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3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3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这么客气黄汉有些不好意思,当天晚上让宋鹏飞和憨子去走县衙的后门,给史知县带去了一级巴牙喇九级真奴,十级旗丁。

    没多久他们就办完事回来了,憨子乐滋滋道:“汉哥儿,以后再有这样的好事还是安排我们去跑,这不,十两银子轻轻松松到手了。”

    憨子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打赏,今天跑了一次腿就被人家硬塞了十两纹银,当然喜不自胜。

    宋鹏飞也有十两银子的赏银,他笑呵呵道:“师傅,知县大人见到了斩获乐得合不拢嘴,他表示稍稍准备一下,马上就会来拜访当面答谢您。”

    人家出手打赏那也要看人,没有人是傻子,宋鹏飞和憨子都穿着正六品武官的常服呢,他们亲自去走县衙后门送好处给县太爷收获当然不会太寒碜。

    黄汉瞧着喜形于色的憨子,心里也高兴,他道:“憨子,我估摸着建奴没多久就会退兵了,咱们这一次去京师不能在城里耍子,‘红旗军’要趁着后金军在关内之时,多干杀敌抢物资的好买卖。”

    憨子连连点头道:“汉哥儿,我懂,以后咱们要养兵,花银子如流水般。这时不攒点家底,日后会后悔不迭。”

    宋鹏飞道:“京师啊!我这辈子都没去过,咱们真的还是如同上一回送郑按察那般把天使送到广渠门就回头?”

    黄汉道:“这一次应该要逗留一两天,放心吧,等建奴退兵了,我早晚会带上你们去京师快快乐乐耍上半个月。”

    郑孝文笑着打趣憨子、宋鹏飞道:“我家在京师内城有宅院,到时候全部住我家去,京师我太熟悉了,哪里好玩、哪里有好吃的、哪里的粉头风情万种,本公子门儿精。”

第八十二章:广渠门() 
黄汉道:“打住,打住,憨子和小宋都是纯洁好青年,不能被你这个无良公子带坏了。”

    郑孝文反驳道:“黄大人此言差矣,本公子哪里算得上无良啊!以前在国子监读书之时属于标准的模范好学生。”

    “失敬失敬,原来是模范生在此啊!”

    就在几人嘻嘻哈哈谈论风月之时,史应聘亲自登门来表示感谢。

    他本来就有守土之功,得到了二十级斩获这下子可不得了,被提拔一级应该是板上钉钉。

    得到意外之喜的史应聘再次见到黄汉,说了许多以后就是朋友了,一定会守望相助之类的客气话,临走之时又硬塞给宋鹏飞三千两银票。

    送斩获做人情结交士大夫,还能够拿到远远超过朝廷给出的人头赏价值,黄汉觉得太划算。

    只是这都是阴山背后的龌龊交易,见不得光。无法召集需要建奴首级的文官武将进行拍卖价高者得,有些遗憾。

    这两天的日子过得轻松愉快,“红旗军”上上下下吃得好睡得香人人红光满面,精神面貌没的说。

    宝坻县城离京师已经不足二百里,第二天早早上路,一行人在太阳下山前赶到了京师广渠门外。

    现在已经是二月中旬,由于各路勤王人马陆续到来,又有了遵化大捷,京师军民已经不再慌乱。

    虽然京师还在戒严之中城门紧闭,但是每天都会开放城门一段时间。

    此时已经夕阳西斜,广渠门当然早早的关上了。

    方正化和李若琏带着四个校尉来到城下叫门,没多久就赶来了司礼太监沈良佐,他在去年底被崇祯委派提督九门及皇城门。

    现如今中级宦官方正化在太监圈子里有了一定名气,在崇祯皇帝心里也留下了一些印象。

    那是三天前回京师的宦官和校尉带回来了一百余级斩获,他们都在鼓吹方公公和锦衣卫李百户亲自带着校尉参加了袭击后金军的战斗,现如今他们还在永平府地界伺机再立新功。

    本来传旨太监迟迟不归就有许多议论,有些人甚至判断李若琏和方正化有可能运气不好正巧撞上鞑子、建奴的大股人马,估计凶多吉少。

    谁知这小小队伍不仅仅安全回来了,还带回许多斩获,这件事太新奇,太多人打听,近几天京师里到处都是议论此事的人群。

    太监自然帮着太监,锦衣卫也会求同存异一致对外,如今方正化和李若琏给天子内臣和天子亲军长脸了,他们当然不遗余力大肆吹嘘。

    这帮小子不厚道,根本没有人提起黄汉这个新官上任的把总武官,有可能一个把总地位不值一提,人家觉得说不上嘴的缘故。

    五十几个校尉和小宦官在京师酒楼茶肆大谈如何出其不意袭击鞑子,这个话题当然是京师军民喜闻乐见,当校尉和小宦官被听故事的人群包围之时,他们还高声唱一阙清平乐·红旗。

    于是乎诸多京师军民都能够哼出:“……红旗漫卷西风……”

