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0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0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逃的鞑子骑兵把遭遇“红旗军”突袭的始末报告后,阿济格很重视。

    他知道“红旗军”的编制,有两千余骑兵在潼关,由此可见那里的“红旗军”最起码应该有两个营。

    在宁武关下,主子崇德率领的几万精锐都曾经吃了亏,折了老将扬古利和两千子弟兵。

    前车之鉴,阿济格是无论如何不敢率领满蒙骑兵去触碰潼关,他布置人手探报潼关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是否有大量“红旗军”出潼关。

    由于出现了追击明军的人马遭遇“红旗军”突袭,再也没有清军敢追到潼关西二十里之内,使得不少眼看着支撑不住的明军得以漏网。

    英勇作战的曹变蛟受到了礼遇,因为满身的伤痕足以证明他的顽强和不屈。

    他和仅存的二百余家丁都得到了“红旗军”提供的医疗服务,最后只有几人伤重不治成为了烈士,二十几个留下了残疾。

    没有了兵的总兵官往往都会成为替罪羊,这一次丢了西安城导致两位藩王十几位郡王下落不明,被冠以失陷封藩罪杀头的文官武将不知凡几。

    曹变蛟没有了选择,只能留在“红旗军”中寻求保护。

    四月中旬,潼关守将孙应元发出的六百里加急到达京师,杨嗣昌得知噩耗当场吐血昏厥。

    他不是装病,而是急怒攻心真的病倒了,而且由于他生无可恋纵然住进了“红旗军”体系的“仁义信”大医院得到了科学的治疗也没见着有好转迹象。

    崇祯皇帝得知朝廷大军毁于一旦怒不可遏,即刻派遣缇骑前往潼关逮拿熊文灿等等问罪。

    可是秋后算账有用吗?不惜加重老百姓负担收取剿饷,养出的十几万大军绝大多数送给了流寇和清军,他这个当家人难推其咎。

    还好潼关在大明手中,孙应元的奏折言明,潼关固若金汤,只要朝廷能够确保一万八千守军的粮饷,这里永远不会被如何敌人夺取。

    为了安定人心,崇祯给予潼关守将加官进爵,孙应元成为了陕西总兵官加左都督衔,何勇庆被委任为潼关总兵官加都督签事衔、黄惠武当上了团练总兵官。

    “红旗军”不在意大明给的职务,这段时间由于收编了两三万明军,总不能全放在潼关空耗钱粮。

    这一两个月中原地区的人马调动频繁,目的当然是完善刚刚得到的三个甲种营编制。

    坐镇襄阳的赵坤直领一个甲种营,指挥两个乙种营,正兵人数超过一万,还有卫所军八个千总可以调用。

    有了如此实力,确保汉水流域的屯田不在话下。

    协防潼关的何勇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率领一个甲种营,骑兵千总都是优选的骑战好手,战马也是从过手的一万余匹中挑选的良驹。

    黄惠武领一个乙种营依旧驻扎潼关,他俩还有在强化训练中的卫所军六个千总。

    加上卫所军、旗卫、“四方钱庄”警卫、四方快运镖师,不算上乡勇、民壮,“红旗军”驻防潼关的人马高达一万五千,人数跟孙应元节制的人马不相上下。

    朝廷不遗余力在潼关屯粮,“红旗军”也在囤积粮食,“红旗大粮行”的粮库里能够容纳粮食六千石的二十个筒式粮仓已经满了。

    现在还有十个能够容纳一万石粮食的筒式粮仓在紧锣密鼓修筑之中,七月底肯定能够完工。

    滞留在潼关的陕西难民已经在疏散之中,一万几千户接近十万人将要北上山西从张家口出关赶去赤峰卫定居。

    马福临直领的甲种营驻扎郧阳,也有两个乙种营归属于他指挥。

    郧阳这个地方在秦岭、大巴山区,境内苍山似海莽莽起伏,拥有汉水、堵河两条大江河,战略位置相当突出,是陕西、河南、四川、湖广的中间地带。

    可惜如此重要的地方已经连续被流寇夺取三次,城池破败不堪,军民逃亡者不知凡几。

    明末汉之魂

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脸() 
大明朝廷何尝不知郧阳的重要性,自从成化年就设郧阳巡抚,崇祯年的前三位巡抚是蒋允仪、卢象升、宋祖舜。

