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5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5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屯兵几百的侯家庄,再花时间建立乡勇自卫武装一两千人,山里还活跃着逐渐发展起来的“插翅虎”山贼,控制住这片广袤区域十拿九稳。

    趁着“红旗军”主力在此的时机不间断清缴附近的山贼、流寇不仅仅能够安定地方,还变相的协助“插翅虎”打击了竞争对手,使得他们的发展能够得心应手。

    歼灭王自用、王嘉允等等贼骨头的人马后黄汉就写了捷报上达天听。

    并且写信给徐光启,告知河南由于流寇过境许多麦田被毁,会直接影响到秋收,粮食短缺问题会更加严重。

    恳请徐师傅利用影响力建议朝廷组织指导补种马铃薯和甘薯,被流寇践踏过的地方太大了,遭受影响的老百姓有数百万之多,误了一季农时后果不堪设想。

    有阁老徐光启牵头,但愿朝廷和各级州城府县能够有所作为。

    只是不知道由于黄汉出现在河南导致许多人口得以存活,福兮?祸兮?

    万一历史如故,依旧是大明越来越弱,闯贼每每都能够绝处逢生以后越打越强。

    河南这个闯贼的老巢之一多出粮食、多出几十上百万甚至于几百万人口,岂不是会让这个异族贼子愈发壮大?

    后人自有后人福,黄汉被调离河南自然没办法给予这里过多干预,不肯去关外的河南人最后是从贼还是成为大明团练和乡勇武装现在真的难以预料。

    但是黄汉能够保证现在和即将带走的几十万人能够丰衣足食,能够成为优质兵源和农工商业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黄汉也给周边的彰德府、顺德府、广平府、卫辉府、泽州府、潞安府都发了公函,告知州府、兵备道等等官员“红旗军”来之能战,且战必胜,如今已经杀贼兵足五千。

    东平侯是以通知下发,目的不是表功,而是要求各级官吏为兵灾过后恢复生产多动脑筋,为大军提供粮饷,可是十几天过去了了无音讯,那些士大夫在玩惹不起咱躲得起的办法装聋作哑。

    广平府、顺德府到是堂而皇之回复了公文,他们拒绝了给“红旗军”提供粮草,理由充分,天雄军在西山围歼流寇,他们需要负责卢按察使的军需。

    黄汉暗自冷笑,怪不得老百姓见到明军跟见到流寇的反应如出一辙,这里有很大原因是地方官僚不作为造成的。

    要是“红旗军”不携带几千独轮车粮草随军,此时岂不是真的要为了“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承诺忍饥挨饿?

    四月下旬,四方快运送来的甘薯和马铃薯种子已经开始大规模育苗,半个月后满足几十万亩被毁了麦苗的田亩补种应该不成问题。

    “红旗军”领导流民和侯家庄村民生产自救之时,没有发现任何官吏来侯家庄接洽,黄汉决定不能听之任之。

    有粮食不能成为该地方上提供的粮食拿不到手的原因,如果老虎不发威岂不是会被当做病猫?

    以后在内地打仗的机会多着呢,要是不给粮食的兵备道或者知县、知府能够蒙混过关岂不是会导致人人效仿?

    黄汉率领三个把总骑兵直驰彰德府,还好这里的知府和兵备道以及驻守参将迫于“红旗军”名声没敢紧闭城门不放黄汉入城。

    明末太混乱了,客兵要求入城被拒绝的次数多不胜数,最后发展道挂兵部尚书衘的文官带兵要求入城修整都被拒绝,不得已忍饥挨饿继续行军几百里直到进入京畿之地才得到了给养。

    彰德府官员可能有了默契,他们真的敢欺负“红旗军”,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支军队纪律严明,不可能下手抢掠,他们采取的是软磨硬泡策略,一个个诉苦不已,就是不肯爽快给粮草。

    真是人善被人欺,纵然黄汉气得不轻也无可奈何,人家不是玩强硬,而是玩滚刀肉,黄汉总不能下手打人、杀人,最后好说歹说才要到了三百石杂粮。

    不给粮食黄汉也不能下手抢夺,但是他心里有了计较,立刻收缩兵力,这段时间“红旗军”千军万马就在侯家庄驻扎不走了。

    。

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发() 
由于害怕曹文昭叔侄和洪承畴,从陕西、陕西蜂拥而至的流寇加流氓多达几十万。

