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31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31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阳关堡有丢了只有二百余伤兵跑了回来,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被明军释放才得以逃生。

    多尔衮大怒,流寇派遣心腹把这些人全部圈禁起来,可是动作还是嫌慢,整个朔州城守军都知道阳关堡丢了的事实,还知道“红旗军”如今接受投降。

    就在多尔衮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消弭不良影响免得满蒙骑兵情绪低落之时,又有一百余伤兵从偏头关逃来。

    杨大年和张扬等等都是黄汉手把手带出来的将领,他们不仅仅跟黄汉有上下级关系,还有师徒关系,忠诚度无可挑剔。

    家主让所有的将佐们尽可能给面临战败的清军一线生机,杨大年、张扬等等当然用心去做,因此有一百多俘虏被放归。

第六百七十五章:欲盖弥彰() 
这一次多尔衮学精了,立刻派遣正白旗心腹人马把这些人圈禁。

    欲盖弥彰有个屁用!

    这些被“红旗军”释放的伤兵沿途遇见了清军哨马十几批。

    身处险境,无论是鞑子还是建奴,没有一个清兵不为前途担心,见到了跟“红旗军”交过手的友军当然会追问战况。

    这些侥幸逃生的伤兵大多数是鞑子,他们一个个心有余悸,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曾经的遭遇。

    如一阵风般,朔州城里、城外的鞑子、建奴和旗丁都在谈论几千精锐驻防的偏头关如何在“红旗军”猛烈炮火轰击下瞬间崩溃。

    都在描述被明军火炮打死的弟兄们连留下一具全尸都做不到,都在传将佐们想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击如同痴人说梦,都知道了逃回来的人是因为“红旗军”开恩而释放。

    “红魔”转了性,不杀光俘虏的消息再次得到了证实,建奴被动摇的还不算多,绝大多数鞑子产生了动摇。

    鞑子跟建奴其实也是不共戴天,太多鞑子部落被建奴杀得血流漂杵,不知道多少鞑子控弦人跟建奴仇深似海。

    之所以鞑子貌似死心塌地成为仆从军跟着建奴打仗,那是因为被征服的结果,是因为可以把蒙古人遭受的苦难和损失在汉民身上找回来。

    当征服者不再强大之时,当攻击大明产生的损失远远大于付出,唯唯诺诺的鞑子就会露出獠牙。

    鞑子抢劫大明得到了好处,有什么不可以抢劫身边的建奴?

    只不过建奴战斗力强大,鞑子打不过他们,如果“红旗军”打得建奴崩溃,恐怕身边的鞑子就会成为最危险的敌人。

    科尔沁属于铁杆蒙奸,是第一批投靠建奴的蒙古人,由于他们乐于送族里最漂亮、最尊贵的女人给建奴操,属于最受重用的鞑子。

    崇德元年,干了人家妹妹布木布泰的红歹是册封博尔济吉特·巴达礼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博尔济吉特·乌克善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满珠习礼为多罗巴图鲁郡王……

    满清建国之时,为了杜绝尾大不掉,狡诈的崇德刻意把科尔沁部分组成为七旗,分别是图什业图亲王旗即后来所称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旗主和硕土谢图亲王巴达礼。

    扎萨克图郡王旗即科右前旗旗主布达奇、喇嘛什希旗即科右后旗旗主喇嘛什希、卓里克图亲王旗即科左中旗旗主满珠习礼、栋果尔旗即科左后旗旗主洪果尔。

    另外还有郭尔罗斯部两个旗,前旗旗主辅国公固穆,布木巴被封为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镇国公。

    此次出兵抢劫大明科尔沁人最积极,七位旗主除了洪果尔患病不能长途行军缺席来了六位,人马超过一万五千。

    在朔州城集结的有乌克善、满珠习礼和固穆,人马合计本应该超过八千,可惜现在已经不足六千。

    做建奴的帮凶捞表现之时科尔沁部乃是急先锋,因此几乎每一战都有科尔沁蒙古人被打死,乌克善等等已经减员两千余,如今士气低落。

    相对于科尔沁,察哈尔蒙古就显得不那么驯服,孔果尔和额哲的人马都是继承的林丹汗的遗产,他们跟建奴恶战几十年,双方仇恨不是那么快能够忘掉。

    如果跟着建奴混吃得好、穿得好有金银财宝和美女,有光明前途,有奶便是娘的鞑子肯定会忘掉血海深仇。

    但是现如今情况跟历史截然不同,大明有“红旗军”,鞑子还跟着建奴混只能等着“吃死”,鞑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效忠建奴,见异思迁理所当然。

