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汉认为有可能惹麻烦了,已经在考虑带着人马疾驰而去。

    刘之纶确实属于民族英雄范畴,他面不改色迎着弓上弦、刀出鞘的这彪人马而去。

    他高声道:“本官乃是兵部右侍郎刘之纶,让你们的主将答话。”

    刘之纶这个人熟读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评价此人空有热血好心办坏事,于国于民有害无益。

    黄汉认为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怎么能够以成败论英雄,如此言论岂不是断言文天祥、陆秀夫、阎应元等等这些民族英雄都是不识时务之辈?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道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四大古文明唯有汉文明延续至今恐怕跟汉民族的“气节”不无关系。

    统兵的文官老爷要求搭话,黄汉当然不能拨马就走,他策马上前抱拳道:“卑职东胜左卫拭千户黄汉见过大人。”

    这时在落在后面的憨子一行都赶来了,刘之纶看得眼睛发亮,这些很明显应该是哪一位将军的家丁啊!

    他问道:“不知尔等是哪一位将军的亲军?”

    黄汉如实答道:“卑职不是哪位将军的家丁,这些兄弟们都是卑职麾下。”

    不可思议,小小试千户,实授至多百总,他居然大言不惭拥有铁甲家丁几十。

    刘之纶更加好奇了,更想留下这些强军,他诱惑道:“本官见汝英勇,想以实授千总的职务留汝来本官营中效力,不知汝意下如何?”

    黄汉这个卫所官试千户是虚授,要升职到实授千户差了最少三级。

    而营兵千总跟卫所军千户相比乃是天上地下,待遇和级别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个刘之纶倒是舍得封官许愿,只不知是不是画饼充饥?

    黄汉看过满清老文档,知道遵化守御者是大汉奸范文程,这小子就是因为在遵化表现突出更加得到红歹是赏识,从此以后平步青云,成为众汉奸中的佼佼者。

    他也知道刘之纶准备下手夺遵化,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刘之纶功败垂成,现在如果有自己这个先知加盟,历史会不会改写?

    富贵险中求,黄汉动心了,完全不是因为看上了刘之纶开出的空头支票,也不仅仅是拿下遵化的战功让他心动。

    历史记载此时遵化城里有堆积如山的粮草物资,封箱准备转运的金银财宝也不少,这些都是建奴这两个月以来的劫掠成果。

    遵化城里还会有许多驴、骡、牛、马、猪、羊和大车以及被抢来的汉民,真的拿下那里不仅仅名利双收,还会截下成千上万即将去辽东受苦受难的同胞。

    后金就是因为这一次入关抢劫了大量金银财宝和粮食、牲口,裹挟了几十万汉人老百姓,使得国力有了飞跃式提升。

    削弱敌人就是壮大自己,能够截下几万汉人,能够夺回许多物资哪怕要冒些风险也值得一试。

    见黄汉不置可否,急需精兵强将的刘之纶又加码道:“汝来本官麾下效力,本官以游击将军官职向朝廷报备请求任命,即刻交付一营人马归汝指挥,汝意下如何?”

    刘之纶的八营人马想必都有了主将,自己初来乍到就占了某个将领的位置会影响团结,现在是要忽悠那群烂兵、烂将效死力的时候,如此做派不可取。

    黄汉昂然道:“大人欲留卑职效力也无不可,但是卑职不要求领一营现成的人马,只是另外有几个小小要求?”

    见有门儿,刘之纶大喜,以为是他的王霸之气泛滥,导致英豪来归。

    他乐滋滋道:“黄将军有要求尽管说来听听,本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给予满足。”

    刘之纶改口称呼黄汉将军那是有底气的,他麾下本来有两万余人马,可惜还没打仗走着走着人就丢了一半都不止。

    后来刘之纶采取封官许愿的办法,提拔了许多空头将军,有了这些人参与管束那些烂兵才导致他麾下还有一万一千人左右。

    黄汉既然答应跟着他干,怎么着也少不得给一个从三品游击将军虚衔,至于刘之纶麾下的将军最后是否得到朝廷承认,现在考虑为时过早,那得是大家还活着的情况下才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时黄汉安排留在后面收缴战利品割建奴首级的人马也到齐了,打了胜仗无人重伤和阵亡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如此精神面貌的军队真的不多见啊!

