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19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19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人手脚快,能够把拔铳开火的动作完成得一气呵成,用不着看着都能够把打空的短铳插入牛皮铳套,紧接着拔出下一支接着开火。

    憨子为人直来直去,他管理麾下的人马从来都是彰显公平原则,马五、潘应勇两人由于射箭技艺不行,因此苦练自生铳射击。

    他们获得了一杆米尼枪和五支自生短铳装备不是因为拥有总旗官的实授以势压人,而是历次大比武他们都名列前茅,他们玩自生短铳太娴熟,在军中排名数一数二。

    集中使用短铳,采取一人多铳的苯办法,这样就能够导致使用自生短铳的骑兵战士拥有了值得信赖的大杀器,近距离打一铳,穿三层甲的建奴巴牙喇都会被打穿。

    因此憨子直领的精锐百总可以放出豪言壮语,对阵同样数量的建奴巴牙喇不仅能战而且能够胜之。

    “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知道,建奴的巴牙喇兵也是稀缺品种,一个牛录有个二十人左右就不错了。

    建奴精选的巴牙喇级别的重甲骑兵跟我军的猛士、勇士、军士对冲已经不是对手,长期以往建奴还有什么实力跟“红旗军”对决?

    理论上“红旗军”都是黄汉的家丁,一般情况下“都是”就等同于都不是,因为没有了特殊性。

    “红旗军”将领没有养家丁的习惯,更加不会有谁带着十几个几十个私兵还要领“红旗军”的饷银。

    因为黄汉一开始就分析了大明的家丁制度,认为利大于弊。

    因此自己军中没这个给武将家丁发饷而且发高于普通营兵饷银这种傻了吧唧的臭规矩,故而将领们不可能带需要自己豢养的私兵在身边。

    但是憨子直领的一个百总骑兵是黄汉特许的,他们不是憨子的家丁战士,是‘红旗军’士官以上级骑兵组建的精锐。

    百总乃是拥有正四品签事虚衔的裴大能,两个总旗官马五、潘应勇都是拥有正五品千户衔,他们麾下的一百一十二人不仅仅冷兵器的使用娴熟无比,还在苦练热兵器。

    直属憨子的骑兵百总肩负着憨子这个爱冲锋主将的人身安全,这就意味着憨子发疯,这一百一十二人就得更加疯狂。

    一个人冲杀哪有一百余人冲上去来得安全,况且这些人都是士官,一个个都是武力值爆棚的存在。

    这个百总人马的质量不会比建奴现在的噶布什贤超哈以后的前锋营差。

    红歹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今年春天让每一个女真、蒙古牛录选送最勇敢、战斗技能最出众的巴牙喇两人组建噶布什贤超哈营。

    满语噶布什贤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前锋”,超哈就是汉语“兵“的意思。现在整个后金的牛录也不会超过五百,加上归顺的蒙古人组建的牛录总数也不可能超过六百。

    也就是说这支精锐中的精锐人数不会太多,充其量一千余人而已!

    建奴的前锋营提前两年问世意味着红歹是比历史上整合后金皇权还要快、还要很,如今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政已经成为过去式。

    在红歹是眼里老而不死的二哥代善开始夹着尾巴做人,现在长年累月告病不参加朝议。

    阿敏已经被圈禁两年如今在混吃等死,跋扈的莽古尔泰大不敬之罪还在发酵,这几个月已经被监视居住,每天在府邸里酗酒骂人。

    由此看来,最迟今年底,红歹是会理顺内务,明年估摸着不是出兵朝鲜就会西征林丹汗,是不是选择抢劫大明也未可知。

    历史上的崇祯六年七月,旅顺口被后金军攻破,东江镇总兵官黄龙以下数千人死战不降慷慨殉国。

    现在黄龙正把义州屯区经营得有声有色,毛承禄驻守镇江堡厉兵秣马根本没有参与登莱作乱,原本带着麾下加入叛军的旅顺副将陈有时在去年攻打金州时成为了烈士。

    让出旅顺口给“红旗军”,东江镇专心经营鸭绿江口的地盘,战线缩短了反而使得兵力集中,调度时间充沛。

    因此东江镇的现在实力远超历史,如果后金军远征朝鲜打黄龙的人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毕竟那里有鸭绿江天险,东江镇有水营可以从海上、江上袭击和支援。

    历史上的东江镇毁灭最大的原因是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等等投降后金成为了带路党,他们拥有战船,完全可以渡江、跨海作战。

    今非昔比,辽海出现了“红旗军”水师,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是否有命从海上逃遁还难说难讲,尚可喜刚刚获得崇祯封赏正在快快乐乐安心当广鹿岛副将,根本没有生出背叛大明的心思。

    建奴憎恨东江镇,可是每每出击后都是因为没有水师这个短板最后导致东江镇人马从江上、海上逃走,不知道红歹是能否忍受义州屯区东山再起?

