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5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5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陛下能够不执行这样的祖制,足以说明祖制也是可以通融。”

    两榜进士出生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有辩论水平,梁廷栋这番话把崇祯噎得够呛。

    因为他说得有道理,既然执行祖制,那么就必须不折不扣,凭什么任由皇帝选择执行那一条,这不是明摆着的不公平吗?

    张凤翼此时帮腔道:“梁大人快人快语说出了老臣的心里话,公平原则才是朝廷的底线,此时拿祖制说事不合时宜,老臣恳请陛下封赏征虏大将军。”

    杨嗣昌瞧了瞧被张凤翼、梁廷栋驳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的皇帝,心里叹息,他劝告道:

    “陛下,那东奴开出什么条件诱使征虏大将军网开一面,陛下应该清楚。

    东奴建立伪大清国之时,大明判将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都得到了王爵。

    我大明的对手是如此舍得花血本拉拢我大明文官武将,此时陛下还拿祖制不可违阻断功臣的上升空间,不合时宜。”

    温体仁这段时间如芒在背,因为他准备下手对付东林党大佬钱谦益之时出了乱子,跟东林党有瓜葛的司礼监秉笔兼职东厂提督曹化淳出手了。

    本来温体仁是准备办钱谦益结交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由于人证物证都收罗齐了,刚刚准备下死手。

    谁知钱谦益没有束手待毙,托人求到了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之一曹化淳,现在钱谦益的案子已经转交到了东厂。

    这种案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可能办成铁案的,全看主审官的态度。

    机深刺骨的温体仁当然嗅到了危险。

    皇帝用他做首辅已经有了年头,早就过了蜜月期,觉得处境不妙的温体仁有了引退的念头。

    只不过温体仁做首辅六年阴了太多政敌,得罪了整个东林党,实在不知会不会面临墙倒众人推的窘境。

    温体仁想到当年黄汉承诺照顾自己儿孙,认为此时更加应该跟征虏大将军加深感情。

    居阅读网址:

第七百二十二章:辽沈郡王() 
准备退休的温体仁没了顾忌。

    他干了首辅多年,更加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如果要改变现状,唯有赌黄汉选择扶明而不是取代大明。

    他干脆不打哑迷,直接了当奏对道:

    “陛下,老臣以为征虏大将军率领‘红旗军’连续取得雁门关大捷、朔州大捷等等,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老臣恳请陛下进爵辽国公为辽沈郡王世袭罔替。”

    群臣哗然,连郑国昌都不可置信,很是奇怪一向揣摩圣意的首辅为何会直接倒向女婿阵营?

    张凤翼见温体仁捅破了窗户纸,大喜过望,立刻附议道:“陛下理当厚赐辽国公,给予辽沈郡王爵位善莫大焉。”

    梁廷栋道:“我大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岂能被区区东奴比下去,陛下给予征虏大将军郡王爵位,就是告诉天下人,为我大明立下大功不仅仅能够封公封侯也能够得到王爵。”

    几十个重臣平台议事,附议首辅建议皇帝给予黄汉郡王爵位的不足三成,但是没有一个反对者。

    何如宠、孔贞运、黄士俊、贺逢圣、程国祥等等都选择了沉默,他们不准备成人之美也不想逼崇祯就范。

    崇祯见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使了个拖字决,他未置可否,开口道:

    “如此封赏,我大明二百年内都未曾有过成例,这样吧,两天后的大朝会之时由今日竭力主张为辽国公进爵辽沈郡王的几位爱卿提出,让群臣共议。”

    大明朝堂上四处漏风,几十位重臣在平台奏对的内容无法保密,很快就不胫而走。

    当天晚上不夜城的休闲会所、酒楼的热议话题就是此事。

    不少屡次吃亏少了财源的文官武将和勋贵团体恨始作俑者黄汉,闻听皇帝和群臣商议是不是给予黄汉进爵辽沈郡王,太多人炸了锅。

    他们其实不是以为祖制不可违,而是对人不对事,就是想给征虏大将军添堵出一口胸中恶气。

    不少脾气不太好,酒品又很差的勋贵有了七八分酒意嘴里骂骂咧咧,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旗卫记录下来。

