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3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3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样做了还会被追究罪责,恐怕以后大明再也不可能策反任何投降建奴的前明军将领。”

    吴三桂反驳道:“父亲,您要搞清楚了,咱们不是向大明投诚,而是向征虏大将军黄汉投降,如今大明和‘红旗军’恐怕要区别看待吧?

    大明皇帝需要顾全大局当然肯接受我父子回归,但是您能保证黄汉也会这样做吗?”

    吴襄哈哈大笑道:“三桂,我的傻儿子,你还是涉世未深啊!那黄汉胸有鸿鹄之志,他若连我们父子都容不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为父估摸着此人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咱们投降大明干什么?

    被扔去辽东打建奴还是死路一条,扔去山陕、河南打流寇也是凶多吉少!咱们就是冲着投奔‘红旗军’而去。”

    吴三桂疑惑道:“父亲的意思是那黄汉早晚会自立?有这样的可能吗?大明江山二百余载,哪里是轻易能够撼动?”

    “唉!以前为父还觉得大明大国泱泱拥有亿万子民不会轰然倒下,但是这几年在内地剿寇感触良多,大明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红旗军’安民养兵早晚会一飞冲天,此时我们父子投靠,他日封公封侯也未可知!”

    “行!都听您的!此时确实是反出大清国投奔‘红旗军’的大好机会,只不过在锦州的家小怎么办呢?”

    吴襄倒是不担心家人的安危,因为他带着吴三桂投降之时长子吴三凤在大明京师国子监读书,现在下落不明。

    在锦州家中的只有续弦吴祖氏和幼子吴三辅,如今大舅哥祖大寿是大清国归顺王依旧在锦州镇守,偷偷地保住妹妹和外甥一条命,以祖大寿这个锦州地头蛇的能力应该不算太难。

    吴襄拍拍儿子吴三桂的肩膀安慰道:

    “大丈夫做事不能拖泥带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想当年你舅舅投降建奴后又骗取当时的大金汗现在的崇德皇帝信任逃回锦州,把一众部曲和两个儿子都丢下了,结果呢?他们在建奴那边不是活得好好的。”

    吴三桂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舅舅已经不是脚踩两条船,未必肯冒着得罪崇德皇帝的风险出手救人啊!”

    吴襄道:“那不一定,我们父子成功投靠‘红旗军’,你舅舅岂不是又可以脚踩两条船?他会不遗余力的。

    况且万一此次大清军大败亏输,以后的辽东形势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汉承诺五年平辽岂是说说而已?

    大明理所当然变成了进攻方,建奴应接不暇,崇德皇帝哪有精力冒着逼反锦州汉军的风险去杀吴家十几口人?”

    父子一番商议达成共识后立刻分头联系忠诚度高的旧将,这些将领全部是不得已才投降建奴,日子过得很不开心。

    现在都得知貌似强大的大清军遭遇“红旗军”后连一仗都没有能够打赢,如今有可能已经被困在山西。

    旧主来联络他们反叛大清投奔“红旗军”,这些将领都高高兴兴答应了。

    这些人中有家小在建奴那一边的并不多,许多人的家小甚至于还在大明,还有的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

    他们对“红旗军”仰慕久矣,能够脱离建奴回归大明投奔“红旗军”当然乐得如此。

    清军开始走背字,奴酋也没有了好运气,他亲自率领人马来到宁武关进行夺关试探。

    奴酋带着人马如果突破宁武关,当天就能够跟朔州城的人马合兵一处,届时兵力会超过十二万,骑兵正兵恐怕得有**万。

    “红旗军”好不容易把清军分割为两个集团,怎么可能让他们轻易会师?

