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21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21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建议皇帝征调“红旗军”进入山西攻击建奴,不能由着建奴肆无忌惮攻击大明腹地。

    当“红旗军”主力在山西收复失地之时,建奴害怕被断了后路肯定会选择集中人马去山西应对“红旗军”的攻击,继续高歌猛进绝无可能。

    娘的,才几个月而已,皇帝和群臣就不得不食言而肥,承诺的五年不调动“红旗军”已经不作数。

    崇祯的自尊心很强,他不好意思直接下达圣旨,派遣郑国昌和郑之惠赶去山海关用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

    黄汉原本的意图是发动一次秋季攻势,先夺下半个朝鲜经营然后取朝鲜全境,如今情况有了变化更加不能自乱阵脚。

    建奴肆虐三省不知道会造成多少地区无法完成秋收,今年的粮食问题更加尖锐。

    因此黄汉在七月底就下达命令颁发到所有的屯区和兵营,要求民事官和军事将领联合行动确保体系内和驻地的秋收正常进行,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

    中秋节后秋收基本上结束之时,黄汉准备发动进攻拿下汉城立足,然后率领大军把清军赶过汉江。

    为了军事行动具备突然性,他在一帮文官和太监面前有意透露“红旗军”即将攻击的目标是锦州。

    然而刚刚秋分就得到可靠情报,建奴居然肆无忌惮到打穿山西,杀往河南,旗卫送来的有关山西清军的情报很具体,特别提到朔州城已经被建奴占领。

    城里的粮食堆积如山,金银财宝贵重物品不计其数,已知那里有三十几万汉民亟待解救,否责这些人会被裹挟去辽东为奴。

    黄汉面临选择题,是继续执行原计划争夺朝鲜?还是改变计划去山西抢回人口、牲口、粮食和金银财宝?

    不管去哪里作战,都需要精兵猛将,加强训练临战练兵很重要,黄汉再次下达命令全军拉练大换防,以此检验各营的行动力。

    再次完成了换防任务后,黄汉认为经过十个月的整编集训,新编组的“红旗军”具备了打一场大会战的能力。

    黄汉准备暂时放弃夺取朝鲜的计划,命令黄勇留下大部分水师陆战队参与协防,让他多带战船继续跑南洋,再次运回大米。

    黄勇春天的南洋之行去早了一个多月,导致协议中的大米数量不足,这一次仅仅运回来不足八十万石。

    他紧接着跟西班牙马尼拉总督、广南国主、大越国郑家签署了补充协议,估摸着再跑一趟还有不低于八十万石大米可以进口,只不过肯定赶不上回家过年。

    黄汉渴求粮食,因为进入山西打仗,那里银子、黄金贵重物品有可能很多,但是粮食肯定不够吃,还有被清兵、流寇双重祸害的河南,那里嗷嗷待哺的难民何止数百万?

    现在到手一石粮食,就意味着最起码可以救回两个汉人鲜活的生命,争夺朝鲜缓一缓,夺回人口、牲口和物资更加重要。

    黄汉正琢磨着向朝廷请旨,率领“红旗军”进入山西跟建奴主力堂堂正正干一大仗。

    他跟皇帝的约定是发动平辽大战之时不请旨,只要看准了时机就可以出手。

    但是往西调动进入山西如果还是自作主张就显得目无君上,因此需要请旨后才能够出兵。

    谁知朝廷率先沉不住气,黄汉很意外的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山海关的老丈人。

    把二人迎入会客厅落座上茶后,郑国昌当着监军面说话冠冕堂皇,他直接开口道:

    “老夫来此的目的是让你即刻率领人马进入山西袭杀建奴,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尽管开口,但是不要扯什么朝廷承诺五年不调动‘红旗军’这支专注用来平定辽东的人马这种废话。

    如果不能击退建奴,也就用不着你平辽了,建奴直接就把大明给平了。”

    黄汉一脸诚恳,毫不犹豫道:“岳父此言差矣,此时小婿向朝廷提要求岂不是拥兵自重?小婿答应即刻出兵不设前提!

    但是也要请岳父程奏天子,户部已经两个月没有按时给饷银了。要‘红旗军’去跟建奴、鞑子拼命,怎么着也该把饷银给足吧?”

