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6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6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文官武将眼看着一千余骑兵试图通过一片开阔地,负责拦截的工兵只不过用了十几分钟就形成了路障。

    路障简单有效,是用据马和预制一头带有枪尖的木桩钉入地面,拉开铁丝网,这样的障碍物除非遭遇坦克,步兵、骑兵都会被缠住。

    有了阻止骑兵奔驰的简易工事,火枪手用不着担心被骑兵杀到身边,从容在铁丝网后端枪瞄准,工兵继续挖掘战壕加固工事群。

    观看演习的文官武将接下来就看见几十匹战马冲入铁丝网阵后被缠住、被据马挡住,发出“稀溜溜”悲鸣。

    骑士的衣服、铠甲也被铁丝网勾住,继而被包了白灰的演习专用弹打中宣告失去战斗力。

    孙传庭看得抓耳挠腮,喜不自胜,心中早就完善了利用朝鲜多山、多河流不利于骑兵奔袭的弊端,完成以使用步兵为主困住并且消灭朝鲜境内一万满蒙骑兵的战术构想。

    “红旗军”的独轮车阵本来就具备特色,可以快速封堵开阔地带。

    现在工兵又演习了利用鹿砦、拒马、铁丝网阻碍敌军通过,为率领的随军劳役赢取了挖战壕彻底困住敌骑的时间。

    演习了在旷野快速形成阻截阵地的战法,孙传庭更加有信心困住满蒙骑兵争取活捉建奴的豫亲王多铎。

    做事务实的孙传庭不能满足仅仅看沈明、俞飞等等提供的图纸和沙盘排兵布阵。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宋鹏飞跟着毛承禄屡次往返于鸭绿江上,多次和沈明亲自率领的水师陆战队潜入离江边五十里的山上观察地形。

    他们还经常换乘三四十吨排水量的内河平底船溯江而上,查看两岸的地形,用排除法预估满蒙骑兵败逃之时有可能走的路线。

    毛承禄精挑细选了几十个前东江镇猛兵为宋鹏飞和孙传庭等等将领做向导兼职保卫工作。

    他们这几十人已经是“红旗军”士官,在鸭绿江流域打了十几年游击,一半人乃是辽东矿徒出身,都相当熟悉这一带的山山水水。

    参与观察地形制定计划的将领们都在绞尽脑汁,都渴望逮住多铎,一个月后完善计划的碰头会在孙传庭要求下召开了。

    会议上文官武将各抒己见,又补充了不少阻断敌骑逃跑的好办法。

    比如说控制一条河流的上游建坝蓄水,一旦满蒙骑兵试图趟水过河就泄洪冲他娘的。

    反正这是在攻打敌国,明军不介意使得洪水过后不少区域变成泽国。

    利用山地阻截也是好办法,在敌军必经之路大量准备滚木、巨石人为的制造山体滑坡造成的破坏也可圈可点。

    总而言之,朝鲜的地形不利于骑兵奔袭,有太多的山川河流可以利用。

    满蒙骑兵历尽艰辛接近辽东之时,还有被小型战船、炮艇封锁的鸭绿江这一关要过。

    不知道多铎的命有多硬,能不能逃过层层阻截回到沈阳?

    现在才是四月份,攻击平壤的计划定在八月初一,“红旗军”战士和卫所军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演习。

    负责策划的孙传庭也有足够的时间预设战场。

    朝鲜毕竟不是陕西,孙传庭需要时间熟悉战场附近的山山水水,还要有预案一预案二可供出现意外之时来弥补。

    他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不仅仅经常乘坐快船带着几十人进入鸭绿江上游的密林山岗,他们还找到了十几个附近的山民做向导,询问、记录水文情况。

    黄汉对待敌人很阴毒,制定的总攻平壤的计划发起时间选择在八月一日,此时正是麦子熟了没几天就可以开镰收割之时。

    秋收前夕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味着满清军民劳作了半年,眼看着收成即将到手却化为乌有。

第七百四十二章:误会() 
清军如果不想被困死、饿死死守防线争夺时间抢收麦子才是重中之重。

    有了汉城防线连半天都顶不住的前车之鉴,再有逃亡回去的不少清军把“红旗军”炮火如何犀利广泛宣传,汉军、高丽兵恐怕都不会有斗志。

    还有姜新、陆元华、谢虎、窦快等等无间道大肆宣传怀顺王耿仲明倒戈率领汉军、高丽兵杀光阿尔津以下四千满蒙骑兵的事实。

    平壤防线的守军用不着打恐怕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是不是也如同汉城防线那般自己人打了起来还真不好说。

    多铎何许人也,杀汉人如屠猪狗,视汉官如同癞皮狗,曾经把范文程的爱妾抢来玩了几天再还回去就可见一斑。

    怀顺王耿仲明能够杀八旗将领阿尔津献汉城投降“红旗军”,恭顺王难道就没有杀多铎献平壤向“红旗军”投降的可能性?

