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89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89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底之前黄汉悄悄地回了虎穴城一趟,不是他害怕什么,要悄悄地进行。

    而是嫌写奏疏请求以探亲的名义告假回家几天太麻烦,他明知道奏疏陈上去肯定能够比准也不想烦神,自己乘坐战船直接回家。

    辽东已经冰天雪地,辽海近海封冻得厉害,但是这难不倒勤劳、智慧的汉民族。

    工匠们用经过加工的木材做成浮筒随着冰冻的海面延伸,全部使用木材建造可以移动的活动码头被锚链固定在冰层外,需要卸载的海船就可以远离海岸线四五里的冰层外工作。

    通往岸上的道路在冰层上也是在被冻住的浮筒和木板上,安全无虞,即便到了春暖花开海冰融化之时,也不会有太多危险,无非晃动加大而已,不如冬天冻得结结实实稳当。

    黄汉回家主要是为了给予匠户们发放福利、给予伤残军人慰问、给予烈属解决生活困难。

    人心向背很重要,给予更多人尊重,给予追随自己的所有人希望是提高凝聚力的不二法门。

    贵为侯爵的家主给曾经在大明达官贵人眼里卑贱的匠户送上白面、红糖、海鱼罐头,坐在温暖的炕头跟做出贡献的大工匠拉几句家长里短,得到的拥戴不知凡几。

    如此成本低效果显著的亲民行动,在黄汉带领下“红旗军”将领只要不在金州驻防的都要参与行动。

    况且黄汉和诸将不是走过场,是真心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黄汉已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不是给谁打工混日子,心中有带着众人共同努力打下锦绣江山的雄心壮志。

    每每黄汉和将士们到达伤残军人家中走访,这里都会有为国流过血的退役战士满怀深情高唱凯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最早参战的正兵这一年有一半人得到了提拔,最不济也当上了伍长,少有正兵没有得到人头赏,所有的参战人员都得到了普赏。

    因此军属无一例外乃是虎穴城老百姓中率先达到并且超过温饱线走向小康的人家,他们十有八九在谋划着造新砖瓦房改善居住条件……

第三百八十五章:赚钱() 
久别胜新婚,回到家中,娇妻爱妾当然说不出的温柔可人。

    你侬我侬尽在不言中,连出身名门的大妇郑秀娥都热情主动了许多。

    楚楚出差两个月刚回来没几天,她完成了二百多家鸭血粉丝店的投资,满脸兴奋。

    鸭血粉丝价廉物美,大部分居住在城池里的居民都消费得起,由于味道好,不仅仅能够解馋,还能够填饱肚子,受到了追捧,估摸着三个月就能够收回店面和装修的投资。

    其实那些投资不比后世,花不了多少银子,主要原因就是大明没有丧良心的炒房团,房价基本上是成本价,没有虚高。

    在大明州府、县城买一个三四十平米的沿街小店再收拾一下添置一下家私平均三五十两银子足矣,京城的房子贵一些,有个五六十两也够了,一个这样的小店大概四五个妇女在劳作。

    其中一个是店长月饷多五钱银子,其余妇女一人八钱银子一个月,所有人都是管吃管住,每个月都会根据收益、根据工作表现加发一百到四百文不等的赏钱。

    店长的赏钱由总店发放,效益做得好甚至于拿到高于月钱的奖励,十一个小店中有一家总店,总店的店长十有八九是旗卫。

    不用担心鸭血粉丝店有人打坏主意,烤红薯的小推车、炸薯片的小店、四方快运的镖师都会相互帮忙,旗卫也会暗中保护所有的“红旗军”产业。

    见楚楚领悟了自己的意思,在向大明推销一种新食品的时候面对基层不追求暴利,使得老百姓消费得起,黄汉很高兴。

    唯有种植的高产农作物有销路农民才有利可图,几百年上千年的传统食物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甘薯、马铃薯和粉丝、粉条要大力推广争取让更多人熟悉并且接受。

    见楚楚投资经营鸭血粉丝店博得夫君夸赞,郑秀娥也跃跃欲试,她以前在家里就帮着娘亲管家,心算、珠算都精通,也懂如何记账、查账。

    她向黄汉汇报了今年黄氏产业的经营状况,“红旗军”体系今年硕果累累,不仅仅通过战争劫掠了大量财富,实体产业也盈利颇丰。

    拳头产品是钢铁制品,黄氏出品的犁头、马掌、锄头、建材等等畅销黄河南北已经向长江南北发展,铁料成为抢手货,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完全是因为黄汉考虑到附加值,因此生产出的钢铁尽可能精加工成产品外销,这样做提高了利润增加了体系内的就业机会,培养了产业工人。

