他更加渴望建功,抱拳道:

    “黄大人,下官麾下儿郎都不是孬种,手里也有二十几艘大小海船,下官愿意参与袭击南四卫,届时一定服从大人调遣。”

    黄汉承诺道:“诸位大人,届时‘红旗军’主攻,收复故土后愿和东江诸将平分功劳。”

    他话音刚落,尚可喜就第一个站起身抱拳道:“黄大人,某敢战也愿意死战报国,大人攻打南四卫某请令带领麾下为大军先锋营。”

    “晕!”那么多为大明舍身赴死的先烈还没开口呢,怎么轮到你这个汉奸慷慨激昂?

    黄汉心里虽然如此想,脸上还得露出欣喜的表情,人家如此表态,他总得有所表示,黄汉道:“尚将军果敢忠义本官佩服,来日咱们共同在为国复土开疆的战场上杀敌建功。”

    此时黄汉真的心口不一,他在盘算着是不是有机会在战场上坑尚可喜一把,让他死在跟建奴的恶战中变成大明烈士,免得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平息了耿仲裕发动的叛乱,黄龙没有如历史上被叛军打断腿、割了耳朵和鼻子,皮岛由于叛乱致死的人数少了七八成。

    “红旗军”和东江镇有了交往,两军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并且签下备忘录相约互为外援,进攻敌人之时携手并肩,被敌人攻击时守望相助。

    成功完成了这次外交,黄汉带着多出接近二十艘海船的队伍回航,离开皮岛之时带走了四千余困在岛上的辽民。

    这一次主动参与东江镇平叛黄汉其实赚翻了,小二十艘用于走私的大海船,连船带货价值接近四十万两白银,这些船到了黄汉手上根本不可能再还回去。

    沈家刚刚被抄家,人犯已经被张焘的兵押解进京问罪,在此风口浪尖,登莱其他走私家族哪里会有胆子来找“红旗军”讨要被扣下的船舶?

    况且回到“虎穴”城,黄汉就准备把走私船的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