    满蒙骑兵貌似强大,那是在打顺风仗能够发大财的情况下,处于劣势之时,土默特、喀喇沁、察哈尔、敖汉、喀尔喀、兀良哈等等蒙古部落的骑兵自然跟建奴离心离德。

    此时的清军虽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但是诸多蒙古部落头领都在暗地里串联,其中居然有获得满清册封的公爵、郡王一级的大头领。

    多尔衮打仗拿他老子野猪皮比不够看,他可没有不管明军几路来我军只奔一路去的果决。

    他在患得患失,想坚守朔州城又怕守不住,想跟“红旗军”野战拼个你死我活又怕两白旗损失过大。

    多尔衮、多铎两兄弟邀请关系不错的乌克善和满珠习礼兄弟俩商议对策,这两位蒙古王爷都是历史上跟多尔衮私通的满清孝庄皇后的亲哥哥。

    福临一个小娃娃能够成为满清顺治皇帝,不仅仅是他妈偷人偷了多尔衮获得支持的结果,也有很大因素是来自于科尔沁的力量。

    满蒙四个王爷都没有破敌良策,多铎亲眼目睹了“红旗军”犀利的炮火,告诉三位哥哥道:

    “本王十一岁就开始杀人,十三岁就跟着老汗领兵上阵,从来不知道偎战是什么滋味,但是想到即将跟黄汉那厮决战,总有率领人马远遁的渴望,麾下儿郎们也没有了战心。”

    满珠习礼比多铎大四五岁,也是从小就跟着他老子厮杀,见一向目中无人的多铎如此畏惧“红旗军”,问道:

    “豫亲王,那‘红旗军’难道就无懈可击?你我麾下的百战勇士弓马双绝者不知凡几,组织他们破阵也做不到吗?”

    多铎道:“以前跟明军交战,每一次都会遭遇他们的火器打击,但是我军都能够战胜。

    可是不知怎的,那‘红旗军’的火器就是不同凡响,一旦接战总是能够不停打放,貌似无休无止,我身披坚甲的巴牙喇都承受不住一颗铅子,一旦被击中十有八九会阵亡,如何破阵?”

    乌克善听了觉得头皮发麻,小声问道:“由此看来我们留在朔州城很危险,不知你们接下来如何打算?可知皇上率领的人马几时能够赶来?”

    多尔衮道:“皇上的人马最好别指望,雁门关、偏头关和阳方堡相继失守,皇上身边又没有乌真超哈营,如何攻击有‘红旗军’协防的关隘?现在唯有靠自己,是战、是走今日就得商定。”

第六百七十六章:胆寒() 
四个满蒙王爷其实都已经胆寒,都在各自打小算盘。

    率领麾下硬着头皮跟“红旗军”拼命,结果无法预料,但是自己的实力被极大削弱板上钉钉。

    以武立国的满清更加注重战斗力,麾下的人马就是主将的本钱,谁敢一把折光了老本?

    多尔衮道:“山西北边破损的边墙多着呢,上方堡、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等等长城关隘我曾经亲自率领大军打进杀出多次,明国守军都不堪一击!

    ‘红旗军’的人马就那么多,怎么可能协防所有的长城关隘?我大清军想走恐怕谁也拦不住,即便是‘红旗军’也不行。

    如果他们的骑兵真敢穷追不舍,我们大可以集中兵力跟他们拼命。

    ‘红旗军’骑兵失去了步兵军阵为根基又少了炮火的支援,我军打个胜仗不在话下。

    放心吧,本王熟悉火器,也会使用,骑马放铳没有准头,打空后无法在奔驰状态完成再次装填,我军只要有足够的人数优势,肯定打得赢!”

    满珠习礼听得津津有味,佩服道:“睿亲王字字珠玑,‘红旗军’靠的就是铳炮犀利,真的进行骑兵运动战,我军只要保持双倍兵力优势,打败‘红旗军’骑兵大有可能。”

    乌克善来了精神道:“我们手里能够组织的骑兵肯定能够超过五万,根据探报分析‘红旗军’骑兵总数也就在两万左右。

    想来黄汉那厮舍不得一战押上所有的骑兵,估摸着咱们撤退之时,‘红旗军’仅仅发动象征性追击装装样子。”

    多铎问道:“十四哥,朔州城里有那么多汉人阿哈和堆积如山的好东西,咱们说走就走不准备采取点行动?”