    大明勋贵很牛掰,乃是大明最大的蛀虫,有的爵位传了二百多年十几代,这些人的家中巨富,拥有百万资产以上者不知凡几。

    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阳武侯薛濂、定西侯蒋秉忠、襄城伯李国桢、清平伯吴遵周等等都是勋贵团体中有实缺在身的权臣。

    大明国祚二百几十年,勋贵何其多也,不是每一个勋贵都有权,但是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勋贵家中的钱不少。

    只不过这些人比较蠢,不能认识到改朝换代后前朝的勋贵和王爷不仅仅会倾家荡产,还会不得好死。

    如果他们肯齐心协力跟崇祯共渡难关,估摸着勋贵集团能够拿出上千万两白银,因为李自成夺取京师拷饷七千万两银子,有一半就是出自于大蛀虫勋贵集团。

    现在勋贵们酒后狂言,居然敢骂旗卫心中的救世主征虏大将军。

    正在窃听的旗卫们咬牙切齿,暗自腹诽以后跟他们秋后算账之时最好还怎么硬气,别哭得像个娘们儿!

    大朝会上,首辅温体仁一一列举征虏大将军的功勋后抛出进爵辽国公辽沈郡王的重磅炸弹后嘘声一片。

    八成文官武将和勋贵都拿祖制说事儿,坚决不同意大明出现一位异姓王。

    张凤翼和梁廷栋开始跟群臣打嘴仗,最后的结果变成了大家都退一步,如果辽国公在即将开始的春季攻势中再次打得建奴丧师失地收复朝鲜纳入大明版图。

    那么为大明拓土千里的辽国公完全可以凭借这个天大的功劳进爵辽沈郡王。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没几天就传到了黄汉耳中,没想到张凤翼、梁廷栋会为自己索要王爵,更加没想到温体仁站在自己的阵营。

    投桃报李恩怨分明才能够让追随自己的人安心。

    黄汉以军中需要补充官员为由头要了三十个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来军中效力,其中就有温体仁的三儿子温佶。

    温体仁被史书写得一无是处,可是温家没有坏人,唯一的兄弟和三个儿子都没有恶行,这是何故?

    黄汉给出的答案就是,温体仁为了执行皇帝的意图下手搞东林党的手段太阴险,导致东林党恨之入骨,刻意给他扣屎盆子。

    朝廷本来就应该派遣官员去军中任职,黄汉这一次要的都是七品、从七品的文官,朝廷没有理由不同意。

    况且等朝廷实缺的官员何其多也,吏部尚书谢升能够一下子塞三十人去征虏大将军那里,何乐不为?

    温体仁看到了吏部送来的名单,见自己拥有从七品中书舍人品级却没有实授过任何官职的儿子在其中,顿时懂了黄汉提携温家子孙的心意。

    为了把自己的儿子弄去参与五年平辽计划,黄汉不惜拉上二十九人陪同,这份心意足以表明征虏大将军乃是盟友。

    很明显自己抛媚眼没有给瞎子看,征虏大将军果然是个妙人。

    温体仁忽然间有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开朗,天天勾心斗角太累了,放下吧!

    他想过段时间卸下首辅这个沉重包袱,学着张凤翼、梁廷栋,主动要求去辽东任职。

    说不定那时征虏大将军已经拿下朝鲜,届时可以参与恢复汉时四郡做些实事,为大明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原本只要是去辽东任职,绝大多数官宦如丧考妣,现如今截然不同。

    被征虏大将军点名调用的陈组绶、周之茂、许文岐、李含乙、宋天显、温佶等等三十人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

    夺下朝鲜恢复汉时四郡需要的文官武将何其多也,大丈夫能够获得为国家开疆拓土的机会幸甚至哉!

    怡春院被楚楚买到手重新装修后作为“崇祯大字典”的总编辑部,如今这本工具书已经家喻户晓。

    为了掌握汉语拼音主动学习啊、哦、饿等等拼音字母的读书人不知凡几。

    由此可见,哪怕黄汉不能扭转乾坤,仅仅给这个时代留下了“崇祯大字典”就能够惠及整个大明的莘莘学子。

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 
文化的传播就是文明的传承,汉语、汉字、汉族、汉文化奠定了汉文明的基础。

    “崇祯大字典”能够使得汉字更加容易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使得“红旗军”体系官话风靡天下,就是为汉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巧了,被黄汉调用的三十人都曾经参加过编修“崇祯大字典”,他们在离开京师赶去天津卫之前在怡春院高歌取醉……

