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9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39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黄汉特意召见沈明耳提面命,教会他如何让一个国家战火蔓延永无止境?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中立国的身份出面调停,发现教徒军眼看着要被打败之时。

    中立国大明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果断制止幕府军穷追猛打并且驻扎维和部队,把两军隔开十天半个月。

    总而言之只要有了这支大明的维和部队,倭国的战乱就会永无止境,天主教徒跟幕府军的仇恨太深,包容、通过和谈解决争端哪有可能?

    历史上是教徒军被斩尽杀绝才使得倭国重回太平,现如今有了维和部队、有了人道主义,这仗不让倭国打四五年多没意思。

    暗地里给教徒军提供海上运输,让他们能够把倭国四岛的教徒集中使用,再卖出武器、粮食给他们,再不时以海盗的名义袭击走海路的幕府军。

    如此拉偏架,不让整个倭国陷入战乱都对不起黄汉这个现代人的智商。

    参与围歼多铎部后,十一月中旬,毛承禄、尚可义搂草打兔子顺带着拿下了鸭绿江口西岸的镇江堡、险山堡。

    有了他们的直属甲种营一共八千人马修缮、驻守、经营这两座原大明海陆重镇,使得鸭绿江西的义州有了屏障,屯民能够安心劳作。

    宣传得当可抵数万兵,怎么才能够让满清方面相信“红旗军”不会把投降的鞑子和建奴集体屠杀?

    刘在旗、姜新、阮大铖等等宣传队主官制定了宣传计划,他们挑选了表现得唯唯诺诺的一百建奴和四百鞑子俘虏。

    有了五百人被挑选出送去京师有可能被大明皇帝千刀万剐的前车之鉴,这五百人被选出来之时一个个手脚发软,哭成一团。

    文质彬彬的阮大铖当着两三千被集中的鞑子、建奴柔声细语安慰这些人道:

    “征虏大将军宅心仁厚,只要真心投降的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会得到优待。

    你们之所以被选上,是因为表现突出的缘故,从现在开始,你们用不着每天劳作,本官会带着你们看看'红旗军'有多么强大。”

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铎() 
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是真的吗?五百鞑子和建奴面面相觑感到不可置信。

    一个建奴马甲鼓足勇气问道:“大人,奴才们在这里劳动改造每天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没有异心。

    奴才们已经知道了'红旗军'是如何强大,离开这里会误了手上的活儿,大人您看……”

    阮大铖依旧不温不火道:“诸位无需担心,'红旗军'要杀谁用不着藏着掖着,犯得着用欺骗的手段吗?

    你们是因为表现好得到的优待,不仅仅让你们到处看看,每天还能够喝二两小酒,吃到鱼和肉,届时还考虑放你们回家。”

    要说阮大铖说话真有水平,轻描淡写几句就让五百鞑子和建奴彻底放心了。

    五百表现好的战俘高高兴兴跟着宣传队走访工厂,甚至于参观了几艘刚刚下水试航的两千吨级的战列舰。

    这段时间不仅仅吃得饱还能够喝上二两“醉不死”,这五百人恍如隔世,一个个都不知道爹妈贵姓。

    这个俘虏团队还参观了繁华的“虎穴城”,见识了旅顺口、青泥洼的军港,看到了“红旗军”体系军民的精神面貌,见到了无数新盖的青砖瓦房。

    一个月后,这五百人又回到几千俘虏中参加劳动,他们当然把所见所闻讲给同伴听,导致几千俘虏羡慕不已,使得更多建奴、鞑子端正了态度更加努力工作。

    半个月后,宣传队员来通知五百已经被洗脑的建奴和鞑子,他们被仁慈的征虏大将军开恩放归,即日就会有船舶送他们前往盖州、复州等等登陆点踏上辽东的土地。

    接下来出现了大笑话,五百鞑子、建奴中有一半人不肯回去。

    他们哭着喊着要求留在大明“汉江省”,他们发誓一辈子效忠征虏大将军,他们还愿意重返战场为“红旗军”而战斗。

    没辙,阮大铖带着宣传队员开始做不肯回去之人的思想工作。

    并且信誓旦旦保证,他们的主子红歹是面对征虏大将军的仁义,只能采取更加仁义的做法来化解,不可能把被放还的人全部杀头。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阮大铖其实不看好这些被放还的鞑子和建奴,这些人是否被奴酋留下性命不是宣传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只要这五百人在满清出现就能够使得鞑子、建奴相信“红旗军”已经不采取斩尽杀绝的做派,也接受投降。

