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3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3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天津巡抚脑子坏掉了,相信傻不拉几的孙副将白白葬送了水师,黄汉还真的想不到办法吞并那些水兵和战船。

    算计了叛军后,辽海会变成“红旗军”的内海,这里基本上没有了朝廷的海上力量。

    从今往后所有文官武将的走私和夹带都要看黄汉脸色,都得交纳通行费给“红旗军”。

    大明北方的海上运输线也会被黄汉牢牢控制在手中,海上漕粮的运送会完全被黄汉把控,这就意味着扣住了朝廷脉门。

    不知道孔有德将要在何时出海逃窜,为此黄汉在正月初十开始坐镇旅顺口,战船也纷纷回航集中在旅顺口和青泥洼港口整装待发。

    旅顺口地区海岸曲折,天然港湾众多,完全能够满足停泊“红旗军”水营战船的需要,这里依旧是执行准进不准出的战时命令。

    自从崇祯五年六月开始,除了体系内的渔船,天津卫、山东的渔船只要来到这里都会被扣下,要放归需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

    被扣的渔船也不会让他们闲着,可以去辽东湾靠觉华岛一侧捕鱼,“红旗军”会以公道的价钱收购所有的收获。

    由于在这期间太多渔民得到了以前双倍以上的收入,导致太多渔民们主动要求在旅顺口安家,从今往后就专心为“红旗军”捕捞。

    渔民们委托管理他们的“红旗军”接他们的家小离开山东,许多渔民的家在山东沿海的岛屿上,太贫穷了,真的有不少家庭裤子都不全,搬家之时值得带上的家当都没几件。

    黄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历史出轨,免得因为辽海有实力强大的“红旗军”水师而导致孔有德团伙放弃利用海路逃遁。

    明知道劫掠了半个山东的登莱叛军很肥,黄汉迫于朝廷没有调令不能赶去登州去分肥心痒难耐,唯有在海上张网以待来满足。

    时光荏苒,眨眼间到了二月,孔有德、耿仲明、陈光福、李应元等等叛军将领坐困愁城度日如年。

    不是他们不想从海上跑,自从李九成意外战死出击队伍大败亏输后,叛军早就失去了斗志,早就想着一走了之。

    而是崇祯年的鬼天气实在冷得可怕,连登莱沿海都冰冻三尺,导致叛军的战船、商船在十一月初就全部被冻在了水城里动弹不得。

    叛军将领从俘获的明军口中得知了东江镇的近况,知道由于朝廷给予毛帅平反,如今的东江镇人心安定,叛将们知道如果在海上遭遇昔日同僚难免兵戎相见。

    原本李九成和孔有德等等是准备以登州为根据地建立一个武人执政的国家,因此没有肆意屠杀登州居民,现在这些屠夫露出了獠牙。

    原因当然是登州存粮告罄,叛军开始饿肚子后再也不管军纪,开始了烧杀抢掠,登州城里哭嚎声震天。

    可惜登州城在李九成被击毙后被围困足三个多月,老百姓的家中也没有存粮,最后许多小孩子和女人被丧心病狂的叛军抓去当两脚羊杀了吃肉。

    如此下去不是个事啊!孔有德和李应元、耿仲明、陈光福等等都知道形势严峻,必须为几万人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走。

    出海那是一致公认的逃亡之路没有人反对,只不过以后怎么过日子众人难以定夺。

    是夺下岛屿从今往后做海盗,还是去威逼朝鲜给地盘,又或是投靠建奴?

    在耿仲明竭力蛊惑下,商量的结果不言而喻,叛将们都意识到大明已经无处容身,唯有渡海投奔建奴还有一线生机。

    孔有德对此信心百倍,他还想着跟奴酋讨价还价,历史上确实如此,他给红歹是的降书写得还是比较傲慢的,因为他知道擅长骑射的建奴渴望获得水师,渴望得到大炮。

    他手里有一百余艘能够渡海的战船、商船,连历次交战之中的缴获,手里有五六百门火炮,其中三四千斤的弗朗机红夷大炮有二十几门。

    他知道如果自己带着这些家当去投奔建奴,即便以前跟他们打生打死也无伤大雅了,他们一定能够受到礼遇,得到地盘和官职不在话下。

    孔有德等人没有在意是不是被建奴厚赐,因为他们即将带上金银财宝以白银计不下于三百万两,他们只要有地盘肯定能够保障家小这辈子吃的是油穿的是绸。

    只不过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一帮出生东江镇的将领有些纠结,因为登州叛军接近三万,然而海船的运力有限一次性只能够运走一万几千人已经达到了极限,这就表示必须丢下一半人。

    带谁留下谁孔有德心里有数,首先考虑从东江镇带来登莱的心腹人马,接下来就是所有的炮手,水手需要驾驶战船、商船当然会带上,然后带上谁?

