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9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19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烦些不要紧,勤学苦练后熟能生巧,黄汉开动脑筋简化了几个程序,并且用小纸包把火药定量了,担心炸膛风险,只敢用了核准定量的六成。

    现在来不及自己生产鸟铳,只能用领来的五支让宋鹏飞和赵坤、刘四海、王根生四人进行适应性练习,最主要的是练习装填、瞄准和稳定性。

    黄汉自己一有时间也装填、瞄准、打放忙得不亦乐乎,他知道历史进程,明白火器会取代冷兵器,此时不勤学苦练更待何时?

第三十三章:鸟铳() 
黄汉再次来到杨老实家找他了解情况,上一次修补的盔甲真的做到了修旧如新,黄汉很满意,也相信了这个铁匠的技术实力。

    杨老实依旧带着两个儿子在挥汗如雨,因为又有了七副铠甲需要大修,杨老实虽然忙碌但是很快乐,无他,黄家给的价钱高,他家得到的报酬自然不少。

    人往往都是如此,有了利益才会有动力,见到黄汉再次登门,杨老实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来赔话。

    黄汉忙得很,一语道明来意,“杨师傅,不知你打造一杆鸟铳需要多次时间,需要多少银子,我可说死了,我要的鸟铳是万万不能炸膛的上等货。”

    杨老实愣了半晌,又算了算,才道:“现在上等苏钢市价不便宜,老汉的工钱倒是好说,估摸着一杆好铳至少得六七两银子,时间也急不起来,总要一个月左右才能交货。”

    “你真的能够确保打制出的鸟铳不炸膛?”

    “嘿嘿,只要兵丁们按照戚大帅的操典装填火药、打放,老汉手里打制出的火铳炸膛了,愿意赔上性命。

    老汉祖上就曾经在蓟镇打制鸟铳,那时候戚大帅的威名天下皆知,哪个铁匠敢偷工减料导致鸟铳炸膛会被杀头的。”

    “好,我出八两银子委托你打制鸟铳,如果战士们按照定量装填火药,按照规范操作,你的铳还是炸膛了该当如何?”

    “汉哥儿出如此好价钱,老汉当然会打制出对得起祖传手艺的好铳,但有炸膛尽管来砍老汉的首级。”

    “好!痛快!咱们就这么说定了。”黄汉叫过宋鹏飞,让他先给一百两银子的定金。

    看见宋鹏飞放在桌子上那二十个五两重的银元宝,杨老实连忙双手乱摇,口中道:“老汉一家子其他都不干,一个月最多能够打制三杆鸟铳,你们给这许多银子怕不是要十几支,老汉怕误事不敢接如此多的活计。”

    黄汉道:“这是定金,你竭尽所能即可,我要的是比戚大帅麾下使用的鸟铳还要质量过硬的好铳,不赶时间,再说你们父子可以雇佣几个后生来打下手,这样不就提高了你这个大师傅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是个新名词,杨老实没听懂,但是他知道找人打下手或者收徒弟是个不错的法子。

    “好好,老汉听汉哥儿的,大冬天庄子里的后生也没啥正经事,咱家找几个人来帮忙,争取多打几支好铳。”

    “记住了,确保质量是第一位,使用你打制鸟铳的都是乡里乡亲,万一被那个后生被炸膛火焰烧瞎了眼睛,估计你下半辈子都要抬不起头做人。”

    “老汉知道轻重,放心吧,当年戚大帅手底下几万人马,也没听说有多少铳手伤亡于鸟铳炸膛,事在人为,舍得用料、舍得下功夫,打制出好铳老汉我十拿九稳。”

    黄汉现在太忙,没时间参与研发自生铳。

    自生铳也就是后世经常提到的燧发枪,在大明已经有工匠打制出发火装置各不相同的试验品,只不过哑火率太高没有得到推广,后来大明武器专家毕懋康集思广益才制造出有使用价值的自生铳。

    现在只能先搞几支质量过硬的鸟铳也就是火绳枪,把火器家丁的骨架搭建起来,让他们先熟悉火器特性,苦练装填和打放,到了可以把鸟铳升级为自生铳之时,鸟铳手根本用不着从头开始,直接就可以上阵杀敌。

