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1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1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欺负达官贵人,升斗小民咱们根本管不着如何欺负?”

    这话倒是不假,锦衣卫、东厂成立的初衷就是对付文武百官和土豪劣绅,民事诉讼归于县太爷,锦衣卫倒是很少插手,因此他们确实是欺负士大夫的存在。

    他们之所以名声顶风臭三里,当然是那些代表口舌掌握笔杆子的士大夫阶层有意往死里黑。

    崇祯时代的锦衣卫和东厂真的很悲催。

    皇帝轻信众正盈朝,不懂得人性的贪婪,收回了各地驻守太监,裁撤东厂约束锦衣卫,导致士大夫无人敢惹。

    没了监督的衮衮诸公更加贪得无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老百姓被盘剥得山穷水尽,税源减少了,直接导致国家财政连年入不敷出。

    黄汉笑道:“口误,口误,诸位别见怪,今日咱们在战场上并肩战斗,以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战友了,有机会请你们喝花酒玩粉头赔罪如何?”

    李若琏道:“哈哈,咱们都是战友了,还谈什么赔罪,日后一起喝酒耍子当然求之不得。”

    此时“红旗军”已经在打扫战场收割首级,由于八百余青壮老百姓组建的运输队有一百余架大车,东西实在太多,战士们知道带不走如此多的东西,让老百姓尽可能多拿上一些粮食、布匹躲入树林。

    几十架牛车“红旗军”也没法带着上路,有些胆大也有点爱财敢舍命的青壮赶着牛车走了,他们都说自己就是本地人,会抄小路躲开后金军。

    连五十几匹挽马在内这一次又得到了一百三十几匹健马,加上携带的足五百匹备用马,驮运缴获的物资绰绰有余,黄汉没有肯所有的马匹都参加驮运,留下一百余匹战马作为“红旗军”中精锐骑兵的换乘。

    此时方正化和李若琏以及四个锦衣卫校尉都乐开了花,他们一会儿看看那些还在不断滴血的首级,一会儿又摸摸缴获的健马,再看到从后金军怀里掏出来的金银财宝一个个眼睛发直。

    校尉娄允惊叹道:“想不到这些鞑子怀里藏了如此多的金银,这下子黄大人发了。”

    校尉艾国栋笑道:“怪不得‘红旗军’见到出击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原来这买卖获利如此之大啊!”

    李若琏早把搜集战利品的“红旗军”战士一举一动瞧在眼里,他感叹道:“真乃强军啊!方公公,你有没有瞧见,那些兵丁见到了黄白之物居然没有一个人往怀里揣。”

    “咱家早就注意了,当兵不爱财奇哉怪哉,也不知黄大人如何带出这样的好兵。”

    校尉游存青看着白花花的银子黄橙橙的金子咽了一大口口水道:“咱们也是参与袭击的战士,我还阵斩一级旗丁,怎么着也该论功行赏给些缴获银子吧!”

    娄允、艾国栋跟李若琏商量道:“老大,缴获了这许多金银,要不咱们兄弟拿上一些?”

第七十八章:扯张虎皮做大旗() 
方正化见几个校尉如此,笑着摇了摇头。

    李若琏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人家‘红旗军’没有一个人动手拿好处,你们好意思伸手吗?”

    校尉游存青是个粗大汉,他很勇猛也很爱财,此时一心想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斩获。

    他道:“老大,兄弟们主动跟着留下杀敌就是为了图个好处,现在都看到了那些金银不去拿点不甘心啊!”

    就在锦衣卫想拿金银又怕丢脸之时,郑孝文不失时机出现了,他二话不说丢下了六十两黄金道:“按照出击人数分缴获,这些是你们六位该得的。”

    “红旗军”真是善解人意啊!四个校尉激动得高声呼喊:“‘红旗军”威武……“

    不断在巡视战场的黄汉看着忙忙碌碌的麾下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发现居然还有几十个老百姓没逃走,现在主动帮着战士们搬运缴获,打包从建奴身上扒下来的盔甲、衣服。

