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50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50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子借着马速投掷飞斧又准又狠,两个鞑子后背被飞斧深深地切入当场坠马死亡。

    第一次参加“红旗军”游击战的明军骑兵都如同魔怔了,他们只觉得脑子空白了、当机了。

    因为他们其实都是吃过建奴瘪的败兵,大部分人都有过千把人被建奴一个牛录击溃打得哭爹喊娘的记忆。

    如今“红旗军”也只来了不过七百余骑发动突袭而已,面对二百左右的建奴和鞑子主将连一丝犹疑都没有,身先士卒直接冲杀。

    而以前记忆里战斗力强大的建奴连撑住一息都没做到,即刻溃败了。

    这个景象正好跟这些明军的记忆截然相反,建奴、鞑子一个个如同丧家之犬,败逃的狼狈样比记忆中的明军败逃有过之而无不及。

    给新兵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红旗军”的当家人黄汉那股舍我其谁的凶悍,是军官带头横冲直撞的泼辣。

    这种气势感染了所有人,新兵内心里的万丈豪情被激发,此时都以大无畏的忠勇人人争先恐后。

    把二百左右鞑子、建奴打崩溃了其实没什么可以得瑟,“红旗军”具备装备优势,具备人数优势。

    有一大半战士经历过多次胜利,他们自信心爆棚心理素质强大自然士气如虹。

    在有备算无备的情况下采取骑兵突袭的战术冲杀人数只有己方一小半的后金军,不打个大胜仗也太对不起黄汉为这一支部队注入了全部心血。

    老家丁战士还算淡定,冷静地袭杀后金军,显得从容不迫。渐渐地新招募的明军骑兵全部失去了思维,他们狂吼着冲杀连自己已经失声了都浑然不觉,人人兴奋得一头大汗满脸红光。

    连建奴牛录额真都开始逃窜了,“红旗军”当然胜局已定,现在就是争取多留下些后金军成为斩获。

    七八个建奴披甲人簇拥着牛录额真往南打马狂奔,谁知这一切都被负责观察战场外围的宋鹏飞几人看得真真切切。

    宋鹏飞苦于没有战斗技能一直都是依仗马术一流充当观察员,他身边跟着的赵坤、刘四海、王根生都是同病相怜之人,自从领到了鸟铳并且知道这东西容易上手且杀伤力远超弓箭,他们就每天勤学苦练。

    今天终于等到机会一显身手了,宋鹏飞几人躲在山坡上,手中鸟铳已经装填完毕,火绳已经在缓缓燃烧,他们做好了随时击发的装备。

    宋鹏飞知道身边的三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实战,担心他们乱放铳,命令道:

    “赵坤、刘四海、王根生,你们三人记住,必须等本官放铳你们才能扣动扳机。谁要是在本官前打响了鸟铳,回头一定军法处置。”

    赵坤带头道:“我们明白,宋大人的鸟铳声好比咱们家主射出的鸣镝,是咱们全体射击的信号。”

    宋鹏飞知道赵坤虽然文弱一些,但是有文化很机灵,使用鸟铳的水平不比自己差,因此给了他一杆备用鸟铳。

    见他完全明白齐射的重要性,宋鹏飞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记住这一次是咱们鸟铳手第一次接敌,要是两手空空以后恐怕更加让骑兵兄弟们瞧不起。”

    四个人再也不说话,他们目光炯炯盯着战场,七杆鸟铳都装填完毕,就等着打响袭击建奴的第一枪。

    宋鹏飞布置的埋伏也算经验老道,悲催的建奴牛录额真恰好进入宋鹏飞埋伏地三十几步距离,宋鹏飞率先扣下了扳机、一声大喝:“全体射击。”

    要说火绳枪其实也有优势,最起码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有效击发率超过九成半,如果是自生铳就需要望天收,超过七成有效击发都是好成绩。

    宋鹏飞四人打出射击后金军的第一枪都是成功击发,由于距离很近敌人骑着高头大马目标太大,四发铅弹都有效命中,两颗打进了战马的身体,两颗打到了马上之人。

    “稀溜溜”、“啊!”牛录额真人和马都发出痛彻心扉的惨叫,轰然倒地,鲜血顿时横流一地。

    宋鹏飞有七支鸟铳,连他在内只有四个铳手,除去给了装填动作最快的赵坤一支鸟铳作为备用,因此小宋手里还有两支装填完毕的鸟铳,他和赵坤在两个同伴在以最快速度装填之时再次打响了备用鸟铳。