    多尔衮反问道:“十五弟言下之意是要烧杀破坏一番再走?”

    多铎道:“那是当然,把那些汉狗屠戮一空,把所有的粮食付之一炬,让黄汉那厮得一座烧得焦黑的朔州城。”

    历史上扬州十日的缔造者就是多铎,这小子绝对属于杀人不眨眼的畜生范畴,居然要杀光所有裹挟的汉民。

    见这个小弟一味好杀根本不动脑子,多尔衮只得劝告道:

    “如此做派不妥,首先我大清皇帝就三令五申不得屠杀汉民,再则咱们杀了在朔州城外的几十万汉人,黄汉那厮还不急了眼?

    那时他肯定要倾尽全力追杀我们,即便我军骑兵拥有绝对数量优势,也难免损失惨重,人马丢多了以后咱们在大清国的处境就危险了。”

    乌克善也劝告道:“豫亲王,本王也认为最好不要刺激黄汉那厮,如果咱们把这里的汉人都杀了,‘红旗军’无论愿不愿意也得寻咱们拼命,因为他们无法面对朝廷和军民的责难?”

    多尔衮忽然笑了起来,道:“黄汉那厮的才干无与伦比,‘红旗军’如此能打,明国皇帝恐怕早就如芒在背。

    山西的明军又不是只有‘红旗军’一家,西边有三边总制洪承畴的麾下,北边还有宣大总督杨嗣昌的人马。

    咱们把带不走的粮食、物资都丢给‘红旗军’,不知其他明军见黄汉又立功又得了如此大便宜会作何感想?”

    满珠习礼抚掌大笑道:“妙!妙不可言!果然是睿亲王,您的睿智让我们佩服。明军也好,‘红旗军’也罢,见到了满朔州城的好东西如何不眼馋,弄不好他们会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也未可知。”

    多尔衮叹息道:“明国黄汉已经成了气候,我大清想要消灭‘红旗军’恐怕千难万难,唯有大明朝廷猜忌黄汉等着他们自断臂膀。”

    乌克善道:“这完全符合实际,没有哪个主子会容忍如此厉害的臣子存在,想来黄汉也是个聪明人,自保必须有,也应该不肯消耗实力。”

    多铎道:“我看那厮非池中之物,估摸着没多久就会反叛大明,况且‘红旗军’实力居然强大如斯,我大清军退兵后,明国皇帝就得算计黄汉分割‘红旗军’,我估摸着那时黄汉就会造反。”

    四人讲到此处都觉得精神好了许多,人人不看好黄汉以后在大明的处境,觉得以后的“红旗军”恐怕会要应对内耗。

    他们达成共识,不在此时跟“红旗军”拼命,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逃跑,但是不能闻风而逃,总要在“红旗军”动真格准备夺取朔州城之时象征性打一仗才能够逃之夭夭。

    与敌军主将乱了方寸总想着逃跑相比,完成了分割建奴的明军主将黄汉从容淡定。

    他的目标明确,多多杀奴争取大量缴获!他已经发布命令,让憨子、宋鹏飞、杨大年在留足协防人马的情况下率领麾下来朔州城围猎清军。

    此时“红旗军”大胜清军的消息已经传遍山西、宣大更多打散的明军或者猫在某阴山背后的明军纷纷出来投奔,不仅仅是因为征虏大将军战斗力强大,还因为跟着“红旗军”能够吃饱肚子。

    十一月下旬,出击的三路人马在朔州城西五十里与中军会师,赶到山西寻到征虏大将军中军的张凤翼终于瞧见了空前庞大的“红旗军”。

    没法不庞大,单收编的明军就有三万,骑兵达到足三成,主动报名做随军杂役的民壮多不胜数,最后挑挑拣拣留下了有些技能的。

    有武艺,能骑马,会射箭,读过书等等都算一技之长,人数超过七万。

    骑兵难以练成,这一次只要是主动投靠的明军骑兵都尽可能留下他们,为此黄汉派出整体素质最高的亲兵营少年管理这些人。

    命令刘在旗调整的工作重点,力争让明军骑兵早日端正思想融入“红旗军”。

    此时收留明军骑兵跟几年前大不相同,一是因为“红旗军”声名远播,二是因为征虏大将军权势熏天,三是因为‘红旗军’的待遇足以养家糊口已经家喻户晓。

    第四个原因当然是加入“红旗军”后不仅仅自己前程似锦,家人还能够得到体面,哪怕战死也是死得其所,家小获得烈属待遇生活有着落。

第六百七十七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