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5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5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杨家族长是九里台村的村长,但是从来没有欺负过黄姓族人,总而言之九里台村虽然不富裕还算和睦。

第二十五章:教育() 
撤离了一大半人的九里台村安静许多,唯有庄子东头的打铁炉子传来“叮当、叮当”的敲打声。

    铁匠杨老实是个匠户,今年四十岁,妻子杨黄氏,家里有三子二女,两个成年的儿子孔武有力,已经是他的好帮手。

    杨家有祖传的铁匠手艺远近闻名,他家经常被官府征用去服劳役,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服役最多的地方当然就是军队,修补铠甲、打造兵器,甚至于打造火绳枪都离不开铁匠。

    大明最恶心的做法,也是自寻死路的国策就是无节制压榨匠户,匠户那可是产业工人的摇篮,况且大明匠户还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拥有压箱底技术的大工匠何其多也。

    大多数大明的官老爷眼里没有国家、没有老百姓、更加不会有辛勤劳作的匠户。

    克扣和压榨加上贪腐,本来许多技术领先世界的产品被大明被残次品抹去了光环,最后导致热兵器干不过冷兵器。

    今天杨老实干活跟以往不同,因为他觉得被年轻人瞧不起了,心里不痛快,他要把手里的九套精铁铠甲修补得如同新甲,要让黄家大小子看看他家祖传手艺如何?

    黄汉缴获的盔甲当然有许多已经残破,在用来装备家丁之前肯定要经过修补,村里唯一的铁匠世家是不二选择。

    杨老实看了看黄汉带着几个家丁送来的铁甲后,估算了工时和需要耗费的铁料给黄汉报出十二两银子的价钱。

    他告诉黄汉,自己在薊镇经常打造铠甲,打造的鸟铳也不少,做这些修修补补的活计手到擒来。

    谁知黄汉笑着调侃道:“原来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炸膛,大部分边军老兵都不敢用的鸟铳就是你们打制的啊!你帮着我们修补铁甲可得用心,这都是咱们村的兄弟们要装备起来保命用的,性命攸关啊!”

    杨老实说经常为薊镇打造火器是为了显摆手艺,谁知大明造鸟铳在军队里遭到唾弃,只有傻兮兮新兵蛋子才敢按照定量装填射击。

    他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分辨道:“鸟铳炸膛怪不得我们,上官该给二十斤苏钢最后有可能十斤都不足,咱们也要吃饭啊,最后真的耗用都不会超过八斤,这样的货色不炸膛才叫奇怪。”

    大明弊端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辩得明白,黄汉决定不跟老实人斗嘴,道:

    “今天咱们不谈这个,我给你十五两银子,你能不能用真材实料修补这些铠甲?”

    杨老实讶异道:“我的十二两报价就是准备使用真材实料,我知道轻重,给自家人打造铠甲,如何能够偷工减料?”

    “没关系,我就按照十五两给,期望你的手艺对得起传了十八代,哈哈哈……”

    黄汉大笑着走出杨老实的铁匠铺,杨老实还跟在后面纠正道:“打蒙元那时算起,我家打铁手艺已经传了足二十一代了。”

    眨眼间已经是腊月初十,数九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九里台村黄沂州家的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济济一堂,男女青壮年坐了有近一百人。

    这里就是一间临时大教室,每天晚上都会点燃几支粗大蜡烛照明。每天一个时辰学习文化的时间,所有的家丁们都在这里度过。

    由于黄汉不仅仅教大家识字、算数还讲许多生动的故事,因此整个庄子里还没有上山躲入避难所的年轻人都来听课。

    一只羊和一群羊都是赶,黄汉不仅不拒绝外来蹭课的青年,还鼓励他们认真识字,要是到了默写的时候能够默写对了八成,所有人都会得到二十文钱的彩头。

    黄汉没有如同私塾先生那样从三字经开始启蒙,他是个实用主义者,第一堂课就摘选了神童诗里的一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开篇。

    接下来就是进行民族主义教育,讲岳武穆打女真人的故事,识字课就趁热打铁从岳飞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开始。

