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05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05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国柱道:“王大人这话简直是白说,王府有粮食众所周知,我们不至于攻击王府去抢粮吧?”

    王廷臣也道:“正是,抢了秦王还有突围的必要吗?恐怕只能选择从贼。”

    一众文官武将都点头称是,唯有虎大威哈哈大笑道:“今夜过后西安沦陷已是必然,诸位连生死都不能预测还瞻前顾后太可笑。

    本官绝对冒天下之大不韪率领本部人马抢秦王,放心吧,本官不可能从贼,本官争取杀出重围投奔征虏大将军。”

    没有人劝阻虎大威,连洪承畴都默认了,王肇坤和监军太监王希忠干脆转过脸看别处不和任何武将四目相对。

    曹变蛟道:“虎大人好样的,本官支持你,咱们抢秦王府邸里的粮食也是为了使得将士们能够吃饱肚子拥有体力。

    今夜一战过后,秦王的一切恐怕都会变成流寇、清军的缴获。

    与其便宜了流寇、清军,何不如给了准备突围的将士们!”

    虎大威道:“曹大人真痛快,如果今夜过后咱们还有命在,本官愿意跟你拜把子。

    本官请你带兵包围秦王府,破门而入抢粮食的事就有本官带着麾下干了,到时候见者有份,本官尽可能保证大家都能够饱餐一顿。”

    下午,秦王府邸的大门被几百明军撞开,全城断粮唯有这里还有粮食,其实也没多少,但是让十几万人吃一顿干的还是绰绰有余。

    王府卫队虽然有几百人但都是样子货,在虎大威的边军面前哪敢放肆,只不过象征性的抵抗后就放下了武器。

    还好明军只抢钱粮不杀人放火,知道形势严峻的藩王、郡王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虎大威、曹变蛟没有吃独食,让几千将士们把所有的粮食都用了,就在王府前大街上煮干饭、做杂粮饼、蒸炊饼等等不一而足,没多久闻到饭香的军民纷至沓来。

    西安城中无粮无法坚守,熊文灿的援军被击溃,一大半投降了流寇和清军,没有任何幻想的明军爆发了,连藩王都敢抢就可见一斑。

    不过了,豁出去了,为了做个饱死鬼,今天下午把能够找到的食物全部吃下肚,如果有结余全部揣在怀里随身携带。

    然后绝大多数将士们就开始抱着武器睡大觉养足精神。

    明军这是要干嘛?连夜突围,而且是四散突围。

    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有明军和不愿意从贼的老百姓以及得知消息的王府卫队将要在三更天从四个方向冲击流寇的大营。

    至于能够跑掉多少人听天由命,是不是有很多明军选择投降也管不了太多,黑灯瞎火恐怕投降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吃饱了肚子养足了精神,恐怕有十几万人摸出了西安城。

    不仅仅是将士和青壮年老百姓,洪承畴、王肇坤等等文官和监军太监王希中也参与突围,王府里的不少太监、官员也跟着出来了。

    不到了万不得已,绝大多数军民不会选择从贼,最起码摸出城池的这一刻,十几万人可谓齐心协力。

    西安城里的做爆竹的工匠和修造火器的匠户合作,他们早就用火药做出了不少二斤一个的炸弹,原本是利用这个好东西守城。

    这个炸弹跟爆竹的原理差不离,只不过使用火药超过一斤,里面混合了石子、铁钉,使用之时用明火点燃火药焾子扔下城墙就能够杀伤一大片。

    谁知道守城大杀器用于夜袭敌营效果更加好,“轰轰轰”的炸响声在三更天传出十几里,流寇大营纷纷起火了,一个大营发生了不幸。

    不可预见的“营啸”忽然在这深夜爆发,流寇陷入了混乱,不仅仅是西安军民突围,不少为了苟且偷生而降贼的原明军也开始逃跑。

    古代打仗营啸经常发生,始因不一而足,有可能来源于一个士兵做噩梦发出尖叫。

    现代军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咄咄怪事,“红旗军”也不会,因为新军队知识化,将士们不可能在漆黑的夜里感到恐惧,最后精神崩溃。

