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4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4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马、吴二人被黄汉的忽悠吸引了,刘之纶以及他的八营主将都竖起了耳朵聆听。

    一月中旬刘之纶派到黄汉麾下节制四五百骑兵的千总吴应龙,已经由于遵化大捷被提拔成为都司将军也有从三品虚衔。

    他更加听得聚精会神,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能够再带遵化标兵营骑兵跟着这位神奇的黄大人再干一票。

    马世龙听得心痒难耐,催促道:“黄大人有何妙计教我,请速速讲来。”

    “首先我遵化守军具备局部兵力优势,二位大人不否认吧?”

    吴自勉道:“饶是如此,根据探报分析,三屯营城里最多有两个甲喇的建奴、鞑子,守将是正红旗主代善的四儿子甲喇额真瓦克达。

    他们的披甲人不会多过三千,城内应该有协防的旗丁包衣奴才三四千,这些人没有骑战能力,可以忽略不计。”

    “不错,三屯营城的兵力大致如此,吴大人可谓知己知彼啊!”黄汉顺势送了一顶花帽子给吴自勉,这小子很受用乐呵呵道:“黄大人过奖了,还请接着讲下文。”

    “第二点,我军具备主场优势,战场在我大明腹地,明军本来就应该如鱼得水。

    可惜结果不是如此,反而是鞑子、建奴在大明国土横行无忌屠杀汉人同胞凌辱妇女。这些卑职就不说了,未免扯的太远。

    卑职就事论事,二位大人出击时掌握好距离,大军不出遵化方圆三十里,是不是主场优势更加明显?”

    马世龙问道:“这个主场优势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用处吧?骑兵追逐战来去如风,即便离遵化近,等步兵出城结阵助攻黄花菜都凉了。”

    “如何利用好主场优势,这就得谈谈我军的第三点优势,那就是火力优势。”

    这个词好新鲜,刘之纶笑了,问道:“火力莫非就是我军的火器?黃将军是不是指那些在城头布防的红夷大炮和木头大炮?”

    “不仅仅指那些火炮,还泛指明军能够用火药发射的所有东西,抬枪、鸟铳、神火飞鸦、一窝蜂等等发射出的杀敌铅弹、刀枪都算火力。”

    刘之纶道:“黃将军的意思是让遵化火力参战?可是鞑子骑兵跑得太快,等火器摆开阵势他们早就跑没影儿了。”

    黄汉认为有刘之纶坚守遵化真的是明军的福音,这个人铁骨铮铮不会变节,而且渴望杀敌建功,但有建奴、鞑子出现在他的火力范围哪里讨得了便宜去。

    他道:“卑职没打算让遵化步兵去主动出城打击鞑子骑兵啊,只要大家打起精神给马经略和吴总兵的骑兵提供火力增援,他们就能够稳操胜券。”

    马世龙和吴自勉都眼睛一亮,纷纷催促道:“黄大人再把如何排兵布阵讲仔细些。”

    黄汉谦虚道:“没什么了不起的计划,二位大人有两千余骑兵,如果鞑子、建奴跟得紧不要急着回城。

    放心,从三屯营城出来的敌军人马不会超过我军的骑兵人数。

    你们只需要紧贴着城墙根儿跟敌骑兜圈子,刘大人一定会指挥城头火炮、火铳打击追兵,卑职估摸着绕一圈恐怕就会扭转局势,那个时候谁追谁还说不定呢。”

    遵化城下没有掩埋鹿砦、拒马,也没有挖陷马坑之类的陷阱,有可能是因为天寒地冻,做这样的工程不容易,而敌人攻击时要破坏弹指一挥间的缘故。

    鞑子、建奴骑兵要拔除鹿砦动作很简单,只需要骑在马上扔出套马索、挠钩,套住或者钩住拒马和鹿砦策马奔腾,那些明军辛辛苦苦埋下去的障碍物就会被连根拔除。

    要填陷马坑更加容易,威逼被裹挟的汉人扛着装满泥土、沙石的袋子,承受城头箭矢、鸟铳打击带来的伤亡去填坑,被打死了也会成为填坑的材料。

    刘之纶布防的着重点在城头和城里,城外四周路况良好,骑兵绕着城墙奔驰完全可以做得到。

    这个主意不错,马、吴二人高兴得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大笑道:“是啊!绕着城墙根儿跑,建奴、鞑子能奈我何?遵化城头的火炮不少啊!给建奴们来几炮说不定又会扩大战果。”