    黄汉的小课堂从刚开始时不到二十人,发展到了近百人,九里台的年轻人都已经期盼每天晚上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渐渐的被启蒙的年轻人眼神不再空洞,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知道了汉民族的先贤和民族英雄。

    当然还有一种潜移默化也悄悄的注入这些青少年的心底,那就是对黄汉的认可,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思维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会对黄汉有了依赖多了盲从。

    从骨子里流露出的信任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黄汉不会辜负这些乡亲们,“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这些起家人马只要能够活下来,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十有八九,最后封公封侯也未可知。

    黄沂州实在想不到三四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居然博学如斯,连他也喜欢来课堂听儿子讲故事说典故。

    他多次询问儿子又在军中跟了哪一位博学鸿儒学文,是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大老爷?

    没辙,黄汉只能编故事,他告诉父亲,自己经常跟着几个在总兵府做幕僚的秀才相公读史书,因此有了点一知半解的文化。

    能够得中生员的当然是读书人,在四乡八壤也是受人尊敬的存在,这样的人可不是很多,最起码九里台村一百年里都没有出一个。

    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几个秀才公的指点,黄沂州顿时觉得与有荣焉。

    他再也不怀疑儿子学问的长进,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等等神话读书人的言语已经深入人心。

    这个时候不确定性太多,黄汉心里纵然记得许多东西的制造方式也不敢开金手指做从来,万一这些新技术、新产品被后金军缴获岂不是有可能给敌人攀了科技树?

    黄汉只不过买来一些烈酒通过土办法来蒸馏,反复几次后,虽然得到的酒精不如后世酒精纯度高,但是用来洗伤口的消毒效果一定是这个时代的飞跃。

    蒸馏酒在明朝叫做烧酒,元末明初就广泛在民间出现,只不过酒精度不是很高,有可能是蒸馏的次数不多。、

    黄汉知道酒精在常温下也会挥发,沸点温度不到八十度,蒸馏买来的烧酒之时掌握好火候,只要做到低于一百度,避免水沸腾大量产生水蒸气,得到酒精度大于八十的土酒精不是很难。

    以人为本,每一位家丁都是将军的种子,一定要爱护他们尽可能避免战损,战场救治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能把面临死亡的袍泽从阎王爷那里抢回来很重要。

    这个时代的伤员死亡率极高,最大的威胁就是死于细菌感染。

    在没有青霉素的时代,伤口消毒是控制感染的唯一办法。后期科学管理伤病员,减少二次感染源,以这个时代人的耐受性,活命的可能性极大。

第二十六章:搏军功() 
黄汉当然会准备许多经过高温蒸煮的纱布,不仅如此他还准备了一些桑皮线,做了几根如弯钩装的缝合针。

    所谓桑皮线,即取桑树之根皮,去掉表层的黄皮,只留取洁白柔软的长纤维层,经锤打泡制加工而成的纤维细线。

    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这不是黄汉的金手指,远在隋唐时代就曾经有医者用作伤口缝合。

    只不过汉人敝扫自珍,许多家传绝学都是传子不传婿,导致许多秘技失传而已。

    有了酒精消毒,再有桑皮线缝合伤口,敷上金疮药,内服止血化瘀散,除非受到了严重的内伤,否则伤兵死亡的可能性会很小。

    大明的金疮药只要是货真价实的疗效都类似于云南白药,只不过没有云南白药效果好罢了。止血、生肌、消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黄汉在抚宁城老字号药店回春堂买了最好的金疮药和止血化瘀散,以后这两样药物要成为军中必备品。条件具备之时需要找一位医术高明的郎中随军。

    黄汉知道如何缝合,但是没有亲手做过,为了熟手他带着大弟子宋鹏飞用猪肉练习了几个时辰。

    最后发现宋鹏飞的手指比自己灵活,干脆就嘱咐他认真练习,告诉他这个技术会在战场上救活许多战友的性命。

    宋鹏飞很聪明,早就看出来这是为了缝合伤口而准备,他觉得相当惊奇,难道人的皮肉也可以缝缝补补?