    流寇的纪律败坏,最底层的炮灰成天被喽啰欺负,精神处在随时会崩溃的边缘,遭遇突袭爆发营啸不足为奇。

    甚至于营啸的来源是想着逃跑的原明军故意制造混乱。

    睡得正香的流寇蓦然遭遇袭击即便没有发生营啸只能选择就地防守,满蒙骑兵无法在夜里分清敌我无法形成突袭,还真被突围的明军冲出去了一小半人马。

第八百二十六章:厮杀一番() 
虎大威的目标明确他不往潼关方向逃窜,而是率领人马往山西而去。

    这彪人马绝大多数是大明精锐边军,战斗力很强,混战中还损失了人马超过八成。

    虎大威杀出流寇大营之时已经是满身伤痕,还算幸运,没有致命伤,这应该归功于他穿上了憨子送给他的一套全钢胸甲。

    他想好了,这一次能够活下来再也不替任何人卖命,一定要紧跟“红旗军”,以后追随征虏大将军。

    虎大威往山西方向跑就是准备去找憨子,他不知道憨子已经被调离,现在赤峰卫征服鞑子。

    他多次跟憨子喝酒聊天,喜欢憨子的豪爽,希望以后就留在山西跟憨子共事。

    曹变蛟和杨国柱、王廷臣保着洪承畴、王希中、王肇坤等等往潼关疾驰。

    他们运气不好,天明之时遭遇满蒙骑兵围追堵截,多次恶战使得麾下的铁甲家丁损失过半。

    最后他们这一路人马全部被冲散,连洪承畴都不知所终,杨国柱和几十个家丁只得偏离前往潼关的官道躲入华山。

    王廷臣更加惨,身边只剩下了几个家生子,他们选择弃马跑进了树林逃过追杀。

    曹变蛟的人马比较猛,冲破阻截后依旧往潼关疾驰。

    他剩下的骑兵还有足五百,这些人绝对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一大半都是曾经跟着曹文诏的老兵。

    潼关几乎天天接受溃兵和难民,胆子很肥的何勇庆、黄惠武在潼关前十里带领上万军民修建了防御工事,

    因为春暖花开,挖土变得容易,也是因为潼关在关中平原东端,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关前的平原其实是黄河冲积而成易于开挖。

    何勇庆修建的工事群很简单,战壕、土堆、胸墙外加铁丝网,三十门可以灵活转运弗朗机一磅炮不足以布防十几里的防线,只能多多预设炮兵阵地在遭遇敌袭之时随机应变。

    有了关前十里的防线成为缓冲区,甄别难民、明军的工作就可以在城外进行粗选,被敌人用间谍混入夺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红旗军”的好名声此时体现出优越性,只要是明军和难民逃到这里就安心了,他们会主动报告可疑情况,这段时间抓捕到的疑似奸细高达一千人。

    现在的“红旗军”尽可能不杀汉人,明知道是汉奸、流寇也尽量不杀,因为各营都接到了通知,征虏大将军需要矿工多多益善。

    “红旗军”体系的军民们都知道最好是用不着给工钱的劳改犯去做矿工,因为招募良民去做矿工月钱少了基本上无人问津,现如今管吃管住一个月给到了三块银元。

    抓鞑子、建奴、流寇去做矿工,这些人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还要大于雇佣矿工两成。

