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17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17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心里愿不愿意,给满蒙骑兵生路势在必行,这些主动投诚的人当然不能够送去劳动改造,全部留下作为辅兵使用。

    怀着忐忑心情的满蒙骑兵投降成为辅兵,没想到真得到了吃三餐的机会,还天天有炊饼,五天内肯定能够吃到四两肉。

    他们的积极性高涨,不少人主动找镇抚官宣誓效忠,表达渴望加入“红旗军”的心情。

    骑战技能考核还真难不倒两千多鞑子、建奴,他们的骑术确实比绝大多数“红旗军”强。

    镇抚官当然不会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刚刚投诚的满蒙骑兵,他们给一百几十个汉语麻溜的女真人、蒙古人转了正。

    其余人以文化不合格为由组织他们学习,并且要求他们主动剃掉小辫子重新留发。

    得知汉语学得快的人能够早日得到“红旗军”正兵待遇,两千余人都在认真学习,宣传员、镇抚官趁机给他们进行传销式洗脑。

    黄汉率领“红旗军”全取朝鲜得到了大量领土,经营赤峰卫又圈了许多领地,现如今也算得上是地多人口少。

    全须全尾拿下锦州,城里的十几万军民用不着全部留下,锦州东、南、北的屯田最起码明年春天暂时放弃耕种。

    这里是前线,随时有可能面临满蒙骑兵突袭,屯垦得不偿失,得不到五十亩屯田分配的军民们可以疏散去“汉江省”、赤峰卫做工、耕种。

    锦州城里的存粮不多,应该够十几万人消耗两个月左右,但是清理汉奸、建奴、鞑子财物之时收缴到手的金银财宝以白银计超过二百万两。

    守卫锦州留下两个乙种营、六个千总卫所军足以,屯民只留三千户不足两万人,明年春天每户屯民可以在锦州东选五十亩好地屯垦。

    只要保持十五万亩良田产量达到中下标准,收获的粮食足以养活锦州城里的三万余军民,如果三分之一田亩种植马铃薯,锦州的粮食肯定有结余。

    连锦州外围,投降、俘虏的军民超过十五万,将要有十二万人分散到矿区、屯区劳动,现在才是八月底,离天寒地冻还有接近两个月。

    为了确保锦州的防御,三万“红旗军”步兵、工兵带领十余万锦州军民,突击修建锦州港到锦州东南架子山一直延伸到锦州北台山的防线。

    修缮原明军在小凌河西岸建造的墩堡、候台,恢复锦州北的几座堡垒。

    锦州港到锦州北山区足一百里,原本大明的防御体系就是意图以锦州为重点修建堡垒长城截断辽西走廊。

    计划虽然不错,可惜明军兵无战心全部龟缩在城池、堡垒内等着被建奴、鞑子一一击破,劳民伤财修建的诸多城堡形同虚设。

    “红旗军”在原大明防御体系上进行维修,由于拥有水泥,修缮后的堡垒牢固度毋庸置疑。

    堡垒、候台内有了观察员利用千里镜和固定式望远镜监控锦州东一百里防线,再有几千“红旗军”骑兵机动,满蒙骑兵再来触碰锦州防线一定会损兵折将。

    新的防线完成后,塔山防线将要成为二线,仅仅留下哨位和少量守军即可,大部分驻防部队进入小凌河西。

    锦州城离锦州港只不过五十几里,对于拥有强大水师的“红旗军”来说,沿海一百里内,只要“红旗军”想守住的城池就不可能被敌人攻破。

    孤城难守是共识,“红旗军”能够从海上源源不断给被敌军攻击的城池提供兵马、粮食、装备的支援,攻击方最终面临惨败毋庸置疑。

    “红旗军”收复锦州当然要大肆宣传,“红旗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头条刊登文章告知天下人,“锦州大捷”俘获满清军民十五万、斩杀清军两三千。

    第二版的评论员文章阐述了如今的清军是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红旗军”剑指之处,清军望风而降。

