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旗军”大营一片欢声笑语,吃饱喝足的营兵们三五一群围着家丁战士听他们讲奇袭遵化的故事,得知参与袭击遵化的战士们每人都至少拿了四十两雪花银塞入腰包,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娘的,原来把命卖给黄守备是如此值钱啊!看来跟着这位骁勇善战的大人真的有可能升官发财改换门庭呢!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 
一千新招募的“红旗军”营兵自认为有两下子,只要主将敢打敢拼,他们没有理由不奋勇向前。

    这些汉子被刺激了,他们暗自摩拳擦掌,期待再次攻城拔寨之时一定要得到斩首功争取让父母妻儿都过上好日子。

    黄汉这段时间一直是占大明便宜,直接挑有战斗技能的好兵收为己用,免去了把放下锄头的农民训练成军的旷日持久。

    明军有百万之多,有武艺和能够骑射的兵丁何其多也,之所以这些人被历史湮灭完全是因为少了一个出类拔萃的领头人。

    爱好读世界战争史的黄汉太懂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被沙漠之狐隆美尔打得丧胆的美军在巴顿将军带领下判若两人,直接把德军非洲军团打得兵败如山倒。

    吴化文的汉奸军投奔了共产党后脱胎换骨,居然成为了率先攻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拿下总统府的功勋部队。

    全靠自己训练部队不可取,有的时候拿来主义也不错,只要“红旗军”的军魂在,加入其中的战士就会被同化,最后肯定跟起家的家丁战士不分彼此。

    但是这也有前提,一次性选几十、几百人马能够保证质量,如果扩充太快真的一下子给千军万马让黄汉指挥,军队再要做到如臂使指就难以保证。

    况且“红旗军”都是挑武力值高而且本分之人收为己用,过了后金军入关打得诸多明军队伍失去建制的这个时机,哪里会有如此多的明军可供黄汉选拔。

    现在黄汉的麾下比较复杂,他们的家乡可能遍布大明九边重镇。

    黄汉不担心麾下来自五湖四海,他认为一旦这些人跟着“红旗军”混得风生水起起到的模范效应会让自己获益匪浅。

    现代人的眼光当然长远,黄汉不仅仅不会满足于在永平府小打小闹,甚至不认为打得建奴亡国灭种就是终极目标,大明很辽阔,世界更广大,勤劳智慧的汉民族理应成为世界王者。

    郑孝文出来转了几天就完成了由士子到士大夫的华丽转身,他已经是正经八百的正九品主簿。此时的工作热情毋庸置疑,跟户部吏员打交道宋鹏飞可做不来,全仰仗郑孝文来周旋。

    郑国昌见黄汉有意提携儿子当然高兴,他不遗余力协助永平守备营成军也算得上名正言顺,因为他毕竟还是永平按察使,在永平兵备道白养粹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直接管军乃是分内之事。

    他利用老关系给这支部队搞了一千三百六十件鸳鸯战袄送来军中,铁甲这东西太昂贵,本来就不是普通士兵的制式装备,郑国昌没好意思开口索要。

    虽然户部尚书李标风评不错不是一个大贪官,而是一个肯做事的大臣,但是户部上上下下的官吏何其多也,给你来个拖字决也会把你坑得没脾气。

    永平守备营的粮饷之所以能够及时到位,就是郑按察通过门生故吏的关系网开了方便之门,果然是朝中无人莫做官啊!

    黄汉得到了七成粮饷其实在大明已经属于绝无仅有,只给了各级官吏三成漂没,如果不是有郑国昌的面子恐怕说不过去。

    本来“红旗军”铁甲家丁骑士就是一人双乘而来,路上打劫后金军又得到了战马、挽马三四百匹,现在给加入的三百明军骑兵换上了膘肥体壮的辽东战马。

    明军缺粮少饷,这三百骑兵原来的战马绝大多数不是好马,骑兵没有良驹骑乘当然会影响冲击速度,也会导致骑士的战斗技能打折扣,最好的战马装备骑兵理所当然。

    给骑兵战士换上好马,相对差一些的战马会让步兵骑乘,步兵也有战马代步在明军之中绝对是稀罕事,七百得到马匹的步兵都乐得合不拢嘴。

    三天后,换上了崭新鸳鸯战袄的明军英姿勃发,一千六百余匹战马、挽马,一千四百六十七位将士向广渠门方向挥挥手往东而去,这些大明军人将要给后金军点颜色看看。

    黄汉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永平守备营应该有个隶属关系才对!