    因为技术革新就是简化操作提高效率,能够把鸟铳玩转的战士使用燧发枪会觉得轻松愉快。

    腊月二十五,黄沂州下发了军功赏,参加行动的所有人都有白银三两和麦子一石,有斩首功的家丁,一级先给银五两,等朝廷斩首银到手再做分配。

    家丁们才跟了黄家不到两个月,每人最少有六两银子两石五斗粮食拿回家,家里的生活条件立刻改善不少,导致更多后生要来黄家做家丁,最后居然有人托人情找黄张氏。

    没辙,黄汉半推半就又挑选了能够骑马的八人,现在除了杨大年养伤缺席,这个队伍已经有了三十一人、四十四匹战马三匹挽马。

    队伍人数翻了倍其他东西都有保障,只是铁甲不够了,现在有八人没有铁甲,他们只有皮甲或者棉甲装备。

    即便如此,黄沂州这个总旗的质量已经不弱与大明边军的总旗,当然,黄沂州从来没有承认这些人马是朝廷的兵,他们都是以家丁的名义存在,都属于私兵。

    黄汉和黄沂州不搞特权,每天跟家丁们一起挥汗如雨,黄沂州因为腿上有旧伤走路有些跛无法参加越野拉练,他着重训练家丁们骑射。

    本来就有威望的黄沂州现在更加是九里台村泰斗般的存在,村里人已经改口称呼黄沂州为黄大人,后来发现黄家长子也是号令发布者,他们为了表达尊重不能直呼其名,叫黄汉少将军。

    在大明,从三品以上的军官才算得上是将军,从六品到正四品之间的只能算作中低级武官,黄汉只不过是个小旗,大头兵一个,见乡亲们称呼他将军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正七品总旗也是算兵额的存在,明朝军队基本上是一个小旗十人,一个总旗有五个小旗,连五个小旗官一个总旗官共计五十六人的兵额。

    一个百户有两个总旗,兵额为一百一十二人,由此可见成为百总或者试百户、镇抚官就不是大头兵,没有被算在兵额之内。

    眼看着就要过年,在腊月二十七的晌午居然有朝廷大员从永平府赶来九里台村。

    来人是正三品文官大老爷郑国昌,由已经实授守备将军的韩志宽陪同。

    郑国昌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当过几年山西参政,崇祯元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府,乃是官衙在永平府内品级最高的一方大员。

    急需用人之时,朝廷兵部的办事效率极高,在用不着实打实拿出钱粮、兵马的情况下给予虚职人人都是高手,往往擅长玩人的文官大老爷都会画饼充饥玩死赳赳武夫。

    朝廷特事特办,封赏三天内就有了章程,永平府许多文武得以官升一级与黄汉无关,他只关心这一次自己能够捞到什么实惠?

第三十四章:一段佳话() 
还算不错,朝廷在用人之时对待武夫比较大方。

    黄沂州连升两级成为挂东胜左卫正五品千户虚职的实授百总。

    黄汉由于阵斩白甲兵的大功劳实授总旗官,虚衘是东胜左卫从五品拭千户,憨子有三级斩首功当上了从六品试百户衘的总旗官。

    宋鹏飞、杨大年等有斩首功的五人都是小旗官没给虚衔。他们五人的封赏根本上不了兵部的告身,是参将下发的公文,连黄汉和憨子也是沾特殊时期的光得到了兵部直接封赏。

    按理说武官升职为正五品千户就得亲自去兵部武选司报备领取告身,然而此时后金军兵临城下,虽然由于兵力不足始终没能力包围京师,但是这个时候朝廷该走的程序也会变通。

    如果刚刚立下战功的黄沂州在来京师的路上运气不好被后金军干掉了,这会严重打击明军士气,因此兵部直接发文送告身直达永平府。

    郑国昌是官邸在永平府品级最高的文官,他根本犯不着鞍马劳顿来给一个区区低级武官颁赏,只不过他实在好奇为何诸多猛将都两手空空,唯有小小总旗官得以建功?

    当他见到了黄沂州父子,又见到了憨子、杨汉威等人,心中大感意外,用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来形容这些人毫不为过。

    眼看着接近中午,本来准备来看看而已的郑国昌居然鬼使神差的接受黄沂州邀请留在九里台黄家喝杯酒。

    五十岁出头的郑国昌官位比正四品兵备道大两个级别,跟一方巡抚平级,在兵备道面前都不敢出大气的韩志宽如坐针毡,心里奇怪这位大老爷如何如此高看黄家?