    黄汉继续给他们增加印象分,谆谆诱导道:“这就是协同作战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优越性,汉人何其多也,这里不是大草原,咱们只要选择对了地方,利用好己方的巨大优势,让更多人发挥出作用,打建奴、鞑子得斩获应该是手到擒来。”

    刘之纶听明白了,他若有所悟紧锁眉头在消化黄汉的忽悠,脑海里在构思一种全新的守土战术。

    以点带面,以坚城为依托诱使敌军来到城头火力覆盖范围作战,明军再也不是完全龟缩防守,而是攻守两相宜。

    他想通了一拍大腿喝彩道:“妙哉真妙哉!黄将军真乃智勇双全啊!”

    马世龙感叹道:“黄大人,怪不得‘红旗军’能够屡建功勋越打越强,你的战术构想真是登峰造极!本官佩服之至。”

    吴自勉和八个营头的主将以及吴应龙都站起身躬身施礼道:“下官受教了!”

    古人的战略构想和战术布置比黄汉高明何止千万倍。其实黄汉这些所谓的计谋完全是狗臭屁不值一提,只不过是把孙承宗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构想略微延伸罢了!

    黄汉认为明军其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了敢战的勇气,他大言不惭只不过是为了忽悠马世龙、吴自勉等等将领鼓起勇气率领骑兵出城而已。

    骑兵出去了,城门关闭了,他们不想拼命也得拿命去拼,不把追击的敌人干死,就是自己死翘翘。所谓至死地而后生就是如此!

    ————

    书友们这段时间猛砸推荐票导致小作在历史类推荐票排名进入前六十,把诸多大神超越了,谢谢书友们,咱们齐心协力继续砸推荐票,咱们来个乱拳打死老师傅。

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险性() 
时光荏苒,曾经驱逐蒙元的明军到了崇祯年完全退化了。

    想当年戚继光在蓟镇之时是何等威风,李成梁的铁骑横扫辽东怕过谁来?

    兵书战册大家都读,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从选兵到练兵再到排兵布阵可谓是经典教材,可是有什么用呢?

    明军文官武将被一个大字都不认得的野猪皮打得丧胆,野蛮人中崛起了一个个文盲名将,读兵书战册貌似然并卵。

    说一千道一万兵书洋洋洒洒数万言还没有“敢战”两个字来得有效,明军现在就是缺了敢战的勇气。

    现在很明显马世龙和吴自勉等等将领的敢战思维被撩拨了一点点,这就足够了,只要他们能够占到便宜没有吃亏,接下来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之纶其实巴不得建奴来硬啃遵化,好让他检验一下五六万军民花了一个多月加固的城防是不是效果非凡。

    他还是个火器专家,连木头大炮这样的奇思妙想都敢去实践。

    遵化城的布防是刘之纶亲自安排,木头火炮配合红夷大炮加上抬枪组织的火力网可以打到二三百步,给沿着城墙根儿的明军骑兵提供火力支援完全做得到。

    建奴、鞑子的骑兵接近到遵化城外围一里就会面临炮火袭击造成伤亡,恐怕用不着绕着遵化追一圈,角色就会互换,如此安排真的能够确保出击部队不会吃大亏。

    刘之纶认为遵化骑兵出城袭击建奴哨马应该是万无一失,他干脆给马世龙、吴自勉下达军令。

    他道:“马经略、吴总兵,本官命令你们各带本部骑兵明天午时出城肃清遵化城外的建奴哨马侦骑并且追击三十里不得有误。”

    刘之纶只不过是个正三品兵部右侍郎,他居然堂而皇之给超一品正一品武将下达命令,是不是很诡异?

    这不奇怪,宋朝和明朝都是以文治武,最后都被蛮族灭了国,恐怕武人地位太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遵化城多了千把“红旗军”的虎狼之师,马世龙和吴自勉心里其实安定了许多。

    他们也知道三屯营城驻守的建奴和鞑子不是很多,现在两军属于战略僵持阶段,明军出其不意率先发难,算计几十游骑应该有十足把握。

    二人乐滋滋领命,他们表态明天会亲自带领家丁参加突袭。

    黄汉来遵化的目的就是准备再打几个便宜仗抢些战马、金银,顺带着让给予“红旗军”打马长安街殊荣的崇祯皇帝一个连战连捷的好印象。

    在赶来遵化的路上,有备而来的黄汉就已经跟麾下商议好了先从哪里下手便宜一把立刻跑路。

    黄汉的麾下就有十几个战士家乡在遵化北一带,他们对这里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制定的行军路线和得手后的撤退线路都经过集思广益认真推敲。