    他们都是蝗虫,必须获得可以糟蹋的地方才能够苟延残喘,不可能消停。

    河南在黄河北靠近太行山的地区是流寇们的最爱,他们会不间断流窜出大山来到附近的平原劫掠物资裹挟人口。

    没多久流寇们的实力又会暴涨,接下来肯定会攻打县城州府,这时自然会有文官老爷坐不住选择服软。

    乱世已经到来,武力决定一切,黄汉无需找士大夫磨牙,只需暂时按兵不动,等到有人上门来搬兵求救事情就好办多了。

    月底,有一群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侯家庄,那是徐光启的管家徐福带着三十几个一直跟着家主研究农事的家丁、胥吏,还有由四方快运的镖师护送的十几车马铃薯和甘薯秧苗。

    黄汉知道秧苗越早种进田地越容易成活,立刻安排人手抢种,夜里点亮马灯开夜工,多了这四五百亩参与育苗,保证马铃薯和甘薯的补种要求又上了双保险。

    京师的政治斗争暂时告一段落,随着首辅大臣周彦儒的下课,东林党一败涂地,老奸巨猾的清流貌似不结党营私的温体仁被崇祯看中,成为了新的首辅大臣。

    徐光启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但是由于他德高望重干实事不太介入党争依旧是阁老之一。

    由于天天打太极拳手中有编纂修正历法的公事,还有黄汉赞助的几万两银子用于替代镍白铜自来水管的研究项目,老人家活得充实精神愉悦故而身体健康。

    徐阁老喜欢黄汉委派来参与研究的五十个少年,每天跟青少年一起工作都忘却了自己的年纪。

    他对于爱徒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行为大加赞赏,不仅仅奏明天子号召河南、山西等地官员效仿还积极组织秧苗派出家丁、吏员来指导种植。

    有了朝廷的态度,有了徐光启派来的技术员和胥吏,补种马铃薯和甘薯将要成为政绩,附近的官员都积极配合,他们发现许多属于潞王、福王、赵王的封地也在耕种都觉得奇怪。

    黄汉在竭力争取秋后的收成,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枯水期组织老百姓疏浚河道,届时用粮食代替工钱雇佣老百姓无疑会起到以工代赈的良好效应。

    能够使得排水量五十吨的船舶接近侯家庄靠港卸载,使得全线通航期能够延长十天半个月,会大大减少千里运粮的损耗会节约太多劳动力。

    因此明知道有许多田亩属于大明藩王黄汉也不介意分派流民来耕种,目的是大明增加粮食总量,到是不介意究竟在谁手上。

    种了王爷、打地主的田交租、交税即可,要是他们敢乱要价,黄汉就可以一五一十把王爷,士大夫们一亩田索要多少好处上奏皇帝,其实大明是有法度的,对于税赋和地租都有一系列明文规定。

    乱收地租、乱摊派只能是私下里,也得两厢情愿,还有一个原因,升斗小民被压榨了也不敢举报东家,担心自己一直精心伺候的田亩被收走。

    黄汉怕谁啊?他不欺负人也轮不到被欺负啊!在朝廷法度范围内,该给王爷、士大夫多少税赋地租不会不给,狮子大开口,没门儿!告御状去!

    况且藩王怎么了?那些土地收获之时连封地城池都出不了的王爷们又不可能亲自来摘桃子,派来长史、典簿能够通融接受一部分粮食或者银子作为地租皆大欢喜。

    如果这些人狐假虎威怎么办?嘿嘿!“插翅虎”可以替天行道啊!

    历史上连忠心耿耿的参将张凤仪率领两千余白杆兵都在侯家庄遭遇流寇包围全军覆没,王府卫队算个鸟。

    明末历史上也没听说过那支王府卫队在对抗流贼、建奴的某次战斗中发挥出了大作用,他们基本上是花架子,说不定连跟着白杆兵一同就义的侯家庄乡勇武装都比不上。

    这些人被从太行山里窜出来的山贼打了有什么不可能?有多少人能够猜到是黄汉搞的鬼?

    河南、山西被流寇打了那么多城池,难道都跟黄汉有关?

