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85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85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广总督能够算得上小半个自己人,又有了全歼入侵大明英格兰人的丰功伟绩,在珠江口立足当然顺理成章。

    “红旗军”完全可以大张旗鼓招募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参与修城、建港、修建粮库、炮台、大型船坞,这里没有严冬故而不存在霜冻期,全年都能够进行浇筑。

    相信一年时间一座香港城就会拔地而起,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再也不可能叫做维多利亚港,而是叫做“三杰港”。

    取这个名字当然是让汉人莫忘国耻,记住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三位不向蒙元屈服的英烈。

    以后“三杰港”会有龙武水师的军用泊位,将要修建民用、军用船坞若干。

    几大十“虎穴城”大学堂毕业并且实践几年的造船技术员会被派遣香港岛,这里不仅仅要有维护战船、商船的技术力量,还要大力发展造船业。

    在南海搞事的英格兰人全军覆没,龙武水师缴获六艘排水量一千吨左右的甲板大战船,还缴获了戎克船、朱印船、盖伦船十三艘,还有两艘捕鲸船和十几万斤鲸鱼油。

第七百八十四章:摊上坏事() 
英格兰人携带的银币和货物当然成为了战利品,总价值超过三十万两银子。

    从英格兰人手中截获的俘虏有五六百,一大半都是西夷、东洋人,少量东南亚人,汉人只有几十个。

    这些人全部被黄勇开恩留下了性命,都安排在香港做劳役,几十个汉人成为了工头。

    几百俘虏亲眼见到了英格兰人的下场,态度端正。

    又因为管理者很少打骂,还让他们能够填饱肚子,这些人干活儿很卖力,不少人已经由于表现突出成为了小工头得到了更好的待遇。

    几十汉人见识了祖国的强大与有荣焉,他们特别积极表现自己,希望被宣传队或者镇抚官看上收为卫所军得到成为“红旗军”水手的机会。

    一百多英格兰人的工匠、医生、画师、通译等等不会留在香港。

    他们全部被送去“虎穴城”监管劳动,如果有一技之长日子好过一点,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最少会劳动教养十年。

    没有哪个英格兰人胆敢违抗大明将军的命令。

    因为所有人都亲眼瞧见了原本不可一世的威德尔、威尔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惨状,瞧见了大几百英格兰人被几万明国老百姓撕碎的场景,人人心有余悸。

    黄勇留下了沈宪宜率领五艘战列舰、一个把总水师陆战队负责新领地香港的建设,自己率领二十二艘战列舰为二百艘商船护航往马尼拉、费福港而去。

    沈宪宜的舰队不会在香港久留,一年时间足以,届时发展起来的龙武水师香港分遣队足以自保。

    广东的船坞何其多也,俘虏中也有不少造船、修船技术过硬的工匠,相信三个月时间,缴获的十九艘战船、武装商船就会焕然一新。

    见到了强大的龙武水师,广州附近的水手和渔民争先恐后报名从军,甚至于有不少畏畏缩缩的疍民想来碰碰运气。

    黄汉从来没有把汉人分等级,在“红旗军”体系的法度里没有贱籍一说,黄勇当然是兄长的铁杆支持者,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不论出生。

    疍民也是汉民,在明朝都是贱籍,他们以船为家形成了独特的一族,是最好的水师兵源。

    龙武水师不歧视他们,招募了一千青壮年训练他们成军。还不遗余力教授“红旗军”官话,教他们识字、算术。

    这一千疍民被龙武水师收留后,他们的家小都得到了六块银元三石杂粮的安家银子,并且获准在香港岛居住。

    第一次体会到了平等的疍民激动得痛哭流涕,一个个用听不懂的语言表达对征虏大将军的感激之情。

    处处突出家主黄汉英明神武、爱民如子、无所不能是“红旗军”宣传队的套路,这些规矩都是刘在旗一一制定的。

    主抓宣传的领导一定要以黄汉为中心,刘在旗做得很彻底,他不管对错,以黄汉的意志为做事的准绳,估摸着黄汉放的屁在刘在旗口中说出来都是龙屁,而且香香的。

    现在刘在旗手下还多了一个拥有千总待遇的副官姜新,此人跟刘在旗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认准了抱黄汉大腿,为此不惜得罪任何人,更加不在意宣传蛊惑之时是否夸大其词。

