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03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03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不到答案的崇祯唯有一个人在太庙嚎啕大哭,曹化淳、王承恩、李若琏、方正化、王德化等等心腹在外面听得揪心也没人敢去劝阻。

    曹化淳轻声叹息道:“唉!皇上爱面子,今日真伤透了心啊!”

    方正化小声道:“皇上如果放东平侯领兵剿寇、打建奴,我大明情况断然不会如此糟糕,洪总督的才干拿东平侯相比万万不及也!”

    曹化淳道:“不急,咱家估摸着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想通了,大明江山二百余载,皇上重任在肩,不能凭借猜测而放弃用能人。

    方都督莫要放松京畿之地的防御,大可以放开手脚拿下一些打仗不行喝兵血很行的将领。”

    李若琏流泪道:“主辱臣死,陛下如此伤心,我辈却束手无策实在该死!”

    王承恩悲悲戚戚道:“咱家不管了,只要逮到机会一定仗义执言,如今大明的情况不具备大智慧之人难堪一用,唯有东平侯能够力排众议、力挽狂澜。”

    方正化道:“饶是如此,咱家也会力荐东平侯领兵,咱家信得过东平侯的为人,他定然不肯做出悖逆之事让天下人不耻。”

    曹化淳道:“东平侯这段时间教书育人博得太多士大夫的赞誉,如今举荐东平侯领兵杀敌的折子多不胜数,咱们这些内臣也纷纷谏言派遣东平侯领兵,估摸着皇上为了天下安危计会接受。”

    方正化、王承恩、李若琏、王德化、王之心等等都深知黄汉的能力,见司礼监掌印是如此态度,都表态赞同,有机会一定仗义执言。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的呼声越来越高,无一例外是请东平侯出马杀敌,不仅仅文官武将几乎众口一词,连内臣都异口同声。

    黄汉处变不惊,每天教书育人编纂“崇祯大字典”,五月处已经形成了初稿,如今在校对之中。

    参与编纂的一千余士子、举人、士大夫都觉得这个进度不可思议,深刻领会到了工作细分各司其职的好处。

    许多人这才知道为何东平侯管军、管民都能够如臂使指,因为如人家不仅仅知人善用还有章有法。

    五月端午的京畿之地还算安定祥和,怡春院里高朋满座,那是黄汉给所有的编纂放假半天,从中午就开始行酒令、听曲、唱歌。

    如今京城最时髦的就是点歌自唱,这当然是黄汉根据后世唱歌自愚娱人的娱乐方式变通而来。

    只不过每一次有客人点歌自唱都得由小乐队现场弹奏曲子成本很高,直接导致太多过气的艺伎得到了一个月能够挣三五两银子的好工作。

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杀() 
每一个给点歌者奏乐的小乐队大概在八九人十几人之间,都有曲单目录,上面写着她们会弹奏的曲子。

    士大夫们如今赶时髦,不仅仅唱曲牌,也愿意来一曲如《爱就一个字》、《沧海一声笑》、《新一剪梅》等等黄汉盗版的小调。

    一般情况下唱歌最是容易让人心情愉快,士大夫们喝着酒听着同僚唱歌一个个情绪高涨,没多久几百士大夫又齐唱满江红,人人都恨不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黄汉被人盯上了,在卫生间被那人堵个正着,场面很尴尬。因为黄汉正在小便那人忽然就跪下磕头,导致黄汉吓了一跳转过身子,一不留神尿了那人一脸。

    “对不住、对不住,你也真是的,哪有在厕所里跪下磕头的道理?好好地在花厅喝酒、唱歌多惬意,你干嘛要跟着本爵?”

    都尿到人家脸上了,哪怕不是故意的,黄汉有些歉意,也责怪这个三十出头的仕子太冒失。

    谁知来人根本不管脸上被尿了,也不擦拭依旧磕头不已,口中道:“东平侯,救命!”

    原来是有事来求自己,黄汉只得问道:“救谁的命?别急,你起来说话。”

    “家父杨一鹏冤枉啊!求东平侯施以援手!”