    这就是黄汉必须拥有一支人马专门干脏事的初衷,太多人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黄汉必须在做天使时客串魔鬼。

    几十路流寇在依托太行山不间断攻打附近的州城府县,已经发展到了拥有七八百喽啰的“插翅虎”部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不过早的被哪一股大流寇吞并,“插翅虎”的人马躲官军的同时也在躲着流寇,这段时间又收留了不少窜入大山深处躲兵灾的山民。

    这一路人马跟流寇有本质区别,尽可能不裹挟依旧在种地的老百姓加入,而是有选择性收留失去家园和土地的可用之人,因此兵源质量总体还是不错的,少有滥竽充数之人。

    流寇大爆发,形势很严峻,各地哨马不绝,文官武将都在密切注意流寇去向,都在祈祷流寇别来自己的地盘。

    可惜事与愿违,大股流寇、流民被“大小曹”、“洪剃头”打怕了他们纷纷逃离陕西翻越太行山往山西、河南二省边境而来。

    二省不间断有城池被流寇包围攻破,如果几十万流寇下了山来到平原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到了冬天黄河结冰,流寇越过黄河整个中原糜烂旦夕之间。

    太行山东、南方圆三百里内龟缩在州城府县的那些士大夫坐不住了,完全变了嘴脸,都想到了东平侯,想到了战必胜、攻必克的“红旗军”。

    五月初,太行山附近的文官武将都如同受惊的兔子,都希望自己驻守的城池里兵丁多多益善,再也不会为需要出粮食养兵而斤斤计较。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都得去做,现在简直是现养现用,文官老爷和地主乡绅临时抱佛脚,他们联手下本钱凑粮食寻东平侯而来。

    彰德府的知府和兵备道等等官吏在几百人马护送下来到了侯家庄求见东平侯,随行的还有潞安府通判等等几位官员。

第五百一十六章:崭露头角() 
有可能面临城破身死之时,这些官员想到了“红旗军”主动跑来侯家庄拜见,目的就是请东平侯东进击杀马王爷、混天飞、独行狼、闯塌天、八大王等等贼头聚集的流贼。

    据潞安府传来的消息,流寇人马无边无际不计其数,在往东、南、北三个方向扩散,一部东进人马经过府城南之时居然过了整整一天都没过完,恐怕会有十几万之多。

    流寇没有选择攻打府城,但是潞安守将已经被人多势众的贼兵吓破胆,无论如何都不肯带兵攻击。

    州府和一众文官也没有过于威逼,因为他们也担心万一参将率领两三千人马出去后被流寇吃掉了,府城有可能无法坚守。

    他们立刻四处求援,最远的信使是去寻找陕西总督洪承畴,其次就是向河南巡抚玄默、山西巡抚许鼎臣求救。

    河南被流寇破了太多城池,吓坏了诸多乡绅、士大夫。

    他们联名奏请皇帝给予陕西总督洪承畴兼辖河南,被重新启用的兵部尚书熊明遇请示皇帝,准备调承畴驻入住潼关这个三省之界以便于指挥。

    兵部尚书建议给予洪承畴更大权力,山西、河南二位巡抚归洪承畴节制,把曹文诏、邓玘、张应昌、吴襄四个总兵官所辖人马统统交于洪承畴指挥。

    崇祯思前想后,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拒绝了这个提案。

    因此这时洪承畴还不是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超级大员,他的职务是陕西三边总督,当然要把精力放在对付陕西境内的流寇。

    乱世出英雄,许多明末牛人出现在历史舞台。

    顺天巡抚刘之伦有战功又有政绩,多位大臣提议让他率领抚标营和蓟镇游兵营进入山西剿寇,崇祯也否决了这些提议。

    他是考虑到辽镇祖大寿部不能够让朝廷放心,东平侯又带着“红旗军”一部进入河南,能战的刘之伦离开蓟镇后使得边防空虚,万一有事京城又有可能遭遇兵临城下。

    崇祯四年增设了山永巡抚,去年夏天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

    此人颇有能力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可惜这块地盘黄汉染指已久,杨嗣昌没有一支作为心腹的军队。

    去年接任延绥巡抚职务的右佥都御史陈奇瑜渐渐地崭露头角,他采取政治军事两手抓的方略安定地方剿杀流贼。

    陈奇瑜在上书极言鄜、延达镇城千余里饥荒盗贼现状,请求朝廷下诏免延安、庆阳田租的同时派遣副将卢文善讨伐流寇,斩获颇丰。

    相对而言山西巡抚许鼎臣、河南巡抚玄默的能力比不上延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