    因为除了温佶之外的二十九人都认为是自己在编修字典之时被征虏大将军瞧上了眼,故而才有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春季攻势的计划已经完善,黄汉原则上是采取让“红旗军”轮战,绝大多数去年参加过会攻朔州城的将士们开始换防替下留守营伍。

    水师陆战队大量吸收新毕业的少年,如今扩编为七个营,主将分别是黄义、沈明、安小乐、彭怀义、俞飞、皮小虎、曾同享七人。

    在黄汉心目中水师无比重要,是以后全球殖民的武力保障,水师陆战队的七个主将清一色都是在自己身边言传身教的弟子,陆战队员超过八成都是学院派少年兵。

    黄义、沈明等等七位营官不仅仅率领水师陆战队,他们包括陆战队麾下的镇抚官、千总、把总在海战之时同样可以是船长、大副、二副等等指挥官。

    沈明、黄义七人文化水平本来就高,又在基层锻炼几年,都是“红旗军”中的全能指挥官,能够分别领导骑兵、步兵、炮兵、水兵、工兵。

    龙武水师一直在走年轻化的路子,由于学校有地理课,少年们都能够开眼看世界,知道离大明很远的地方大着呢,许多地方至今还没有文明人。

    因此太多少年渴望远渡重洋畅游世界,主动要求成为水手、炮手在水师服役。

    由于战船不间断远航南海,水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得很快,水手、炮手不仅仅都能够熟练打炮、操帆,还人人能够打枪、放铳。

    所有的水手、炮手都能够担任水师陆战队员,但是陆战队员中能娴熟操帆的只有一半人,能够把火炮打准了的队员比例更加低,不超过三成。

    调整防御后,水师陆战队都用不着守土,除了黄义的营伍随同二哥黄勇跑南洋去了,剩下的六个营伍两万四千人参与春季攻势。

    水师陆战队跟陆军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骑兵千总增加了两个把总工兵、一个把总使用哨船、炮艇、舢板在内河进行探报的侦察兵。

    除了人数不限的亲卫营外,其他营头绝大多数正兵上限就是四千,憨子的直属营多一个骑兵千总编制。

    不算上在内地发展的营伍和亲卫营,现在陆军正兵营三十七个,水师陆战队营七个。

    山西、宣大留守的任务交给以憨子、杨大年为首率领的六个正兵营。

    跟建奴对峙的塔山防线留足四营,主将是杨国兵,另外三营主将分别是王志诚、桑羽等等。

    宁远、山海关、蓟镇需要六营布防,主将当然是黄沂州,除了他的直属营,还有黄峰、张扬、袁思明等等五营。

    天津卫留下杨汉威一营正兵。登莱驻守的一营人马主将是杨坚。

    旅顺口、东江镇诸岛需要两营正兵驻守,主将是由于在山西作战立功由实授千总被提拔为营官的卢凯军和黄农生。

    金州前线跟清军对峙的部队是王展鹏、黄峰等等的四个正兵营。

    减去驻守的二十四营,黄汉将要出动“红旗军”正兵营十五个其中水师陆战队两个,总数六万人马进行登陆战,这不包括亲卫营。

    各营主将分别是宋鹏飞、杨国恩、黄龙、毛承禄、高忠义、郑学伟、刘四海、杨谷、王根生、刘奋勇、尚可义、李惟鸾、郑学武、彭怀义、安小乐。

    沈明、皮小虎、曾同享、俞飞的四营陆战队不参加登陆战,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和江河、湖泊率领麾下袭扰清军,炸毁、拆毁浮桥袭击敌人的补给线。

    卫所军有四十五个千总参战,总人数五万,已经在皮岛、深弥岛、旅顺口、青泥洼口等待的移民足五十万。

    第一批移民中的十万青壮年给予钱粮作为随军劳役率先登陆朝鲜,这些人全部已经集训超过一年,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也有些战斗力。

    打败了清军主力,一个千总卫所军率领两千随军劳役参与拉网搜寻密林山岗,消灭残敌。

    这些随军劳役就是以后保甲联防的中坚力量,等拿下的地盘没有了抵抗力量之时,立刻接四十万家小前来团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