    其实十几人的家丁队里神经最粗大的应该是宋鹏飞,他毕竟亲身经历过实战,曾经面对面用虎枪扎穿过建奴,还亲手砍下了几颗后金军脑袋瓜,估计他用针线缝合冒血的伤口,心里承受力应该没有问题。

    腊月十二,黄家来了一彪铠甲鲜明的明军骑兵。

    那是二十四个家丁护卫已经官升一级的韩志宽来看望老部下,他还带来了人头赏银合计三百二十两。

    如今局势不明,韩志宽只在九里台逗留了一个时辰就回去了,从他口中得知后金军正在京师附近跟明军激战,大明的形势不妙,又一位能战且敢战的猛将满桂折戟沉沙。

    满桂弓马娴熟性格很粗鲁,但是为人忠诚勇敢,不好声色,肯和士卒同甘共苦,因此能够得到麾下效死。

    他明知在关宁军溜之大吉的情况下明军无战心,可是迫于压力还是硬着头皮在永定门外跟后金军硬撼。

    红歹是得知勇将满贵出战喜不自胜,他集中优势兵力,下达不计损失一定要歼灭满桂人马的死命令。最后的结果很不幸,武经略东平侯满桂光荣战死在京师城下。

    大明继平辽将军左都督赵率教阵亡后再次折损了悍将满桂,这两位名将乃是末代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这样枉死,可悲可叹!

    韩志宽带来的信息跟黄汉掌握的历史知识别无二致,后金军在大明京城下耀武扬威,明军虽然多次发动攻击可惜都以惨败收场,被后金军打死了许多兵丁战将。

    如今“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言论又喧嚣尘上,再加上入关勤王的关宁军居然不听朝廷调度,在祖大寿带领下逃回辽东,大明朝堂振动,大有末日来临的味道。

    韩志宽哀叹明军不堪,怒斥衮衮诸公不作为,扬言恨不能带领家丁去砍几个建奴提振士气。

    黄汉父子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情绪激动的黄沂州当场表态要为朝廷效死,不日就会带领十几个家丁去袭击建奴。

    韩志宽当然勉励一番,并且高调宣布他已经以一个总旗足额人马向兵备道大人请饷,而且是以骑兵的耗用行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下文。

    近几日朝廷出了纰漏,山西来勤王的兵马由于没有及时拨付钱粮,导致几千边军溃散,天子震怒,十几位文官老爷下狱问罪。

    前车之鉴,在这微妙时刻以维稳为主,兵备道无论是否愿意,也要矮下身段安抚好归他管理的赳赳武夫,克扣钱粮最起码在这个时刻会收敛许多,办事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

    至于黄沂州总旗是不是有足额的兵丁韩志宽根本不担心点验,他在黄家已经瞧见了忙忙碌碌的青壮年有几十号。

    韩志宽来九里台村的消息乡亲们都知道了,许多人还看见了朝廷从三品武官的行头,瞧见了那些神气活现的家丁。

    送走韩志宽的当天晚上黄汉就召开动员会,高调宣布明天做好出征准备,后天往京师方向搜索前进,争取袭击一支不超过十人队的后金军。

    训练了一个月,这些家丁本来就有武力值、就各有所长,现在已经能熟记军纪,也开始懂得互相配合,是时候带他们出去经历战斗。

    训练场上仅仅能够练兵,要让新兵成长为战士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战场磨练。

    家主练兵就是为了打仗,所有的家丁都有这个觉悟,一个月里每天都在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每一个家丁恐怕都有了代入感。

    得知马上就要出发去找后金军的晦气,所有的家丁都没有异议,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有些期待。

    人人都知道打仗会死人的,这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主将一定要对袍泽负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是重中之重。

    大明京畿之地何其辽阔?有十几万平方公里方圆,后金军那一点点人马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他们总会出现薄弱环节,况且如此大的一片战场,部队与部队之间的联络也是个大问题。

    如今后金军正在京师城下鏖战,黄汉准备带着十几个家丁去战场外围寻找战机,没有大手笔,找机会偷袭小股部队或者干脆劫杀后金军相互之间联络的信使。

    后金军都是强盗,他们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