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9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29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不被兵灾祸及而诞生出几百万流民是底线。

    这其实是在做不到全歼流寇的情况下采取干脆让河南、陕西、山西那些已经被打烂的地方做战场,不惜让那里千里无鸡鸣也要确保京畿之地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两个内相完全听明白了,又讨教了许多如何安民的方法后才施礼道谢后回了紫禁城。

    当天晚上,曹化淳和王承恩就把东平侯的见解回禀天子,崇祯提防、猜忌黄汉是因为黄汉能力超群,黄汉的建议他听得很认真。

    黄汉断言即便祖大寿献锦州投敌,黄沂州、杨大郎、杨大年率领的以蓟镇、山海关、宁远三位总兵节制的人马形成的六七万“新关宁军”足以应对来自于建奴的攻击,固守宁远防线毫无悬念。

    这个结论使得连续几个晚上失眠的皇帝放心了,当晚睡了一个踏实觉。

    第二天早朝,皇帝就直接下旨派遣黄得功带领京营人马四千驻守卫辉府一线,派遣周遇吉率领四千人马协守古北口一带三百里长城,派遣孙应元协防内三关也给了四千京营人马。

    赐予方正化尚方宝剑,赋予这个监军大太监更大权力,他不仅仅提督京营还负责监督整个京畿之地的驻军,发现作奸犯科的将佐可以先斩后奏。

    方正化得到天子重用当然尽心尽力,他立刻带领几个心腹太监和一个千总京营骑兵开始巡视内长城和蓟镇关隘。

    守好京畿之地就是稳住大明根本是东平侯在祸乱不已的情况下提出的新构想,京师所有的文官武将都高调表示支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少京官的家小都在京畿之地生活,在管不了其他人安全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自己和家人安全无虞再好不过,支持率自然百分百。

    崇祯还有密旨下达给洪承畴,意图当然是防范于未然,尽可能削弱祖大弼、祖大成等等率领的几千辽镇人马。

    崇祯七年底的洪承畴有可能是大明最有权的封疆大吏,也是最累的官员,他还应该是责任最重的大臣。

    因为陈奇瑜下狱,洪承畴不仅仅要总督三边,又要兼辖五省,凭他如何竭力,也是顾此失彼。

    山陕、河南旱灾、蝗灾不断,赤地千里遍地哀鸿,崇祯虽然多次下诏发粮赈灾,奈何杯水车薪救不活千百万饥民。

    再加上各级官吏和宦官依旧敢贪墨救命粮,太多饥民铤而走险,跟着流贼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者多不胜数。

    闯王高迎祥和闯将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等等再次杀回陕西,横竖死路一条的秦地青壮年多达二十余万加入他们的大军。

    他们如同蝗虫般蹂躏巩昌、平凉、临洮、凤翔诸府,导致三秦大地惨无天日。

    贼兵势大,诸将不敢应战,杀人如麻被流寇称作“洪剃头”的洪承畴一筹莫展,只得命令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各路兵马分道入陕。

    发现官军往陕西而来,又要形成包围圈,学乖了的高迎祥、李自成等等贼骨头又利用黄河天险冰冻的便利杀奔河南。

    出工不出力的左良玉龟缩在新安、渑池,保存实力,任凭十几万流寇通过防区,使得洪承畴四面围困的布置化为泡影。

    历史车轮进入崇祯八年,大明的开局就不太好。

    流贼高迎祥、刘国能、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部由陕东出终南山,进入河南,连克陈州,灵宝、汜水等地,把烧杀抢掠干得风生水起。

    正月初六,流寇人马十几万攻陷荥阳声势浩大,组织相对王嘉胤时代严密许多。

    贼首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共议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烧杀抢掠。