    现在的黄汉胆子比三个月前壮了许多,实力完全不同,十几个业余骑兵拿六七百服役超过三年的职业骑兵的战斗技能当然不好比。

    在明知后金军主力根本不在遵化、三屯营附近的情况下,在已知守三屯营的后金军主将瓦克达需要大量人马留守的形势下,给后金军往关外送物资的队伍来一下狠的貌似比较酸爽。

    打完了运输队,应该还会有足够的时间拿上缴获转移。

    这个年代又没有无线电通讯,等漏网之鱼跑回三屯营城报告遇袭经过,再从三屯营城点兵派将赶几十里山路到达遇袭地点恐怕没有大半天根本做不到。

    况且瓦克达面临西面遵化方向出动了两千余明军骑气势汹汹往三屯营城方向杀来,他短时间应该还没搞得清明军意欲何为。

    紧接着又闻报押运物资经龙井关出边墙的队伍被“红旗军”打了,物资丢得一干二净,阿哈跑得无影无踪,押运的披甲人死得七七八八。

    这个乐子应该不小,瓦克达应该头大如斗吧。黄汉很好奇困坐愁城的建奴守将接下来会如何调兵遣将?

    明军有了只花费一个时辰一鼓而下遵化城的战例,瓦克达守三屯营城恐怕会害怕重蹈覆辙不得不小心翼翼。

    他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防止明军突袭夺城,能够派多少骑兵去西边跟马世龙和吴自勉的骑兵厮杀?又准备派出多少骑兵往北去追踪不知来了多少夺取后金军抢掠成果的那支“红旗军”人马?

    一切都是未知数,恐怕以通古斯野人的低级智商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刘之纶积极配合黄汉的行动,遵化城自从“红旗军”进入就采取准进不准出的严格管制,目的当然是防止间谍防止暴露我军行动计划。

    黄汉为了保持行动的隐蔽性,所有的出击战士都早早的吃晚饭睡大觉,凌晨之时悄悄的上路往山区钻。

    选择在赶到遵化的第二天就发动奇袭战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毕竟明军的保密意识模糊,大事小情容易搞得尽人皆知。

    万一自己的谋划暴露,后金军来一个张网以待,“红旗军”一个也跑不了都有可能,因此玩迅雷不及掩耳最科学也能够把危险性降到最低。

    “红旗军”选择的这一条进兵线路只有三分之一的道路可以骑马,有大概三十几里需要牵马步行,预订的伏击点是一个叫做双鱼峪的大概一两千亩面积的小盆地。

    这里是三屯营城到龙井关的必经之地,那里有一个不小的村庄叫做双鱼村,没被建奴祸害之前应该有一百余户人家,人口不少于一千。

    黄汉的战士中就有一位名字叫做裴大能的骑兵是双鱼村人,也是他提议安排在这里伏击狗鞑子。

    双鱼村紧靠边墙,这里的老百姓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如今这个村子已经荒废了,少量老百姓逃进了茫茫燕山,大多数人或是被杀或是成为了后金阿哈。

    还不到四更天,又是月底几天没有月亮的日子,黄汉带着麾下趁着满天星光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红旗军”没有人叫苦喊累,甚至连一个说怪话的都没有,人人都兴奋莫名。

    ————

    书友们这段时间猛砸推荐票导致小作在历史类推荐票排名进入前六十,把诸多大神超越了,谢谢书友们,咱们齐心协力继续砸推荐票,咱们来个乱拳打死老师傅。

第九十四章:双鱼村() 
“红旗军”为了提升机动力提高打劫效率,参加行动的所有战士都是一人双马,去时备用马都是空载,想必回来时应该驮运满当当的财货。

    为了赶夜路时身体灵活,铁甲骑士都没有穿铁甲,而是穿着棉甲牵着马走路上了羊肠小道,铁甲都在马背上驮着呢,所有的战士临战前才会着甲。

    为了多给战士们实践的机会,黄汉这一次带出了八百余战士。

    除了所有的骑兵还有一百人是挑选的骑术比较好的骑马步兵,他们没有铁甲也没有战斗任务,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们在骑兵兄弟们跟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