    由此可见有立场、刚健中正、纯粹的人不适合做宣传蛊惑工作,刘在旗、姜新这样的人最适合。

    留在香港公干的宣传队员有一个总旗,绝大多数是学院派青年,他们在校学习时的主课就是政治,总旗官乃是一位在崇祯三年“红旗军”收养的第一批京师孤儿,名字叫做黄新功。

    他应该是第一批因为“红旗军”崛起而收益的人,做宣传鼓动工作完全是发自真心,他确实爱“红旗军”这个集体,为了集体利益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巧了,水师陆战队的把总黄新生也是崇祯三年被收养,只不过他不是来自于京师,而是迁安人,家在迁安城外不足五里的马家湾,建奴洗劫导致他一夜之间失去了家人。

    前期主管十三四岁孤儿收养、教育工作的是黄汉的四个大丫鬟红袖、添香、彩莲、蜜桃外加黄可造。

    后来郑秀娥嫁入黄家主管收养孤儿、收容在京师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后,具体负责的还是红袖几个大丫鬟,只不过增加了柔儿、雨儿、云儿几个郑秀娥的贴身丫鬟。

    第一批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八百孤儿已经成才的超过一大半,当上把总的黄新生属于混得不错的,只是个总旗官的黄新功应该是混得比较差。

    这里其实有原因,战斗部队真刀真枪干仗,功劳看得见摸得着,水师陆战队年年都在打仗,他们抢劫了太多武装商船,为“红旗军”体系做了很大贡献,因此陆战队员的升职速度甚至于超过骑兵战士。

    因为陆战队员绝大多数是学院派,升职时的文化考试这一关难不倒他们,骑兵战士中半文盲太多了,不少人拥有升职的战功也只得止步于文化程度不够。

    第一批接受军事化管理的八百孤儿中,学政治进入宣传队的十有八九都是体格不行的孩子。

    黄新功就是因为各方面成绩优异就是体能无法达标没有得到成为战兵军官的机会,做了文职。

    由于受到了黄可造的影响,不少孤儿自觉自愿请求跟家主姓,因此黄可造在八百孤儿毕业时,从中挑选了三十几个品学兼优的少年请求家主赐姓。

    这些孩子得到了赐姓人人觉得光荣,比得到赏赐和升职还要兴奋,现在军队里只要是叫做黄新某的十有八九就是崇祯三年的孤儿军事班出身。

    这些年轻人的忠诚度无可挑剔,对家主充满了狂热,真做得到水里火里不回头。

    “红旗军”热爱家主,无论怎么吹捧,基本上没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龙武水师更加忠诚,不仅仅宣传队员在神话征虏大将军,各级镇抚官也在推波助澜。

    所有的好事无论是不是征虏大将军亲自下达命令,都是征虏大将军的恩泽,但凡摊上坏事自然有人挺身而出背黑锅。

    妙书屋

    

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 
比如说集体屠杀英格兰战俘,这件事肯定和光荣、伟大、仁慈的征虏大将军没有半毛钱关系。

    黄勇会检讨自己疏于防范,没想到仇恨英格兰人的大明子民会如此残忍,直接导致一千左右俘虏死无全尸。

    再比如说平壤城内清军把总以上的官佐全部死于非命,毛承禄和尚可义就会主动承担责任,他们的解释是,没想到清军中官兵关系如此紧张。

    早知道几大百军官会被乱军杀死应该提前把他们保护起来。

    此时已经是九月初,毛承禄和尚可喜早已经离开了平壤。

    不仅仅是他们,参与收复平壤城的所有正兵营都往东而去,留下了五个卫所军千总和刘奋勇的两个千总骑兵配合温体仁等等“汉江省”官员安定地方。

    六百里加急的捷报火速送往京师之时正好在中秋节到达,这一天也是温体仁率领人马进入平壤城的日子。

    至此朝鲜主要的城池全部被“红旗军”夺取,成为了“汉江省”的府城、州城、县城。

    平壤城内数万军民高喊口号欢迎“红旗军”理所当然,气氛肯定热烈,否则就是刘在旗、姜新等等宣传主官工作的失职。

    很明显“汉江省”的地盘在年底前会扩大一倍,又有几十个州城府县需要派遣官员,温体仁请示黄汉后写下了二百余官员的调任名单跟捷报一起送往京师呈交吏部。

    官员中有八九成是温体仁和“汉江省”官员公推,黄汉不了解这些人当然不会给出反对意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汉江省”的官员能上能下,发现不称职的官员降级、调离、免职都可以。

