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6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6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不肯投降的清军占了上风又待如何?等待火炮运动到位,在数百门火炮攻击下,汉城注定半天都无法守住。

    因为根本不是有预谋的造反,而是由于耿仲明一时间头脑发热跟阿尔津挥刀子,使得家丁误会家主要倒戈叛清投明,导致一场无组织的厮杀瞬间爆发。

    又由于耿仲明跑回汉城后立刻用预先准备好的巨石、沙包堵死了几个城门洞,导致没有人能够往城外跑。

    鞑子、建奴马术好也没有用,他们没有牛掰到能够打马飞跃城墙。

    约等于被家丁绑架,耿仲明捶胸顿足了不到一刻就淡定了,他具备无赖精神,属于恬不知耻的恶徒,决定赌了。

    耿仲明很迷信,他认为这是天意,老天爷在他无法抉择之时替他做了决定。

    如果他带着斩杀建奴、鞑子足四千外加献汉城的功劳回归大明,不但能够保住性命,保不准还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耿仲明当然不会痴心妄想到当上大明的王爷,他心里也知道所谓的满清怀顺王听起来不错,其实屁都不是

    振作精神的耿仲明开始率领麾下攻击还保持建制的建奴、鞑子,这个汉奸人品很差,能力却是不差,有了他亲自指挥倒戈军的情况好了许多。

    由于是城市巷战,使用火绳枪的汉军和高丽兵近距离射击,建奴巴牙喇都发挥不出战斗力,往往被以前无比鄙夷的尼堪们迎面打成筛子。

    也是因为汉军和高丽兵拥有不少火绳枪,如果都是使用冷兵器,即便人多势众也未必就能够打败四千左右的满蒙联军。

    耿仲明组织了足八百汉军铳手列阵进行三段击,往往打得列阵迎敌的建奴横尸遍地。

    虽然汉军、高丽军的伤亡率不低于满蒙骑兵,但是好在人多势众,没多久城里的局势就被叛军控制住。

    发现倒戈军占了上风,汉城里的军民都开始痛打落水狗,连建奴带来的旗丁和阿哈都纷纷叛变。

    在满城十几万军民、奴隶都喊打喊杀的情况下,还在负隅顽抗的鞑子、建奴已经越来越少。

    建奴、鞑子在驻守汉城期间安家娶妻纳妾的不在少数,他们这些家庭原本是汉城里人上人的存在。

    卑微的人群一旦爆发更加残忍,不仅仅平时高高在上的鞑子、建奴被乱刃分尸,家中女眷……

    城外的“红旗军”中有不少人渴望杀入汉城擒拿耿仲明千刀万剐,这些大多数是有亲人在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祸乱登莱之时罹难。

    崇祯五年春天投奔“红旗军”的张庚乃是原登州总兵官张可大的幺儿,他痛恨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叛将,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张庚十六岁主动加入“红旗军”由于有文化底子在军事训练中肯吃苦,六个月后就成为了正兵,这几年多次参加军事行动立下军功,现如今已经是毛承禄营火枪手百总。

    黄汉用了不少东江镇旧将,委任为营主将的有好几位,但是不意味着这些人马就是东江兵。

    东江镇已经被“红旗军”同化,原来的东江兵包括黄龙、毛承禄、尚可义等等高级将领的家丁通过正兵选拔后都打散到了“红旗军”各营。

    因此黄汉实际控制了大明九边重镇中的辽镇、薊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达到了九边的一大半,还外加不在九边之列的东江镇、登州镇。