第四十八章: 奔袭() 
刘之纶见这里有足一个总旗装备精良战意盎然的骑兵心里更加高兴。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黄汉的铁骑家丁都是彪形大汉,质量已经超过刘之纶麾下将领手底下为数不多的家丁。

    黄汉开出条件道:“卑职想集中大人麾下所有骑兵单立一营,卑职带领五十六骑家丁为骑兵营主将不知大人能否成全?”

    按照大明编制,营兵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骑兵三步兵七,可是刘之纶的万把人中所有的骑兵加起来连一千都不足。

    这些骑兵里还有四五百是隶属于几十位武官的家丁,家丁的特性也是明朝军队的可笑之处。

    武官带着家丁出征,朝廷要以高于营兵标准给本色、折色,而这些家丁只认家主不认朝廷,属于朝廷默许的私兵性质。

    大明的制度导致将不知兵,家丁是武将的倚仗,营兵是朝廷的人马,如果哪一位将军单枪匹马上任会成为笑话,被官兵关系势如水火的营兵暗算了都没地儿喊冤。

    刘之纶部的骑兵减去那些武官们的家丁,只有五百骑不足而已。

    刘之纶眼珠转了转,考虑片刻,他认为把这些为数不多的骑兵全部集中交给黄汉指挥无伤大雅,也算杀伐果断的他笑着答应道:

    “完全可以,只不过本官麾下骑兵只有不足五百,黄将军千万要带好这些人马。”

    黄胜知道刘之纶约等于是个乞丐头,没指望他能够有多少骑兵,答应道:“那是自然,每一位战士的生命都要得到尊重,卑职会如履薄冰。”

    谈好了条件,刘之纶拉着黄汉的手,两人携手并肩归营以示厚待。

    黄汉见人家如此客气开始抖猛料,他道:

    “卑职知道大人预备带领大军剑指遵化,卑职以为兵贵神速,大人可以集中所有的青壮兵丁只携带三天的干粮突袭遵化。卑职会带领骑兵率先冲杀,我军完全做得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城。”

    刘之纶沉吟半晌道:“黄将军兵行险着激进了些,东奴、鞑子惯于打骑兵奔袭,我军骑兵和步兵中的强者全部参与偷袭,万一短时间拿不下遵化城,我军岂不是首尾难顾?”

    “大人,据卑职所知,遵化的建奴披甲人不过八百人马而已,我军几千人上去,又是突袭,成功的可能性不低啊!”

    刘之纶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他道:“不然、不然,黄将军刚来,不知那些兵难带,如果贸然分兵,结果实在难以预估。

    况且攥成拳头打出去才会有力量,想当年萨尔浒大战之时,如果明军不分路进兵,纵然不能大胜野猪皮也不至于落得个大败亏输。”

    没辙,人家说得也有道理,黄汉缺乏说服刘之纶的理由只好作罢。

    但是黄汉没有放弃坚定刘之纶夺取遵化的信心,他又提议道:

    “卑职建议全军明天早起赶路,争取用三天时间赶到遵化城下。遵化城守军真的才八百而已,只要我军在建奴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遵化,咱们不但会得到大量粮饷,还会有了粮草充足的坚城固守。”

    刘之纶何尝不想急行军赶去遵化,可惜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组织急行军,最后能够到达地头的人数有多少他心里实在没底啊!

    历史上的他真的属于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空余恨的悲剧人物。

    刘之纶叹口气道:“唉,本官也算熟读兵书何尝不知兵贵神速,可如今是什么状况,稍一疏忽就会有兵丁逃之夭夭,人心不稳奈若何?”

    黄汉信心满满道:“哈哈,要得人心也不难。卑职有办法让兵丁们主动奋勇前进。”

    “不知黄将军何以教本官。”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胁之以威,哈哈,用一言蔽之胡萝卜加大棒足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等本官熟知,只是不知何谓胡萝卜加大棒?”