    清兵打进关内,朝廷处处需要钱粮,一时间拆东墙补西墙,已经拖欠了辽饷两个月。

    负责跟朝廷打交道的是郑之惠和高有谋,为此他们经常去京城亲自去户部洽谈,户部尚书侯珣耍无赖,连要银子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混账话都说了出来。

    高有谋心里有数,多次跟黄汉透露出应该给侯恂一些好处。

    黄汉知道侯恂的结局,不想跟这种貌似道貌岸然背地里全是龌蹉的东林党人有瓜葛,坚决不同意,高调表态每个月三十万两白银的辽饷一分、一毫都会用于辽事,绝不跟任何贪官污吏妥协。

    此时皇帝派遣阁老上门来谈调兵事宜,黄汉不把朝廷拖欠了两个月辽饷的事情趁机捅破天,顺带着给侯恂穿小鞋更待何时?

    郑国昌知道虽然朝廷财政吃紧,但是在用人之际砸锅卖铁也得凑出军饷,他表态道:

    “老夫回京之时会面奏此事,也会督促户部尽快把辽饷下拨。要是侯恂那老匹夫敢刁难,老夫一定当着天子和满朝文武骂他个狗血喷头!”

    郑之惠也附和道:“‘红旗军’按月拿足饷咱家亲眼所见,为此大将军已经不知贴进去多少银子,户部此事做得太过分,咱家也要弹劾户部尚书。”

    黄汉不失时机道:“既然如此本爵请郑公公和岳父代为程奏一事,请圣天子恩准。”

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银铜币() 
郑之惠和郑国昌不知是何事,担心黄汉出难题,面面相觑。

    黄汉让徐妙妍和添香、红袖拿来几十个金、银、铜币。

    这些产品已经定型,如今在量产之中,绝对是精工细作,钱币的图案精美且凹凸有致富有手感。

    银币的含银标准跟后世的袁大头差不离,但是足一两,明朝的一两重三十七点五克。

    一枚银币当银一两,当铜钱一千文,为了杜绝一文铜钱的实际价值低于铜料,造成奸商回炉一文币值的铜钱谋利导致民间无钱可用。

    黄汉铸造的钱币最小币值是二文钱,铅占三成镍占一成最贵的铜占比六成,质量强过嘉靖通宝金背钱,还更加精美,如果回炉炼铜,保准会让奸商足亏损一小半。

    铜钱有二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十文以下的材质一样,五个二文铜钱跟一个十文铜板重量相等。

    五十文、一百文的铜币就含一定比例的白银,两个五十文的铜币跟一枚一百文铜币重量相同。

    金币和银币重量相等,金币上有清晰可辨的当银十两的大字。

    黄汉如此做法是先肯定货币的贵金属价值,能够让广大民众、官宦接受,渐渐地会让“四方钱庄”的信用价值深入人心,以后发行纸币就有了可能性。

    铸币不会亏本,因为一枚银币略低于八成的纯度,减去工本费,有两成不足的利润,金币也是同样如此。

    此时不是后世,金价很低,知道黄金走势的黄汉不囤积白银,专一囤积黄金作为硬通货。

    故而这几年“四方钱庄”一直在敞开收购黄金,基本上都是在八比一、九比一之间完成了收购。

    再加上黄勇跑南洋又带回来大量黄金,使得黄汉手里的存量足以做到操控金价,这一次就趁机进行官方定价,一两黄金当银十两。

    这一个简简单单的运作就会使得手里价值五百万余两白银的黄金增值一两成,相当于赚了不足一百万两银子。

    完成了铸币和推广,如果市场上流通黄汉铸造的货币达到一千万两白银计,黄汉会得到二百万两不足的利润。

    估摸着整个大明和周边国家需要流通的货币价值何止一亿两白银之多,这事儿黄汉给办了会赚多少?

    因此黄汉挑朝廷需要“红旗军”临危受命之时,又是朝廷欠了辽饷两个月正人穷志短之日,请郑国昌、郑之惠程奏皇帝批准自己造币。

    黄汉认为此时被拒绝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大明私钱泛滥,屡禁不止,又由于朝廷贪腐成风,铸币根本得不到利润。

    没有朝廷首肯,早就不知有多少家在造私钱。

    黄汉没有直接下手特意请旨,在需要“红旗军”出大力跟建奴拼命的时候,崇祯肯定会顾全大局,况且皇帝根本不知道这里有多么大的利益。

    郑国昌和郑之惠拿起黄汉放在桌子上的钱币把玩,俩人都爱不释手,果然是人天生跟钱有感情!