    感觉到处于危险之中的多铎会不会先发制人拿下孔有德?

    平壤驻防的建奴跟协防汉城的人马质量有了天壤之别。

    因为是多铎这个旗主亲自率领三千镶白旗人马,这三千人当然是镶白旗的精锐。

    七千蒙古骑兵也有所不同,他们不全部由外藩蒙古兵组成,有满珠习礼率领的三千科尔沁骑兵。

    姜新等等五六百人逃回平壤防线后基本上没有被谁刁难,因为这段时间从汉城防线逃回的高丽人、汉人实在太多。

    孔有德接见姜新询问汉城内倒地发生了什么,张洪谟、杨华征、段学礼等等知道老朋友逃回来了都来一探究竟。

    姜新也是那一种唯有打仗不行,其他方面都很行的将领,他知道说谎话的要领,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要讲真话,唯有在关键处撒谎。

    他老老实实告诉孔有德,自己在守卫汉城南的战壕之时就被“红旗军”的炮火打蒙了,根本没有机会退防汉城麾下直接溃散了。

    有关于怀顺王倒戈之事还是在逃亡平壤的路上听几个从汉城里跑出来的汉军说的。

    为了使得建奴、鞑子跟汉军、高丽兵离心离德,从互相不信任发展到互相提防,这段时间“红旗军”已经把耿仲明倒戈之事广泛宣传。

    在布置喊话的同时,还印发了不少传单在建奴实际控制区抛洒,不仅仅是向朝鲜半岛的满清军民宣传,辽东、辽南也在同时进行。

    大明邸报、“红旗日报”都有大幅报道,刻意宣传了倒戈的汉军、高丽兵居然把一千五百建奴和两千五百鞑子杀得一个不剩。

    此时耿仲明、薛大湖等等在汉城倒戈的降将还在去天津卫的路上,没有人能够预知耿仲明会暴卒。

    况且耿仲明死亡的消息不利于策反清军,“红旗军”会刻意封锁。

    孔有德也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能够确认老搭档耿仲明反了大清再次归明。

    现在又从姜新嘴里了解到汉城外围的壕堑网连半天都没有守住,两万余清军就崩溃了,终于明白了耿二为何会选择倒戈。

    孔有德不是神仙,当然不可能预知耿仲明完全是由于陷入绝境做出了疯狂举动导致家丁们误会才有了一场乱战,最后骑虎难下不得不干脆倒戈。

    他分析耿仲明倒戈的原因是认识到“红旗军”取汉城旦夕之间。

    与其被打死或者被“红旗军”俘获送去京师凌迟,还不如冒险倒戈取满蒙骑兵的四千颗脑袋为自己和麾下重新博前程。

    汉奸大多数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自私,况且他们虽然在建奴面前低三下四,骨子里厌恶、憎恨那些兽类,取他们的人头为自己买命,这样的交易孔有德也肯干!

    听完姜新的叙说,孔有德一声叹息,汉城的前车之鉴,平壤城的结局可想而知。

    奈何这里有镶白旗精锐三千,鞑子骑兵七千,还有镶白旗随军的旗丁、阿哈四五千。

    如果他效仿耿仲明用建奴、鞑子的脑袋为自己赎罪、为自己重新回归大明铺路可以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多铎明摆着不信任汉人、高丽人。

    他率领人马来到朝鲜之时立刻占据了平壤城,城里的八千汉军和高丽兵都是多铎自己带着旗丁、阿哈重新挑选过,将领也是镶白旗将佐兼任。

    孔有德负责守卫平壤外围防线、手里有组织起来的军民接近六万,其中有一半是高丽民壮。

    多铎那厮比较狠,只要发现百总以上级官佐有家小在军中的全部安置在平壤城内,目的当然是留下这些人为人质。

    因此平壤城里的人口有十几万,物资、粮食也囤积了不少,在城外驻防的军民每三天需要领出粮食才能够做到不饿肚子。

    多铎的鬼点子还是蛮多的,他不仅仅羁押人质,还控制住粮食和军需,如果被攻击放弃外围的几万人,再杀掉老百姓和人质。

    平壤城里的粮草就能够满足一万满蒙骑兵和五千旗丁、阿哈,八千经过挑选的汉军、高丽兵吃足两年。

    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遭遇围城,以多铎的残忍程度,杀光满城老百姓肯定不带眨眼。

