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45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45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汉不怕这些人会翻盘,因为钱粮已经到手,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

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 
什么都是虚的,钱粮最重要!

    黄汉手里本来就有几百万人口,又会影响山西几百万人口。

    有枪、有人、有钱粮、有地盘、有港口、有出海口、有跨时代的水师还怕啥?

    五天前八大皇商和几十家卖国晋商的家小已经由宋鹏飞率领四营人马押着前往虎穴城准备船运皮岛、身弥岛。

    跟回师大军一起上路的还有山西战争难民两万户十万余人口。

    山西商人被连根拔起,“红旗军”自营商号和体系的商贾共同接管山西的生意,以后做生意相当于是集体商店和私人商号公平竞争。

    这种做法是借鉴了国朝前三十年失败的治国模式,什么都是集体、国营,导致为集体、国家卖货物的营业员都成了爷、一个个作威作福根本没有服务意识。

    还导致在没有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商品单一市场没有活力。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合法的前提下、在依法纳税情况下自由竞争,“红旗军”的商号经营不善可以倒闭,不可以动用武力对付竞争对手。

    随着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可以在适当时候推行股份制,改集体所有为股民共有。

    因为集体所有制的生命力弱,在初始之时具备竞争力,过不了多少年就会人浮于事,走市场化才是必由之路。

    山西、宣大已经被打破了旧制,黄汉必须长期控制这里才能够使得改革成果不会化为乌有。

    相信有一两年时间,几百万山西、宣大老百姓在“红旗军”管理下不饿肚子、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他们就会成为忠于黄汉的良民。

    以后鞑子、建奴再想从山西、宣大得到铁和粮食难于上青天。

    大明时期鞑子为什么战斗力急转直下最后发展到连建奴都干不过?

    那是因为大明长期控制贸易,使得鞑子的马匹、牛羊卖不上价钱,连得到一口铁锅都是天价,太多蒙古部落的控弦人使用的羽箭连铁质箭头都做不到,而是以骨头磨制而成。

    努尔哈赤得益于认了李成梁为主子,得到了扶持,故而才能够在统一女真后征服蒙古诸部。

    建奴尤其重视贸易,早期从辽东抢来的海量金银财宝都通过晋商转换成了盔甲、武器,因此打得鞑子大败亏输,打得大明丧师失地。

    如今山西的商贸被黄汉牢牢控制,以建奴糟糕的生产力要获得大量铁料用于铸炮谈何容易?

    “红旗军”控制边贸后会继续压价收购鞑子的牛羊、马匹、皮货、羊毛,允许自由出关的商品不包括铁器、粮食、火药。

    茶叶、瓷器、丝绸、座钟、棉布、毛衣、毛毯、烈酒、化妆品、奢侈品等等鼓励出口。

    不仅仅对鞑子继续经济封锁,驻防的“红旗军”还要不间断发动局部战争把蒙古人往北、往西驱赶,最好的结果是把他们赶去欧洲劫掠沙俄。

    历史上之所以使得沙俄越过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圈走了辽阔的土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明弱不禁风,鞑子、建奴占了汉人的花花世界。

    汉人拥有的领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鞑子、建奴得到了沃土纷纷往南迁徙,导致更远的北方人口锐减,沙俄染指西伯利亚之时,那里的土著少之甚少。

    有了黄汉,有了“红旗军”,岂肯让诸多异族来抢汉人的生存空间,把鞑子再往北驱赶两三千里一直赶去西伯利亚是五年平辽后的十年计划。

    如果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数百万鞑子和建奴,就不是沙俄来占领远东,而是老毛子们时时刻刻提防四百年前的黄祸卷土重来。

    眨眼间就是春节,虽然战乱过后一片凋零,但是由于身边有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的“红旗军”,山西军民心中安定。

    为了共渡难关,宣传队一直在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已经深入人心,被接济的难民平均只能维持两顿六七成饱,即便如此也少有说怪话者。

    天寒地冻无法施工,只能选择针对性的备料,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都是在矿区,开采石料粉碎为烧制水泥做装备需要大量壮劳力,采煤、开采铁矿石需要的人手也不少。

