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量身定制的面甲。

    如果不是靠精良装备提供了较好的保护,恐怕黄汉这五人今天就会战死。现在只不过是轻微伤不影响战斗,估计杨大年的伤也不会有事。

    这就是冷兵器战争中盔甲的重要性,也是刚开始的造反队伍往往几万人被曹文诏的一千关宁铁骑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原因。

    同样的一群人在不同样的装备条件下爆发出的战斗力截然不同,当李自成的军队家底厚实之时,就依靠一帮有了盔甲的暴民干死了勇将曹文诏。

    黄汉知道明末的历史有许多偶然性,最大的赢家就是满清,最悲惨的结局就是亿万汉人。

    武装汉人要不遗余力,坚甲、利器多多益善,等到有了立锥之地有了一定的实力之时,大炼钢铁是必由之路,造枪造炮必不可少。

第三十一章:投军() 
黄汉就不信有了他这个前知五千年后知三百八十八年的穿越者来团结汉民族、武装汉民族、带领汉民族,区区通古斯野人是不是还会如同历史般运气好到爆棚。

    如何团结汉民族?这当然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是正理。

    首先要让老百姓看出自己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更加不会坑民,要树立起爱民形象。

    三十几天的教育没有白做,所有的家丁都自觉没有进老百姓的家里,哪怕庄子里很明显有一家是大户,家丁们也没进去搜捡金银财宝。

    “饿死也不不抢掠老百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老百姓不分贫富。

    如果今天放松了纪律,默许家丁们冲入大户人家翻箱倒柜,那么这支军队的军魂就没有了,最后会沦落成为左良玉之流也未可知。

    黄汉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要让自己的部队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拥护,严于律己必不可少。

    憨子是个热心肠,他和黄春生、杨家和、杨谷、黄农生几个一直在救火,有可能是他们的做法让老百姓安心不少,又或者是主人实在舍不下被建奴点燃的房子。

    一个、两个、四个、七八个……,老百姓终于从躲藏地点跑出来了,也陆陆续续有躲在村外山林里的青壮年冲了回庄子。

    渐渐的参与救火的人就多了起来,也不知前一刻他们究竟躲藏在哪里?

    很快就有了哭声,接下来就是哀声四起,毕竟这个村子有不下于一百人罹难,几乎家家户户有亲人失去,嚎啕大哭自然免不了。

    歼灭了建奴相当于救下了这个村子,虽然没有箪食壶浆,但是黄汉心里很爽,他认为只要帮到了汉人就有意义。

    黄汉带着人马悄悄的走了,没有拿任何属于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于连建奴牵出来的三头牛、四匹骡子、十几只羊等等都没有染指。

    一个须发皆白的长者抱着被建奴射死的孙子老泪纵横,他家被建奴毁了,老伴和儿媳、孙女儿葬生火海,大儿子和孙子被射杀,现在只有二儿子还活着。

    老者见明军出了村才如梦惊醒,他狠狠地踢了跪在地上哭泣的二儿子几脚,歇斯底里道:“嚎丧顶个屁用,你快快追上那一支明军,从此以后别回来了,跟着他们当兵杀建奴为一家老小报仇。”

    “爹,咱家就剩下咱们爷俩了,我走了您怎么办?”

    “我一把老骨头,土已经埋半截了,不用你管,只要你能砍下一个建奴脑袋,就对得起咱们一家子。”

    “爹,……”

    “别再废话,还不快去追?错过了恐怕再也不会遇上这些好兵了。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马,你跟着他们保不准会有大出息。”

    这爷俩的对话许多人都听见了,这时也有七八个青壮年往黄汉消失的方向发足狂奔。

    黄汉刚刚转过山口,就听见后面有呼喊声:“大人,大人等等小的们……”