    有了黄汉搅局,只要时间推移,建奴又会陷入四方围困的窘境,具备战略眼光的奴酋不可能坐视,选择从哪里突破明年见分晓。

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 
后金军放弃攻打东江镇也没有攻打旅顺口的可能性,因为不夺下金州攻破狼窝堡、鹰巢墩防线,根本打不着旅顺口。

    黄汉内心里真希望建奴去打金州防线或者宁远防线,现在的“红旗军”各方面都在超越建奴,唯有机动力远远不如。

    因为“红旗军”打仗过于依赖后勤保障,一伍就有一架独轮车的标配就可见一斑,跟建奴骑上马拉两匹备用马,带上一些干粮就能够转战千里不好比。

    以逸待劳,诱使以机动力见长的建奴放弃优势来到“红旗军”预设的战场攻坚,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黄汉恐怕会在梦中笑醒。

    后金主子红歹是乃是战略家,他发现“红旗军”经营的防线不是能够轻松突破没有派人马攻坚,他在统一思想、积蓄力量。

    连年征战,后金看上去是越打越强,但是红歹是很清楚的知道这仅仅是表象。

    投靠的蒙古人是因为被八旗子弟的武力所震慑不敢反抗而已,投降的汉军更加不堪,他们仅仅是为了活命罢了,忠诚度哪里谈得上?

    后金主子红歹是在强化内政之时没有忘了扩军,他为此派出豪格、济尔哈朗、阿济格带领七八千人马去北方搜捕生女真。

    所谓的生女真其实就是此时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少数民族,至于他们是不是女真人天知道。

    这些人的生存条件尤其艰难,由于通过渔猎获得主要食物,导致他们体格强壮,同一个重量级吃肉的比吃草的强乃是自然规律。

    生女真根本听不懂女真话,也听不懂蒙古语,他们的语言有可能只有自己部落里的几十、几百人能够领悟,这还有可能是连蒙带猜。

    建奴搜捕生女真就是为了扩充人口增加兵源,这些青壮年虽然不通语言但是人人孔武有力是天生的猎手,给他们盔甲和武器一对一单挑,建奴巴牙喇都不敢打包票能够胜之。

    豪格、济尔哈朗、阿济格都乐于抓捕生女真,因为他们会留下最强壮、最凶猛的青壮年加入直领的牛录,多了这些头脑简单的野蛮人从军,整体战斗力加强不在话下。

    建奴难道傻了?明明抓捕汉人最容易,却为何选择跑上千里去白山黑水之间寻找生女真?

    那是因为一旦生女真被驯服忠诚度无可挑剔,战斗力无与伦比,汉人心眼太多,打起仗擅长一哄而散,建奴必须时时刻刻提防心太累,要是汉军比例过高,实在是如坐针毡。

    由此可见,崇祯五年底建奴跟“红旗军”注定是各忙各的,都是强盗,都在攻击别人扩充自己,估摸着建奴的秋季搜捕效果不会差,增加几千户生女真应该不成问题。

    历史上就是由于建奴需要人口大肆去北方抓捕少数民族,导致这里的人口急剧下降,具备数百人规模的武装力量基本上不存在,最后沙俄仅仅派了几百人就占领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纳入版图。

    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灭了建奴,把腿脚快的残余人马赶回通古斯,想必留着金钱鼠尾的女真人不会容忍黄毛的俄罗斯来抢地盘。

    “红旗军”西征第一营在翻山越岭,险要的地段独轮车真的不好走,炮车更加不行。

    一个把总工兵带着两个百总劳役在前方开路,最起码保障山道能够牵马步行,达不到这个条件的山梁,“红旗军”就不会试图翻越,而是选择绕道。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小段山崖断绝了道路,工兵不惜用几十上百斤火药来爆破一家伙,“红旗军”的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得可圈可点。