    原晋商的作坊都在满负荷开工,炼铁、炼钢、炼焦、缫丝、纺纱、织布等等也能够解决不少工作岗位。

    没有人怕苦,因为干重体力活儿能够吃三餐有两顿干的,还能够根据出力大小、活儿的难度拿到五钱至一两五钱不等的工钱使得家中妻儿能够温饱。

    黄汉从来不认为人口是负担,此时出手以工代赈加上救济,使得三四百万老百姓在猫冬之时不会冻饿致死,还使得青壮年能够吃得饱。

    开了春,立刻出钱粮发动上百万人修建沟渠、打灌井,再大量种植耐寒且容易伺候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

    不遭逢三十年一遇的特大灾情,当年就会使得山西屯户生产的粮食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一部分余粮出售。

    只要能够解决饥饿,就会稳住形势,山西、宣大被“红旗军”实际控制已是必然。

    就在大明应对清军大举入侵内地兵力空虚之时,流寇迎来了发展高潮。

    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等等流寇大头目故意释放出攻击西安意图自立为王的消息,引得曹变蛟、左光先等等将领疲于奔命。

    腊月下旬,流寇主力再次经过商洛山杀奔河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连下几座县城抢到了能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粮食,再次裹挟了二十几万人口。

    高迎祥得到细作探报得知襄阳城中有明军囤积的大量军需、武器和粮食,得知由于襄阳一带地肥水美襄王一脉巨富,府邸里金银财宝无数,库房里的粮食堆积如山。

    吃不饱的流寇太想宰肥羊,得知襄阳很肥兵力空虚后,都开始流口水了。

    他们又得知卢阎王的天雄军和沿江一带的“红魔”人马都越过黄河追击清军离襄阳足两千里,意识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

    。搜狗

第七百零四章:里应外合() 
此时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交界处大别山腹地闹腾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也觉得压力大减,一直被天雄军追得满世界乱窜的情况大为改观。

    他们也想打下几个富裕的地方过个肥年,计划奔袭南阳或者襄阳。

    南阳和襄阳这两座城池都是中上等规模,城中有粮食有大量人口,只要军民齐心协力坚守,以流寇糟糕的攻坚能力要想拿下简直是异想天开。

    也是因为迷信城池的防御力,导致襄阳、南阳的文官武将人浮于事,再加上最近捷报连连,不可一世的清军都被打得一溃千里,使得太多大明文武过于乐观。

    黄四方算计晋商和山西、宣大官吏执行收网大计划,“红旗军”跟清军在山西战斗,都需要旗卫提供情报,留在内地工作的旗卫大量北上加强山西、宣大的力量。

    河南、湖广、四川留下的旗卫为数不多,他们当然以加强“红旗军”实际控制地区的探报为主。

    洛阳、开封、襄阳、南阳等等城池的探报基本上已经停顿,这也给流寇带来了可乘之机。

    年底出现了不少贩卖南北货的商贾贿赂守城士卒进入襄阳和南阳这两座城池,殊不知这些人绝大多数是流寇假扮,他们手中有大把抢劫到手的金银故而出手大方。

    守城的武官和士卒还以为遇上了大商家,被买通后根本不予检查,南阳和襄阳都有几百流寇混入,流寇制定的里应外合破城计划离成功不远了。

    高迎祥由于没有遭遇孙传庭的毁灭性打击不仅仅活得好好的,还是流寇的带头大哥,稳坐头把交椅。

    他为了避免内耗,联系上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头领后相约同时巧取南阳、襄阳两座大城,张献忠等等分到了攻打南阳的好事。

    流寇很坏,他们选择下手的时间安排在大年三十夜,届时城里的内应四处放火制造混乱打开城门,奔袭而至的老营骑兵趁势冲入城池烧杀抢掠。

    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大明文官武将麻痹大意,没想到大家忙着守岁过年之时忽然会出现流寇的千军万马。

    高迎祥的铁甲骑兵七八千直接从被内应打开的城门冲入,顺利通过翁城杀奔襄王府邸,襄阳城守军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崩溃了。