    这就意味着一万俘虏成为矿工一年就会为“红旗军”节约四十万块银币,有了这些白得的利润,都能够给一万“红旗军”战士发饷了。

    “红旗军”体系在大发展,需要大量铁矿石、煤炭,工业革命其实已经在悄悄的来临。

    大明的工业革命用不着发动圈地运动,犯不着刻意导致自耕农失去土地不得不走向城市变成产业工人。

    因为“红旗军”预计可以抓捕百万流寇、鞑子和建奴,利用劳动改造的名义让这些人做矿工,开采、粉碎石头烧制水泥,进入砖窑做苦力。

    服刑期满,这些人也就具备了劳动技能。

    当他们发现以后如果还是干这样的工作会得到不低的月钱之时,估摸着一半以上的人都会留下成为自由的工人,还可能成为管理新来劳改犯的如组长、队长这样的小头目。

    黄汉布置在潼关屯粮、养兵、安民的目的当然是永不放弃这个雄关。哪怕明军全部撤出,“红旗军”也要在此要地扎根。

    有粮食、有装备、有军官,位置又在兵荒马乱的陕西、河南之间,黄河北就是山西吕梁山、中条山,这个交通要道永远不会缺人。

    相信何勇庆、马福临、黄惠武等等在这里的时间越长兵马越多,有了潼关给建奴、流寇添堵,会为其他地区驻防的“红旗军”缓解太多压力。

    曹变蛟的人马一边奔逃、一边进行遭遇战,他们打得艰苦一路减员,但是很少有人主动投降。

    接近潼关之时,曹变蛟身边只剩下了二百几十人困马乏的铁甲家丁,身后一彪人马超过一千的鞑子轻骑兵穷追不舍。

    眼看着关城在望,曹变蛟更加心事重重,他担心跑到关下,守军害怕追兵尾随入关不肯开门。

    人困马乏,又累、又饿,一大半麾下包括曹变蛟自己都说遍体鳞伤,想要再战击退追兵,纵然人还能够鼓足勇气,奈何马再也无法冲刺。

    忽然所有的幸存者都大叫起来:“红旗,无字红旗,前方有'红旗军'咱们得救了。”

    “曹军门,老天开眼了,'红旗军'终于出现了,呜呜呜”

    不知怎的这一刻曹变蛟也觉得鼻子发酸,很快他就发现了一队“红旗军”骑兵,人数不多只有三百余,领头的一员将领膀大腰圆声音洪亮。

    他道:“所有的明军听好喽,为了防止流寇、建奴用间,所有人都必须下马缴械接受盘查,用不着担心安全问题,有我'红旗军'在,所有的清军、流寇都赶来也只有送死的命。”

    来人正是何勇庆,他这半个月只觉得神清气爽,昨天更加高兴,因为家主派来的军官团六百人已经赶到,带队的是老熟人,被委任为一营主将的马福临。

    何勇庆已经挑选了一千余身家清白的明军骑兵组建了五个把总,原一个把总“红旗军”的三百六十骑兵最起码都当上了伍长。

    为了更多收留逃难的老百姓和被打散的明军,他不仅仅带领扩充了一倍由于,人数达到五千多的步兵、炮兵在关前十里构筑防线建立缓冲区,还让五个把总骑兵轮换着探查敌情寻求战机。

    意图很简单,发现小股追兵,不管是清军还是流寇,先厮杀一番过过手瘾。

    

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 
今天还大不同,那是昨天刚刚赶到的六百军官立刻进入角色,他们在马福临率领下来到潼关西的阵地上熟悉环境。手机端

    装备短缺,刚刚被选上的原明军骑兵只有三成得到了全钢胸甲和缠绕软甲,其余人只得到了全钢头盔、钢面甲。

    立足关前十里,监视二十里是骑兵的任务,有明军被鞑子追得上天入地当然被隐藏的斥候用固定式望远镜瞧得清清楚楚。

    得知有一两千鞑子接近,“红旗军”骑兵都准备好了,便宜一把那是必须的。

    见到了“红旗军”将领,曹变蛟打马上前抱拳道:“本官曹变蛟,请问将军尊姓大名?”

    何勇庆道:“原来是曹总兵,幸会幸会,本官乃是征虏大将军麾下营主将何勇庆。其余人必须下马缴械接受盘查,曹总兵用不着。”

    忽然间一声炮响,那是带着军官们巡查的马福临发现鞑子的追兵已经进入可以攻击范围,果断命令开炮全军突袭。

    听到了号炮声,何勇庆没时间跟曹变蛟说话,立刻打马如飞冲上前。

    追来的一千几百鞑子轻骑兵没想到被明军反冲锋,顿时大乱,他们的反应足够快,立刻打马逃窜。

    何勇庆布置的一千八百骑兵和马福临率领六百军官追击了十里后见好就收,退回工事区。

    此战完全是掩杀模式,“红旗军”的损失微不足道,得到了二百余匹战马和接近三百鞑子首级。

    加入“红旗军”后首战告捷,约等于零伤亡,一千余明军老兵现在的“红旗军”新骑兵欣喜若狂,他们高唱凯歌而还。

    进入潼关城之时一个个在马上左顾右盼,枪头上挑着还在滴血的清军头颅的更加得意洋洋。

    得知“红旗军”获胜的消息,潼关内围观的军民摩肩接踵,“‘红旗军’万胜!征虏大将军万胜!”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虽然是小胜一把,但是由于宣传得当,不仅仅提升了明军的士气,也让潼关里的乡绅、子民提振了精神,他们相信只要有“红旗军”在此,潼关一定会固若金汤。

    败逃的鞑子骑兵把遭遇“红旗军”突袭的始末报告后,阿济格很重视。

    他知道“红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