    又打到了装备,黄汉正准备再收些家丁,发现追来了八个汉子口口声声要从军,都表示自愿从今往后跟着官军杀鞑子。

    如此送上门的好事,黄汉怎么肯把这些热血男儿拒之门外。

    黄汉立刻下马跟他们攀谈了解情况,发现这八个人里还有两个是猎户,属于天然的弓箭手。

    上一次的家丁是乡党,这一次的家丁是苦大仇深的后金军劫掠受害者,是主动要求从军的好儿郎,有如此质量的家丁,以后当然无往而不利。

    这八条汉子基本上都能骑马,但是只有陈松、马福临俩人有骑术,他们上马跑了两圈,黄汉认为他们的技艺还行,有了这样的基础练习骑战事半功倍。

    汪兆祥、祝连山俩人会射箭,而且对自己的射艺很自信。王展鹏是个武术家会耍飞刀,惯使大砍刀,黄汉让他挑选缴获的兵器,他看上了那柄重十斤出头的鬼头大刀。

    还有三人没有特长,但是他们都表示自己跟后金军仇深似海,一心想着杀鞑子,他们体格强壮不怕苦以后一定会勤学苦练。

    这三人中就有被老爹命令追上黄汉要求从军的赵坤,他其实也算有特长,因为读过三年私塾,能写会算。

    由于缴获太多也由于有伤员需要静养,黄汉要求父亲带着杨家和、黄农生和主动来投的四人送缴获和重伤员杨大年回九里台。

    黄汉补上王展鹏、陈松、汪兆祥、祝连山四人后依旧保持十六骑,想着再寻个机会搞后金军一把。

    谁知黄沂州坚决反对,他认为儿子打仗时舍得拼命,这样的兵绝对是长官的最爱,可是当这个兵是自己儿子时就另当别论。

    今天一场恶战,儿子居然跟后金军白甲兵以命搏命还差一点丢了性命,他如何放心黄汉继续带着人马留下?

    黄沂州坚决要求上阵父子兵,要不大家都不回去修整,要不大家都回去。

    没办法,黄沂州不但是父亲还是上官,黄汉只能灰溜溜回家了。

    为了训练新人的骑术,黄汉让宋鹏飞和憨子、杨汉威等五人陪着杨大年在后面策马小跑,因为剧烈运动有可能导致杨大年伤口迸裂。

    黄汉父子带着十六人准备急行二百余里赶回九里台村,玉田县城到永平府城也就是二百里左右,毕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官道的路况不错。

    燕山余脉到了永平府地界已经少了巍峨多了秀气,再往南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介于现在人马少得可怜,黄汉不敢往南走官道,尽可能靠北倚着燕山余脉丘陵起伏的山路打马奔驰。

    黄沂州带着家丁骑兵队出去转了五天,回来时不仅仅人马一个都没有少,还多了八个大汉十九匹骏马,九里台村又沸腾了。

    还没有上山的一百余男女青壮都涌到黄家来瞧热闹,家丁们此时都有了衣锦还乡的感觉,一个个吐沫横飞讲杀建奴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故事听得许多好男儿心痒难耐,他们都渴望有朝一日成为明军中的一员发动攻击阵斩建奴。

第三十二章:座上宾() 
回家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迫不及待的黄沂州就带上黄汉、憨子和四个家丁一人双马往抚宁县城疾驰。

    本来以为今生今世会在九里台村务农了此残生,谁知异军突起,自己突然间当上了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军官,按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自己真的能够当上将军也未可知。

    黄沂州同样被马上觅封侯的豪情壮志刺激到了,如今大明正在遭受后金军入侵,此时当然是好男儿沙场搏功名之时。

    前天用红缨枪扎透了建奴的身体,那种酸爽黄沂州至今还在回味,“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呐喊在心中挥之不去。

    腊月二十,抚宁县城,参将黄维正的临时行辕大堂里欢声笑语不断。

    黄沂州拘谨的坐在参将下手,旁边是韩志宽在陪同,还有十几位品级在正五品至从三品之间的将佐在高谈阔论把酒言欢。

    黄汉和憨子捞到了入席的机会坐在末位,杨汉威等四个家丁就没有这样的口福,仅仅能够在外面和几个参将亲兵一起吃几口肉喝几口酒而已。

    后金军已经成为了大明的梦魇,战斗力被神话,黄沂州带来了十一级斩获,其中还有一位巴牙喇,韩志宽被震惊了。

    建奴白甲兵的盔甲质量顶呱呱,但是黄汉不准备留下,因为他认为把这副盔甲给家丁装备,是对他不负责任。

    因为这套亮晶晶的铠甲太拉风、太醒目,出现在战场上会拉不少仇恨,想必建奴为了挽回面子会不遗余力攻击,装备这套白甲的家丁会死得很惨。

    这一次来抚宁县城报功,黄沂州不仅仅带上了建奴的腰牌还带上了白甲兵的全套盔甲和武器,这东西在大明真的属于稀缺品,不仅仅韩志宽当场石化,呈现给参将黄维正之时也得到了几声惊叹。