    如果有机会,这五百人把被俘期间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讲给更多建奴和鞑子听,起到的宣传效果就远远大于预期。

    剩下的俘虏见表现好的同伴不仅仅被带着吃喝玩乐了一个月还被征虏大将军恩赦,抗拒劳动改造的最起码被拦腰一刀,他们更加知道如何做了。

    两千八百俘虏现在都不是满脑袋小辫子或者脑后留着金钱鼠尾,两个月时间,被剃光的脑袋已经长出了两寸长的头发。

    这些人每天都接受半个时辰的洗脑教育,内容很糙,无非是揭露建奴军事贵族的凶残没人性,揭露蒙古贵族的贪婪,标榜征虏大将军爱民如子。

    如同被传销者灌了迷魂汤般,绝大多数头脑简单的俘虏混乱了。

    现在居然有超过一半战俘主动报名愿意为“红旗军”效力,他们肯组建敢死队为征虏大将军冲阵以死战博得成为“红旗军”一员的机会。

    鞑子、建奴都有把犯罪的麾下集中起来当炮灰的传统,这些人能够在恶战中幸存就会既往不咎,当官的说不定能够官复原职。

    然“红旗军”打仗用不着炮灰,因为黄汉拥有压倒性的炮火。

    宣传队给了渴望进步的俘虏们希望,言辞凿凿等到他们的头发长到可以挽起来做个发髻,瞧上去跟汉人别无二致之时,就是他们成为“红旗军”辅兵之日。

    腊月二十七,为了确保五百被放归的俘虏不会被一锅端,把他们散开组成十个五十人队,分别从塔山防线、金州防线、盖州、复州、宽奠堡等等地区悄悄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会给满清带来什么样的振动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能够肯定,奴酋终于可以确认多铎被“红旗军”的军犬活捉。

    一件事紧接着一件事,都是棘手的大事,崇祯皇帝皇帝注定无法安安稳稳辞旧迎新。

    腊月十九,京师菜市口人满为患,有可能半个北京城的军民、官宦都涌向这里,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出动了一万余人还忙得焦头烂额。

    这一天当然是把伪满清国的豫亲王千刀万剐的好日子,由于“红旗军”想多铎留得一身好皮肉挨足三千六百刀,故而没有在伙食上亏待他。

    养了一个月的多铎真有料,东厂派来的行刑高手足足剐了三天用足三千六百刀才让“扬州十日”的元凶多铎咽了气。

    锦衣卫主管售卖建奴、鞑子肉,多铎的肉当然是价高者得,平均卖到了三两银子一口,这就意味着多铎在菜市口卖出一万余块银币的好价钱。

    一个多铎的肉价相当于其他被剐一百人的总和,其余四百俘虏都是被判腰斩,几十个鞑子、建奴不太容易死,被斩成两截就是不咽气,一直哀嚎到了第二天。

    剮了多铎后,献俘的新鲜劲儿就算告一段落,张凤翼、梁廷栋、吴襄这三个代表呈上了“汉江省”所有的文官武将签名的奏疏。

    内容很简单,请求圣天子册封为大明拓土三千里的辽国公。

    这件事在预料之中,崇祯和满朝文武不惊讶,由于不少勋贵去过了“汉江省”,有一半人参与了投资,此时已经没有人肯跳出来针对征虏大将军。

    文官集团以首辅为大,张至发乃是温党,本来就不会给黄汉添堵,况且朝廷给予黄汉郡王爵位跟首辅没有半毛钱关系,张至发当然要成人之美。

    张至发也是清官一个,又不是东林党人,故而经常遭到算计。

    历史上温体仁退休后第二年就死了,无巧不巧接替他担任首辅的张至发也是退休后第二年死了,为何温党大佬如此死得快,这是巧合吗?