    原来这位仁兄是来自岳阳的选贡生,叫做杨帆,乃是今年春天被逮拿关进昭狱的前凤阳巡抚杨一鹏的嫡长子,他寻找机会跪求黄汉是想救父亲性命。

    因为前几天有父亲的门生故吏暗中传递消息,襄城伯李守锜因为在五年前跟杨一鹏结仇,此时落井下石,他给皇帝上书,言辞凿凿杨一鹏贪腐、渎职罪该万死。

    震怒的皇帝及有可能把杨一鹏斩首弃市,要杨家赶紧想办法活动。

    杨帆乃是在国子监就读的选贡生,他去年就参加了“崇祯大字典”的编修,在崇祯七年状元公翰林院修撰刘理顺负责的大组做事,他还是一个部首的小组负责人,领导几个士大夫和士子。

    黄汉找了一个偏僻的雅间让杨帆坐下慢慢说,吩咐顾吉祥牵着戈六本守在门口,他仔细听杨帆讲了来龙去脉后有些为难。

    崇祯登基后杀位高权重的大臣如同杀鸡,在历史上杀正三品以上封疆大吏有:

    辽东经略杨镐、兵部尚书王洽、辽东经略袁崇焕、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耿如杞。

    都御史宣府巡抚李养冲、右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孙元化、右都御史顺天巡抚王应豸等等十几个,貌似其中就有凤阳巡抚兼职漕运总督杨一鹏。

    黄汉要把自己从朝局之中撇清才能够实现韬光养晦的目的,此时哪能公然跳出来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罪官求情?

    见东平侯一脸为难之色,杨帆再次跪下磕头道:

    “侯爷,人人以为家父担任漕运总督富得流油,可是我这个嫡长子可以拿身家性命担保家父根本没有做任何出格之事。

    家中的田产、财产真没多少,为了营救身陷囹圄的父亲,前天我家三弟刚刚把变卖家产的三万两银子送来了。

    学生请侯爷拿上这些银票帮忙疏通关系,杨家满门一百余口都会感谢您的大恩大德。”

    黄汉笑了笑,既然这个孝子肯变卖家产救父亲,一定不是个没有担当之人,于是黄汉附耳给杨帆出了一个好主意。

    其实也没什么,拿圣天子刚刚下的罪己诏做文章,他让杨帆花银子雇佣人在京师散布流言,评论皇帝的罪己诏。

    重点是流露出京师老百姓没见着皇帝的罪己诏有什么实质内容,纷纷议论最起码也应该大赦天下,如果不肯大赦天下,也应该施恩于天下人,三年内不判开刀问斩,全部改为斩监候。

    得到黄汉这个金点子,杨帆大喜过望,又跪下磕头如捣蒜,表态杨家一百余口都会感激东平侯救命之恩,杨家兄弟子侄以后一定会报此大恩。

    这一招真的很灵,由于杨帆豁出去了,暗地里雇佣了不少读书人出面公开议论朝政,没多久街谈巷议的内容真的传到了崇祯耳中。

    皇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真的下旨三年内不杀犯官、罪民,杨一鹏貌似保住了性命。

    杨帆走了锦衣卫签事张超的门路,张超知道杨帆如今在编纂“崇祯大字典”约等于是给东平侯干活儿,给了他面子,杨一鹏在北镇抚司昭狱的日子还不算太糟。

    黄汉没想到给杨帆指点了救父之路使得大明的一桩大冤案——郑鄤杖**妹案没有发生。

    因为皇帝下旨三年内不杀罪人,此时下手对付仇家做不到往死里整。

    郑鄤是不是好人另当别论,他肯定是东林党,而且仇视首辅大臣温体仁并且不加掩饰,最后被冠以“杖**妹”这样可笑的罪名。

    而最可笑的其实不是整人和被整的人,而是崇祯皇帝,他水平太差了,看到结案奏疏居然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勃然大怒,最后把郑鄤千刀万剐了。

    如今可好,温体仁做好了整死郑鄤的准备,谁知皇帝下旨三年内不杀罪人,他连忙放弃了计划引而不发。

    朱大典接替杨一鹏当上了漕运总督巡抚凤阳,此人颇有能力也勇于任事,竭尽所能组织被毁了家园的数百万老百姓进行耕种,争取能够在秋天获得收成。

    由于袭杀流寇重新夺回县城有功,朱大典上奏朝廷,原霍邱县训导何炳被提拔为教喻,县丞张有俊被提拔为知县,代理知县倪可大官升一级调任颍州判官。

    原霍邱县知县黄日芳耍小聪明,在流寇夺城前三天、在新知县未到任的情况下把县城丢给倪可大、张有俊等等。

    秋后算账免不了,他被朱大典查明真相后追责,朝廷已经逮拿黄知县进京,同时逮拿的还有弃城逃跑的教喻史士林。

    颍州官吏有守土大功,还有四五千斩获,加官进爵那是板上钉钉,只不过实授一直没下来,朝廷采取维稳为主,暂时不肯调动颍州官员,指示他们再接再厉安顿好十几万饥民。

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颍州张家两员退休大臣没有在流寇攻城之时逃跑,并且在被流寇抓住的情况下大骂不已最后惨死。