    积极投降的不仅仅是清军中的汉军、高丽兵,选择投降的鞑子和真奴比比皆是。

    “锦州大捷”俘获巨大是不争的事实,读到了“红旗日报”的官宦、军民都惊叹于清军战斗力居然下降如斯。

    再也没有人怀疑五年平辽的真实性,人人期待王师北定辽东日,祭祀之时把这个好消息告慰列祖列宗。

    锦州收入囊中,新的防线正在紧锣密鼓部署,两年内打败建奴十拿九稳,全歼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如果被打服了、打怕了的建奴、鞑子选择臣服,同样可以避免大草原上时时刻刻处于征伐状态。

    为此黄汉改变了一杀了之的血腥模式,耐心宣传优待俘虏和降军的政策,目的就是让失去辽东广袤土地的满蒙骑兵心存希望。

    由奢入俭何其难也,即便建奴们跑去大草原,过上几年以游牧、渔猎为主的辛苦日子后也有可能带着部落来投奔更加富裕的“红旗军”。

    用不着过于担心蒙古人、女真人不服王化,不仅仅采取分而治之、小部落化的模式防范于未然,还要不断征调大量青壮年组建开拓团。

    汉人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聪明、勤劳,还有世界第一的人口优势,远赴美洲、澳大利亚开拓脱之时只要带上三分之一异名族,就能够使得北方游牧民族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

    随着北方的矿藏不断被勘探,再给予出关工作、做生意的汉人一些优惠政策,在遥远的大草原修建几座大城,形成资源型经济带。

    长期以往,达到长治久安不是梦想!

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 
陕西流寇注定成不了气候,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都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渣渣,不足为虑。

    以现在“红旗军”的实力,真下定决心跟流寇干,这些贼骨头一个个都会被干死。

    领先近四百年的见识所以然,为他人作嫁衣的蠢事黄汉不肯干,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可以有,忠于一家一姓那是滑天下之大稽。

    难道黄汉费心劳力,“红旗军”流血流汗,最后是为大明的皇族、官僚集团、地主老财更好地兼并土地,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

    此时黄汉的眼光更加放得长远,成为亿万汉人的最高决策者、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是终极目标。

    当下有一个问题迫在眉睫,那就是要在橡胶树引种前解决橡胶园用地。

    很明显“红旗军”体系的领土没有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地方,唯有亚热带、热带地区才能够大面积种植。

    黄汉在锦州召集营主将级高级官员开会,除了通知在锦州二百里内驻扎的“红旗军”各营主将。

    孙传庭、郑孝文、高有谋、陈奇瑜、吴襄、张凤翼、梁廷栋、杨一鹏、孙元化、金声等等都得到了邀请。

    原本挨不上的刘在旗、姜新、阮大铖三个宣传队大佬也得到了与会资格,他们来到会场发现能够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后都激动不已。

    会议室的一角还坐了一位如今极不合群的高级将领,他只有一支胳膊,但是畏惧他的文官武将不知凡几,他当然就是旗卫头子,享受甲种营主将级别的黄四方。

    做特务时间长了,养成了不肯轻易相信人的习惯,黄四方喜欢坐在暗处观察每一个人。

    跟以往的会议不同,黄汉先给与会的不足一百高级文官武将进行了科普。

    为此黄汉早做了准备,画出了充气轮胎的原理、构造图。

    他先讲述了橡胶轮胎的种种好处,然后告诉大家预计明年,远航大洋彼岸的船队就能够带回橡胶树种子和一部分移植的成树。

    高级将领没有文盲,都学习了七八年新学,如孙传庭、陈奇瑜、张凤翼等等其实都是这个时代的学霸,汉学知识甩黄汉几条街。

    他们当然能够听得懂黄汉深入浅出的授课,况且“红旗军”体系上层都知道远航船队的任务和目的,私下里也议论过神奇的橡胶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虚言,想不到橡胶树汁居然能够做出如此神奇的东西,怪不得家主要远渡重洋去南美洲拓土。

    半个时辰的科普后到了自由讨论的时间,黄汉表态所有人都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互相讨论,半个时辰后,自己集中解答。

    说话一向直来直去的孙传庭第一个发言,他道:“王爷,下官听明白了您说的橡胶的好处,也知道这东西的原料来自于橡胶树。

    咱们‘红旗军’体系地盘大着呢,旱地、水田、山地应有尽有,完全可以大规模移植。”

    陈奇瑜笑道:“孙大人稍安勿躁,本官以为王爷召集大家开会不谈军情大谈橡胶肯定另有用意。

    橡胶轮胎如此之好,不仅仅增加了车轮的载重和牢固度,还能够承受暴晒、泡水。

    大规模种植橡胶树势在必行,如果随随便便就能够引种,哪里用得着用开会议事的方式来决定?”