    算算账没了然后,因为带上东江镇旧部、炮手、水手和家眷再把用作投名状的红夷大炮尽可能多的装船,再考虑带上其他人已经不现实。

    正月底虽然船还冻在水城,但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已经开始把金银财宝和红夷大炮、弗朗机炮往船上装运。

    他们坏得很,在登州城里广而告之,要求所有的叛军服从命令听指挥,表现好的兵丁会优先获得乘船离开登州的机会。

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 
搬运火炮的心腹兵丁们大大方方告诉所有叛军,之所以搬运大炮上船是为了加强战船火力,要是有明军战船在海上堵截,一定打得他们灰飞烟灭。

    绝大多数兵丁都不懂战船的火炮配比是有规定的,不是随随便便搬运上几门炮就可以开火,听了孔有德、耿仲明的家丁们一本正经的介绍一个个信以为真。

    孔有德和耿仲明还煞有介事宣布了分三次撤空登州城的计划让将佐们广泛宣传,既然分三次当然要有先后循序,但是最勇敢、最积极的兵丁毫无疑问会是第一批撤离的人选。

    孔有德公开表示他会和所有的袍泽同生共死,他自己会在水城坚守最后一个撤离登州。

    谎言说多了就是真理,况且参与叛乱的兵丁、乱民、匪徒基本上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蠢货,既然接任“都元帅”的孔大帅会坚守登州直到所有人都上船撤离,那么还有啥好担心?

    出海后去哪里叛将们达成共识,鸭绿江口的镇江堡,这跟历史如出一辙。

    孔有德明知东江镇今时不同往日,为何没有改变计划还是去镇江堡登陆?

    那是有原因的,镇江堡一直是东江镇的地盘,孔有德和耿仲明、陈光福等等叛将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太熟悉。

    他们还知道东江镇在镇江堡的驻军不会太多两三千人马顶天了,他们带着一万余人,其中战兵就不下八千,还有几百门火炮,要是驻守镇江堡的将领不选择加入就打得他灭亡。

    每天关注天气变化的叛将终于在二月初发现海冰开始消融,过了几天他们实在等不及海冰自己慢慢地融化,连忙组织人手用火烧、斧凿的办法把水城内的冰层砸开了。

    娘的!“天亡大明”真不是随便说说,历史上的登莱叛军断粮多日真的无法坚持,晚跑一天就会弱一分,否则也不会凿冰取船。

    偏偏崇祯六年的二月中旬比较暖和,孔有德轻轻松松就使得所有的大船都能够驶出登州水城。

    要是如同天启六年那样寒冷,只要拖住孔有德半个月,恐怕饿得腿脚发软的叛军就守不住城池。

    因为围城的明军攻打甚急,眼看着叛军已经顶不住。

    天启六年的天气冷得觉华岛和大陆十几里的海面冰冻得可以跑千军万马,直接导致后金军能够用骑兵突袭的战术袭击一个岛屿。

    纵观历史,甚至于整个世界的战争史,有没有离大陆十几里的海岛被敌人骑兵突袭的战例?

    而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明就是这么悲催,如此小概率事件都能够被建奴利用了。

    但是自从天启六年觉华岛被袭击过后,一直到现在,接近四百年时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觉华岛冰冻得跟大陆相连,并且可以跑马的例子。

    天启六年的一万余鞑子、建奴奔袭,毁了大明设在觉华岛上的大型补给基地。

    冻在港口的战船、商船、运输船、渔船一共有两千余艘被后金军付之一炬,觉华岛上军民、商贾两万余被屠戮一空,大明直接物资损失以白银计不下于千万两。

    导致孙承宗、茅元仪等人为了有效配合陆军收复辽东失地,在援辽淮扬水师、浙江水师的基础上扩编的独立营伍龙武水师约等于毁于一旦。

    现在大明希望得到天助冻住叛军船舶使得他们无法渡海出逃之时,老天爷根本不开眼,给了一个这几年最暖和的春天。

    历史上的结果是让建奴白白得到了一支水手、炮手满员装备精良的水师和几百门大炮,上千训练有素的炮手和十几个葡萄牙教官。

    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砸中奴酋红歹是之时,这小子犹恐是梦中,他根本不敢相信,后来发现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判将都是携家带口之时乐不可支。