    朱大典把这些事迹上奏朝廷后张家两个家主得到了崇祯的追赠。

    张家成为了忠义楷模,朝廷不仅仅给逝者哀荣,也会给予生者入仕的机会。

    大房长孙张德政已经考中举人这一次立刻得到了实缺,被委任为安庆府下辖潜山县县太爷,经历过流寇祸害的张家族人跟流寇不共戴天。

    张家在颍州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名下田产何其多也,为了答谢救命之恩,他们同意以租赁的方式让出十万亩田产交于谷如山组织人手屯垦。

    流寇肆虐颍州地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遇难,吓坏了诸多地主老财和士大夫,在感谢“红旗军”及时救援的同时,都真心实意希望这些敢战还不扰民的壮士们留下。

    知州尹梦鳌和赵士宽等等颍州官吏不仅仅没有制止谷如山、马福临带着手下收罗无主之田亩,还竭尽所能帮着他们把得到的田亩合法化。

    他们还主动跟各大地主协商,采取置换、租赁、购买的方式让“红旗军”屯田连片,以便于进行小流域治理。

    颍州地区地下水自愿丰富,挖掘十米的灌井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地下水,一个灌井足能够保证二三十亩地抗旱需要。

    霍邱县城、颍州城都是大平原难以守卫,唯有城池可凭,因此虽然这里有高达一两千万亩田地,凭借“红旗军”一千几百人马也无法屯垦太多。

    现在只不过搞了一百余万亩及时补种了麦子和马铃薯、甘薯、玉蜀黍,中都地界由于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使得土地矛盾不再突出,不少土地根本无人耕种。

    谷如山已经组织了一两万乡勇武装使用白蜡杆长枪训练突刺,其中也有不少会骑马有武艺之人。

    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效忠,每一个参加训练的乡勇家庭都有不低于三十亩田地,“红旗军”高调宣布只收取一半产出承包所有的苛捐杂税。

    中都地界的田亩都能够做到两熟,老百姓知道只要安心种好自己名下的土地,届时收获七十石粮食就可以留下三十五石自由支配,积极性空前。

    团练武装自然是选拔家世清白有武艺或者会骑马之人,现在有三千六百人半脱产训练。

    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有两个以上男丁的家庭,他们只需要在农忙时节参与劳作基本上不影响家里的耕种。

    遭遇战火洗礼,颍州这片地区的老百姓和乡绅士大夫被流寇教育了,提高了不少认识,终于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知道流寇不灭自己的家早晚有一天会被毁了。

    没有人掣肘“红旗军”组织团练、调用物资,参与训练的乡勇也积极主动。

    死里逃生的知州尹梦鳌和一帮颍州官员亲眼见识了“红旗军”安民、练兵的能力叹为观止,他们根本不去管朝廷是不是猜忌东平侯,愿意跟“红旗军”合作守好这片广袤的平原。

    流民太多,粮食太少,颍州官吏束手无策,眼看着饥民逐渐增多之时,“日月海运”、四方快运联手运来了十几万石粮食。

    那是沈明、黄可造等等跑日本贸易一路顺风,由于熟门熟路一切顺利花了一个多月安全返航,运回来倭国精米五十万石,如今体系内存粮足,完全可以支援内地。

    为了防止饥民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破坏好不容易稳住的局势,“红旗军”拿出钱粮组织了修建防御工事的大工程。

    守卫平原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采取挖掘壕堑的办法省时省力省造价,利用天然河流作为屏障,在宽阔地挖壕堑垒土墙需要大量劳动力。

    “红旗军”给每一个参加劳动的壮劳力开出管三餐每个月给五斗杂粮的模式聚集十万青壮年男子,只要管好这些人就能够确保几十上百万饥民不会铤而走险。

    相对而言,经营靠近长江的安庆府就相对容易许多,灌溉也更加便利,裴元武、罗名士等等在张献忠被打跑后及时组织流民进行春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