    现任巡抚是左佥都御史苗胙土,相对于前任,这位苗巡抚应该是个窝囊废。

    这不奇怪,崇祯朝就是如此,朝廷的大员一茬不如一茬,最后绝大多数是窝囊废或者王八蛋,一小部分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道德君子。

    虽然苗胙土这个郧阳巡抚窝囊,架不住他运气好,崇祯九年他接替有些水平的宋祖舜之时,“红旗军”已经在荆州、夔州扎了根还染指汉水流域。

    崇祯十年,襄阳、南阳已经被“红旗军”基本控制,夔州府已经被治理了两年,因此郧阳得以保全。

    马福临来到郧阳后,巡抚苗胙土的位置摆得正,根本不干涉“红旗军”的布防,还积极配合“红旗军”侵占田亩、组织人手耕种。

    “红旗军”不去管大明官员是不是软骨头,只要他们听话就可以接受,反正用不了多久,整个郧阳府治的兵权、财权就会被一把抓。

    西安守军吃了个饱肚子后连夜突围,围困的流寇和清军忙了半夜外加一整天,由于跑出来的军民高达十几万,趁乱逃了不少人马。

    流寇的组织架构乱如麻,这段时间扩充得太快,以至于许多相当于大明百总的流寇头目认不全手底下的兵丁。

    流寇中文盲占比超过八成,他们不会“红旗军”惯用的一套甄别俘虏、降军的流程,导致不少换上小卒号衣的大明将佐们混在流寇队伍里等待时机。

    这些人当然不是准备反戈一击,而是逮着机会就会跑进大山、密林争取跑去潼关或者商州。

    四月十五,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等等攻入基本上不设防的西安城,秦王朱存枢和瑞王朱常浩和诸多郡王、镇国将军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这其实不怪这些王爷,无兵、无粮,只有两条路可走,自杀殉节,投降争取苟且偷生。

    春风得意的高迎祥没有杀朱明王族,把襄王系和秦王系、端王系的王族看管在原秦王府邸的一个别院里。

    高迎祥讲信用,把从西安收集到的金银财宝分了一半给清军,这些财物以白银计不下于八百万两。

    可是济尔哈朗、阿济格和范文程得到满清文官武将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计划中的调动“红旗军”貌似流产了,更加让他们觉得不安的是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接到来自于盛京的指示。

    不仅仅是不见盛京来使,他们派回呈报胜利消息的信使也不见一人回来。

    这不奇怪,“红旗军”十营精锐出动了。

    训练中的一营“飞行军”也搂草打兔子参与行动,天上高高的飘着热气球,固定式望远镜能够看方圆几十里。

    出现满蒙骑兵,飞行员通过旗语传回地面,憨子、杨大年、王志诚等等营伍只要在附近都会出动骑兵去截杀,阻断陕西清军和沈阳的联络不值一提。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满蒙骑兵远离故土几千里,忽然间断了跟老巢的联系,心情可想而知。

    出来太久了,现在又到手了不少黄白之物,不少满蒙骑兵开始思乡,士气一落千丈。

    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高级将领商议过后组织了一支人数达到三百的哨马队,其中有巴牙喇三十,马甲七十、科尔沁轻骑兵二百。

    带队的是资深老将巴牙喇纛章京富察·哈宁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查究竟是什么情况导致无法和盛京联络。

    跟清军截然不同,壮大了一倍有余的流寇人马质量有了飞跃式提升,这完全是训练了几个月还得到了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结果。

    咸阳、西安都约等于不攻自破,城池保持完好,布防火炮全部成为了流寇重兵营的装备。

    不少原明军的炮手、铳手投降,使得高迎祥的心腹大将刘哲训练中的火器部队高达两万余人马。

    这时清军和流寇的联盟出现了问题,关键所在就是降军隶属于谁?

    熊文灿大军中的四成流寇再次反水,这十万人马的归属毋庸置疑,他们原本就是为了投奔盟主高迎祥而来。

    连带着拿下咸阳、西安,被俘获、归降的明军总人数高达十五万,其中有一半投降了建奴,左良玉还得到了郡王爵位跟李自成平起平坐。

    接下来就会面临一个大问题,满蒙骑兵和归顺他们的明军拥有的粮食绝对熬不过半个月,以后需要高迎祥提供粮草。

    现如今左良玉得到了建奴重用,管理着六七万明军降卒,高迎祥哪里有义务给他们提供粮草?

