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75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75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多尔衮的两白旗就是老奴时代的精锐中的精锐两黄旗,战斗力当然爆棚,明军在没有火器优势的情况下,真的打不过这些资深刽子手。

    红歹是的任务明确,尽可能多的杀死来争夺壕堑和填坑修路的明军,发现伤亡过大之时不要拼命可以暂避锋芒。

    两军打得胶着,从下午一直打到日落西山,夜里也不消停,接着打,渐渐的明军就很明显感觉到建奴貌似承受不住伤亡后撤了。

    就这样张春率领的人马打了超过八个时辰终于突入后金军第一道防线,就在此时后金军前沿阵地的一个大帐里奴酋红歹是当中高坐,文官武将两旁侍立一个个神情激动。

    红歹是看着跪在地上请罪的多尔衮笑道:“墨尔根黛青请起,你带着麾下打得很好何罪之有。”

    多尔衮这一天损失惨重人马丢了足一千,他一直咬着牙指挥两白旗人马在跟明军血战,最后不得已退出了第一道阵地。

    他心里虽然恨八哥有意消耗自己的实力脸上却装出诚惶诚恐状,他道:“大汗,臣弟已经尽力,如果不暂时退一步把那些壕堑放弃估摸着人马的死伤会倍增,臣弟甘愿领责罚。”

    红歹是此时成竹在胸,这几天的抑郁一扫而空,他哈哈大笑道:

    “朕预设的战场就在长山一带,为此乌真超哈早就准备好了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只是不能预知明军会选着哪一点突破而已,今天这一切昭然若揭也。”

    佟养性出班回禀道:“陛下,臣已经利用这一天一夜的时间把九门天佑助威大将军炮和二十几门缴获自明国的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炮部署到位,随时可以齐射明军车阵。”

    红歹是扶起跪着请罪的多尔衮和颜悦色道:“十四弟,你听到了吗?今天你苦战明确了明军的攻击方向,为大金国争取到了布置火炮的宝贵时间。

    接下来明军会遭遇我军炮击、遭遇八旗子弟和蒙古骑兵的全力冲击,一举击溃他们板上钉钉。”

    多尔衮拍马屁道:“大汗英明,臣弟敬佩不已,我大金国一定能够打败明国立足辽东成就万世基业。”

    就在此时一直整装待发的多铎进入大帐跪下磕头道:“大汗,外面忽然起大雾了,臣弟不知天气有如此变化是否要推辞我军发动总攻击的时间,特来请旨。”

    变天了?后金军的文官武将一阵窃窃私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看来主子运气不好啊!三万余突击人马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一声令下却遭遇漫天大雾如何是好?

    红歹是闻言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又是大雾弥漫!天佑我大金国!传令全军攻击时间不变。”

    大汉奸佟养性跪下谄媚道:“臣恭喜大汗贺喜大汗,想当年萨尔浒大战之时,大金国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而明国来将乃是威名赫赫的杜松。

    决战的那一日,就是因为下了一场大雾咫尺难辨,明军火铳难点着火又找不到目标,我大金军发挥近战优势大获全胜。如今旧事重演,我大金军实力如日中天,而明军实力每况愈下,今天一战成功理所当然。”

    红歹是笑问道:“佟爱卿,如此大雾应该会影响乌真超哈打炮吧?”

    佟养性道:“启禀大汗,大雾天潮湿,会影响鸟铳上的火绳点火,但是不会影响用火把点炮捻子。

    再有,我军布置火炮之时早就调整好了方向和仰角,我军本来就是准备在黎明前发炮,那时即便不下雾也瞧不见什么,因此下雾对我军计划没有丝毫影响。”

第三百五十六章:战败() 
红歹是大声强调道:“诸位爱卿切记,三轮炮击过后就是全军出击,朕从来没有怀疑我军打不垮眼前的明军,只是担心由于行动不够坚决导致太多明军骑兵逃之夭夭。”

    武纳格、布尔噶都、满珠习礼、乌克善等等蒙古台吉或者将领立刻出班施礼道:“大汗请放宽心,我们一定会缠住明军骑兵并且消灭他们。”

    今夜的明军阵营欢声笑语,因为明军许久没有打垮建奴获得胜利,今天建奴被打败明军得到了打扫战场的机会,虽然明军伤亡人数是获得斩首数的双倍由余,但是到手了近两千级斩获足以让他们欢欣鼓舞。

