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3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3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火油灯就是其中一种,还有能够把人影照得纤毫毕现的西洋镜,后妃们最喜欢的乃是送给她们的化妆品系列,还喜欢能够把身子洗得香喷喷叫做香皂的东西,

    楚楚投资的产业已经在去年秋天出了产品,那是黄汉发现楚楚用来打扮的化妆品有毒果断制止,并且不许黄家的任何女人用含铅量严重超标的妆粉。

    洗尽铅华这个成语道明了古代女人普遍使用的妆粉含有大量的铅。

    古人根本不知道长期用这样的化妆品会导致慢性中毒,黄汉甚至怀疑许多古代美女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极有可能是中毒后导致免疫力下降的结果。

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 
乳化、皂化技术本来就不是太难,有黄汉开金手指再有“虎穴城”新学师生不计成本的实践自然水到渠成。

    虎穴城新学也在与时俱进中,早就不是满足于教学生三年读书、识字、算术和基础军事训练,现在已经以十取一的标准通过考试收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高等班学习。

    高等学习包括医术、绘画、数学、机械制造、化学研究、物理研究等等十几个班级,因此虎穴城新学有了不少师生在研究三酸两碱。

    前世黄汉曾经查过古老化妆品的生产方式和配方大体还有些印象,再加上由于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珍珠的产量倍增。

    样子不是太好的海水珍珠没法做珠宝、首饰的原材料,因此失去了太多价值。

    把它们去掉内核磨成粉末加上冰片与麝香和经鲜花熏染的豆粉、米粉等等天然材料制作成的最高档香粉,价格远超过了黄金等价。

    因为海水珍珠有核,制造珍珠粉的比例只有一颗海珍珠的一两成,还需要消耗太多细心女工的工时,所以价值不菲。

    含海水珍珠粉的最高档香粉没有任何毒素和副作用,爱美的女子使用后脸上皮肤白里泛红、红白相映、既有美白颜貌、又有去除斑痣,清除皱纹的功效。

    楚楚投资的化妆品牌叫做“春相随”,不仅仅生产贵得离谱含海水珍珠粉的香粉、雪花膏,也生产面对具备中上等生活条件人群销售的一般性化妆品。

    黄汉鼓励楚楚牟取暴利,规定所有的化妆品以必须拥有三倍以上的毛利润定价,压根没有考虑到劳苦大众。

    因为这个时代升斗小民都快饿死了,哪有闲钱涂脂抹粉?你不管卖得多便宜,哪怕亏本销售,基层老百姓也不会看一眼类似于化妆品的这种东西。

    唯有达官贵人、地主老财拥有购买奢饰品的财力,因此暴利必须有用不着心存顾忌!

    贵妇、闺阁佳丽、楼堂馆所的姐儿们无一例外受不了高档化妆品带来的全新感受,皇宫大内的后妃们也不例外。

    诸多紫禁城里的嫔妃得了一盒香粉、一瓶雪花膏、八块四种香味的香皂之时还觉得平辽将军的大妇小气呢。

    因为黄汉如今在大明声名赫赫,淌金流银的不夜城已经被传为大明商界的神来之笔,人人都知道黄家财力雄厚,大妇入宫来才舍得给了妃嫔们这一点点礼物怎么好意思拿得出手?

    后来又嫔妃用了这三样东西后觉得自己比平时美了三分,连忙派宫女、太监托人买这些好东西,最后许多嫔妃傻了眼,这些东西居然贵得吓死人。

    一盒高端海珍珠香粉居然卖三十六两银子、一瓶含珍珠粉具备美白效果的雪花膏二十四两、一块纯羊脂香皂价银五两。

    算算账,原来人家黄夫人是以一个嫔妃一百两银子的标准送的见面礼。

    崇祯的女人不豪奢,等级低的妃嫔月钱也不富裕十几两银子而已,恐怕她们自己买如此昂贵的化妆品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为她们还听说“春相随”的好东西多着呢,还有洗发水、头油、唇膏、眼霜等等。

    第二次来到紫禁城的郑秀娥和楚楚跟头一回来截然不同,不仅仅两位皇后,几位贵妃热情无比,等级低的妃嫔们简直夸张到反过来奉承楚楚这个外臣的妾室。

    出身卑贱的楚楚得到这样的礼遇乐不可支,因此妃嫔们基本上都得到了一整套“春相随”系列化妆品。

    贵妃当然是两套、两位皇后必须给四套啊!