    很快这阙清平乐·红旗就成为了京城臭大街的流行曲目,青楼、妓馆里的姐儿如果不会来上一曲,恐怕会被认为跟不上潮流。

    郑国昌得知消息赶去兵部见到了梁廷栋,看到了如假包换的斩获,得知黄汉果然不负众望,在永平府干得风生水起,还打出了名头。

    他认为“红旗军”这个名号很不错,喜庆、正能量,能够媲美太祖的“红巾军”,他跟梁廷栋一合计,觉得让宦官和锦衣卫抢了风头很不合时宜。

    天启年的旧事还历历在目,不能让东厂、锦衣卫卷土重来,很快就有兵部衙门的官吏大谈“红旗军”,他们指名道姓告诉京师军民,“红旗军”的主将黄汉就是前一阵子那段佳话的主角、遵化大捷的首功之将。

    渐渐的本来只留给京师军民迷糊印象的黄汉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连楼堂馆所里的红官人都在打听黄汉是个什么样的汉子,会不会如同常山赵子龙那样文武双全且英俊潇洒。

    曹化淳得知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跟王承恩亲自验看了锦衣卫带回的斩获,全部是青壮年男子,其中有三十级真奴、三十级控线鞑子还有旗丁五十。

    得到如此多的后金军首级已经是仅次于遵化大捷的斩获,曹、王二人乐不可支,回来的小宦官还信誓旦旦告诉曹老公、王公公,方公公回来之时应该还能够得到更多的斩获。

    小宦官不傻,他们人人亲眼瞧见了“红旗军”展示的后金军首级有二三百之多,他们应该仅仅带回来一小半而已,想必那些剩下的首级是准备留着给方以化、李若琏带回京师。

    成竹在胸,这些没卵子的货当然敢赌咒发誓,方、李二人一定再次冲杀鞑子和建奴,得到不会少于他们带回来的斩获。

    曹化淳和王承恩核实情况后大喜,两人结伴去向天子邀功,当然把方正化这个太监不惧生死,亲自披坚执锐留在永平府跟随黄汉的部队争取再建功勋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

    崇祯皇帝果然龙颜大悦,他记住了忠肝义胆的方正化,也对李若琏有了好印象。

    黄汉这个名字再次听入耳中,皇帝忍不住好奇,细细追问了细节,终于确认此黄汉就是那段佳话的主角也是遵化大捷的首功之人。

    由此可见实力足以压倒一切,黄汉有吸引眼球的斩获有无与伦比的战功,刻意打压是压不住的,皇帝还是再次记住了他。

    沈良佐乃是位高权重的司礼监秉笔,如今还是九门提督,他当然跟皇帝是一条心,其实明末的大小太监论对朱明皇朝的忠诚度要比读圣贤书的士大夫最少高出几倍。

    崇祯十七年的京师保卫战,阵亡比例反而是以太监为主体编练的内军最高,众正盈朝还不如没卵蛋的阉人有骨气真是汉文明的不幸。

    看清楚了是方正化几个在叫门,沈良佐大喜过望,连忙大开城门让六人进了广渠门,几人来到翁城,沈良佐就迫不及待询问方以化有没有再次得到斩获。

第八十三章:代入感() 
现如今的方正化、李若琏跟以前判若两人。

    毕竟曾经亲自冲杀后金军面对面砍死过敌人,自然有了一股杀气,骨子里已经透出了狠劲儿。

    方正化此人有些傲骨,不肯贪他人之功实话实说,道:“回禀沈公公,小的侥幸搏有微功阵斩建奴步甲一员旗丁一级。”

    沈良佐老于世故,早就看出来回来的宦官和锦衣卫说他们参与袭击后金军云云不可全信,推断是黄汉那个武官有意逢迎天子亲军带上他们得军功赏而已。

    现在亲耳听见方正化说阵斩两级高兴坏了,道:“方老弟,你替内书堂出来的兄弟们挣回脸面了,快给咱家看看你亲手砍下的首级。”