    

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观望() 
想不到时过境迁,朝堂上居然没有人出面阻止辽国公进爵郡王。

    崇祯眼光瞧向黄道周,这时他指望这位对事不对人的道德君子来放炮。

    谁知黄道周出班道:“二百余年,我大明可曾有哪位文官武将能够开疆拓土?辽国公为大明拓土三千里,足让大明多出一个省份功勋卓著,册封亲王也不为过。”

    娘的,这位仁兄真是对事不对人,崇祯心里暗骂,脸上还装出波澜不惊,问道:“诸位臣工大可畅所欲言,朕很想听到大家真实的看法。”

    被逼到墙角的杨嗣昌这段时间寝食难安,身体每况愈下,提议皇帝跟征虏大将军协商出兵陕西之事至今没有下文,而陕西告急公文一个接着一个。

    十天前,驻守咸阳的明军集结八千骑兵在唐通、高杰、白广恩率领下组织一次突袭,战术目标是冲破流寇防线杀到西安城下。

    可是在咸阳东五十里遭遇五千满蒙骑兵阻截,一场混战明军大败亏输,只有不足两千骑兵逃回咸阳城。

    几个主将被杀散不知道是死是活,八千骑兵被阵斩一千五百余,俘虏一千多,两三千人马溃散。

    咸阳城一直没有被流寇包围,现在能够断定被满蒙骑兵监视,只要有大股人马出城,肯定会遭遇袭击。

    如今西安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兵部得到的求救公文都是陕西兵备道和监军太监发出。

    况且咸阳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他们已经请求在坚持到粮食告罄之时主动放弃咸阳城逃往山区免得被建奴俘虏。

    要解决陕西危局唯有征调“红旗军”,了解朝廷现状的杨嗣昌豁出去了,出班奏对道:

    “陛下,辽国公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朝廷给予汉江郡王爵位善莫大焉,臣愿意前往‘汉江省’颁旨,也趁此机会请征虏大将军火速出兵陕西解民之倒悬。”

    自己无比倚重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支持征虏大将军进爵郡王,让崇祯始料未及,他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眼看着五年平辽即将演变成为现实,郑国昌不愿意节外生枝,导致女婿的布置付之东流。

    他懂兵事,把“红旗军”从大明最东边调往大西北,不算上海路,仅仅是陆路就有三四千里,一路上需要靡费多少?

    郑国昌及时出班奏对道:“‘红旗军’刚刚经历大战消灭清军超过十万,其中满蒙骑兵超过两万,伤亡肯定不会小,将士们恐怕要进行修整,此时征调于情于理都不适宜,请陛下明鉴!”

    梁廷栋知道陕西无粮,大军进去后单补给就要了半条命,他也不愿意“红旗军”劳师远征误了平辽计划。

    他奏对道:“建奴为祸陕西的目的不言而喻——调动‘红旗军’,如果此时陛下征调征虏大将军进入陕西跟流寇、满蒙骑兵鏖战,应该是正中下怀。

    奴酋肯定会趁‘红旗军’主力远征之机在锦州一线搞事情,还有可能尝试偷袭蓟镇防区,万一再次突入京畿之地,我大明的损失比丢了陕西大多了。”

    张凤翼道:“陛下,赏罚分明才能够激励三军,臣恳请陛下给予征虏大将军‘汉江郡王’爵位,至于是否征调‘红旗军’进入陕西参战,大可以从长计议!”

    朝堂上又在扯皮,这不奇怪,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流寇兵临城下眼看着就要亡国之时崇祯还在跟大臣们扯皮,互相玩心眼就可见一斑。

    如今由于接受了黄汉的建议死守京畿之地确保这方净土,使得朝臣更加没有危机感,只是刘之纶、杨嗣昌等等有远见的大臣干着急也是无济于事。

    梁廷栋危言耸听抽调“红旗军”前往陕西,京畿之地有可能被建奴突破,使得一半朝臣不支持暂缓五年平辽计划,使得当家人崇祯犹豫不决。

    援兵没有派出,也实在是派不出,派刘之纶领兵他都有可能拒绝。

    开玩笑,能够集结的明军的人数还没有满蒙骑兵的人数多,仅仅遇上建奴就有可能有去无回,更加不要说还有几十万流寇。

    刘之纶想好了,如果派遣他救援西安他只能屯兵潼关观望。

    接下来不管皇帝是否高兴,他卖自己的面子请求征虏大将军派遣至少五营“红旗军”正兵来协助他为西安解围。

    相信有了两万“红旗军”加上潼关守军和京营人马几万,这样的军团不求给予清军、流寇大量杀伤,只求打到西安城下,完全能够做得到。

    朝议没有结果,第二天再议之时出现了新情况。

    山西方面传来了捷报,不仅仅皇帝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