    钢铁产量有了结余才会外销原材料,因此导致许多江南商贾托关系找门路等着拿到钢材销售配给,因为黄氏钢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有了名气,铁匠都乐意使用。

    郑秀娥是内当家主抓财务,黄氏钢铁每个月都会有月报交给她审阅。

    黄汉早就知道要让军队和工厂分清账目,因此军队使用的鸟铳、燧发枪、火炮、铠甲等等都跟钢铁厂进行结算,也留给钢铁厂一成的利润。

    但是黄氏钢铁仅仅给“红旗军”提供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的产品,以后外销武器、铠甲、火器少说一倍甚至于几倍十几倍的利润才会出手。

    销售农具、生活用品黄氏产品没有谋取暴利,毛利率在三成到五成之间,这样的定价在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力。

    黄氏出品的水泥、瓷器、陶器、砖瓦都打开了销路盈利能力不错,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蜂窝煤炉今年在京畿之地已经流行,带动了蜂窝煤的产业,开平的优质煤源源不断送往京城和附近的城镇。

    白酒、粉丝、粉条、面粉、海鱼罐头、海产品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再加上体系内鼓励发展养殖业,如今养殖专业户已经不少,食品的供应往多元化趋势发展。

    崇祯四年黄氏产业的盈利不包括四方快运的利润有五十万两白银之多,但是一两银子的结余都没有,还要补贴足二十万两,如果不是有抢劫的大笔财富撑着早就入不敷出。

    这是因为黄汉要打造老闸船式先进战船,并且要大量装备火炮,由于大工匠们已经建造了多艘三百吨到五百吨的老闸船积累了大量经验。

    又由于锻制龙骨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在建的老闸船都加大了吨位,一艘排水量七八百吨的战船成功下水齐装满员成本达到五万两白银,这样的战船在建的有二十艘之多。

    虎穴城的几个船坞里都有大海船在建造,严寒根本阻挡不了几大百造船工匠的工作热情,黄氏也不会亏待大家,船舱里用了大量蜂窝煤炉提供采暖。

    数九寒冬不可能室外作业,大师傅们很聪明,在严寒之前把在建大船的框架已经搭建,现在基本上都是在船舱里、甲板下劳作,蜂窝煤炉能够保持工匠们工作时的温度在十度以上。

    还有几十艘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的货船、商船在建造之中或者刚刚投入使用不久,每一艘船的成本都在一万到一万五千两银子之间。

    现在海运、海贸的利润拿如此大的投入来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要在海上牟取暴利就得积蓄到了一定的力量去抢海盗才行。

    管财务的郑秀娥知道黄家生意做得大利润不少,但是要投入的银子更加多,靠目前的盈利来维持收支平衡都做不到。

    她多次跟黄汉长谈,流露出想替“红旗军”赚军饷得到了支持,当天晚上,黄汉就思考如何赚钱,他的目光投向了京师的达官贵人和富贾豪商。

    面向老百姓不能牟取暴利,黄汉现在位高权重资本雄厚,是时候做些变通了,这一次玩高档,去赚大明最有钱那一群人的银子。

    接下来黄汉跟娇妻爱妾和大丫鬟连续讲了三个晚上自己的规划,让她们正月里就去京师做准备买地皮,争取花八个月时间建起三四层的群楼。

    这里要成为高档的休闲会所,涵盖桑拿浴、小戏台、台球室、酒楼、茶楼的功能,里面成天有人弹唱、演戏、说评书,数九寒冬温度都要保持在二十度以上。

第三百八十六章:大凌河城攻防战() 
黄汉不担心这个会所不吸引银子多得藏在地窖里长毛的达官贵人。

    因为这里不仅仅娱乐方式新颖,奇巧也特别多,香喷喷用瓷砖装修的卫生间大明人不可能见过,抽水马桶会吸引众多眼球。

    黄汉讲解的会所运作方式郑秀娥听得云山雾罩,楚楚已经兴奋得满眼都是小星星,因为她从小就被买去学艺混迹京师第一流场所,知道做风月生意赚达官贵人的银子太容易。

    听夫君讲准备投资的会所恐怕要有怡春院十倍大,怡春院有的这里都不缺,这里还会有许多新奇用具呈现给大明上层人士,还有不一样的享受让人体会。

    她认为一旦开业肯定会门庭若市,喜滋滋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准备入股。

    楚楚从小生活在京师也算见识不凡,用了夫君设计、能工巧匠完成的卫生间后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特别喜欢泡热水澡的感觉,也喜欢夫君说的花洒浴,对于能够随时洗热水澡的奢侈赞叹不已。