    闯将李自成脱颖而出,在荥阳大会上公开提出“分兵定所向”之策,这其实就是给各家划地盘,进行分工合作,免得造成可供抢劫的资源浪费。

    以革里眼、左金王等等为首的贼兵攻击四川、湖广的大明官军。

    横天王、混十万、射塌天、改世王等等率领手下流寇对付陕西明军,罗汝才、过天星等等负责来自于黄河上游的明军。

    李自成自己跟随高迎祥伙同八大王张献忠、扫地王曹威、扒地虎、括天飞等等预备一直往东攻击,争取多打下一些流寇从来没有染指的地方。

    老回回、九条龙几个反骨仔的人马负责往来策应,发现哪一路同伙吃不消官军攻击予以增援。

    活跃在河南、山西接壤的太行山中的“插翅虎”由于伏击建奴人马斩获二三百名声大噪,如今也是七十二营之中的一营。

    历史上没这号人物,靳明虎的人马是黄汉刻意培植的一股山贼武装。

    为何在荥阳开大会的流寇多出这个“插翅虎”营还是七十二营?估摸着事实上根本就未必真有七十二营,文人故弄玄虚杜撰出一个数字罢了。

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窝边草() 
靳明虎、赵十三等等头领也率领两千五百人马越过冰冻得结结实实的黄河参加荥阳大会。

    因为太行山里有“插翅虎”部的两三万家小已经定居在屯垦,老巢留下了一半兵力以防不测。

    在众贼头相聚之时,潜伏在“插翅虎”队伍里以大小头目的身份为掩护的几十个旗卫都在仔细看这些反骨仔,争取以后把他们的体貌特征给专业学习西洋绘画的学子描述。

    曹操罗汝才是引荐靳明虎的大头领,此人在流寇阵营中乃是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极度好色有些战略眼光,他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

    他多次协调流寇大头领之间的纷争,最典型的事例是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罗汝才出手阻挠救了李自成。

    后来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险些被算计,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

    “插翅虎”部是流寇中的另类,因为这彪人马纪律最好居然在太行山中有老巢,因此不少流寇头领都愿意跟靳明虎和赵十三亲近。

    流寇何尝不知他们都是无根浮萍,不知道何时就会被官军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太行山中有朋友可以投奔再好不过。

    在没有来荥阳会盟之前,“插翅虎”凶名远播,不少流寇都忌惮。

    因为无论是官军还是其他流寇营头,只要进入太行山到达“插翅虎”实际控制的以平顺县为中心的三百里方圆地盘,都会被打得一败涂地。

    “插翅虎”部还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做事,黎城、壶关、平顺等等县城从来不去骚扰,还时常接济境内老百姓。

    赵十三、靳明虎前年看中了一个积年老匪盘踞的山寨,把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经营成为巢穴,采取广积粮高筑墙的方针政策埋头发展。

    “红旗军”前年在平顺县打垮了几万流寇救下了这座摇摇欲坠的城池,虽然徐明扬高升后前往荆州赴任,但是许多不入流的吏员还在。

    这些人如今跟“红旗军”关系好得很,三百里外的侯家庄和“忠义堡”的留守人马就是新上任知县的依仗。

    新知县其实是平顺县旧人,原本就是县学正八品教谕,因为参与坚守城池有功被提拔。

    这当然也是由于此地在太行山深处太贫穷,现如今还变成了盗匪猖獗、流寇肆虐,有门路的士大夫根本不肯来这里做官,因此吏部就地提拔了县太爷。

    大明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一贯思维执政,“插翅虎”部以平顺县为中心建立根据地跟老百姓和地方官和睦相处,大家相安无事,因此没有官军闲得蛋疼巴巴的来大山里没事找事。