    城中的文官武将猛然听见人喊马嘶,看到四处火起大多数在家丁、护院保护下急急忙忙出逃。

    王府卫队都是样子货战斗力不值一提,被流寇一阵砍杀后立刻丧了胆,纷纷抛下襄王自顾自逃命。

    历史上的襄王就很倒霉死于张献忠突袭襄阳城,现在更加倒霉,提前四年被高迎祥堵在堵在府邸里活捉。

    唐王很幸运,他此时正带着两千人马在延绥镇过年,逃过一劫。

    也可以理解为唐王很不幸,如果唐王在南阳府邸,南阳多了两千人马,还有旗卫头目石昆山出谋划策,被张献忠突然袭的可能性就极有可能被避免。

    就不会使得唐王被流寇破了家变成了无产阶级,唐王家几十口人也不会遭遇毒手。

    高迎祥和李自成比张献忠的残忍程度好多了,俘虏了襄王一大家子后没有立刻杀了,而是把他们看管起来,准备作为人质要挟官军。

    张献忠估计应该是以前受过刺激心理不健康,有些变态,不仅仅喜欢无故杀人还喜欢把达官贵人折磨得只求速死。

    献贼破了南阳,占领了唐王府邸后当然奸淫掳掠,王府里的男子都被折磨致死,年轻美貌的女人有十几个加入了张献忠的妻妾团队。

    为何用团队这个词?那是因为献贼经常娶妻纳妾,被官军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又挥刀把妻妾斩杀一空。

    据传献贼为了办那事方便,最喜欢妻妾们上身穿得整整齐齐并且涂脂抹粉,下面赤条条……

    襄阳、南阳果然富裕,流寇洗劫后得到了以数百万两白银计的贵金属和贵重物品,还到手了大量粮食、马匹和武器,两个城池里被裹挟的老百姓超过二十万。

    崇祯十年正月初五,志得意满的高迎祥以襄阳为襄京,设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左副帅李自成、右副帅张献忠。

    高迎祥委任的大将军有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闯塌天刘国能、射塌天李万庆、革里眼贺一龙、横天王王子顺、混十万马进忠等等十八人,其中居然有根本不在襄阳、南阳地界的靳明虎。

    第二天,再次联合的流寇就开始了攻城略地,他们的破坏力远强于建奴和鞑子,十几座州城府县又被战火荼毒,还好流寇心里畏惧“红魔”没有去沿江地界。

    大明京师的年底一片祥和,明军打败建奴收复实地的消息家喻户晓,老百姓心中安定,都在忙着过年。

    由于皇帝听从黄汉建议确保京畿之地不被战火祸及,因此这方水土比历史上的情况好太多,由于粮价、物价回落,老百姓工作机会多故而挣钱的渠道多,市场一片繁荣。

    升斗小民只要日子过得下去很少关心政治,只要能够买到生活必需品更加不会管一夜之间京畿之地的晋商都消失了,太多铺子、商号换了东家。

    崇祯九年腊月二十七,李若琏程奏天子,锦衣卫三天前接到征虏大将军要求抓捕卖国晋商、抄没晋商在京畿之地的产业后立刻行动。

    现已经抓获人犯三千余,抄没现银五十余万两,另外有价值不菲的古董、字画、珍珠、玛瑙等等贵重物品等待变现,还有大量房产、店面、田亩等待处理。

    初步估计,把抄没的不动产变现后应该还有一百万两白银以上可以上交朝廷。

    经手不穷,李若琏忠于大明忠于崇祯不意味着他手脚干净,估摸着他已经有不低于十万两的好处收入囊中。

    锦衣卫忽然行动抄家、抓人打破了京师的平静,使得官场如同遭遇了地震,人人自危,太多官员联想到了魏忠贤时期跟东林党忽然反目之时的恐怖。

    很快文武百官就觉察出了异样,因为锦衣卫抓捕的居然全是商贾。

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 
没有人是傻子,锦衣卫抓捕的三千余人中有几百人都是晋商住京畿之地的掌柜、账房,有些人还刚刚给不少文官武将送上了年底的孝敬。

    没多久,征虏大将军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就大白于天下,那是因为李若琏向皇帝程奏了下手抓捕京畿之地诸多晋商的原因,还程送了不少晋商通敌的口供。

    文武百官和勋贵中不少跟晋商有瓜葛或者就是晋商代言人的官员勃然大怒,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咱们跟黄汉势不两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