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5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5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许定国有多该死?既然他被旗卫审讯出了家财二三十万两,黄汉当然以贪赃枉法要了这个汉奸一大家男丁的狗命,让他家断子绝孙。

    王朴等等将领贪赃枉法的数额远胜于许定国,见许家十几颗人头滚落,王朴当场吓得大小便失禁。

    这人乃是个逃跑将军,最后是被崇祯皇帝明正典刑,黄汉没有杀他,在大集会后给予警告,把王朴其他武将全部释放,命令他们十天内离开山西、宣大。

    实力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所顾忌,放了这些克扣军饷喝兵血的将佐们,就是把“红旗军”接管明军后的章程大白于天下。

    以后做事就会方便许多,想追随黄汉的低级武官会趋之若鹜,害怕被清算的高级官佐肯定会敬而远之。

    财政枯竭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粮少饷的军队多不胜数。

    如总兵官、参将、游击等等有实授在身的高级将领能够克扣军饷豢养家丁,低级官佐能够截留的粮饷实在有限。

    黄汉从来没想过收留那些大明游击以上级将领,过早的放出风声让这些人躲着自己躲着“红旗军”何乐不为?

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张网() 
刘之纶和方正化率领人马回京后得到了厚赐,刘之纶高升礼部尚书兼职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了。

    兵部尚书一职委任给了崇祯无比欣赏的杨嗣昌,这一次不是虚衔而是实授。

    因为崇祯跟杨嗣昌讨论当前局势之时,杨嗣昌奏对“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四正六隅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这里的江北跟后世不同,是指中都凤阳北,四位巡抚责任到人负责进剿。

    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这里的江南乃是中都凤阳南,没有过大江,负责这六个地方的巡抚以守好辖区为第一任务,在做得到的情况下协剿。

    四个主攻、六个主守加起来正好是十个巡抚协同作战,是谓十面之网。

    三边总督洪承畴、五省总制卢象升两位能打的封疆大吏随贼所向,专司征讨,中心思想是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

    这个办法一经杨嗣昌提出,崇祯当即便拍板同意了杨嗣昌的这个计划,拉着他的手感叹道:“朕用卿恨晚矣!”

    于是乎,杨嗣昌上奏崇祯,想要完成四面张网围追堵截流寇的大计划,还得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

    崇祯就是个头脑容易发热的年轻人,他信任谁那是真掏心窝子,认为杨嗣昌才干堪比黄汉,就不遗余力进行扶持,当场答应了加派剿饷,没几天就下旨安排实施。

    大明全境“因粮均赋”,每亩加派米六合,以每石折银八钱征解,另每亩又加征银一分四厘九丝,田赋加派达三百三十万两。

    杨嗣昌有才华吗?他的执政措施正确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杨嗣昌不足以使得大明摆脱内忧外患走向中兴,连稳住局势都够呛。

    他的才能太具备局限性,因为是官僚世家出身,杨嗣昌从小锦衣玉食,眼睛里瞧不见升斗小民。

    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流寇之所以屡剿不止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活不下去了。

    他提出增加剿饷,短期内大明增加了兵马钱粮能够打好几仗,如同垂死之人打了一针吗啡,可以使得几个月内貌似形势一片大好。

    过了药效后,大明过不下去的农民会更加多,纳税人大批逃亡,大明税赋大量减少会更加虚弱。

    大明财政要收到手剿饷加派的三百三十万两白银,地方官府不加收双倍以上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大地主、达官贵人不买账,加税会分摊到已经难以为继的自耕农手中。

    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多青壮年铤而走险杀官造反,流寇接下来会更加壮大。

    还有一条也很重要,杨嗣昌此人不识人,更加谈不上知人善用,他居然举荐大忽悠熊文灿取代皇帝已经不信任的卢象升为五省总督。

    能打有担当的卢象升被明升暗降,当上了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从二品左布政使,没几日就远赴大西南任职。

    承宣布政使绝对是个文官,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由此可见崇祯极度不满卢象升对待唐王的态度,再也不肯他领兵。

    把卢象升放去云南担任地方官也是因为镇守云南的沐家对大明忠心耿耿,征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麾下有精兵猛将。