    虽然太行山区土地贫瘠且基本上都是山地,但是只要不被流寇祸害收成还是能够养活人口比崇祯初年少了三分之一的老百姓。

    何守歆经常带着武装宣传队员来山里宣传,他们带来了玉蜀黍和马铃薯教会山民种植,还出银子购买如香菇、木耳、药材等等山货。

    玉蜀黍在山地种植效果不错,山上有土的犄角旮旯都可以十几株、几十株小块种植,积少成多相当于增加了三成播种面积。

    民以食为天,山里老百姓纯朴得很,吃水不忘挖井人,仅仅才达到一天吃两顿八成饱的生活水平就纷纷念叨东平侯的好处。

    现在“红旗军”在太行山中名声响亮,山区的地方官都愿意跟东平侯拉上关系,赵十三和裴大能发展中的旗卫有不少人混到了巡检、地方团练的官职。

    “插翅虎”部潜入竹帛口外跟建奴干了一仗后得到了不少缴获,最让靳明虎满意的是抢到了四百余匹蒙古战马。

    他们在回师路上还收留了三千余老百姓,其中五百青壮年心甘情愿加入了这支替天行道的队伍。

    靳明虎和赵十三已经跟回到“忠义堡”的裴大能秘密会晤过,知道旗卫下一步任务是配合内地留守人马在中都凤阳府下辖的颍州建立堡垒城池。

    旗卫跟正规军的思路截然不同,他们都知道无论是文官武将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好好的协商哪怕花银子都难以买到田亩,也难得到各级官员支持以乡勇名义存在的武装。

    家主在夔州府跟诸位地方官如何分取战后利益,赵十三和裴大能等等旗卫头目都学习、研讨,最后得出了结论。

    旗卫头目都明白打流寇要恰到好处,最好在流寇打下某个城池刚刚开始准备烧杀抢掠之时下手。

    那些眼看着身首异处的士大夫才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救命之恩,已经逃跑或者投降的官员被救下更加好了,这些大明罪人想脱罪继续当官就会被旗卫控制成为傀儡。

    谷如山和裴大能、马福临亲自带队,何守歆依旧留守“忠义堡”,这彪人马早就越过黄河在一个宗族武装的寨子里等待赵十三传递消息。

    由于有守土职责,留在“忠义堡”的人马不能少了,也因为训练的三四千乡勇热心守卫自己的新家园,未必具备远征的积极性。

    “红旗军”出征自觉自愿相当重要,何守歆宣传鼓动后主动报名的乡勇有一半,这些人训练时间超过一年,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最后谷如山率领两个把总骑马步兵,马福临率领骑兵一个把总,从志愿者中选拔征用了青壮年六百参战。

    去年秋天朝廷加强了京畿之地的防御,这段时间“忠义堡”周边真做到了盗匪绝迹,由于用不着进行奔袭战,留守人员加上乡勇有三千余,战马只有十几匹而已。

    体系内自生铳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大规模装备,没有被选上的志愿者一千余人被何守歆瞧上了,全部给了卫所军待遇,组建了一个千户,现在都配发自生铳进行训练。

    留守人马有三千余,其中使用热兵器的达到一半,一半人使用白蜡杆长枪,虽然不具备突袭能力,守卫“忠义堡”、侯家庄绰绰有余。

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气短() 
挺进中原的人马绝大多数获得“红旗军”正兵待遇,连随军医务兵一共一千七百人。

    骑兵都保持拥有两匹健硕的战马换乘,绝对能够发动骑兵突袭。

    这彪人马拥有自生铳超过一千五百支,其中有一千二百支是长铳、一百八十支米尼枪,还有二百余支自生短铳,约等于是全火器化部队。

    谷如山、马福临率领麾下偃旗息鼓通过黄得功防区渡过黄河之时没有被明军驻防人马盘查。

    一心想跟“红旗军”处好关系的京营参将黄得功心思活络,他根本不问这些人马准备干什么,还派遣一个把总骑兵给他们打前站送过黄河。

    四方快运里的旗卫已经在距离颍州三十里外联系好了一个宗族武装的庄子,届时谷如山和马福临的人马会在那里等待最佳出击时机。

    不是每个地方的守将都如黄得功这样友好,没有调令“红旗军”不可以擅自行动,况且谷如山知道家主如今处境不好,怎么能够给言官抓住把柄。

    因此他们只能悄悄地等待,发现流寇把河南东北搅得乱成一锅粥之时悄悄地往联系好的庄子急行军。

    出手夺取被流寇攻破的颍州之时也不会承认这彪人马就是“红旗军”,他们会以押运粮食的“四方快运”镖师武装的名义出现。

    估摸着死里逃生的士大夫即便心里有数也会乐得装糊涂,东平侯的现状所有的士大夫心知肚明,总不能得到了东平侯麾下的即时救援却恩将仇报?

    靳明虎和赵十三目的明确,他们当然跟着高迎祥、张献忠往东杀奔中都凤阳。

    虽然“插翅虎”部人马少,但是两千五百都是青壮年,人人有正儿八经的武器,还有一半人拥有铁甲和皮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