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21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21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的党派乃是松散型的团体,没有政治纲领,成不了气候。

    此时朝廷的阁臣班底又换了一茬,刘宇亮当上了内阁首辅,原首辅孔贞运被崇祯罢免。

    见皇帝尴尬,首辅刘宇亮出班解围道:“陛下,既然‘红旗军’今年不在辽东发动大战,在守土的情况下能够机动的兵力应该不会少,老臣以为可以征调一部进入关内剿杀陕西流寇。

    ‘汉江郡王’一直认为以战练兵事半功倍,想来‘红旗军’新兵不少,何不如用流寇来练练手?”

    阁臣范复粹出班道:“陛下,老臣附议,流寇战力相对于建奴弱了太多。

    ‘红旗军’出动一部再加上潼关、陕西的偏师发起主动攻击,传言中的流寇趁着黄河冰冻绕过潼关祸害河南、北直隶、中都就不可能发生,于国于民大有好处。”

    刘之伦也出班道:“陕西失手后,我军初步建立的防线太长,与其坐等流寇不知从何时、何地发起的进攻,还不如组织一次大规模攻击,目标直指西安,化被动为主动。

    ‘汉江郡王’乃是战略家,他应该能够分析出主动、被动的弊端。届时臣原亲自率领三万京营将士跟‘红旗军’联合行动。”

    以攻代守,把节奏掌握在明军手中,这主意确实不错。

    崇祯又来了精神,看着张凤翼、孙元化几个问道:

    “几位爱卿刚从辽东回京,肯定知道辽东形势,既然‘汉江郡王’今年采取守势稳固锦州防线,能够机动的人马应该不少,抽调两三五万‘红旗军’前往陕西应该做得到吧?”

    张凤翼有心理准备,坦言道:“每个月三十万两辽饷根本不够辽东驻军的消耗,‘汉江郡王’必须拆东墙补西墙再贴补三五十万两。

    如今的流寇今非昔比,征调三万关外‘红旗军’,加上抽调潼关、山西驻军三万进入陕西作战才能够确保战而胜之。

    按照‘红旗军’战时双饷的待遇,一个月不得少于三十万两饷银。

    从锦州往潼关调兵三千余里,每天行军百里还得一个多月,需要消耗的粮食、马料何其多也

    朝廷如果拨付一百万两开拔银,‘汉江郡王’想方设法再贴补一些,‘红旗军’应该可以组织六万人马在陕西鏖战三个月。

    如果后续粮饷跟得上,打一年半载也没问题。

    陛下大可放心,稳打稳扎是‘红旗军’的习惯,只要朝廷能够拿得出军费三四百万两银子,收复陕西失地重新夺回西安一年时间应该能够做得到。”

    嘶!崇祯觉得牙酸。黄汉承诺五年平辽除了本色粮草,折色饷银总共要六百万两,出兵六万去陕西打一年,张凤翼就敢开口要三四百万两。

    由此可见,张凤翼已经彻底投靠了黄汉,此人已经不是大明臣子。

    此时梁廷栋出班道:“‘汉江郡王’宅心仁厚,从来都是视金钱如粪土,出兵陕西的钱粮可以自筹一小半,但是二百万银子一年再也不能少了。

    能够拿到足饷,将士们一定斗志昂扬,以一年为限收复西安肯定能够做到。”

    这是个什么意思?群臣都开始交头接耳,莫非“汉江郡王”又准备承包收复陕西?承包期限一年,朝廷出二百万两雪花银?

    有许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勋贵都认为如果花二百万两银子,能够买到歼灭流寇夺回陕西这样的结果,应该很划算,纷纷表示可以接受。

    这也不怪他们,能够参加朝会的国公、侯爷、伯爵都是有实授在身的当权派,他们不仅仅拥有到了田产,还都有家族生意,去年投资造船厂,参与捕鲸船组队的不知凡几。

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国利民() 
勋贵们一个个财大气粗,投资在“汉江省”的资本都已经超过五百万两银子,当然想象不出二百万两银子对于拥有亿万人口的大明朝廷有多么艰难。