    “沈公公,这些首级都在城外黄把总处,一共有一百余级,其中真奴五十一级,含有拔什库巴牙喇两级,巴牙喇三级,青壮鞑子、旗丁一共八十九级。”

    方正化如实报出了准备报捷的斩首数,心里知道实际情况应该远远不止这些。

    其实方正化也多多少少对黄汉卖了近一半斩获有些意见,后来他才想通了。

    方正化来自社会底层,知道带兵特别是带铁甲骑兵的靡费何其多也,作为“红旗军”主将,不时时刻刻想方设法捞银子,哪里养得起诸多甲士。

    即便如此,方正化报出的斩首数也让沈良佐笑得如同夜猫子叫。

    “哈哈,太露脸了。哦?那位声名鹊起的黄把总也来京师了?你干嘛不带他们进城啊?”沈良佐问道。

    “黄把总带着四五百骑兵一共有一千余匹战马,要是直奔广渠门而来恐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们在离广渠门大概五里的地方找了一个没有被建奴、鞑子完全焚毁的庄子扎营。”

    “人马是多了些,咱家也确实不能私自放他们入城,这样吧,咱俩一起赶去皇城面见天子,是否让黄把总带兵入城请圣天子决断。”

    沈良佐看了看李若琏,笑道:“李百户辛苦了,还等什么一起去吧,说不定皇上会召见你也未可知,你去等着也好碰碰运气。”

    李若琏崇祯元年考中武进士,现在只不过是锦衣卫一个拥有百户虚衘的实授总旗官。

    况且崇祯年的锦衣卫是大明朝有史以来最悲催的存在,一个个都如同小媳妇般缩着头做人,生怕得罪了哪一位士大夫被弹劾。

    他跟司礼监秉笔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见沈良佐愿意带着他去紫禁城连忙陪着笑脸感谢道:“公公大恩大德卑职没齿不忘,日后但有差遣卑职一定两肋插刀。”

    沈良佐尖声笑道:“行了,行了,别尽挑肉麻的话说,咱家不要你报答,只要你用心替朝廷办差,也不枉咱家拉你一把。”

    春寒料峭,依旧在御书房孜孜不倦批阅奏折的皇帝听见了曹化淳的脚步声,有些小聪明的崇祯心知应该是有好事发生。

    皇帝身边的太监们一个个鬼精鬼精,他们都练就了走路无声无息,生怕打扰到皇帝,大凡能够听到太监们故意不加掩饰的脚步声,基本上就能断定有喜事。

    有了遵化大捷后大明貌似转运了,接下来简直是捷报频传,崇祯这几天心情好了许多。

    他抬起头看了看喜滋滋的曹化淳,道:“曹伴伴说吧,又有什么好事情啊?”

    “陛下真是洞察入微啊!奴婢敬仰之至,可不是摊上好事了么,方正化回来了,他真的亲自上了阵,还亲手砍了两个东奴,现在外面候着呢。”

    身边的人不但亲自上阵杀敌还得斩获归来,崇祯很高兴,道:“宣他们觐见,朕倒是要听听他们是如何杀敌。”

    曹化淳听得清楚皇帝是要听听他们是如何杀敌,马上明白了,于是乎,李若琏终于再次见到了皇帝。

    李若琏地位太低目前只在考中武进士之时远远地偷瞄了两眼接见考中之人的年轻皇帝。想不到由于自己一时兴起跟着黄汉干了一票就得到了面圣的机会如何不喜?

    两人来到御书房见驾当然战战兢兢,很明显少年天子颇有兴致,言语间很是亲和,让二人如沐春风。

    皇帝对“红旗军”如何游击建奴不断得到斩获尤其感兴趣,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

    虽然方、李俩人只不过亲自参加了一场战斗而已,但是这段亲身经历可谓刻骨铭心。

    他俩把如何跟“红旗军”战士一起喝酒高歌,第二天又如何选择战场,如何耐心潜伏在树林里等待,发现建奴之时又如何扑上去乱砍乱剁讲得天花乱坠。

    骑兵突袭喊杀声惊天动地,建奴、鞑子鲜血飙飞,天子亲军、内臣会同“红旗军”解救汉民七八百,如此生动的战例,果然让少年天子听得津津有味。

    皇帝还特意细问了黄汉的年龄和相貌,得知黄汉居然跟自己同岁更加高兴。

    少年天子被建奴打上门气得抓狂,恨不能亲自骑马挥刀冲杀建奴,他其实有这个水平,因为历史记载崇祯皇帝能文能武骑得烈马开得强弓。

    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