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7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7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如果不乖乖就范,说不定连命都会丢了,即便自己弃城逃了,朝廷秋后算账还是难免挨刀,因此人人选择留下白杆兵或者“红旗军”推荐的人员当守备、巡检或者团练。

    三四个月时间,秦良玉和马祥麟、秦拱明等等白杆兵将领的名下有了二十几万亩田产,缴获的财帛以白银计也有几十万两,缴获的粮食因为要赈济灾民不仅仅没有结余还貌似不够挨到秋收。

    还好已经完工的“望川堡”粮库里有七八万石船运而来的倭国精米,黄汉紧急调拨五万石用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船舶送达夔州府城才解了燃眉之急。

    多出这些精米,能够让超过三十万断粮的人口度过最困难的两个月。

    夔州府的秋粮有了收获,种上冬小麦,明年初夏的收成再也不会被流寇毁了,渐渐的粮食就能够自给自足,后年就会拥有不少余粮。

    流寇过境土地存量不变,有“红旗军”主导的小流域治理还会多出一些,但是人口损失不可能小,少说会少了两成,因此拥有余粮不是空想。

    通过战争进行利益再分配行之有效,最起码尖锐的土地矛盾得到了缓解。

    只要白杆兵能够守住夔州府,三年时间恢复生机不成问题,总而言之破坏太容易旦夕之间,建设何其艰难日积月累。

    朝廷自始至终没有获悉党巡按的奏疏,下达公文命令坐镇夔州府的按察副使周仕登查询他的行踪。

    官场老油条周仕登最擅长的就是踢皮球,给予的回复简单明了。

    根本就没有人发现党巡按出现在夔州境内,他表态已经派出几百人前出查探,严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估摸着几个月后能够查访到蛛丝马迹。

    没有四川巡按御史的消息,夔州地方官的捷报频传,如今已经剿杀流寇过万,安置了流民超过三十万,貌似川东军民、官吏都在认真为国分忧。

    上一次周仕登、刘应侯等等地方官坚守夔州府一直等来“红旗军”救援的功劳还没有给予封赏,现在夔州地方官又有了如此政绩,朝廷再不表态岂不是寒了用心做事之官员的心?

    于是乎,朝廷开始商议给予周仕登、陈翰翔、王上仪、刘应侯、谭楚良等等提拔一级。

    大明朝堂到处漏风,很快跟周仕登、王上仪等等交好的京官就给他们送来了消息。

    投靠东平侯,不仅仅保住性命还能够升官使得周仕登等等十几个士大夫心花怒放。

    他们此时已经有了底气,因为拥有貌似比边军还厉害的守备营安定地方、保卫城池再也不惧流寇,好好经营几年使得川东成为王道乐土大有可能。

第五百六十五章:车厢峡() 
“红旗军”和白杆兵在川东打得好其实较好的策应了陈奇瑜的布置,最起码他用不着顾虑流寇往夔州府的地界逃窜。

    也不知是陈奇瑜运气好,还是高迎祥、罗汝才、马守应、张献忠等等贼骨头昏了头,他们居然带着几万人马一头扎进了陕西汉中府兴安州城南六七十里的车厢峡。

    这个峡谷原为古栈道,全长四五十里,地势险要易进难出,陈奇瑜率领明军堵住了车厢峡的进口和出口,把这两年有名气的流寇头目超过七成堵在峡内。

    眼看着只要官军严防死守车厢峡口,以高迎祥、马守应、张献忠为首的几万老营流寇即将面临自相残杀的困境。

    不用担心这些人全部饿死,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他们都能够吃人。

    也不用担心他们没有柴禾,山里植被茂盛,打猎、打柴都能够做得到,只不过有限的猎物相比几万人马乃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罢了。

    流寇被困在车厢峡如同掉进陷阱的野兽,官军当然不敢进入峡谷去剿杀。

    陈奇瑜审时度势决定困死、饿死绝大多数流寇后再发动攻击,免得困兽犹斗的流寇大量杀伤明军。

    眼看着剿寇的胜利果实即将到手之时,建奴出手了,真是及时雨。

    这其实根本不是巧合,而是奴酋听从宁完我、鲍承先、范文程等等汉奸的建议掐着时间来袭扰大明。

    后金布置的奸细传回大量情报,他们得知黄汉如今远在四川跟流寇打得胶着,应该是“红旗军”占了上风,因为自从黄汉参与剿寇,每个月都会有捷报送到朝廷,斩首数一千至三千不等。