    接下来就的气氛就比较和睦,黄维正在参将行辕摆下酒宴给黄沂州庆功,他的家丁队足三十骑带上建奴的白甲和首级即刻往永平府城奔驰,他当然是要在第一时间赶去报功。

    永平兵备负责他这一路人马的钱粮和考绩,想必有了如此亮眼的斩获,得到钱粮和封赏不在话下。

    十一级斩获不仅仅让抚宁的文官武将兴奋,也让永平府起了不小的波澜,兵备大人向永平府文官武将展示了货真价实的建奴首级和亮晶晶的白甲后连夜派出一队百人精骑往京师报捷。

    朝廷上上下下谈后金军色变,此时实打实的建奴首级一定能够提振京师军民的士气,虽然只有区区十一级,但是朝廷公布之时肯定会春秋笔法。

    如恶战一天一夜打死打伤后金军几千,明军虽然大胜可是时间仓促只来得及割下首级数十云云必不可少。

    升斗小民又不可能了解道貌岸然士大夫们的龌龊,他们只要能够亲眼瞧见那些留着金钱鼠尾的首级就会信以为真,就会相信朝廷有战胜野蛮人的能力。

    黄沂州只在抚宁盘桓了一天,第二天回来之时拿到了一个总旗骑兵的三个月足额军饷和马料银子,一共有七百余两之多。

    黄沂州不傻,当然不会全部收入囊中,给了韩志宽一百两聊表寸心,送给参将黄维正二百两作为孝敬,只敢把四百余两银子拿上。

    有战功还如此懂事,这样的手下值得提携,于是乎,黄沂州也没吃多大亏,不仅仅又领到了鸳鸯战袄五十件,还得到了十副棉甲、一千支羽箭、十张合力弓、五支三眼铳、五杆鸟铳和一百斤黑火药。

    有了这一次打胜仗的经历,家丁们训练热情更加高涨,所有人都在苦练三九。

    宋鹏飞无比羡慕黄汉箭无虚发,亲眼看到好几个后金军被师父射死,他也想着学习射箭。

    黄汉知道练习射箭并非朝夕之功,一个毫无基础之人要练到弓箭手的水平,必须有天赋还要有三五年苦练才有可能。

    他干脆跟宋鹏飞研究刚刚到手的五杆火绳枪,这个时代大明人称呼火绳枪为鸟铳。

    这个名称有可能是赞美火绳枪能够射落飞鸟而得名。也有可能是因为火绳枪的触发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的缘故。

    明末殉节的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就曾经这样描述鸟铳:“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由此可见只要是精工细作的火绳枪准头还是有的,按照历史记载汉人生产的火绳枪质量领先这个时代。

    此时欧洲工匠打造的火绳枪内壁无比粗糙,以至于枪手会连着包装纸和铅弹一起塞进枪管才能够捣实不漏气。

    戚继光时期,蓟镇使用的火绳枪内壁经过汉人工匠细心打磨处理,无需混合包装纸,铅弹能够较好的吻合光滑的枪膛,因此五六十步距离的命中率达到范景文描述的十发有八九中。

    黄汉前世有把玩了十几年的气枪,经常偷偷打麻雀回家烤着吃,有良好的射击基础,枪法顶呱呱,真的可以在五十米内射落电线杆上的小小麻雀。

    射击是相通的,因此黄汉变成了明军骑兵后两个灵魂交融导致射箭技艺没有退步还拔高一筹。

    黄沂州其实不太信任火器,但是他有七年从军经历,对于打放鸟铳并不陌生,他认真指点宋鹏飞尝试练习装填和发射。

    这个时代的鸟铳装填打放太复杂,先要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

    将火铳以右手攒住,将发射药倒进铳内,然后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发射药,接着取铅弹装进去再捣实,用右手夹着火绳,先吹去灰烬,夹置龙头内,对前照星闭口息气,最后是对准目标扣动扳机。

    麻烦些不要紧,勤学苦练后熟能生巧,黄汉开动脑筋简化了几个程序,并且用小纸包把火药定量了,担心炸膛风险,只敢用了核准定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