    这两枪都没有打空,二人为了不让建奴跑了决定射人先射马,皮糙肉厚的战马被射上几箭都不买账,可是被打上一枪不是栽倒就是狂蹦乱跳,马上骑士无一例外都是摔落马下。

    逃跑的建奴落马了哪有命在?不是被砍了就是被战马踩死。

    宋鹏飞紧接着又打了一铳,他眼睁睁看见那匹战马脖子处喷血,悲嘶一声跪倒。

    得到机会有幸亲眼见识了师傅描绘的使用热兵器打击敌人的效果,终于明白师傅为什么说他以后会是战斗力最强的“红旗军”勇士之一。

    看清了鸟铳第一次实战的杀伤力,幸福感油然而生的宋鹏飞大叫道:“娘的,鸟铳太厉害了,老子以后要练出一百鸟铳手,让你们几个都能当上总旗官。”

    赵坤、刘四海、王根生也瞧见了鸟铳的杀伤力,心里也在狂喜,他们思量要是如他们这样的鸟铳手有成千上万,女真弓马那里吃得消铅子的肆掠。

第九十七章:得手() 
赵坤几个纷纷道:“太爽了,咱们以后一定勤学苦练争取打得更快更准,鸟铳真是好东西,这玩意太神奇了,巴牙喇、牛录额真算什么,老子只要打出一颗铅子就能让他们归西。”

    宋鹏飞道:“眼见为实,怪不得师傅让我不要羡慕骑兵兄弟们,他说以后即将是热兵器战争,战士们都得用火器杀敌。”

    得知家主如此推崇火器,赵坤、刘四海他们的眼睛更加亮了,他们之前在“红旗军”里一直抬不起头来,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为战友们服务,从来没有获得过面对面搏杀的机会,当然寸功未立。

    他们虽然由于资格老已经得到伍长待遇,但是在这个以军功论英雄的“红旗军”队伍里,老是做后勤当然很憋闷。

    今天他们不一样了,每天的勤学苦练获得了回报,他们利用及短时间再次装填后又再次冷静击发,又成功射杀一个鞑子和一个旗丁。

    太痛快了,原来用鸟铳杀敌是如此酸爽啊!宋鹏飞和赵坤、刘四海、王根生都发出畅快淋漓的大笑,恨不能让所有袍泽都看见,他们也是获得斩首功的好汉儿。

    经历了实战检验,宋鹏飞认为组建鸟铳队刻不容缓,他已经琢磨着从七百步兵中挑选以前玩过鸟铳的战士重新训练,在没有拿到杨老实生产的鸟铳之时先使用普通鸟铳练习装填和瞄准。

    残阳如血,战旗美如画,此时的骑士们都如同杀神,其实短暂的骑兵突袭战只不过进行了两息时间而已。

    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两千多被逼无奈成为了后金军免费劳动力的汉人一时间无法适应。

    他们只来得及听见隆隆的马蹄声接近,随即就看见那些曾经恶狠狠鞭挞他们的建奴、鞑子、旗丁变成了在地上抽搐的可怜虫。

    大地已经被鲜血染红,周围也被红旗漫卷,那耀眼的红、那救命的红让这些被解救的汉人津津乐道了一辈子。

    那些饱受摧残的汉民回过神,声嘶力竭喊出内心的狂喜:“明军,是明军,是我大明的骑兵来救咱们了,呜呜呜……”

    “可盼到王师了,乡亲们,咱们能够回家了,哇……”

    “苍天有眼啊!狗鞑子,你们也有今天。”