    皇宫里这些大明最尊贵的女人们不仅仅是贪图郑秀娥和楚楚带来的礼品,她们人人都喜欢听故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辽阔的大海、巍峨的高山、汹涌黄河、滔滔长江每每都听得笼中鸟们心旷神怡。

    人往往就是这样,熟络了就建立起友谊,酒肉朋友也好、手帕交也罢,算不上真朋友也最起码不是仇敌。

    况且郑秀娥和楚楚就是为了和宫里的后妃们相处而来,多多少少有些曲意逢迎,得到好感理所当然。

    皇宫里的女人经常谈起平辽将军当然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落入皇帝的耳朵,因此崇祯总是想到黄汉完全属于条件反射。

    况且朝廷议论大事之时平辽将军还是不断被诸多重臣提及,皇帝想要遗忘黄汉都做不到。

    辽东经略高第不断上奏有关“燕北大捷”的封赏,皇帝和阁臣以及六部堂官在平台共议多次都无果而终。

    白杆兵请求回川的奏疏已经上达天听有了两三个月,一直拖着没有批复,远在四川石柱的秦良玉老夫人也有奏疏送达,也是奏请圣天子放白杆兵回川。

    皇帝和重臣都认为一心替朝廷着想的秦良玉都开了口,足以说明四川局势不稳,经过阁臣合议皇帝首肯兵部只得给白杆兵下达即日回川的公文。

    归心似箭的马祥麟和秦翼明等等早就做足了开拔准备,二月底,兵部命令一到,七千白杆兵第二天就上路了。

    山海关少了白杆兵会直接导致防御力下降,高第请求委任“燕北大捷”第一功臣阵斩色愣的薊镇副将杨大郎为山海关总兵的折子又被旧事重提。

    朝廷官员很多,各司其职很重要,辽东经略高第肩负抗击东奴守卫山海关的重任,在白杆兵撤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关城战斗力下降指名道姓要能战、敢战的猛将在情理之中。

    虽然大多数朝廷官员眼红高家跟平辽将军走得太近,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自己在辽东任职,不依仗“红旗军”还能够指望祖大寿那厮吗?

    可是平辽将军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太猛了,如果山海关也被染指,祸福难料啊!

    为此皇帝顾虑重重,黄家父子都是总兵官,都在抗击建奴第一线,今年眼看着就能够把兵额用足。

    届时朝廷要给四五万人马发饷,发兵器、铠甲、战马的采买银子,还要给维修城池墩堡的银子等等不一而足。

    算算账一年的费用恐怕需要超过两百万两雪花银。

第四百八十二章:权衡、制衡() 
崇祯四年开始,由于朝廷用度艰难,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

    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而山海关、辽东一线所费即年需支银四百余万两。

    由此可见辽饷占去了整个大明财政收入的一大半,而给予平辽将军父子足额人马,这就要占去辽饷一半的额度。

    如果山海关总兵又是出自“红旗军”,一年半载过后,岂不是一半朝廷财政收入都要给了“红旗军”?

    这些年众所周知“红旗军”能打仗,对上建奴不落下风。

    可是大明不能把命运全部押在这一支军队之上!

    崇祯当然要权衡,总要想方设法制衡才行!

    二月底快马加鞭回到京师的方正化和李若琏当天就被天子召见,崇祯性子不是一般的急,他肚子里憋了许多话要询问这二人。

    崇祯召见方、李二人之时身边只留下了心腹大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伺候,三个知心的内臣加上李若琏这个家臣,皇帝说话很轻松。

    他在细致问完了登莱战况后得知没有出兵参战的黄汉支持了京营和锦衣卫不少粮食,才使得一万余人马没有饿肚子。

    皇帝已经知道了黄汉搞钱粮的本领,得知他主动为朝廷分忧满心欢喜。

    崇祯还询问杨大郎的情况,方正化和李若琏多次跟随“红旗军”骑兵作战,确实跟憨子比较熟悉,都欣赏这位力大无穷战斗技能出众的好汉,在天子面前有一说一。

    本来憨子就是个猛将型的实在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恶行,再有方、李二人帮着捧一捧,本来对憨子就有一些印象的崇祯对憨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皇帝忽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召杨大郎来京师相见?