    黄汉特批了十几人,其中就有陈奇瑜恳请调任来“汉江省”担任知府的练国事。

    陈奇瑜乃是东林党,由于黄汉出手,他由充军的囚徒死灰复燃又成为了高官,现在得到黄汉重用参与围歼多铎。

    他知恩图报工作很卖力,举荐的练国事乃是被他连累遣戍广西的大明罪官。

    练国事也是东林党,是东林点将录里的地捷星花项虎,官至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由此可见被围在车厢峡的流寇之所以得以逃出生天,跟东林党大员收受贿赂不无关系。

    黄汉不担心陈奇瑜、练国事、杨一鹏等等原大明朝堂上的东林党高官来到“汉江省”会带坏风气。

    因为这里跟大明截然不同,所有的人都有具体工作安排,都有目标任务,都有考绩标准,花时间琢磨人少了时间琢磨事,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旗卫调查。

    “汉江省”是全新的面貌,有积极向上的集体,领导班子不可能在短时间被腐蚀,况且最高领导人是清廉且机深刺骨的温体仁,在他手下玩人恐怕玩不转。

    黄汉做出了规定,旗卫不仅仅调查官员、吏员的腐败行为,也调查行贿的商贾、官员,判罚之时行贿和受贿同罪。

    后世给行贿定罪太低,直接导致官员要承受巨大的诱惑,要知道人是很难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的,毕竟如海瑞那么较真的大官少之甚少。

    因此行贿之人更加坏,他们之所以行贿就是为了不正当竞争,成为了权钱交易的媒介,使得官员获得的公权能够私下里买卖。

    其行为不仅仅破坏了公平原则还害了承受不了一次又一次诱惑的官员,不知多少被抓捕的贪官后悔为何守不住底线就可见一斑。

    “红旗军”体系对行贿之人严惩不贷,不仅仅获罪判处劳动改造还要被罚没家财。

    黄汉给执政的温体仁提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智商值的温体仁一点就透。

    他从来没想过为自己捞实惠,很满意现在的待遇,更加感激征虏大将军给了他“汉江省”这个政治舞台,只想着在有生之年留下丰功伟绩。

    在他的完善下,“汉江省”监督体系逐渐有了权威性,对于大小事宜的批复职权内的官员都有限制,必须在几天明确答复都形成了制度。

    如果有官员敢于索贿,商贾、百姓又义务举报,“红旗军”鼓励他们举报,并且给予现银励,不举报还给予贿赂的会面临六个月以上的劳动改造。

    大明有些官员很混账,就有县太爷接到朝廷收取商税的命令后在衙门口设立一个箱子,让商贩随意给多少,这样的行为还演变成了一段美谈,民间一致公认这是一位不与民争利的好官。

    如此风气至国家何地?

    在黄汉治理下的“汉江省”一旦出现这样的官员,不仅仅的官儿没得当那么简单。

    因为渎职罪判处三年劳动改造必不可少,让这些沽名钓誉的官员干三年苦力,他们才能够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该就能够领悟到何为真“不为民争利”。

    “汉江省”的商税三十取一,也就是成交额的百分之三点三,如此优惠的税收如果商家还敢偷税漏税,处罚都是十倍以上甚至于百倍。

    具体多少倍完全是根据偷税商家的家财而定,目的就是把他们罚得倾家荡产。

    犯罪成本远远大于得到的实惠才会使得贪心不足得到遏制,用不着担心某个大商家倾家荡产倒闭了导致很多人实业,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倒毙一个无良没有责任心的企业无伤大雅,市场不会受到影响,原本这个企业的份额被其他或者新办的企业瓜分,肉依旧烂在锅里。

    总而言之,黄汉主导下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容挑衅,也很难变通,竭尽所能给予所有人最基本的公平。

    京师外城的八月十五也是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