    然而到如今为止,只有郑国昌这个按察使是直接管辖自己的上官,朝廷没有明确永平守备营驻地、本色粮草提供地。

    发放折色应该经过兵备道之手,可是黄汉不知道原永平兵备道是战死了还是逃跑了,也不知道朝廷有没有任命新的永平兵备。

    其实永平府以前有一位兵备道,这个人叫做白养粹两榜进士出身,可惜此人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居然投降了后金军,朝廷此时有可能还没有确认消息,因此选择了沉默。

    还有一件事也很奇怪,自己带着人马走了,没人过问去哪里?又准备去干什么?

    这个问题大了,岂不是以后“红旗军”每一次报捷都要直达兵部,这应该不符合程序!

    看来衮衮诸公晕菜了,永平守备营在大明丢了永平府城的情况下貌似成为了无根之浮萍。

    区区千把人新组建的营伍也没人认为能够左右战局,况且“红旗军”擅长游击,以前没有上官交代任务,“红旗军”也是捷报频传,这一次看来是兵部有意不干预让黄汉再次自由发挥。

    黄汉已经跟郑国昌密谈多次,两人很是亲热,郑国昌完全是以提携晚辈的口气告诉黄汉朝廷里的弯弯绕,并且透露了兵部尚书乃是他的至交好友。

    想来应该是梁廷栋看在老友的面子上有意不把永平守备营的人马交予其他文武指挥,默认郑国昌跟黄汉的隶属关系。

    黄汉准备在此简在帝心之时给崇祯增加印象分,用不着战果辉煌,只要捷报不断就能够达到效果,他又在琢磨着去沾后金军的便宜。

    此时已经二月底,红歹是即将回辽东,后金军的主力马上会撤退,接下来就轮到入瓮的阿敏吃瘪,被明军打得丢下四座红歹是留给他驻守的城池一溜烟跑回了辽东。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八十九章:再来遵化() 
红歹是退兵回辽东的路线历史上记载得明明白白。

    他先是异想天开带着主力杀到山海关下,意图直接破关而出免得绕道蒙古多走一千余里费时费力。

    可是野蛮人没有炮手,拉上缴获的红夷大炮威逼投降的明军炮手轰击山海关城墙之时发生了意外。

    也不知是明军炮手不肯为奴有意破坏红夷大炮选择跟敌人同归于尽的缘故,还是炮手本来就是半吊子不知道火药定装是多少。

    总而言之红歹是夺取山海关的依仗,那些费心劳力好不容易拉来山海关下的几门红夷大炮第一轮发射就炸膛了两门。

    山海关城墙完好无埙,后金军死了二十几个,导致野蛮人害怕这东西再也不敢使用。

    没辙,山海关貌似打不下来,算了吧,接着绕道呗!红歹是带着主力又一路流窜作案在三月中旬来到了京师城外。

    后金军破不了山海关,就意味着得不到相对平坦的辽西走廊,他们抢来的大量牲口、大车、物资需要翻越绵绵燕山山脉经过大草原才能够运回辽东。

    无论什么战争状态,运输辎重的队伍最容易被敌人袭击,为了愉快地搞运输,红歹是虚晃一枪再次杀往大明京城,目的就是调动大明勤王军接着在京畿之地干耗。

    以为后金军退兵的衮衮诸公见建奴卷土重来被吓得不轻,京师再次戒严,明军没有人马出战,红歹是也没有意图攻城,他耀武扬威在京师外围转了三天,崇祯三年三月十九日来到良乡认祖宗。

    良乡大房山有金太宗完颜晟的恭陵、金章宗完颜璟的道陵,红歹是居然大摇大摆带着兄弟们来祭陵。

    其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子孙里根本没有这些通古斯野种,可惜死人不会说话,被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祖宗了也无可奈何。

    代善的三儿子萨哈廉奉命主持祭祀仪式,红歹是这一手玩得妙,正红旗上上下下果然很受用。

    黄汉这个穿越者大体知道接下来后金军应该怎么调度,怎么肯虚度光阴?