    郑之惠道:“大将军,您能够铸造出如此好钱,解了民间一方面无官钱可用,一方面低劣的私钱坑民的困境,圣天子焉有不肯之理?”

    郑国昌知道女婿无利不起早,疑惑道:

    “你把钱做得如此精致有利可图吗?二文、五文的小钱无伤大雅,超过十文甚至于那相当于一万文的金币,百姓、官吏能够放心用吗?你莫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黄汉信心满满道:“只要朝廷同意‘红旗军’铸币,如何大行天下用不着任何人担心,我保证不出三个月,升斗小民会去‘四方钱庄’排队兑换新钱。”

    郑之惠已经完全服了黄汉,他相信黄汉做得到,问道:“不知大将军如何使得新钱能够大行天下?”

    黄汉会有一系列推广方略,此时没有必要多谈,简单介绍到:

    “钱币是用来购物的,军民和官僚拿着当银一两的银币就能够买到一两银子价值的货物,还无需称量,多方便?久而久之当然大行天下。”

    郑之惠点头道:“饶是如此,用不着看成色称重量直接使用确实与民方便。咱家一定会向天子介绍新币的好处。”

    郑国昌也认为有道理,道:“只要手里的钱能够买到东西,百姓们确实不会排斥新钱,老夫会竭力促成此事。”

    老丈人和郑之惠是如此态度,黄汉当然乐于接受,笑道:“阁老和郑公公把升斗小民放在心上为新币美言善莫大焉,本爵谢过了。”

    为了让皇帝安心,监军太监郑之惠和郑国昌第二天就往京师赶,如今从山海关到达京师不会鞍马劳顿。

    因为以工代赈之时都会组织青壮年修路,这条官道修缮得宽敞平整,足够奔驰带减震四轮马车的需要,沿途也建设了服务区提供换马服务。

    山海关到达京师广渠门六七百里而已,四轮马车一路换马用不着起早带晚,保证两天内能够赶到京城。

    郑国昌回京复命,在朝堂上当面质问户部尚书侯恂为何拖欠粮饷足两个月,难道不知“红旗军”需要的粮饷远远不止这些?

    朝廷断饷导致“红旗军”哗变大明将要如何应对?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郑国昌乃是就事论事,因为去年跟女婿谈辽饷份额占比之时侯恂就是当事人之一,当时十几位重臣和内臣的一致公认朝廷给三十万两银子,黄汉还得贴补三十万才能够开销。

    户部尚书拖了两个月辽饷,承诺按时发足饷收军心的女婿岂不是要垫付一百二十万两白银?老丈人心疼女婿,当然跟侯恂不会客气。

    侯恂哪里肯退让,进行狡辩,大倒苦水,指出拖欠粮饷长达半年甚至于一年的军队多着呢,“红旗军”才拖了两个月不算什么。

    这倒是实情,郑国昌不由得一时语塞。

    谁知接下来就有人趁机做文章,阁臣薛国观立刻跳出来弹劾侯恂靡饷误国,紧接着首辅温体仁附议,接下来几十个御史、给事中都来踩一脚。

    原因很简单,党同伐异,侯恂是地地道道的东林党,郑国昌率先放炮,这样的大好机会温体仁焉能放过?

    

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狱() 
至于户部尚书侯恂是不是好人不去论断。

    但是可以证明他给朝廷保举的两个人——袁崇焕、左良玉都不是好鸟,简直是送了大明小半条命。

    还可以确认他的儿子侯方域乃是人渣级别的汉奸,侯方域很有名,复社四公子之一。

    这小子为了谄媚满清朝廷混个一官半职,居然向当时满清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献计,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化为无人区。

    此举以水代兵杀人以数百万计,一举镇压了号称有百万之众的榆园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各部,成功解决了满清初年的一场大危机。

    朝廷钱粮如此吃紧,户部尚书居然靡饷误国,急脾气而且翻脸不认人的皇帝当场把侯恂办了扔进昭狱,户部左侍郎程国祥接管尚书职务。

    郑国昌没想到被人当枪使了,导致户部尚书入狱,他没有一丝歉意,因为他不是东林党人。

    老人家现在立场坚定,认为坑女婿的人都不是好人,都应该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

    因为女婿胸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