    张凤翼插话道:“孙大人善于谋划用兵如神,本官佩服,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却是乏善可陈。

    王爷刚才说了橡胶轮胎将要带动车轮革命,甚至于带动工业革命,由此可见这东西多么重要,要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种植,还有召集大家来开会的必要吗?”

    宋鹏飞、王展鹏、黄农生三人的讨论最积极,因为他们的直属营已经得到了自行车,是第一批装备自行车的营伍。

    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训练骑车步兵,他们也学会了骑自行车。

    牛皮、帆布包裹软木的轮胎属于易损件,差不多一两个月就得更换,耗时、费力增加成本毋庸置疑。

    他们得知橡胶轮胎使用寿命长达一年甚至于几年,得知使用了充气轮胎后,自行车会轻便至少三成,心中充满期待。

    宋鹏飞道:“诸位大人,我部已经在使用自行车,这东西确实好,步兵有了自行车装备,日行三百里不是虚言,消耗的体力跟徒步行军六十里差不离。

    如今困扰我们的就是车轮的外胎使用寿命太短,还不能长时间泡水、暴晒,如果拥有了橡胶轮胎,自行车步兵应该是如虎添翼。”

    王展鹏道:“使用自行车比使用战马划算多了,而且容易训练,学习修理自行车也不难,如今不少战士都能够熟练换外胎,进行维护。

    自行车如此方便大行其道理所当然,如果拥有了橡胶外胎,自行车质量还能够更上一层楼,简直是锦上添花。”

    宋鹏飞道:“车辆厂已经在生产了二十辆三轮自行车,如今在我部试用,只要是马车能够行使的路段都可以使用,一辆三轮车一个人就可以蹬踏前进,载重五百斤不成问题。

    一辆马车至少配备一个马车夫,还得赶车技术过关,学习蹬踏三轮车,三天就能够上路。如果大量使用三轮车运输给养,不仅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够节约大量成本。

    这样的好东西民用价值更加高,起大早入城贩卖蔬菜、瓜果的农民要是拥有一辆三轮车,不仅仅比挑着担子多运三倍货物,还能够节省一大半入城时间,得到的收入何止翻倍?”

    ……

    自行车已经生产出了七八千辆,如今每个月的出厂数量都在增加,八月底还有二百辆将要装备京师不夜城警卫,使得他们可以骑自行车参与巡逻,提高效率。

    相信穿得拉风的不夜城红衫警卫骑着自行车在街头巡逻会吸引太多眼球,以后自行车面向市场销售之时肯定能够被达官贵人追捧。

    这其实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先让京师人瞧见自行车,让他们得知这样的好东西全部是军用,有银子都买不着。

    一年后少量自行车投放市场,一定会造成抢购的局面。

    明末汉之魂

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则不达() 
绝大多数体系内的文官武将都瞧见过在训练中的自行车步兵,当然明白自行车的好处。

    得知拥有橡胶后自行车不仅仅能够更加好,还能够节约更多成本,都对大量获得橡胶有了进一步认识。

    讨论结束,黄汉继续主讲,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大失所望,“诸位,‘红旗军’体系地盘虽然不小,但是没有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地方,整个大明能够大规模种植橡胶树的地方也不多。

    因为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温度达到二十六七度。”

    “红旗军”体系不仅仅统一了度量衡,还制定了若干标准。

    一百年后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的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温标“摄氏度”如今早在“红旗军”体系广泛使用。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水的沸点为一百度,其间平均分为一百份,每一等份为一度,好理解又好记,“红旗军”体系的初中生都能够熟练掌握。

    文官武将得知橡胶树的生长要求接近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大为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