    这也是大明亡国前夕,崇祯要求文武百官、勋贵疏饷,只得到了不足二十万两银子。

    而李自成强盗集团洗劫京师,敲诈出七千万两浮财的原因。

    以流寇的纪律性,肯定做不到“一切缴获归公”,私藏的金银财宝肯定无法统计。

    封建王朝,贵金属一直作为货币使用,大明因为对外贸易的顺差,矿藏的开采,金银总量每年都在增长中,不会因为战乱而减少。

    只不过遭逢乱世,金银贬值得太吓人,使得粮食贵得离谱,是太平年景的几倍甚至于几十倍。

    房产、田产、家私、古董、字画等等贱得无人问津而已。

    泱泱大国,亿万人口的首都,拥有百万人口的京城是高官、勋贵云集的地方。

    大明烽烟四起,处处都不安全,大明立国二百几十年,京师虽然屡次被敌人包围,但是从来没有被谁攻破。

    达官贵人当然不可能想到最后的结果是被区区流寇夺了城,往京师外转移财产当然不会做。

    恰恰相反,太多有头路的达官贵人应该是带着积蓄进入京城躲避战火。

    故而京城内的巨富之家不知凡几,这座城市拥有亿万两白银计的贵金属,可信度很高。

    不要惊愕与数据,被闯贼搜刮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的贵金属其实也要大打折扣。

    因为那时七千万两银子的购买力,恐怕还不如太祖朱元璋之时的二三百万两银子。

    现任户部尚书李待问被钱粮困扰得寝食难安,自家人知自家事,把他这个户部尚书典卖了,户部一年也不可能挤出二百万两银子的军饷。

    他立刻出班道:

    “陛下,四川、河南、中都、山西、陕西今年几乎没有上交秋赋,朝臣的俸禄已经拖了半年,眼看着年终将至,臣连发放三个月俸禄的银子都没有凑齐,哪有银子用兵陕西。”

    阁臣程国祥是前任户部尚书,熟悉户部的情况,此时实事求是道:

    “陛下,朝廷财政枯竭,户部已经难以为继,连挤出二十万两银子都没有能力,哪有拿得出二百万巨款的可能性。”

    长期拖欠官员俸禄,拖欠兵丁饷银的崇祯皇帝:“唔……”他实在是无言以对,只能满口虚词。

    见把话题引入钱粮后,皇上和衮衮诸公都显得有气无力,张凤翼不失时机开口道:“陛下,老臣有个能够为大明增加收入的好建议。”

    增加收入?穷得叮当响的崇祯大感兴趣。连忙问道:“爱卿有何建议?”

    张凤翼不慌不忙道:“琼州府荒僻且经常有土著造反,我大明在那里得到的税赋还不足以养兵平叛。

    如今‘汉江郡王’需要琼州府的地盘屯田种植橡胶树,‘红旗军’可以抽调两营人马驻防琼州府进行军管,还可以每年上缴朝廷五万两税银。”

    崇祯听得有些懵,问道:“种植橡胶树?橡胶树是什么东西?为何一定要选择在琼州府种植?

    辽西、山西、‘汉江省’的田亩多着呢,‘汉江郡王’为何舍近求远。”

    张凤翼道:“陛下应该见过了自行车,如今自行车的轮胎太不耐用,但是橡胶树能够生产出橡胶,利用橡胶能够生产出耐水、耐暴晒的橡胶轮胎。

    有了橡胶轮胎,自行车的使用成本每年至少会下降三成,骑行之时还更加轻便快捷。”

    大明处处漏风,前几日崇祯连续几天花心思研究自行车已经不是秘密,朝臣都好奇自行车这个新生事物,纷纷打听。

    没几天京师的文官武将就在不夜城见到了骑着自行车巡逻的警卫,太多人进行围观,还有不少官员尝试着骑过几次。

    他们本来就对现在的自行车大加赞赏,今日得知自行车还能够更加轻便、耐用,都叹为观止。

    崇祯已经对自行车有所了解,此时对张凤翼的谈话很感兴趣,道:

    “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树?不可思议!为何‘汉江郡王’一定要选择去琼州府种植?”