    现在已经二月底,黄汉有了七百几十骑兵,拥有全铁甲、铁面甲装备的弓马娴熟骑兵足五百,有了这些本钱再也不会怵一个建奴上等牛录。

    这就意味着躲开后金军主力接着干黑吃黑的好买卖之时可以下手打劫的对象倍增,光阴苦短日月如梭,不抓住这难得的好机会多杀敌多多抢金银财宝,以后悔之晚矣!

    黄汉带着人马往遵化去了,那里有刘之纶部驻守,有大量的粮草储备,黄汉准备以此地为据点袭击方圆百里内出现的后金军。

    想必刘之纶会乐见其成,根本不会害怕引来后金军报复,这人没事还找事呢,黄汉去搞风搞雨一定很对他的脾气。

    其实沿途大明控制的城池何其多也,但是黄汉不敢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不知根知底的文官武将。

    万一自己带着人马完成了突袭被后金军追击得上天入地,急需进城池躲避被围歼的命运之时。

    某城某文官武将害怕后金军不顾伤亡进行报复性攻城殃及池鱼,他们效仿驻守三屯营城的总兵官朱国彦来个大门紧闭坚决不放客兵入城,黄汉岂不是要步赵率教的后尘?

    而刘之纶这个人可以信赖,他放下好好的京官不做,放弃享受士大夫美滋滋的好日子,在飞雪连天的数九寒冬毅然主动要求带着一群花子兵为国杀敌就可见一斑。

    选择遵化暂时容身也是形势所迫,“红旗军”有了一千几百号人马,如果都去九里台村那里根本容不下。

    况且万一暴露了行迹那里难以守御,大家都往山上逃还容易堵塞本来就需要牵马步行的羊肠山道。

    在已知后金军开始患得患失不愿意拼命,更加不会进行攻坚战的前提下,黄汉带着“红旗军”进入已经几乎被刘之纶经营成了堡垒的城池,当然能够高枕无忧。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可以动脑筋让敌人多吃败仗。

    “红旗军”人人有马骑还有备用战马一百六十几匹,起早带晚用了两天时间轻轻松松跑到了遵化南门外。

    果不其然,刘之纶得知黄汉带着人马又来到了遵化喜不自胜,他还以为黄汉是带着人马来投奔他呢。

    遵化城不仅仅大开城门放黄汉这支客兵入城,刘之纶还带着一大群将佐列队欢迎以示隆重,遵化军民也夹道欢迎。

    当天,这段日子过得滋润的刘之纶就大摆筵席给黄汉接风,也安排酒肉犒赏所有的将士们。

    酒过三巡黄汉很诚恳的告诉了他“红旗军”的来意,刘之纶大笑着站起身向黄汉抱拳施礼。

    他调侃道:“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铁骑在手,何日直捣黄龙?哈哈哈,黃将军好气魄,‘红旗军’要打鞑子、打建奴来本官这里就对了。”

    想不到这首词居然也传到了遵化,连刘之纶都赞不绝口,黄汉有些惭愧,道:“刘大人饱读诗书,卑职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啊!”

    马世龙和吴自勉乃是正一品武官,马世龙甚至于已经是武经略属于超一品大员,他们在进士出身的士大夫面前或许没有多大心里优势,但是在其他将佐面前那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但是这二人这一个多月耳朵里听多了黄汉的传闻,也知道了声名鹊起的“红旗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那些彪悍威猛的铁甲家丁骑士给他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吴自勉自认为已经属于下死力气捞好处的总兵官,他养着一百铁甲骑兵已经觉得太费银子,每月都要为粮饷和训练时的人吃马嚼诸多消耗伤脑筋。

    黄汉只不过是个刚刚上位的守备武官,勉勉强强才进入将军行列,他是怎么养得起几百铁甲骑士?

    马、吴二人都打定主意一定要请黄汉喝酒,想多讨教一些捞钱的门路。

    武将的名声是打出来的,一切以斩获说话,马世龙当然对黄汉相当客气,他和吴自勉陪着笑脸跟黄汉推杯换盏,一点点也不端品级高了黄汉四五级的官架子。

    ————

    书友们千万别忘了投推荐票,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九十章: 瓦克达() 
吴自勉站起身敬了黄汉一杯酒问道:“黄老弟,本官见汝麾下兵强马壮羡慕不已啊,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