    中都、河南战场将要换上的剿寇主将之一是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吹牛者熊文灿。

    此举真是害人害己,害己乃是因为熊文灿主抚,跟杨嗣昌对待流寇要强硬,宁可杀错觉不放过的方略背道而驰。

    杨嗣昌不相信流寇,一定要杀之而后快,原因是当时担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老爹杨鹤采取“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策略以失败告终。

    流寇都是混账王八蛋,他们欺负老实人,在被官军打得难以为继之时骗取杨鹤信任接受招抚,恢复元气后又纷纷揭竿而起,使得杨鹤因为围剿流寇不力,被崇祯下狱论死。

    老爹的前车之鉴,杨嗣昌岂肯重蹈覆辙?对付流寇就是一个字“杀!”。

    然而他不会用人,推荐的第一大员熊文灿就跟他唱反调。

    历史上直接的恶果就是张献忠得到了喘息之机,降而复叛,使得直接十面张网计划付之东流,使得熊文灿因此被朝廷缉拿下狱最后杀头。

    用人应当如履薄冰,知人善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崇祯被袁崇焕忽悠委以重任就是害人害己,杨嗣昌在大明最重要的节点举荐大忽悠熊文灿担任五省总制,害人害己还误国误民。

    杨嗣昌接下来还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重用左良玉给予了“平贼将军”头衔,使得左良玉在几十、上百总兵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明仅有的八个挂将军印的总兵官之一。

    左良玉有多坏众所周知,弹劾他的折子多不胜数。

    不识人的杨嗣昌根本漠视左良玉杀良冒功、烧杀抢掠干的坏事比流寇还要多,委以重任。

    而历史上,就在十面张网的关键时刻,左良玉收受贿赂故意放跑了张献忠,导致杨嗣昌苦心经营的十面张网计划功亏一篑。

    这才有了以后的张献忠奇袭襄阳,使得心力交瘁的杨嗣昌又惊又气死于任上,这又是用错人害人害己的经典案例。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大明有“红旗军”接管了山西、宣大四百余万饥民,京畿之地没有被建奴再次祸害,大明朝廷的日子比历史上好了许多。

    只不过因为缺席了孙传庭,高迎祥和他的主力还在,这彪铁甲骑兵的奔袭能力远强于内地明军。

    直接导致襄阳、南阳过早的被流寇钻了空子,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得到了大量钱粮、武器、金银财宝和十几万体力不错的青壮年。

    流寇的实力远强于历史,现在正兵分四路攻城略地,张献忠再次越过大别山地区往中都突进,已经接近到了扬州西一百余里的仪真县。

    故土难离的高迎祥又率领主力进入陕西,一直打到汉中现在正在往川北挺进,意图祸害天府之国。

第七百二十七章:平辽第一战() 
没有了天敌孙传庭的感觉真好,高迎祥、李自成、老回回率领人马通过周至县黑水峪之时没有出现明军伏兵,走得无惊无险。

    高迎祥没有忘了他任命的十八个大将军之一靳明虎。

    派人去太行山上寻找厉兵秣马的“插翅虎”部,要求他们下山跟“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合兵一处共谋大事。

    赵十三、靳明虎等等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因为“红旗军”实际控制了大半个山西,他们屯兵的太行山其实介于征虏大将军和朝廷势力范围的中间地带。

    自从告知八百因为跟清军英勇作战赢得赵十三、靳明虎信任的山贼真相,并且接纳他们为“红旗军”,人人享受正兵待遇后。

    这彪山贼武装有了一千余“红旗军”正兵和旗卫,大小头目都是“红旗军”,总兵力超过一万,总人口接近十万。

    认为自己拥有了成为大明将军的可能性,“插翅虎”部的大小头目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段时间不遗余力强化训练麾下人马,纪律性和战斗力都大为提高。