    郑国昌表现得很谦和,黄汉对这位老兄的印象不错,心里在盘算着救他一命结个善缘。

    如果历史车轮没有跑偏,郑国昌和他在永平府的家人都会在明年正月初四遇难,既然要救人,就干脆做全套,连他一大家子都救下吧。

    乡野简陋,黄家又不是巨富之家没有什么专业厨子,姨娘带着两个妹妹做出的家常菜很一般,郑国昌未置可否,唯有对杯中酒赞不绝口。

    这酒当然是五十度左右的白酒,是黄汉蒸馏酒精之时的副产品,目前在大明应该是绝无仅有。

    郑国昌酒量不错属于久经考验的好干部,几杯酒下肚,开始文邹邹谈起“铁马冰河入梦来”,在坐的乃是粗鄙武人,即便识字也无法跟这位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谈论陆游的诗篇。

    黄汉是个大学生,爱读书也爱读唐诗宋词,当下接过话头跟郑国昌谈论南宋形势,再聊一聊陆放翁写下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是黄汉曾经学过的课文,陆游的故事现代人应该是家喻户晓,黄汉谈论起来当然有料。

    一个年轻武官居然能够谈古论今,郑国昌大为惊奇,又跟黄汉聊了半个时辰,发现眼前这个不亢不卑落落大方的年轻人很不简单。

    聊得高兴又有好酒,郑按察有了三分酒意,渐渐地谈到了现实问题,哀叹朝廷官军无用导致后金军为祸北直隶。

    他满饮一杯后仰天长叹道:“国事多艰,我辈区区一书生无法如尔等上阵杀敌,上愧对天子,下无颜见百姓啊!”

    黄汉见铺垫得差不多了,打蛇随棍上,道:“大人此言差矣,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书生同样不缺报国机会,大人如果想有作为,这里就有人愿效死。”

    郑按察眼睛放光,问道:“汝乃敢战之人老夫已知,只是人马太少难有作为啊!”

    “士为知己者死,大人如果愿意给予黄家体面,卑职一定最少斩杀二十级真奴献上。”

    “哦?汝准备袭杀建奴得斩获二十,此话当真?”

    “难道大人预备给黄家体面?”

    “汝要何等体面讲来听听?”

    “大人如果愿意带着家小来黄家过年就足以让黄家蓬荜生辉,这足以说明您对黄家的厚爱,士为知己者死,卑职一定会斩杀足二十真奴献给大人。”

    “仅此而已?哈哈,只是不知来你家过年是否还能喝到如此好酒?”

    “卑职保证大人能够畅饮。”

    “哈哈……”郑国昌差一点笑出眼泪,他戏谑道:“好好好,本官一定带上一家子来你家过年,如果你真的能够斩杀建奴全身而退,今日之事会传为一段佳话啊!”

    酒意阑珊的郑按察由四个家丁扶上马回永平府,按察使的仪仗也消失在视野。

    韩志宽一脸苦逼状瞧着黄汉,他这时已经不摆上官和长辈的谱,他也是草根出生,从一小卒一步步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胆识、见识是有的。

    今天的酒宴,除了黄汉没有一个人敢出声,黄汉不仅仅谈吐自如还妙语如珠,连正三品文官老爷郑按察都当面夸奖黄汉是个有见识的好青年是个可造之材,言下之意昭然若揭。

    黄汉文武双全能冲锋破阵,现在又得到文官大员的赏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有上进心的韩志宽咬咬牙,貌似下定决心,道:“贤侄,叔叔明天就会给你补足兵额,最迟后天中午七十,不不,一百好兵就会来你这里报到,按察使大人的安全不可大意啊!”

    沾光了,想必韩志宽是担心郑国昌真的屈驾来九里台,故而决定拨些堪战之兵给黄家。

    黄沂州刚刚被实授百总就能够得到一百营兵划拨,如此好事却之不恭。黄汉乐滋滋道:“谢谢叔叔,不知道这一百营兵里有多少是骑兵?”

    这小子不厚道啊!韩志宽心里想,自己给一百人已经是大出血了,他还厚着脸皮要骑兵,算了,给都给了好事做到底吧。

    韩志宽硬着头皮道:“按照朝廷体制骑兵三步兵七。”

    “太好了,叔叔放心,您如此厚待黄家,以后黄家一定会涌泉相报!”

    “咱们都是自己人,一切好说,叔叔知道你刚猛,但是你要明白,人死如灯灭万事皆休啊!”

    韩志宽这句话是真心提醒黄汉悠着点不能瞎拼命,他见得多了,看穿了世态炎凉,知道唯有活着才有机会。

    黄汉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