    重兵坚守宁武关一线的长城关隘是能否确保接下来的决战是否顺利的前提。

    如今驻防宁武关的不仅仅是猛如虎、王肇坤还有红旗军一个步兵千总、一个混成千总,两个千总卫所军,拥有四十门一磅弗朗机炮。

    知道宁武关的重要性,为此赶去朔州城南五十里集结的憨子留下了房连栋营,把骑兵千总和九门野战炮带走了。

    阳方堡留守的同样是缺了骑兵千总和野战炮的杨坚营外加两个千总卫所军和几千大明军民。

    憨子认为守城有了步兵和四十门一磅弗朗机炮足够,攻城之时集中四营拥有的三磅、六磅、十二磅野战炮三十六门进行齐射更加有效率。

    清军几万骑兵漫山遍野而来,大多数是一人双乘杀气腾腾,宁武关一时间风声鹤唳。

    别人守关都是坚守不出利用险要跟来敌进行攻防战,房连栋不想怎么干,他认为守关人马足够多,完全可以诱惑满蒙骑兵冲阵扩大战果。

    两个千总步兵加上两个千总卫所军,减去在城头打炮的人马和宣传队、随军医官等等,可以端着自生铳、米尼枪在关墙下列阵的人数达到两千八百。

    这还没有算上两个把总七百二十人的冷兵器战士,其中还有二百二十四个步弓手。

    房连栋在王肇坤聚集商议如何应对清军攻城之时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守住宁武关就能够立功升职。王肇坤不想多事,猛如虎从哨马口中得知是奴酋亲自领兵前来,人马足四五万,也认为出关列阵跟敌军厮杀太过儿戏,不可取。

    宁武关文官武将都觉得这位“红旗军”参将有些狂妄自大,真以为他的麾下都是武神附体,一个个冷笑连连。

第六百八十二章:咄咄怪事() 
房连栋是“红旗军”营官之一,拥有的朝廷品级是从二品蓟镇参将,比猛如虎的级别低了两级。

    见猛如虎和文官王肇坤、监军太监王希忠都不同意自己在关城下列阵杀敌,只得耐心解释道:

    “诸位大人,本官率领步兵背靠关墙列阵杀敌跟诸位坚守关城没有任何冲突。

    本官保证在阵列被清军突破的情况下死战直至战死,不会要求诸位开关放我们入城躲避。”

    痛恨建奴的王肇坤已经死心塌地想追随征虏大将军建功立业,此时当然不肯房连栋冒险出关杀敌。

    见房连栋说宁可死战直至战死也不会要求退守关城,劝导道:

    “房参将忠勇可嘉乃是我辈楷模,只不过本官亲耳听到杨总兵说过,‘红旗军’及其注重兵丁的安全,杜绝任何不必要的伤亡。

    本官认为坚守宁武关很重要,出关列阵拒敌徒增伤亡实在没有必要。”

    猛如虎觉得巡关御史的话有道理,点头道:“只要坚守住宁武关就能阻断清军增援朔州城,就是为征虏大将军夺取朔州出了力,房参将真的没有必要冒险。”

    房连栋诚恳道:“本官真是乃是有的放矢,不存在军事冒险。

    宁武关城头有我‘红旗军’带来的弗朗机小炮四十门,还有原布防的大小火炮二十几门,抬枪四十几杆,太密集了,以至于一大半铳手都没地儿站,使得我军的火力优势不能够完全发挥。”

    这倒是实情,猛如虎问道:“房参将准备如何使得火力优势完全体现?本官愿闻其详。”

    房连栋满脸自信道:“本官亲自率领铳手出关背靠城墙列阵,离关墙三十步到二十步之间可以用独轮车装载砂石、捆绑长枪组合三重障碍。

    几千铳手前方是可以阻断敌骑突入的独轮车阵,后面是坚固的城墙。

    接战的正面仅仅二里宽,纵然清军人马来了几万又待如何?他们又无法一拥而上,只能选择分批突击,一次性出动五六千人马顶天了。

    城外我‘红旗军’将士们列阵以三段击齐射,加上城头火炮和城头铳手的火力,一次性可以倾泻两三千弹丸,足够形成火力网。

    被诱惑而来的清军不明所以,会被当场打死多少?”

    猛如虎听明白了,他挠挠头道:“听着蛮有道理啊!清军见关墙下有明军肯定不会放过,冲上来干仗十之八九。

    有三排独轮车上插长枪足以阻拦奔驰的骑兵,他们在接近之时被炮击、铳击不知会留下多少尸体。”

    房连栋坏笑道:“本官手里的骑兵都被集中使用了,如今只有一个百总斥候而已。

    如果有一个千总骑兵,本官还会乘着清军被打蒙了纷纷逃窜之时冲杀三里扩大战果,最起码能够把受伤跑不快的鞑子和建奴砍了。

    发现清军骑兵杀来之时,我军骑兵立刻返身退回本阵,然后城头火炮继续轰他娘的,不知如此打法清军如何破解?”