    这是因为黄家在虎穴城的私宅在夏天完工了,设计者是黄汉,他当然要利用这个时代的技术,使得自己的住房尽可能达到后世的标准。

    也算带着研究的目的,黄汉画出图纸召集了许多顶级手艺人、能工巧匠用镍白铜铸造手工打磨的办法,做出了几十个不漏水的阀门,建造了利用风力或者人力、畜力带动水车提水到高处补水的水塔。

    这些东西其实都不复杂,只要见过的现代人都明白原理。

    黄汉在后世本来就经常画图纸,现在画出草图让心灵手巧的大明工匠琢磨,有黄汉指点迷津又不计工本因此少有做不出的东西。

    供水管道都是做了保温的白铜管,在二楼卫生间上面的三楼有燃煤开水炉有储存热水的陶缸,有丫鬟小厮负责保持热水水位。

    于是乎,黄家私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座拥有自来水系统的豪宅,五个卫生间可以满足全天候有热水供应。

    自来水系统比较奢侈,需要镍白铜管若干,排水系统和下水官道的成本不高,全部使用陶瓷管,在这个时代靠墙的下水道占点地方算不得什么。

    楚楚知道京师投资的建筑群就是黄家私宅的扩大版,立刻意识到将来这个场所会顾客盈门,单是为了一饱眼福而来的达官贵人就不知凡几。

    只要人家给足够的银子,以后黄氏还可以承接给土豪建造卫生间的生意,这又是独家经营好买卖,赚得盆满钵满不在话下。

    这毋庸置疑!财政危机的大明政府真的很穷、大明基层老百姓也穷得快活不下去。

    可是大明建国二百六十余年,金银产量节节攀升,跟外国贸易金银都是净流入,总量年年在增加,金银哪儿去了?

    在达官贵人家的地窖里,在地主老财的银库中!因此闯贼打下大明京师,大明国库能够饿死老鼠,贼骨头们几乎两手空空,可是经过抓达官贵人拷饷,据说足到手七千万两银子。

    由此可见明朝的达官贵人何其愚蠢,他们都不懂得唇亡齿寒,崇祯多次要求大家助饷,一个个都阳奉阴违,最后全部便宜了丧心病狂的闯贼。

    按照历史大明京师也会太平十几年,黄汉弄些新奇的享受赚达官贵人的银子正当其时。

    楚楚拉着郑秀娥的手见她还在苦思冥想,笑道:“姐姐,您第一次见咱家的卫生间之时心里怎么想?咱们在京师投资的群楼都是建造成这样的房子,会起到什么效果?有了好地方还愁赚不到银子吗?”

    郑秀娥想得复杂一些,她喃喃道:“如此,奢靡之风岂不是愈演愈烈?不知圣上是什么态度。”

    楚楚道:“大明奢靡场所十之七八在南北二京,皇帝三令五申杜绝奢靡又有谁听了?场所照样门庭若市,咱们黄家有把生意做到无与伦比的能力,不去大把赚银子岂不是暴殄天物?”

    “我们家高官厚禄,恐怕不能全冲着赚银子而去,总要看看朝臣的反应天子的态度。”

    “姐姐,您别忘了‘红旗军’明年会倍增,缺额的粮饷恐怕要有几十万两之多,打防御战基本上得不到缴获,全是消耗,要是由于补给跟不上吃了败仗,咱们家就什么也不是了。”

    黄家崛起建立在军功上,倚仗就是屡战屡胜的“红旗军”,养好这支军队才能够保全黄家郑秀娥何尝不知。

    她道:“确实如此,养不起‘红旗军’咱家什么都会失去,搞些奇巧出来狠狠地赚贵人们的银子确实不错!”

    两个女人达成共识后随即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