    娘的,现代人的话说漏嘴了,黄汉打哈哈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人公开许诺,夺下遵化城只要是及时赶到的兵丁都会得到赏银三十两,有军功者赏银加倍还给予加官进级。”

    这是什么狗屁谋略,当别人都是傻子吗?刘之纶无比失望,他泄气道:“望梅止渴未必有用啊!现在这些兵丁都是滚刀肉,不见兔子不撒鹰。”

    “这怎么会是望梅止渴,刘大人言出如山是要兑现的。”

    刘之纶惊叫道:“那么更加不可能,朝廷用度艰难,哪里有可能会交予本官几十万两雪花银。”

    “咱们当然用不着朝廷出银子,咱们率领人马奔袭遵化就是为了抢钱粮、抢地盘,拿出一部分缴获的银子分给兵丁们有何不可?”

    刘之纶黯淡的眼神开始发光了,他疑惑道:“遵化城里确实有几十万两银子?黄将军又是如何得知?”

    “何止这些,卑职就亲眼瞧见建奴、鞑子押着数千老百姓赶着牛车、马车满载财货往遵化送,那些老百姓还肩挑背扛着许多财物。

    卑职曾经伏击过建奴,从他们携带的褡裢里总能够搜出许多金银,由此可见遵化这个建奴临时存放抢劫物资的地方该会有多少好东西。”

    “原来是黄将军亲眼所见,这也合情合理,东奴祸害京畿之地几十天,这些畜生是应该抢了不少财货。”

    刘之纶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又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听了黄汉的讲述,想到那些野蛮人积累到这许多些财物会导致多少汉民家破人亡,脸色很不好看。

    他又道:“自从土木堡事变之后,大明京畿之地已经一百几十年没有被战火波及,殷实之家何其多也。

    东奴、鞑子劫掠了我大明良善之家恐怕不少于二十万户,抢到手的金银恐怕价值是得超过数百万两,夺下遵化大有可能拿得出给兵丁们的赏赐。”

    黄汉见刘之纶貌似有了准备破釜沉舟的决绝,加把火道:“因此能否取胜的关键就速度,要激励所有的明军拿出不怕跑死的狠劲儿奔袭遵化,所有的笨重东西都要丢弃,哪怕是红夷大炮都无法携带。”

第四十九章:跑不死() 
刘之纶乐了,红夷大炮这样高大上的装备朝廷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带出京城。

    他是有五十门大炮,但是这些大炮都方便运输,因为它们都是木头做的。

    刘之纶还制作了一千余辆木质独轮车随军,这东西走山路、走小路都不成问题,一个兵丁推一辆独轮车可以运三五石粮食。

    在跟鞑子、建奴骑兵接战之时,士兵们可以在独轮车前面绑着长度足有一丈二尺的木杆长枪三支,然后推着去撞击敌骑,效果应该是杠杠的。

    刘之纶道:“黄将军放心,如果兵丁们真的肯跑,携带的辎重倒是不会拖累大军的速度,只不过要把这些兵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跑不死的热情来赶路,恐怕不太容易啊!”

    这万把明军的营地在香河到蓟州的中间地带,离遵化不足二百六十里。

    如果三天保持急行军状态,赶到遵化城下大有可能,可是如何才能够让这些没人看住就会逃跑的明军拿出吃奶的力气长途跋涉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见刘之纶在沉吟,黄汉笑着道:“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大人今天晚上就犒赏三军,让大家饱食,明天上午继续让人人吃干的,卑职会布置家丁做宣传鼓动工作,保证明天所有的兵丁都会如同打了鸡血般往前奔。”

    刘之纶道:“本官营中粮食不多了,省着用也恐怕坚持不到十天,本官已经派出信使要求户部尽快发放粮饷,也给几个没有被建奴拿下的州府去了文书。只不过再次得到粮食不知何时。”

    “那就用不着节约,让所有的兵丁饱食,只要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三天就行了,那时候所有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打下遵化吃肉、喝酒,二是被建奴打败战死或者饿死在遵化城下。”

    刘之纶同样是个硬骨头,黄汉这种比谁更狠的打法很是对脾气,他本来就存了已死报国的念头,此时下定决心立刻安排人传话,从今天晚上开始让兵丁们饱食,并且马上通知百总以上级武官来中军大帐议事。

    黄汉率先召集自己的本部人马开会,明确告诉大家即将参与攻击遵化。

    说明了遵化城是后金军的一个劫掠物资转运站,那里粮食充足少说存有价值百万两银子的物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