    他被喜悦刺激得无以复加,一直在喃喃自语“天佑大金国!”,于是乎,孔有德的人马被赐予“天佑军”称号。

    就在登州叛军还在睡梦中的二月十三日凌晨,信誓旦旦坚守到最后一个弟兄安然撤离的孔有德连夜带着辽兵、水手、炮手跑了。

    监军大太监方正化在正月里接到了黄汉的书信,又接受了黄汉派人运送来的大米、白面和羊肉、海鱼罐头、醉不死系列白酒,使得他得以高调犒赏三军。

    黄汉在信中谈了“燕北大捷”也叙说了别来无恙,最后指明,叛军如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要方正化特别关注天气转暖海面冰层开始融化的时候。

    有了黄汉言辞凿凿断定叛军会主动放弃登州从海上逃跑的预期,方正化当然不肯攻坚,况且他统辖的平叛人马比历史上少了一小半。

    如果一味地采取强攻战法,平叛的明军也确实没有这样的实力,关键所在就是叛军炮火至今都强于朝廷围剿大军。

    如果承受巨大伤亡使蛮力强攻炮火犀利的坚城,造成围城人马伤亡惨重士气低落,被反噬使得围歼计划功亏一篑都大有可能。

    况且攻坚在一般情况下、在战斗力和装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必须拥有五倍兵力才能够稳坐钓鱼台。

    现如今剿寇的明军总数不超过六万,而叛军还号称五万,这样的攻坚战如何打得赢?唯有坚持围困导致城中断粮,不惜饿死全城老百姓也要饿垮了叛军。

    打仗真的很残酷,没有人会想到升斗小民,连方正化这样经过历史证明的英雄也是如此。

    他明明知道采取围困战术,先饿死的一定是登州城里的老百姓也毫不犹豫去做了。

    方正化在正月里接到黄汉的书信后算算日子,觉得海冰消融应该没有多少天了,他改变了策略,命令部署在挂榜山上的神机营停止了每天的炮击。

    山东巡抚朱大典这个统兵的文官被携带天子剑监军的方正化委任管理粮草和军需,这段时间一直在组织围城的明军和民夫打造云梯和盾车等等攻城器械。

    方正化拉上李若琏率领神机营的步兵和勇士营、四卫营、锦衣卫每天都在进行登城预演,还经常在夜里进行蚁附攻城演习。

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夺登州城() 
神机营和锦衣卫都被蛊惑了,以娄允、张超、陈皋、林大业为首的一干将领早就把登州城里有金银财宝不计其数的预计告知了所有的京营人马和锦衣卫校尉、力士。

    财帛动人心,现在京营和锦衣卫都在想方设法完成先登,争取第一时间突入登州夺取唾手可得的金银财宝,因此训练蚁附攻城的热情高涨。

    朱大典乃是士大夫本能的抵触太监干政,但是方正化这个大太监给他的感觉截然不同,因为方正化从来不下手中饱私囊还亲自带着一群宦官参与演练流一身大汗。

    因此纵然方正化跋扈把山东巡抚当做下属使唤,为了平叛大军能够同心同德朱大典也强压心头怒气忍了,他一直都在为大军的粮草伤脑筋。

    二月处,天气逐渐转暖,方正化和李若琏每天都用黄汉送的千里镜在挂榜山远眺登州城,锦衣卫以娄允、张超等等为首的几十人采取十二时辰全天候监视的方式注意登州城里的调度。

    方正化和李若琏关照值守的锦衣卫校尉,一旦发现登州叛军异动,哪怕是三更半夜也必须第一时间报告,他俩会轮番值夜。

    锦衣卫在山上利用千里镜居高临下全天候盯住水城,夜里叛军逃遁之时水城里灯火通明,锦衣卫立刻察觉到了异样。

    被围城的登州什么物资都奇缺,连柴火都很紧张,蜡烛、灯油当然更加少了,平时的夜间,只有城墙上有星星点点的火把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