    诸多汉奸确认了这个好消息都坐不住了,他们联名跪请主子再次征明,红歹是召集八旗军事贵族和在盛京的汉奸们共议大事。

    代善托病不参加朝会,莽古尔泰和阿敏死了,从此以后红歹是就爱上了原本他最厌烦的召开朝会共议国事。

    因为少了三个经常唱反调的老家伙,奴酋在这个时候才能够享受到大权在握的快感。

    每当瞧见几十个汉奸恭恭敬敬行叩拜大礼,奴酋就有些飘飘然,他总想着让八旗文官武将也有样学样。

    因此他尽可能多召开朝会,希望汉奸们的行为能够影响到八旗大臣,他认为经常耳濡目染,再有汉臣推波助澜,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文官武将都会跪伏在自己脚下。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汉奸在朝鲜打得好,后金不仅仅得到了粮食和金银财宝,还得到了十几万高丽阿哈为各牛录披甲人种地,使得更多建奴能够全脱产。

    奴酋雄才大略,他深知大金是以武立国,八旗子弟不能懈怠必须不间断进行攻伐才能够保持武力威慑。

    东边的朝鲜已经亡国,现在只不过是在定点清除一些微不足道的抵抗力量,人马暂时不能调回,那么大的新领地需要军队随时弹压有可能发生的暴动。

    西边的蒙古人太野,经常攻击已经投靠大金的蒙古部落,现在有了粮食足以支持一场大战,是时候狠狠地教训虎墩兔了。

    红歹是在朝议之时一开口就定了调子,他道:“诸位爱卿,朕意图再次西征察哈尔,再次绕道伐明,不知诸位认为可行否?”

    奴酋政治手段高明,知道八旗子弟最不喜欢跟穷得叮当响的蒙古人接战,主要原因就是鞑子太会逃,难打而且收获有限。

    因此他表态这一次西征不仅仅是狠狠地揍察哈尔蒙古,还会带领八旗子弟杀人大明打草谷。

    宁完我第一个跳出来磕头谄媚道:“我主圣明,察哈尔已经如同惊弓之鸟不堪一击,我大金军完全可以彻底打垮林丹汗把他的人马全部笑纳。

    明国如今流寇遍地,虚弱不堪,此时我大金军给予凌厉一击会让明国雪上加霜,会让流寇得到喘息,此消彼长,我大金国实力在上一个台阶理所当然。

    臣认为此时大金国出兵具备天时和人和,出兵讨伐完全可行!”

    多尔衮出班行礼道:“大汗,金州、宁远、锦州以及朝鲜义州的明军不少啊,我军出动多少人马合适,万一那惯于突袭的黄汉趁着我军劳师远征之时分路出击,我大金国如何应对?”

    见又是这个十四弟忤逆自己,红歹是眉头邹了邹,他的目光看向范文程。

    汉奸立刻领悟了主子的意图,连忙磕头道:“微臣这段时间收集了许多明国情报,能够确认黄汉根本不在辽南也不在辽西,他率领数千人马在四川打流寇,而且貌似被拖住了。

    给予黄汉时间,以此人的能力,大明那些流寇根本不是对手早晚会被剿灭,因此大汗此时出兵伐明正当时。

    明国要分兵应对我军势必导致剿寇人马不足,那些被打散的流寇又会东山再起,明国注定会应接不暇。”

    多铎见范文程居然敢出班跟十四哥辩驳,怒道:

    “情报?你们的情报有个屁用。大前年传回情报说黄汉在京师怡春院逍遥快活,谁知人家不声不响打了喀喇沁右翼还拿下青城。

    前年又说黄汉人马太少不足为虑,谁知人家突袭复州后围攻金州使得我大金损失惨重。这一次万一你们又搞错了,我大金会有多少勇士因为你们的无能而枉死?”

    往事历历在目,许多八旗贵族顿时小声议论起来,多铎、多尔衮、德格类等等贝勒干脆开口骂范文程、鲍承先、宁完我等等汉奸。

    见没有说服众人,反而引起主子不快,范文程额头流汗了,他扑通一声再次跪下道:

    “微臣得到的情报千真万确,那黄汉去年春天出兵,我们的细作亲眼瞧见了。

    最近这段时间黄汉和朝廷的公文往来,我们收买的明国大臣也亲眼看到了。

    而且明国皇帝多次给黄汉下旨,在我们买通的明国大臣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况且去年和今年‘红旗军’一反常态根本没有主动挑衅我军,由此可见辽南和宁远是采取守势意图等待黄汉回来再做计较!