    黄汉连忙让憨子扯开大嗓门做宣传,让老百姓赶紧拿上一些粮食、布匹之类的东西离开,叮嘱他们最好白天钻林子,晚上才能上视野开阔的官道行走。

    憨子骑着马提着长柄开山斧一边转悠一边吆喝,没多久所有的老百姓都明白了“红旗军”的意思,很快又有十几人背上装得满满当当的包袱,扛着一两匹布大踏步往树林里跑去。

    还有大概三十几人没走,他们都跑到黄汉面前跪下。

    一位膀大腰圆的汉子道:“大人,小的是滦州张家集人,名叫张扬,家已经被天杀的鞑子祸害了,亲人们也不知是死是活,如今只有烂命一条,求大人留下小的当兵杀狗鞑子。”

    其余人纷纷自报家门,无一例外都是跟后金军仇深似海的苦主,都是为了给亲人报仇想加入“红旗军”。

    黄汉认为再次收几十人无伤大雅,只不过“红旗军”在行军途中,带上这些老百姓恐怕会拖累行军速度。

    他道:“诸位好汉主动投军杀敌本官当然欢迎之至,只不过我军要长途跋涉,此时跟着队伍恐怕危险重重。

    敌军主将得到那些逃回去的建奴报告,想必马上就会有大股人马赶来追杀,你们如果会骑马本官可以带上你们,不会骑马的最好赶紧拿上些东西往林子里躲。”

    张扬道:“小的知道大人要骑战杀敌,小的们都是因为会骑马自认为不会拖累大人才决定留下来,刚才离去是十几人也是咱们认识的乡里乡亲,他们的骑术不是很好,经小的们几个劝告这才走的。”

    黄汉看看这个汉子,问道:“张壮士好像对自己的骑术很自信啊!不知你可会骑射?有武艺否?”

    张扬恭恭敬敬道:“回大人,小的家是马头,世世代代为朝廷养马,这里有几匹健马就是原本养在小的家中。

    小的打记事起就天天骑马,自认为骑术过得去,小的喜好枪棒,不会射箭但是小的会投枪,而且扔得很远,准头也不错。”

    又是一个马户世家,还是个会家子,长得膀大腰圆,瞧上去十分精神,黄汉很高兴,道:“张扬,本官即刻给你装备盔甲武器,以后你就留着本官身边一展身手吧!"

    张扬大喜连忙跪下磕头道:“小的谢大人收留,小的一定会多多斩杀鞑子报答大人。”

    黄汉又对其他人道:"你们想留下从军本官全部收下,但是你们要想清楚了,能够骑马疾驰的才可以吃这碗饭。

    骑术不过关属于滥竽充数会害死自己的,这可不是儿戏是刀光血影的战场,后金军来追逐之时,落马之人九死无生啊?”

    几十个汉子见黄汉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都很高兴,乱哄哄道:“自己技不如人死了就死了怨不得别人,大人放心,小的们知道轻重,骑术行不行一上马就见分晓。”

    这时“红旗军”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还是打敌人的运输队收获大,这一次能够带走的金银和物资的价值恐怕会超过三万两白银。

    缴获的几十件铁甲大部分破损严重,不经过修理没办法装备我军,一百几十件武器绝大多数完好无损。

    黄汉让张扬等等几十个留下的人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武器,张扬居然选了一柄二十几斤重的钉头锤武装自己。

    事不宜迟,再瞎耽误工夫被后金军咬住就不美了,黄汉决定立刻出发,而且沿着官道走直线,即便来了后金军,要追上不断换马奔驰的“红旗军”恐怕也不容易。

    再次上路的骑士之中有几个人情绪很不稳定,他们甚至于忍不住笑出声,他们当然是以李若琏为首的锦衣卫。

    这些人心里在盘算着得到了军功会被升一级还是两级,以后跟京师里的其他兄弟吹牛之时谁还能牛得过自己有冲杀建奴如同砍瓜切菜般的这个大牛掰,他们越想心里越美当然喜形于色。

    其实方以化也是没有从面对面的砍杀中回过神,此时只觉得不真实,为了证实自己不在梦游状态,他不时嗅嗅自己沾染了血渍的右手,还闻一闻那把斩马刀。

    浓浓的血腥味闻在鼻孔里让方以化觉得神清气爽,谁知他从今往后染上了这个不良嗜好,他爱上了血腥味渴望面对面砍人脑袋瓜,喜欢被鲜血喷溅一头一脸的感觉。

    “红旗军”战士瞧着六个战场初哥的战后表现各有不同,人人带着戏谑的眼神瞧着他们。李若琏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不由得满脸通红。