    “红旗军”将领不豢养家丁,由于将士们的钱粮都是在“红旗大粮行”、“四方钱庄”发放,将领们也无法贪污喝兵血。

    为了提高将领们的忠诚度,黄汉给予将士们的待遇基本上是参照大明营兵标准加一倍发放。

    一个游击将军的年收入接近五百两银子外加五十石麦子,达到大明县太爷年俸的十倍,是普通“红旗军”正兵的十五倍。

    有了这样的收入,即便这个游击将军家有三四十口人不工作,完全靠家主的俸禄过日子也足以温饱达到小康水平。

    东江镇将领本来就不富裕,能够克扣的军饷有限,现如今用不着养家丁,到手的俸禄都可以留给老婆孩子,绝大多数将领的日子反而过得更加好。

    毛承禄就对现在的收入比较满意,他是大明副将,一年能够拿到接近一千两的俸禄。

    如今在虎穴城安了家,几个儿女都在大学堂读书,闲不住的妻妾也在工作,还都是体体面面的管理者,月饷能够到手三四两银子。

    毛承禄知恩图报,憋足了劲想为征虏大将军效力,可惜没有摊上去山西打建奴的好事。

    现在终于等到了争夺朝鲜之战,毛承禄一直想亲冒矢石参与夺城立下大功,谁知清军怂得一塌糊涂,“红旗军”至今都没有得到拉开架势好好打一仗的机会。

    眼看着汉城又有可能唾手可得,毛承禄郁闷无比。

    吴襄拥有总兵官头衔,如今不再领兵而是负责后勤管理军需,隶属于总赞画部,拥有赞画将军职务。

    知道老熟人张存仁被关在木笼囚车里唉声叹气,吴襄拿了一只鸡一壶酒前去探望,自知时日无多的大汉奸此时怂得一塌糊涂。

    见到吴襄如同见到了救星,张存仁立刻哭得泣不成声。

    他赌咒发誓只要征虏大将军留下他一条小命,以后哪怕为大将军牵马坠蹬也心甘情愿。

    已经亲眼见到了“红旗军”攻坚如履平地,去年又亲眼见证了“红旗军”野战打得建奴狼奔豕突,吴襄深知以后主宰天下的就是征虏大将军。

    他要向黄汉表忠心还唯恐不及,哪里肯为张存仁美言。

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鸡() 
吴襄只是口头安慰张存仁道:“张大人莫要如此,征虏大将军没有意图杀你,而是送交京师请天子定夺。

    ‘红旗军’将领中人才济济,征虏大将军有可能不在意你这样在辽东征战多年的将领。

    但是大明能打敢战的将领少之甚少,说不定崇祯皇帝会留下你重新为大明效力也未可知。”

    闻听此言已经绝望的张存仁内心里又升起了活下去的希望。

    本来食不甘味的他顿时胃口大开,脏兮兮的双手捧着肥鸡啃得满嘴流油。

    张存仁灌下去一口将军凯旋牌高度白酒,赞美道:“好酒,吴大人,本官记住了这顿酒肉,如果有机会活命,以后一定会予以厚报!”

    吴襄笑道:“你要记住了,有机会活命以后也得躲着‘红旗军’,无论你怎么折腾,都不可能是征虏大将军的对手。”

    “唉!悔不当初啊!本官实在不知‘红旗军’已经强大如斯,如果早知道,就会率领家丁擒拿耿仲明那厮倒戈。

    如果成功了,本官恐怕现在应该是‘红旗军’的座上宾而不是阶下囚。”

    吴襄最是了解那帮关宁军旧将,死了赵率教、满贵、何可纲等等铁骨铮铮的汉子后,剩下的都被大舅哥祖大寿带坏了,一个个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东西,对建奴主子也大多数是阳奉阴违。

    当满清那一边的关宁旧将得知倒戈的耿仲明、姜新、薛大湖等等被征虏大将军留下性命,得知没有来得及投降被打得面目全非的张存仁难逃死罪。

    估摸着在接下来的锦州攻防战、复州争夺战中,临阵倒戈的不知凡几。

    吴襄感叹道:“征虏大将军乃是人中之龙,有他在,五年平辽只是等闲,本官的脑子就是比尔等好使,相信有了你这个经验教训,再肯陪着建奴殉葬的原大明将领不会太多。”

    张存仁点头道:“但凡有一点点办法,好好的汉人岂肯认愚蠢而且野蛮的建奴做主子,以前那般都是为了活命而已。发现跟着建奴必然死路一条,谁肯继续犯贱?”

    吴襄站起身走了,留下一句话:“后悔迟啊!你为何此时才想开了?”

    张存仁闻言呆若木鸡,忽然间再次嚎啕大哭……

    “红旗军”没有趁着混乱夺城,汉城内乱了大半天带一夜。

    第二天晌午基本上把城内建奴和鞑子肃清的耿仲明、薛大湖等等在城头打起白旗。

    劝降瓦解清军起到了成效,汉城军民不战而降,奈何“红旗军”将士们欢呼雀跃者寥寥。

    平辽之战夺取的第一座城池具备里程碑意义,入城仪式总要搞得隆重一些。

    宋鹏飞直属营、毛承禄营、刘奋勇营的三营人马足一万两千排着整齐的队列入城。

    宋鹏飞、孙传庭、郑孝文、毛承禄、孙元化、郑之惠、梁廷栋等等几十文官武将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前列,汉城军民夹道欢迎。

    现在的黄汉是文官武将重点保护对象,汉城刚刚投降谁能确定那里没有亡命之徒?