    太多汉民喜极而泣,他们终于得以摆脱为奴的命运。许多汉民知耻而后勇,他们跟旗丁、包衣奴才厮打在一起……

    突袭凑效,“红旗军”完胜,统计战果,计连牛录额真和九个巴牙喇在内七十一个建奴披甲人毙命、六十三个鞑子留下了尸体、斩杀旗丁和包衣奴才二百三十。

    “红旗军”有七位袍泽牺牲了,十三人重伤,二十一人轻伤。

    打仗总会出现伤亡,此战损失小战果辉煌,所有的战士都高呼“‘红旗军’万胜。”丝毫不因为出现伤亡冲淡胜利后的喜悦。

    黄汉安排大家打扫战场布置警戒的同时,郑重其事记下了牺牲袍泽的名字和籍贯,烈士遗体带回九里台烈士墓地入土为安不现实,只能让汉人壮劳力帮忙去山坡掩埋战友。

    就在双鱼村奇袭战结束,三四千军民喜滋滋收获后金军首级和战利品之时,遵化城里也热闹非凡,那是马世龙和吴自勉带着人马得意洋洋回城了。

    小半个月没见明军骑兵出城,今天忽然一下子从北门、南门同时冲出了一千余骑,两千多明军骑兵往东门方向合围,十几骑建奴哨马很不幸落入了包围圈被群殴致死。

    外围的后金军哨骑发现明军不依不饶全速往三屯营城的方向杀来,立刻打马飞奔回三屯营城禀告主将明军发动袭击。

    三屯营城里顿时鸡飞狗跳,后金军的反应迅速,片刻功夫瓦克达就集结了一千五百骑出西门准备亲自迎战明军。

    谁知后金军一路往西一直跑到遵化东门的五里亭也没见着明军,白白跑了六七十里,那些杀了十几个八旗子弟的明军都溜进了遵化城,让追击来到遵化东的建奴一个个气炸了肺。

    生气有毛用?城头明军在做下流的手势引诱后金军攻城。后金军唯有干瞪眼的份,他们不傻知道再多五倍人马也打不下遵化城,没辙回去吧!

    这一次出击,明军只有五个人受伤了,没有一人阵亡,虽然战果仅仅是得到十三级真奴而已,但是足以让明军士气大振。

    许多明军看着捞到斩首功的袍泽羡慕不已,貌似砍下建奴首级不是很难啊!太多明军憋足了劲,准备着下一次出击之时斩得敌军首级归来。

    双鱼村的战场上气氛更加热烈,几千人拥抱在一起欢庆胜利,诸多百姓居然在“红旗军”中发现了老乡。

    由于有几十个老百姓死于两军混战,这一支运输队还有汉民壮劳力两千六百余人,有牛马大车七百余架,除去缴获了鞑子建奴的战马三百余匹,还有驮马、挽马足四百。

    这一支队伍运送的金银财宝价值超过三万两白银,丝绸、布匹、茶叶、铁器的价值应该不低于两万两银子。

    从鞑子、建奴以及旗丁尸体上、战马上的褡裢里还搜刮到了黄金珠宝和银两,这些应该是属于后金军的私产,一共值白银两万余两。

    这支运输队运送的主要物资其实是麦子,足装了六百多架牛马大车,目测估计不低于五六千石。

    大车没法赶着去翻山越岭,只能解下牲口驮运,没了大车,哪怕黄汉带了超过八百匹备用马、多了缴获的战马、驮马、犍牛小一千也是杯水车薪,运力远远不够带走这些粮食。

    黄汉命令大家先挑值钱的物资驮运,能够带上多少麦子算多少,让所有的汉民都及时往山里躲藏,他们可以量力而行扛上一些麦子。

    “红旗军”战士已经开始准备柴火,撤退之前只能选择把那些大车和四五千石麦子付之一炬。

    黄汉知道明末到处缺粮,升斗小民能够吃上两餐杂粮就不错了,这里的麦子就代表着白白的炊饼啊,烧了实在可惜。

    但是不销毁又能如何?丢在这里明天就会再次变成敌资。战争本来就是互相破坏互相杀戮,没办法菩萨心肠!

第九十八章:救命粮() 
憨子和杨汉威、袁思明几位军官大声向老百姓传达命令,让他们拿上一些粮食速速撤退,大军马上会焚毁所有带不走的物资。

    得知大军要烧毁带不走的那许多好东西,被解救的汉民哗然了。“那么多粮食、那许多大车都准备烧了?”

    “不能啊?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军爷你们不能烧粮食啊!”

    袁思明道:“没办法,山路崎岖大车无法通行,不烧了早晚还会被狗鞑子夺回去。”

    憨子大声道:“舍不得粮食你们可以多扛走一些,咱们等你们上路后才会放火。”

    “大人,万万不可如此啊!鞑子掳掠不知有多少乡里乡亲逃进了山里,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饿肚子,有了这许多粮食不知能活多少人呢!”

    袁思明道:“大家不要再废话了,赶紧的,拿不走的东西全部烧毁是咱们主将的军令,谁敢阻挠杀无赦!”

    “乡亲们,咱们都去给黄大人磕头,咱们谢谢他的救命之恩,咱们也求他留下这些粮食。”

    “好,都去、同去,咱们这就去求黄大人。”

    黄汉正在聚精会神听宋鹏飞、赵坤几个讲述鸟铳手第一次参战的心得,商议回遵化即刻组建一个总旗的鸟铳手由宋鹏飞负责训练,发现两千多汉民来到周围齐刷刷跪下了。

    一位大概三十岁出头的汉子叩头道:“大人,小的就是双鱼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