    “陛下有所不知,那橡胶树喜热,唯有在南方才能够成活,而我大明适合种植的地方海南岛是首选。”

    原来如此,崇祯和满朝文官武将都明白了。

    原来‘汉江郡王’也有求助于朝廷的时候,首辅刘宇亮当然要多替朝廷要些实惠,他道:

    “陛下,老臣认为‘汉江郡王’在琼州府屯田种植橡胶树利国利民,应该准奏。

    橡胶树的作用如此之大,‘红旗军’大面积种植成功后肯定能够获得巨大收益,上交朝廷税赋也应该水涨船高。

    每年只给五万两银子也太少了些!老臣以为一年至少应该上交朝廷十万两税赋。”

    张凤翼连忙道:“橡胶树要生长七八年才能够生产橡胶,也就意味着七八年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投入何其大也,预计要募集几百万两银子,‘汉江郡王’为此都愁得茶饭不思,麾下众将见状纷纷拿出积蓄,连本官都把留着养老的体己银子拿了出来。

    投资橡胶园的银子都来自于“红旗军”文官武将和普通士兵的积蓄,就差砸锅卖铁了,首辅大人此时多要税赋不合时宜。”

    群臣一阵阵唏嘘,崇祯不由得瞪大眼睛,他疑惑道:“‘汉江郡王’需要银子投资橡胶园,然后你们包括基层将士们都慷慨解囊凑出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张凤翼实话实说道:“正是如此,第一批投入资金三百万块银币已经募集到位,来源全部是私款。”

    失落,无比失落,崇祯多次号召群臣疏饷助边,为此还给出银子的文官武将加官进爵。

    可是响应者凤毛麟角,朝臣一个个都在哭穷,最后能够得到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就算不错了。

    人家“汉江郡王”一个号召,根本没有封官许愿,三百万两雪花银就轻飘飘到手,这岂不是在狠狠地打脸?

    zwqiushu

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 
此时崇祯幽怨的眼神扫视下面的衣冠禽兽,群臣已经有了免疫力,没人瞧皇帝。

    他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左顾右盼,一个个脸皮厚如城墙。

    崇祯盯着张凤翼的脸问道:“不知爱卿拿出多少银子参与橡胶园投资?”

    张凤翼顿时醒悟,他尴尬道:“陛下,‘汉江郡王’强调谁投资谁受益,以老臣浅见,橡胶日后会风靡天下,投资翻倍、甚至于翻几倍十几倍都大有可能。

    因此老臣把棺材本都拿了出来,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凑了三万块银币。”

    “原来这里有如此大的好处啊!怪不得、怪不得!”群臣的议论声顿时大了许多,“嗡嗡嗡……”如同一堆苍蝇。

    某侍郎道:“‘汉江郡王’做出的奇巧哪一样不是赚大钱?老夫也肯把银子交给他投资。”

    某员外郎道:“自行车以后肯定会风靡天下,结实耐用的橡胶轮胎不必不可少,由此可见投资橡胶园一定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某都御史一脸羡慕道:“是啊,是啊!谁拥有橡胶园就算是拥有了聚宝盆,天天能够淌金流银。人家'汉江郡王'号召投资,当然一呼百应!”

    一位都给事中小声问道:“梁大人,不知橡胶园的资本够了没有,本官也小有积蓄,也愿意响应‘汉江郡王’号召。”

    又一位东林党派系的监察御史拉拉孙元化的衣襟耳语道:“孙大人,本官最喜欢做利国利民的好事,肯拿出银子参与橡胶园计划,不知‘汉江郡王’现在还需要资本吗?”

    京师报功团的主官和随从都有招商引资的意识,孙元化也不例外,见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对股份制感兴趣解释道:

    “‘汉江郡王’对资本的需求永无止境,橡胶园计划何时追加资本,现在还不得而知。

    但是投资车辆厂生产自行车、投资铁矿开采铁矿石、投资冶炼厂生产生铁都值得投资啊!获利丰厚那是当然。”

    吴襄道:“自行车的零部件除了橡胶就是钢铁,可以预计,日后对于高质量钢铁的需求该有多么大,此时投资煤矿、铁矿、钢铁厂,保管能够赚翻天。”

    这些话不假,黄汉已经准备在永平府开平镇投资一座钢铁厂,这完全是看中了那里有高质量的煤矿、铁矿资源。

    也是因为承包“五年平辽”协议之时,永平府乃是为“红旗军”提供本色粮草的府治之一,用不着给朝廷上交税赋。

    不用担心“五年平辽”期限已经过半,黄汉完成平辽之日实力和威望会达到一个峰值,染指的地区哪有可能被更加没落的大明朝廷收回?

    永平府的群众基础毋庸置疑,包括黄沂州、黄汉,憨子、杨大年、张扬、王展鹏等等高级将领都是永平府人。

    这些年在永平府屯田养兵兴办实业,使得永平府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亚于锦绣江南。

    又由于军属太多,太多家庭能够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