    自己亲自跟这员猛将交流,给予恩典,激励他为大明尽忠职守,明确他任职总兵官后用不着受其他总兵官节制。

    再换下以前的监军,重新委派可靠的内臣去山海关,把杨大郎这个实在人牢牢地掌握在朝廷手中应该不难办到。

    此时的崇祯充满自信,其实过于自信就是刚愎自用。

    崇祯认为朝廷给钱粮养兵,自己再给予杨大郎厚恩,得到这位将领的效忠应该在情理之中。

    皇帝交代王承恩拟旨传杨大郎即日进京觐见。

    接下来崇祯交代曹化淳带着方、李二人这几日去不夜城看看,要求三人联手安排锦衣卫和东厂加紧在崇文门外大街的巡查,他准备亲自去看看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地方。

    曹化淳和王承恩心里有数,因为皇帝询问了多次有关不夜城的情况每一次都听得云山雾罩。

    那里就在京师外城,他们早就想着劝皇帝微服私访一探究竟,免得皇帝总是问这问那,许多东西确实不是凭借三言两语能够描述清楚的。

    既然是微服私访当然要瞒过满朝文武,这倒是不难,只要散了早朝皇帝大可以今日不舒服的理由不见任何官员,下午去外城即可。

    只不过不夜城早就成为京城最好的去处,每天都有许多文官武将在逍遥,皇帝被认出来的可能性太大,最好还是选择傍晚时分。

    此时大明京师外城并非历史上的脏乱差,真的比较干净。

    在锦衣卫的罚款教育下,以前乱丢垃圾,甚至于乱到马桶的人基本上看不到。

    由于按照人头收取卫生管理费,锦衣卫有了银子雇人把垃圾运出城外填埋、把肥料卖给农民。

    别看卫生费只不过每人一个月十文钱,众人拾柴火焰高,京城常住人口包括流动人口超过百万,锦衣卫一个月能够到手接近一万两银子,雇佣五千人打扫都能够有结余。

    今年春天的京城就已经享受到了卫生带来的好处,患流行病的人大幅度减少,老百姓脸上气色都好了许多,这当然也是得益于不夜城提供了成千上万工作岗位。

    步行街上新颖的商铺得益于不夜城的大量人气,生意蒸蒸日上,逐渐形成了规模。

    这里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货源可以贵,但是不能够以次充优,不夜城步行街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为大明甚至于整个世界的精品集中地。

    步行街东侧是一个大型游乐场,那里现在是京城所有孩子向往的地方,旋转木马、跷跷板、秋千、滑梯、吊秋千、玩具小屋及迷宫、利用落差建造的过山车等等。

    为了鼓励孩子们习文练武,这里还有猜谜语、射箭拿奖品的游乐活动。

    建设这个地方根本没考虑盈利,只求收支平衡而已,目的是寓教于乐,别让四书五经把大明的孩子虐成书呆子。

    因此门票价格和各种设施的单价都比较低廉,谁知开业以来人气火爆,不仅仅是小孩子爱来这里玩耍,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也乐此不疲,居然也赚了不少银子。

    名气太大了,连紫禁城的嫔妃都有耳闻,才四岁的坤兴公主朱徽娖每一次见到郑秀娥、楚楚都缠着她俩,细细问游乐场里的玩具。

    楚楚说话随意多了,她告诉朱徽娖,等到春暖花开之时一定找机会带她去游乐场好好玩一整天。

    才四岁的孩子当然喜欢玩,她把楚楚的承诺记在了心里,现在只要见到她来紫禁城都追问什么时候带她出宫去外城的游乐场。

    郑秀娥发现楚楚随意的一句话让坤兴公主惦记了几个月,有些好笑,因此她特意跟周皇后商量等天气暖和了接坤兴公主去不夜城黄家府邸玩几天。

    崇祯子嗣不旺现在只不过才有二子、一女,郑秀娥有分寸没有动带太子、皇子出宫玩玩的念头。

    其实紫禁城的女人们都想去游乐场看看,可是她们出宫不太容易,崇祯对儿子相当严苛,相对而言对坤兴就宽容了许多,由郑秀娥带出宫外玩几天也无伤大雅。

    周皇后当着坤兴的面答应了郑秀娥,乐坏了这位四岁的公主,五岁的皇太子朱慈烺当然是一脸苦逼。

第四百八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