    综上所述,微臣可以断言黄汉远在万里之外,如果情报不准,微臣甘愿受罚。”

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动() 
宁完我见多尔衮、多铎几个有可能要坏事,立刻出班磕头碰地大声道:

    “机不可失,我大金断然不能让明国有时间解决了流寇后腾出手来进攻辽东,明国有流寇闹腾胜于我大金国多十万披甲人。

    我大金军慣会速战速决,采取忽然杀入大明关内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掳掠大量人口物资,还能够给那些造反的流寇喘息之机乃是一举两得。”

    高鸿中岂肯落于人后,他跪下奏道:“大汗,微臣这段时间多次跟锦州祖大寿联络,我军去年秋天特意网开一面没有去锦州城外割麦子,使得祖大寿得到了几万石屯粮,他写信表示了谢意。

    他虽然没有表态投靠我大金国,但是又把防线往西收缩了三十里足以表明祖家军不愿与我军为敌的态度。

    如今祖家军在锦州东线撤兵,却在西线增兵,由此可见祖大寿防范‘红旗军’的态度胜于防范我大金国。”

    鲍承先道:“如此看来锦州之兵已经不能算作明军,他们完全可以牵制住在宁远一线布防的‘红旗军’。

    朝鲜义州的东江兵更加不足为虑,‘都元帅’在秋后就会腾出手裹挟数万高丽军把黄龙、尚可义三兄弟的人马赶下大海。

    驻扎金州的‘红旗军’数量很少,骑兵更加少,他们仅仅能够在山地小规模接战,没有能力发动大举进攻。

    我大金形势一片大好,臣等皆认为此时远征虎墩兔彻底打垮察哈尔正当其时,回师之时突袭大明应该是战术、战略双赢、政治和实际利益双丰收。”

    范文程道:“我军一旦击垮察哈尔打通西征通道,明国的布置就变成了笑话,大汗率领人马再次杀入明国关内携带人口、物资回师之时不妨路过锦州再次劝降祖大寿。

    臣以为那时懂得权衡利弊的祖大寿大有可能直接献锦州城归顺我大金。”

    红歹是道:“善,诸位爱卿言之有理,此时我大金具备天时、人和,打入明国关内能够极大削弱他们。

    咱们这一次不枉杀一人,把粮食、物资洗劫一空,把带不回来明国百姓都丢下,相信这些衣食无着之人会有很多变成流寇,以后明国要平定内乱会更加困难。”

    多尔衮见八哥其实早就有了主意,所谓的共议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他不敢再忤逆,施礼道:“大汗真知灼见,小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小弟请战愿为先锋。”

    多铎其实喜欢打仗,特别喜欢打明国,因为每一次伐明都能够抢到不少好东西和美人。

    他嚷嚷道:“许久没有仗打憋闷坏了,请大汗下旨把,我八旗子弟一定能够所向披靡。”

    在冰雪刚刚开始融化之时红歹是就率领八旗骑兵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这违背常理,因为以前的后金军都要种地,不可能在春耕即将进行之时出兵。

    战略家红歹是深谋远虑,他怎么可能让林丹汗猜到大金军的行动时间,这当然是得益于今年种地的多了十几万高丽奴才,大可以率领四万八旗子弟去干虎墩兔。

    后金军其实都喜欢杀人、抢劫,最不喜欢种地,见主子誓师出征都乐得如此。

    奴酋决定再次亲征,他高调点兵四万,实际的出发人数超过八万,因为有许多余丁主动骑着马携带武器盔甲随行,还有许多正兵带上了包衣奴才意图能够多抢东西。

    建奴们都知道主子的意图,这一次打仗是准备先苦后甜,首先是发动突然袭击打林丹汗,蒙古人穷得叮当响,基本上缴获不到太多金银财宝和铠甲、武器,唯有战马是好东西。

    打完了蒙古人,主子就会让所有人尝到甜头,因为他们要再次劫掠大明。

    不但八旗子弟参与进攻,一路上发现的蒙古部落都会追随,俘虏或者主动投诚的林丹汗的人马,八旗子弟也会带上他们一起去抢大明。

    太多建奴马甲、步甲都在盘算,如果率先抢一两匹蒙古人的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