    万一征虏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入城之时被乱箭、乱铳袭击谁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责任?

    因此宋鹏飞、孙传庭强烈要求近卫营和征虏大将军依旧在城外驻扎,等待入城大军确认控制住汉城局势后才会请大将军在汉城内设立行辕。

    宋鹏飞、郑孝文等等进城的当天就开始忙碌,麾下人马清查户口,统计缴获,封查库房等等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

    投降的汉军、高丽兵的主要工作是把一万几千具尸体运出城池掩埋,这个工作比较轻松,汉城最北面一段深挖的壕堑被利用了。

    建奴、鞑子光溜溜的无头尸体扔下去填上土就算入土为安。

    战死的倒戈军的待遇好一些,他们留有全尸身上也有衣服,埋葬之时排列整齐……

    “红旗军”正规军每营都有野战医院配置,现在所有的医生、护士、医务兵都很忙,因为城里的伤患真不少,人数恐怕接近一万。

    两天后初步统计,拿下汉城到手粮食二十几万石,得到金银财宝以白银计超过五十万两,骡马牛驴等等大牲口一万多头……

    其实能够使得一座城池不需要经历炮火和残酷的攻防战、巷战全须全尾收入囊中善莫大焉。

    汉城里的每一个成年人都会成为重建汉时四郡的劳动者,有了大量耕地而且是撂荒不久的熟地,拿下整个朝鲜需要的屯民何其多也。

    减少了死于战火的军民,自然能够多出大量屯民,在黄汉领导下,每一个屯民其实都是纳税人,因为屯民们生产出的粮食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财富。

    不能杀俘、杀主动投降的清军是硬规定,纵然黄汉千百个不愿意看到耿仲明活着也只能作罢。

    吴襄善于察言观色,见黄汉和诸多“红旗军”将领一个个提不起精神,心里有数了。

    他得知征虏大将军准备把以耿仲明为首的降将送达京师交于皇帝处置主动要求做押解官。

    由于千总以上级降将有接近八十人,吴襄请令后带着身边仅有的四个家丁挑选人手凑足一个百总承担解送任务。

    临走之时,吴襄私下求见黄汉,言辞凿凿耿仲明貌似身体状况很糟糕,保不准会病死在船运途中也未可知。

    这就是多了小聪明少些大智慧的吴襄来进行试探。

    见吴襄如此知情识趣,黄汉没有多说什么,只不过当场表态让跟着祖大寿在军历练了三年多的吴三辅担任“红旗军”百总级镇抚官,隶属于毛承禄营。

    明白了,聪明的吴襄立刻跪下感谢征虏大将军提携吴三辅,随即开始挑选人手。

    吴襄挑选的一百余人无一例外都是有亲人在登莱罹难,百总就是恨耿仲明入骨的张庚,他们特意选择了一艘老式三桅炮船乘坐。

    至于在海上航行的十天耿仲明受到了什么非人虐待黄汉不得而知。

    反正到达天津卫之时满清怀顺王死了,满船将士们和被押送的几十个降将都言辞凿凿耿仲明是旧疾发作暴卒。

第七百三十五章:赌一把() 
汉城汉军、高丽兵倒戈奴隶暴动,使得“红旗军”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启发了黄汉。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已知在建奴的高压政策下,在“红旗军”武力威慑下汉军、高丽兵人心涣散,当然要利用到极致。

    由于一开始就没想着围歼所有的清军,击溃汉城清军防线之时外围的清军肯定有不少往开城、平壤方向逃窜,这些人一定会把“红旗军”的威名传播到平壤守军耳中。

    仅仅靠这些人回去传播小道消息远远不够,还得加大宣传力度。

    黄汉传见刘在旗耳提面命,让他物色几百倒戈的汉军、高丽兵,让这些人以被“红旗军”击溃的名义逃回平壤。

    至于这些未必可以信任的清军是不是回到平壤后又选择替建奴卖命,黄汉根本无所谓。

    黄汉相信多了几百张嘴把汉城发生的一切广而告之,仅仅是耿仲明倒戈杀了足四千满蒙骑兵就会让平壤防线所有的满蒙骑兵猜忌孔有德指挥的三四万汉军和高丽仆从军。

    善于保命善于选择投降时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