    往西疾驰几十里,眼看着夕阳西下,黄汉决定扯张虎皮做大旗,大喇喇安排锦衣卫办事。

    他吩咐李若琏道:“李大人,眼看着天就黑了,此地距离丰润县城不过二三十里,你前去交涉,我军今晚入住丰润城好好休息一晚,明天一大早继续赶路。”

    经过一次战斗,李若琏已经改变了态度,黄汉安排他办事他也没觉着不合适,在马上抱拳道:“卑职领命这就前往。”

    说罢他挥挥手,四个锦衣卫校尉也驱马加速往西而去。黄汉让所有人减速,检查装备,各总旗、小旗报数,看看有没有战友掉队。

第七十九章:高家() 
锦衣卫果然牛掰,丰润驻守参将和县太爷看到了锦衣卫的玉腰牌立刻打开城门请李若琏几个进城。

    他们听说还有几百人马和传旨天使在后面,马上煮饭、烧肉腾地方准备安排住宿。

    丰润县城也是小强级别,历史上后金军先后打了两次都没能够得手。

    黄汉带着四五百“红旗军”在这里住宿当然心里踏实,本来这里就固若金汤,多了自己的几百骑兵协防更加没有被后金军短时间攻破的任何可能性。

    有锦衣卫和内侍在队伍里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可以骗吃骗喝。

    驻守参将和县太爷等等文武不仅仅好吃好喝招待大家,他们还悄悄的找方以化和李若琏嘀嘀咕咕。

    估计应该是给他们塞些黄白之物,这年头送来往的官员银子不叫做行贿,美其名曰送宜程,该给多少那是按照品级来,大明文武真的比较牛掰,已经做到了贪污腐败公开、透明、有标准。

    黄汉一个中级武官跟着吃吃喝喝就不错了,不会有人给他塞银子,但是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吃饱喝足准备睡大觉的黄汉居然也有人来拜访,居然还是县太爷亲自陪着那人登门。

    退休辽东经略高第门生故吏遍天下,丰润县太爷郭必昌就是其中之一。

    老高第拖家带口逃离滦州躲过建奴的屠刀,但是朝廷的问罪恐怕躲不过了。

    其实后金军气势汹汹杀奔滦州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准备逮拿前辽东经略高第,这跟八年后满清特意去奔袭地理位置不重要,经济水平很差的高阳县如出一辙。

    老家在高阳的同样是退休辽东经略,但是孙承宗比高第硬气多了,他亲自带领孙家子侄拿起武器坚守高阳县城,可惜力量悬殊,最后变成了满门忠烈。

    老高第舍不得满堂儿孙,选择不要名节溜之大吉其实也不应该被过多指责,他一个退休老头,有面子、有老资格、有关系网、有搞钱门路就是没有敢战之兵。

    他硬着头皮留在滦州如果不变节投降也是个送死的命运,跑了又不影响滦州城防,说到底还是滦州的在职文官武将都是窝囊废,才会导致如此大城被建奴一鼓而下。

    惊魂未定的高第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面对朝廷御史、给事中的弹劾,他的罪名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正在苦思冥想如何脱罪的高第接到了京师里门生故吏的来信,高第得知了一个最新消息怦然心动。

    驻永平府最高官郑国昌在城破之时莫名其妙赶巧不在城里,本来他这个永平府城里的现任品级最高的封疆大吏一定会被朝廷问罪,但是他带回京师几十斩获还讲述了一段佳话,皇帝没有降罪还好言安慰。

    由此可见事到如今什么都是浮云,唯有斩获可以说明一切,可是建奴、鞑子貌似人人爱惜自己的项上人头,要轻易得到斩首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啊!

    然后就有好消息传来,这几个月永平府地界出了一个砍后金军脑袋瓜的专业户,如今朝廷得到的九成斩首功都跟驻地在永平府的黄沂州父子有关。

    高家几个公子连忙动用所有的关系网调查黄沂州父子的来历,最后确认黄家就在九里台村,离那里的高家庄园所在地五里台村不过七里路,黄家跟高家勉强能够算得上是同乡人。

    于是乎,高家几位公子分头行动,他们带着家丁意图前往九里台村跟黄家联络,目的当然是再传一段佳话。

    老高第的设想很美好,高家资助同乡人黄家钱粮豢养家丁,并且挑选身强体壮的家丁由几个儿子带领着追随黄家父子保家卫国。

    高家公子带着高家子弟和家丁们为国而战,人人都是精忠报国的热血男儿,在多次奇袭战中砍杀几十后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