    在险要的路段,战士们按照预案拆解独轮车、卸载炮车用肩挑背扛的笨办法负重翻越大山。

    各总旗的镇抚官都在写笔记,因为行军十一天,第一营已经走了足有二百里以前从来没有大部队走过的山路,这些走过的路将要被记录画成地图甚至于制作成为沙盘。

    “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知道以后的燕山会变成“红旗军”体系的家山,这片广袤的区域将要被经营成为固有领土,不许任何没有归化的异民族染指。

    这片领土的山山水水、道路森林都要用一比十万的地图记录在案,明朝的地图都是抽象派的画作,如果指挥官根据这种操蛋的地图计算人马调度到位的时间,十之八九会被坑死。

    黄汉指导下绘制的一比十万的地图跟后世地图相同,一个一平方公里面积的城池出现在地图上就是一平方厘米,这样的精度跟大明地图截然不同。

    “红旗军”通过不间断行军探查得出路况的具体数据,大本营的赞画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我军出动后到达指定位置的具体时间。

    重要地区赞画部会制作出一比一万的沙盘,同样纸上谈兵,“红旗军”大本营制定的决策就不会是想当然,合理使用兵力布置符合实际的任务成为了可能。

    黄汉也下了马步行翻山,他特意来看看炮兵把总,来瞧瞧孙元化。

    “师兄,你的年纪大了,不需要负重,你能够跟得上大队伍不需要人抬着行军已经超越了我的想象。”

    见到孙元化正试图背起两个弗朗机一磅炮的子铳,黄汉开口制止道。

    两个子铳有三十六斤,五十岁的孙元化要背着翻山越岭真的不容易。

    这个年头五十岁是笃笃定定的老人,那是因为吃的差长年累月得不到荤腥却要干重体力活,透支了生命的活力。

    但是孙元化大不同,因为他家是大地主、是资本家、是士大夫书香门第,因此从小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脸色瞧上去比三四十岁农民的还要显得年轻一些。

    落难的孙元化一直躲着黄汉,俩人至今只见了一次面。

    那还是黄汉带着他的大儿子孙和鼎去看望他之时一起喝了一顿酒,现在孙元化连他的儿子都赶走了,他真的存了战死沙场的决心。

    黄汉当然要关心军中这个唯一年龄达到爷爷级别的孙元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西征第一营中十五六岁的少年战士有一千多,真的能够做孙元化的孙子辈。

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 
孙元化见到黄汉最是尴尬,还好“红旗军”中乃是敬单手礼,否则他这个总旗官见到平辽将军是笃定要磕头的。

    哪怕朝廷没有革去他的举人功名也不能免跪,毕竟黄汉已经是挂印将军的正一品武官,相差级别太大。

    明朝优待读书人,秀才可以见官不跪,许多人误会了,其实这仅仅是指生员见到县太爷这样的七品芝麻官。

    见了府台、道台、蕃台还是要下跪行礼的,当然一个小小秀才公也轮不到见封疆大吏。

    莫要说小小士子,官员之间大了三级,哪怕同样是士大夫,也需要行跪礼参见。

    因此孙元化最是喜欢“红旗军”的军礼,让他感觉不到一丝屈辱,因为他见到上官敬礼,上官无一例外以同样的单手动作还礼。

    这就是黄汉改革军礼的用意,老是下跪,把铁骨铮铮大好男儿的血性都跪掉了。

    腿软老是下跪的军人就会失去傲气,心底里没有了骄傲,就会少了骨气,举手投降也就没有了心理压力。

    见黄汉出现在身后,身边跟着四个少年护卫和四个猛士,孙元化大大方方立正敬礼,然后道:

    “卑职见过将军,在军中卑职已经属于拖后腿的,区区两个子铳卑职还是能够背得动。”

    黄汉走到孙元化身边道:“人尽其才,师兄乃是饱学之士,犯不着在体力上较劲,难道你没有发现军中也有不少士子?

    他们擅长教战士们读书、识字,经常给袍泽讲先贤的故事,战士们根本不计较他们是不是负重行军。”

    孙元化道:“卑职知道,只不过卑职愿意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师兄千万要保重身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