    张洪谟比较熟悉好友姜新的尿性,根本不相信他会带着几百人跑来平壤继续等待“红旗军”来攻打。

    因为以己度人,犯得着如此吗?在汉城之时发现“红旗军”打来直接投降多省事?那么多将领都投降了也不多他一个。

    此时性命攸关,如果姜新是怀有异心而来,自己岂不是也存在被坑死的可能性?

    他认为是不是朋友先放到一边,这时得问明白了姜新回来的目的。

    张洪谟嘿嘿干笑两声,开口道:“姜老弟,从‘红旗军’的包围圈中能够突围而出肯定是经历了九死一生,老弟貌似个福将啊,毛都没伤着一根。”

    姜新早有腹稿,笑着答道:“张老哥别来无恙,小弟谈不上是个福将,也没本事从‘红旗军’包围圈中突围。

    那是‘红旗军’瞧不上我等的战斗力,根本没有展开包围,发现我们奔逃也没有刻意追赶,有意放我们一条生路。”

    想当年被“红旗军”追得差一点葬身大海的孔有德疑惑道:“如今的‘红旗军’转了性?他们也肯网开一面不穷追猛打?”

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锁消息() 
姜新依旧装老实人,不假思索道:

    “然也,力量悬殊,本官估计‘红旗军’乃是故意放跑一些咱们的兄弟们,好通过他们之口把汉城发生的一切公之于众。

    这么做了也约等于告诉大清国这边所有的汉人、高丽人,只要选择投降一定能够得到赦免。”

    这话其实也是在试探孔有德和张洪谟、杨华征、段学礼等等,姜新偷眼看几人的反应。

    张洪谟、杨华征几个听后都在相互交换眼神,他们对满清没有一丝忠诚度,得知投降能够保命心里蛮高兴。

    孔有德这个汉奸貌似有些铁,闻言脸沉了下来,厉声问道:

    “姜大人莫非其实是‘红旗军’派来的说客?想来也是,你奔逃几百里居然毫发无损,不是‘红旗军’刻意安排根本解释不通。”

    姜新一点点也不慌张,做出很诚恳的样子道:“回禀恭顺王,下官跑出来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呢。

    可是跑着、跑着被炮子、铳子伤到的兄弟们就坚持不住掉队了,因此跑回来的伤患不多还达不到一成。

    本官有家丁簇拥着虽然没有跟‘红旗军’恶战,但是跑回来的兄弟中有不少人在战壕里跟‘红旗军’干了仗,不信你们传几个受伤的低级军官一问便知。”

    孔有德不糊涂,这件事情不搞清楚了哪肯罢休,立刻让心腹家丁带两三个人进来询问。

    陆元华吊着胳膊、脸肿得像猪头又是百总,被孔有德的家丁头子孔老三一眼看中,他和另外两个负伤的总旗官被带进了恭顺王行辕。

    孔有德的行辕不是临时建筑,而是原朝鲜国一个达官贵人家在城外的一座豪华庄园,建筑风格模仿了大明江南园林,也是雕梁画栋。

    见到了陆元华之时,孔有德就有些相信了陆元华是跟“红旗军”干过仗。

    早就准备了套路跟姜新几个协商过的陆元华心里有数,他满口唾沫星子乱喷,把袭击张存仁进行的恶战张冠李戴讲成跟“红旗军”混战。

    他没有强调杀伤,而是围绕着一个乱字大讲特讲。

    这又是说谎的最高境界,是真的只不过换了主角,根本不为自己吹牛,强调发生的混战乃是不得已,所有人都在夺路而逃场面混乱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讲述很生动,听得孔有德、张洪谟、杨华征等等如同身临其境。

    听了陆元华的故事,孔有德等等相信他们真是跑回来的,再加上姜新的理由很充足,他之所以回来是舍不下留在盛京才三岁的儿子。

    张洪谟几个比较熟悉姜新的情况,他们都是在大凌河之战被俘,都是孑然一身,后来才娶妻纳妾。

    姜新在老家有妻儿,只不过肯定因为姜新背叛大明被牵连,能不能活下来谁也说不好。

    现在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