    最后范文程的计划得到了一致公认,其实他委任左良玉临洮郡王是带着阴谋的,临洮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甘肃省会兰州地区。

    大明两京十三省里没有甘肃省,陕西的地盘比后世大得多,囊括了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

    大明的九边重镇,除了远离西安城两千余里的甘肃镇,只有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三镇依旧是大明驻守,也是洪承畴三边总制的由来。

    范文程的计划很简单,往西攻伐一路打粮,不惜打到青海大草滩、打到甘州。

    以后的左良玉部可以长期驻扎临洮府,做个名副其实的临洮郡王。

    范文程知道林丹汗最后逃亡到了大草滩,时运不济死于天花时疫,那里有诸多蒙古部落。

    如果满蒙骑兵和左良玉部在临洮站住脚,接下来征服蒙古人,在大西北打下一片江山大有可能。

    万一辽东有闪失,可供主子选择的余地就大了许多,往北攻伐经营漠北,往西迁徙经营青塘都可以。

    拉开距离对于以骑兵见长的满蒙联军有利,战线拉长了,“红旗军”的队伍就会顾此失彼,想要歼灭满蒙骑兵难上加难。

    以后的最坏打算有可能是“红旗军”依旧如大明边军那样坚守长城防线,恢复辽东诸多卫所,大草原依旧是满蒙骑兵的主场。

第八百二十九章: 尴尬() 
范文程给满蒙将领和十几个汉奸将军分析了形势,说明白了拿下临洮谋发展的利弊,得到了支持。手机端

    左良玉何尝不知处境尴尬,陕西基本被高迎祥拿下,没有了共同的目标,清军和流寇渐渐地就会离心离德,发展到火并都大有可能。

    远离西安往西攻伐,夺取还在大明手中的城池和地盘确实能够缓解矛盾,他当然同意。

    况且范文程描述的前景貌似不错,左良玉心里有了计较。

    投降建奴做汉奸乃是权宜之计,左良玉不是个甘居人下之人,他是有理想的。

    如果在大西北打下一片地盘,他左良玉有何不可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路子。

    当年的李元昊还不是先后臣服于宋、辽,后来一飞冲天建立西夏跟宋、辽三足鼎立。

    前途未知,事在人为,左良玉不会安于现状,他要奋力一搏。

    他的人马绝大多数是追随两三年的旧部,往西攻伐还会逼降不少明军,抓捕不少大明子民。

    有人马、有屯民又有高迎祥的流寇大军隔开了跟明军的接触,只要有个三两年发展,建立一个割据势力不应该太难。

    虽然满蒙骑兵跟左良玉部各怀鬼胎,但是最起码当下达成共识,为了完成第一目标,夺取临洮府的州城府县正当其时。

    于是乎,阿济格带领三万满蒙骑兵和左良玉部十万人马往西而去,带上了所有的粮草。

    济尔哈朗留在陕西城外扎营,等待前往西安秦王府邸跟高迎祥交涉的范文程回营。

    高迎祥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清国秦王,但是阿济格、济尔哈朗这两位郡王是主子毋庸置疑,他们发兵往西攻伐不可能、也不屑于事先向高迎祥请示。

    范文程来到西安秦王府找高迎祥乃是通报一半大清军和左良玉部的去向,还有一个目的,解决留下的三万余满蒙骑兵的粮草供应。

    这片区域如今是高迎祥的天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等正在跟秦王商议是否派人去跟清军交涉,要求接管左良玉收拢的人马。

    谁知左良玉部往西开拔而去,还有一半满蒙骑兵通行。没多久就有探马报告,范文程入城了。

    会攻西安虽然分给了清军不少金银财宝,但是流寇得到的何止双倍,很简单,流寇又不是“红旗军”,完全做到缴获归公哪有可能。

    况且得到的城池、府邸、官衙、衣甲、武器和抬枪、火炮等等都被高迎祥笑纳,得了如此大便宜能容人的高迎祥短时间不可能跟清军翻脸,他客客气气摆酒席接待范文程。

    十万人马的调度动静太大,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入席后范文程开门见山道:“本官贺喜秦王完取西安雄城,此处王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