    穷的是升斗小民,流寇、山贼中的积年老匪不可能穷,他们积攒的好东西多着呢,只不过他们手中的金银财宝难以用来购买粮食和物资。

    靳明虎和赵十三等等截然不同,他们不仅仅能够得到军饷、粮食供应,还可以用积攒的金银从附近的“红旗大粮行”购买粮食。

    介于“插翅虎”部的特殊性,缴获归公不是归于“红旗军”总部,而是归属于“插翅虎”这个集体,由赵十三、靳明虎、戚于国等等主将共同商议后进行分配。

    因此“插翅虎”部的财务自主权比“红旗军”正兵营大得多,他们有银子还能够从“红旗军”体系的商行、粮行买到生活必需品和一部分消费品。

    现在赵十三和靳明虎等等将领都能够经常喝到将军凯旋系列白酒。

    这彪人马的家眷也在山里劳作,种地、打猎、收集山珍药材等等也能获得一些收入。

    再经常出山抢地主、打土豪,又不间断黑吃黑打山贼、流寇搞些外快,“插翅虎”部的小日子当然过得红红火火。

    他们在山西跟河南、北直隶接壤的山区约等于形成了武装割据。

    区域内的十几个县城、州城都有旗卫渗透,大部分县太爷、知州都跟“插翅虎”达成默契。

    因为山里有一股兵强马壮的山贼,声名赫赫,曾经打得清军丢盔弃甲。

    故而没有其他流寇肯来这里捋虎须,也没有官军敢进山进剿,附近的山城到是少了被战火波及的可能性。

    布局内地乃是走闲琪,尽可能保住一些地方少被流寇祸害,对于黄汉来说目前的首要大事不是剿杀流寇,而是完成五年平辽大计划。

    万事俱备,平辽第一战即将打响,出击目标朝鲜汉城,登陆点江华岛。

    梁廷栋、张凤翼、郑孝文、杨一鹏、孔闻诗等等文官都知道这场战斗注定要载于史册,纷纷要求入军中效力。

    他们在得到征虏大将军首肯后带着几个家丁轻车简从赶到天津卫出海。

    如今的天津卫空前繁荣,海上商船、货船、战船川流不息,陆路上客运四轮马车一个时辰内有五十几辆进站出站。

    不仅仅是跑京师的一天十几个班次,跑永平府、虎穴城、三屯营、遵化、保定等等甚至于济南府,都有定期班次。

    由于刚刚开河不久,南北漕运恢复,冷清了一个冬天的内河码头也是一片繁忙,成群结队的纤夫喊着号子向前倾斜着身子奋力前进,大量从江南、湖广运来的粮食在这里分载。

    天津卫的地盘隶属于“红旗军”接近一年半,杨汉威、郑学武率领两营人马驻守此地,现在已经把原明军全部改造完毕,去年底大扩军之时,一部分转为正兵,一部分成为了卫所军。

    这一次郑学武营将要带领三个千户卫所军参与朝鲜战争,杨汉威营和三个千户卫所军留守。

    “红旗军”染指的地盘与众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没有乞丐和流浪者。

    大明朝没有人权,卫所军发现乞丐就会抓捕送去砖窑自食其力。

    在人人都能够得到足以糊口工作机会的情况下,再出现沿街乞讨的健康人就不可以容忍,强制劳动必须有。

    没有乞丐,人人自食其力,有小脚老太太参与管理城市为生,有大量修建的公共厕所和给排水系统,繁华整洁的天津卫吸引了不少官员、商贾来此定居。

    由于黄汉极度重视医疗卫生,一直在培养医疗团队开办医院,如今在京畿之地乃至于整个大明州府开设了近现代医院几十家,输血、输液治疗渐渐地被大众认可。

    直接的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上该病故的人由于得到了相对科学的治疗没死,而且他们逃过一劫后说不定多活几十年都大有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光启,如今他老人家每天打半个时辰太极拳,早上教书育人,下午指导研究生搞科研,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

    吴有性、李中桦、李中梓、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叶紫帆、尤乘等等有官身的医学家得到了“红旗军”的财力、人力支持,人人精神焕发。

    他们到某地任职,某地就会开设新医院,他们还亲自坐堂问诊。

    科学医疗,加强卫生管控,使得孕妇由于难产死亡导致一尸两命的惨事下降了超过七成,使得婴儿夭折率大大减少。

    为了防止老百姓为了省钱,冒险让孕妇在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