    诸多经验丰富的辽镇将领喜滋滋亲眼看过斩获,这两千级全部是两蓝旗、两白旗的精锐,每一级都有配套的铠甲、腰牌,一个个都是青壮年。

    如此大功应该是辽事以来第一,据邸报记载“红旗军”虽然斩获三四千但是正兵不足一千,青壮不足一半,跟他们对阵的不是建奴精锐。

    张春和诸将都认为板块挤压战术行之有效,如果天明之时再平推过去就有可能打穿建奴营盘杀到大凌河城下。

    诸将都很遗憾,不知为何不见大凌河城方向有动静,如果此时祖大寿率领人马夹击,保不准两军早就会师了。

    离大凌河城南不到五里建奴营地附近又是打铳又是发炮乱糟糟打了六七个时辰,祖大寿早就得知了消息,他也感觉这一次的动静比以往几次大得多。

    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时大凌河城里的关宁军早就没有了斗志,他们十几天前兴致勃勃出城,一战丢了三分之一强的袍泽,如今心理阴影还挥之不去。

    祖大寿也没辙,只能看着垂头丧气的兵丁们叹气,他选择继续等待失去了全军突袭建奴后背获得胜利的唯一机会。

    就在兴致勃勃的张春熬夜布置明天的战术之时,值夜将领来报大雾弥漫渐渐的已经辨不清方向,原定天明的攻击需要等待雾散。

    天时非人力能够控制,张春只得下达命令让全军坚守本阵,雾散之时就是主攻的时刻。

    还没有等到天明,刚刚过了四更天,大地忽然振动起来,轰隆隆的炮声惊醒了合衣打盹的明军将士们。

    彻夜未眠的张春立刻跑出大帐喝问道:“何人擅自开炮?不知道攻击时间推迟到雾散之后吗?”

    “大人,不是我军在发炮,是建奴在炮击我军营地。”

    被建奴炮击了?张春大惊失色,他连忙道:“大家不要慌乱,传达本官命令依旧组织两个阵营交替掩护撤退,尽快退出建奴炮击范围。”

    张春的应对没错,不管是什么情况先离开被敌人炮击的环境再做计较。可是一贯开炮打建奴的明军反过来被建奴的炮打了对士气的影响太大,再加上视线模糊,明军营地已经乱作一团。

    建奴的火炮打了三轮,一百多颗铁球平射打入明军阵营,被击毁的战车其实不多只有几十辆,被打死打伤的明军兵丁也不多总计不会超过三百人,对于人马还有足五万的明军来说损失微不足道。

    但是分析战局不是排比数字,有的时候打五万头猪不太容易,打五万没有战心的部队要容易很多。

    以战车圈起来的阵营被轰开了缺口,明军视线模糊不能准确地填补缺口,后金军的喊杀声和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到近,明军情况不妙。

    很快一场乱战开始了,明军吃亏在过分依耐火器,盔甲的防护力、使用冷兵器的战斗力都不如建奴,虽然张春招募的兵丁愿意跟建奴拼命奈何技不如人在混战中死伤殆尽。

    乱战持续到了晌午,太阳高高升起驱散了迷雾,此时此刻如果还是大雾弥漫有可能反而有利于已经快支撑不住的明军。

    往往明军就是这么倒霉,需要老天爷帮忙的关键时刻失去了天时这个战争要素,明军由于被建奴突入营地大砍大剁已经噤若寒蝉,哪里还有一点点士气,后金军现在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雾散了,建奴骑兵终于可以放开马速全力冲击,可以从容射杀五十步内出现的任何人,明军伤亡倍增更加支撑不住。

    张春率领中军卫队用战车围成了一个圈子接受溃兵,吴襄和宋伟见大势已去不肯陪着兵备道送死,他们带着本部人马跑了。

    此时后金军也出了一点点小事,崇祯二年底建奴在京师城下打死大明东平侯满贵之时俘获的一员大将黑云龙向往大明,乘着两军混战之时杀了监视他的几个旗丁夺了两匹战马逃了。

    此时的后金军顾不上管逃跑的黑云龙,而是大肆宣传吴、宋两个总兵官带着人马跑路的消息,此时的后金军已经能够预知胜利在望一个个处于亢奋状态,打得明军丢盔弃甲。

    明军也在大呼小叫吴、宋两个总兵带着骑兵跑了,简直是和建奴同时传播,这个消息被大多数明军获悉,再次沉重打击了还在抵抗的明军士气,接下来在后金军劝降下许多明军开始放下武器。