    猛如虎麾下有两千余骑兵呢,此时他来了劲,连忙跟房连栋商议怎么布阵,把巡关御史、监军太监和诸多文官武将晾在一旁。

    王肇坤和王希忠也不生气,笑嘻嘻听房连栋和猛如虎完善计划,听着、听着绝对利大于弊不由得全部动了心,他们杀敌的心情也很迫切。

    坚守宁武关即便成功了也肯定得不到清军首级,但是如果用房连栋这个守法,关墙下击毙的建奴、鞑子的首级一颗也少不了。

    宁武关文武都被房连栋说服,立刻紧锣密鼓准备起来。

    满清崇德皇帝哪里会想到人要是开始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他率领人马尝试突破宁武关之时发现了咄咄怪事,守关的明军居然出来迎战。

    再仔细看看不由得头皮发麻,因为他看到了那些独轮车和明晃晃的枪头,看到了红旗招展,看到了紧贴着关墙列阵的三排三四千衣甲鲜明的“红旗军”。

    这是奴酋第一次亲眼瞧见列阵的“红旗军”,不由得用千里镜仔细打量,千里镜这东西“红旗军”中只要是军官都配发,斥候基本上人手一支。

    但是在建奴军中还是个稀罕物,总量不超过二十支,奴酋所在的队伍里也只有八支而已,此时都在用来观看列阵的房连栋部。

    猛如虎的两千余骑兵没有在关城外面集结,在城里整装待发,因为正面有三千六百“红旗军”正兵和卫所军展开三列已经有些拥挤,骑兵出来了没地儿站。

    一千人排一列就是二里,关城据险而筑正面也就是二里一百余步,“红旗军”紧紧地列了三排也有好处,最起码齐射之时弹雨更加密集。

    清军打仗乃是马步战全能,见“红旗军”是这个架势他们如果不肯知难而退一定会使出看家本领,马步协同破阵。

    这种打法乃是骑兵快速接近,然后下马列阵,训练有素的战马发现主人下马后自己返回。

    此时的建奴甲兵都手拿皮盾,一些力气大于常人的巴牙喇甚至于拿着铁盾,他们小跑着前进,推到鹿砦、拒马等等障碍物贴近敌人混战。

    一部分骑兵会冲刺而来在敌军阵列前兜圈子射箭、投掷飞斧、投枪给下马步战接敌的袍泽提供力所能及的配合。

    两军相逢气势很重要,自从老奴七大恨反明以来跟明军对阵都是气势夺人,那里见过面对千军万马还敢在城外列阵且从容淡定的明军?

    奴酋不昏聩,心里明白“红旗军”主将如果没有把握断然不敢行此险招。

    此时此刻他真的犹豫了,因为他想不出明军有什么后招?

    老将舒穆禄·扬古利也瞧清楚了明军的架势,也看出来主子难以决断,关键时刻正是逞英雄捞表现之时!

    他大声请战,声音响亮得足能够让崇祯身边的文官武将都听得见。

    “陛下,臣请令率领本部人马步战接敌!此战不把那些狂妄自大的‘红旗军’斩杀在宁武关下绝不回头。”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红歹是很满意扬古利的态度。

第六百八十三章:战意盎然() 
大清军不能眼看着明军列阵却不去应战直接退走,这样做会打击己方锐气,振奋了明军士气。

    红歹是答应了扬古利的请战要求,取舍两难之时有这位百战余生的老将主攻,再有几千蒙古轻骑兵漫射骚扰。

    杀入明军阵列的那一刻,就是那些胆大妄为“红旗军”的死期。

    他激励道:“我大清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爱卿出马一定要把那些居然敢再城外结阵挑衅我军的‘红旗军’杀得片甲不留。”

    扬古利躬身施礼道“喳!”立刻去挑选甲兵。

    这路清军目前没有吃过“红旗军”的亏,人人都想在崇德皇帝眼前精彩亮相,主动报名步战破阵的巴牙喇、马甲、布甲多不胜数。

    由于去的人多了也无法展开,扬古利点齐两千人参与破阵。

    “红旗军”阵列严整,营官房连栋站在第一排手里是米尼枪,脚下放着钢盾和他的冷兵器开山钺。

    屡战屡胜的“红旗军”不惧建奴、鞑子,主将和官佐、士官都身先士卒排在前列更加激发了每个人的斗志,此时一个个战意盎然!

    城头的明军根本不慌张,人心就是如此,人家“红旗军”都去城外列阵了,自己在城头犹自战战兢兢还能算人吗?他们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