    建奴获得了明军投降的兵丁当然会利用这些人,往往率先投降的都是人渣,都是见利忘义的胆小鬼,他们立刻为了得到后金军的优待开始喊话劝降依旧在为国奋战的袍泽放下武器。

    自己人在劝降,大声说明大金国主子赌咒发誓厚待降卒,曾经肆意屠杀大明降官、降卒的阿敏大贝勒已经被罢官关起来了,如果哪一位大金国将领敢杀害投降的明军,大汗会杀了他偿命。

    此时的形势明摆着,明军的殊死抵抗只不过是证明他们的不屈,根本不可能扭转兵败如山倒的状态,许多明军听到投降能够留下性命,他们放弃了舍身成仁,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跪下了。

    张春没有投降,历史上他就没有投降。

    可是论证他是不是主动放弃抵抗有意义吗?他为何全须全尾被建奴逮了?他如果奋战不已一个大活人是那么容易被抓吗?

第三百五十七章:一只鸡() 
反正长山之战的最后结局是张春被俘,同时被抓的明军将领达到七十几人,俘虏明军士兵接近三万。

    此战后金军损失四千余正兵远大于历史,取得歼灭明军五万余的战果也略高于历史。

    吴襄和宋伟玩命地往锦州跑,布置在外围的后金军骑兵围追堵截好一阵厮杀。

    眼看着接近到了锦州城下三里之时,吴襄、宋伟仅有的几百骑兵又被后金军围了进去,在城头瞭望的吴三桂瞧见了老爹被围,打开城门率领八十铁甲家丁冲了上去。

    少年三桂子弓马娴熟是个猛将,跟随的铁甲家丁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不亚于建奴正规军,包围吴襄的后金军中鞑子占比达到八成,他们又是从黎明打到中午,体力、马力都堪忧。

    吴三桂以下八十一位猛士的体力和马力此时都是最佳状态,他们奋力冲杀居然冲开了建奴、鞑子联军的包围圈,吴三桂此时杀红了眼,仗着身上穿着两层坚甲根本不去抵挡羽箭,挥舞斩马刀只管向前。

    混战中不知是那个鞑子挥刀砍断了吴三桂的鼻梁骨,虽然吴三桂受伤了满脸鲜血,但是他依旧大呼酣战所向披靡,居然救回了吴襄和宋伟以及二三百骑兵。

    在城头观战的邱禾嘉对吴三桂赞不绝口,立刻写奏疏报告朝廷长山战况,其中有很大篇幅是描绘吴三桂救父之战。

    这个时代的通信不畅,情报送达的效率低下,如果张春率领的五万余援军全军覆没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恐怕大明会少了一桩祸事。

    因为吴桥兵变具备太多偶然性,对孙元化怀有感恩之心的孔有德不陷入绝境暂时不可能反叛大明。

    登莱巡抚孙元化没有得到大明四万援辽人马损失殆尽的情报,他依旧催促渡海没有成功的孔有德率领骑兵援辽。

    尽可能拖延时间的孔有德带着人马慢吞吞上路之时,这支人马已经没有了援辽的必要性,因为他们才不足一千骑兵而已,这一点点人马去干嘛?送死吗?

    没有人管孔有德以及这不足一千骑的死活,他们一路上得不到任何补给,这段时间冷空气南下,天气阴冷无比,出发没几天就下起了冻雨,紧接着又是雪花飘飘,不到一千骑在雪中行,人人义愤填膺。

    这支军队早就没有了一丝士气,只有满腔的怨气,他们不仅仅要忍受饥寒交迫还要忍受山东军民的白眼和冷言冷语。

    孔有德驻扎在吴桥之时想卖马买粮食填饱肚子都没有这个可能性,这里的所有商户都联合起来罢市,他们叫嚣着辽兵滚回辽东去,别再祸害山东人。

    这些“祸害山东人”之类的话一语成箴,当然,第一批这样说话的山东人无一例外都被灭了门。

    这个世界上只有军队欺负老百姓,哪有被老百姓欺负得都快活不下去的军队,况且孔有德部的骑兵十有八九都上过战场,跟建奴刀刀见血干过仗的也有不少。

    悲剧开始上演,孔有德部一个小卒偷了一只鸡杀了吃肉,他根本不知道这只鸡不是一般人家的鸡,它属于上了东林点将录的东林党干将王向春家的奴仆。

    道貌岸然的东林党代表了官僚地主阶级利益,是人上人何等清高?在他们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