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64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64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挨一枪都吃不消。

    能够在打到敌人的同时自己却在敌军的射程之外,抬枪这东西用来守城无疑会大大提升守军的士气。

    黄汉给刚刚解救经过甄别的壮劳力每人喝了一大碗肉汤,吃了三五个炊饼,然后交给他们一个让这些人跪在地上磕头感激涕零的任务。

    这一次的任务能够得以极快执行,得益于刘之纶的守城准备工作做得尤其充分的结果。

    刘之纶为了防备在四个城门都被堵死的情况下要派兵出城完成偷袭,因此准备了许多绳索和吊篮。

    现在黄汉命令解救的汉民壮劳力四五人一组使用一个吊篮,目的当然是救那些躲藏在城墙根儿的父老乡亲。

    黄汉宣布了营救纪律,儿童优先妇女其次,老人再其次,最后是青壮年,所有的青壮年男子必须光着膀子并且拉扯头发让施救的壮劳力瞧清楚了才能够被拉上城墙。

    遵化南城的救民行动正在进行中,刘之纶得知了“红旗军”的壮举赞叹不已,他亲自带着十五杆抬枪,搬运来了四张床弩、率领标营八百人马来到南门给予黄汉大力支持。

    出现在城头的五六百青壮年老百姓中许多人心急如焚,因为他们就有家人还在城外,片刻功夫一百个吊篮就放了下去。

    一刻前,城头“红旗军”战士已经通过喊话让躲藏在城下的老百姓知道了明军是准备用吊篮把他们拽上城头,也知道儿童妇女优先。

    老百姓们哭着让妻子、女儿或者儿媳带着年幼的子孙坐入吊篮。

    救人的壮劳力此时当然不惜力气也不怕被后金军射杀,他们喊着号子竭尽全力拖拽……

    在远远的监视明军动态的莽古尔泰发现了守军的动作大怒,如此这般自己费心劳力派遣几千人马,甚至于远去偏僻的山沟驱赶来的尼堪,岂不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全部被拽入遵化城?

    他挥舞令旗命令正蓝旗和鞑子冲城用骑射破坏明军的救援行动。

    霎时间敌骑千军万马奔驰而来,看到了发神经仅仅为了屠杀而来的后金军,黄汉大吼道:“全军射击,老子单看看莽古尔泰那个王八蛋准备在城下丟多少人马才肯罢休。”

    后金军的箭雨纷纷射向城头,同样有纷纷箭雨回敬鞑子和建奴,其中稀稀疏疏夹杂着枪声。

    射向城头的羽箭有效命中率不值一提,因为敌人是骑射、漫射本来就不如步射、直射威力大。

    再加上刘之纶这个守城高手早就在遵化城头挑起了木箭帘、草帷幔,导致超过七成后金军射出的箭矢如同草船借箭般钉在木头或者草扎成的围幔上。

    要说这个出身贫苦的刘之纶还真的会鼓捣木头,独轮车、木头炮、木箭帘等等都是价格低廉容易上手的东西。

    其实木头大炮只要掌握好了规律,有效打放几炮还是能够做到,想当年赤卫队就曾经大量使用以自制黑火药发射的松树大炮。

    在城头射箭的“红旗军”全部集中使用了头盔和面甲,最不济也有棉面甲装备。

    因此除非很倒霉被后金军的箭矢射入眼睛,否则杀伤力不值一提,有的“红旗军”好汉身上已经插了七八支羽箭还在大叫着极速射还击,一直到射出十一二支箭矢,感觉实在拉不动弓弦才作罢。

    几百放吊篮拉城下难民的汉子也豁出去了,他们冒这被后金军射杀的危险拼命的拉动绳索,反而是蜷缩在吊篮里的妇孺相对安全一些,毕竟藤编吊篮的外框足以抵御敌人抛射而至的羽箭。

    一个二十岁左右名叫李三的汉子很幸运的发现了自己的妻儿,正当他倾尽全力把他们往城头拉的时候,后金军发动突然袭击,一阵箭雨袭来,李三点儿背被当胸射入两支羽箭。

    他拼出最后的力气把吊篮拉上城头,几个同伴拉上李三和他的妻儿隐蔽到了垛口后,虽然是抛射的羽箭,但是面对没有任何防备的老百姓那也是致命的,李三口中吐血很明显不行了。

    他无限深情地看着不到二十岁的妻子瞧着才三岁的儿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氏眼看着刚刚找到的丈夫就要永远离去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当家的,你不能死呀,你不能丢下你的儿子啊!没了你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何活的下去啊?”

    李三嘴唇动了动,他看着城头漫卷的红旗艰难的说出一句话:“娃儿他娘,你记住了,跟着‘红旗军’走,才会有活路……”

    诸多汉子为了救更多老百姓受伤了甚至牺牲了,但是其他人没有被吓住,他们合上同伴怒目圆睁的双眼擦了擦眼角的泪又放下吊篮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汉人同胞。

    医务兵刘大寿今天忙得不可开交,还好他临时征用了几十个健妇帮着抬伤员,为伤员消毒包扎,甚至于有几个妇女见过几次刘大寿给伤员缝合伤口,也大着胆子依葫芦画瓢。

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 
黄汉收留的三个婢女一个妈子和小厮黄可造也主动参与救治伤员,心灵手巧的添香居然敢给伤员缝合,而且动作麻利,比刘大寿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小妮子曾经协助刘大寿救治白养粹的小妾彩莲,后来照顾彩莲换药都是她在干着,因此她有处理外伤的经验。

    郑孝文组织了一百余男女在烧肉汤、蒸炊饼,房连栋带着几十个汉子在往城下抬伤员,南门军民真的是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刘之纶部署的三十几杆抬枪今天大放异彩,抬枪手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火力,看到抬枪的大弹丸只要打中目标都会一片血雾茫茫,一个个都觉得解气。

    物伤其类,见到城外后金军肆意屠戮汉人同胞,但凡有一丝血性的汉儿都不再沉默。

    此时抬枪手们得到了让后金军吃枪子的机会如何肯放过,拿出平身最快的速度完成装填、打放。

    顶盔掼甲的刘之纶亲自调试好了一架床弩亲手发射,在发射第三支如同投枪般的床弩专用箭矢时,这支大箭直入一个后金军白甲兵的胸膛。

    刘之纶兴奋得一跳三尺高,他把文人该有的气度和修养暂时忘得一干二净。

    对着在他右侧箭发连珠的黄汉嚷嚷道:“黃将军快来看,本官今日射杀一个建奴白甲。就是胸口被大箭洞穿的那个。”

    黄汉发现了一个建奴巴牙喇被床弩专用大箭贯穿了胸膛,只是不知道居然是刘之纶亲自射出,听见了刘之纶兴奋的话语,他大声喝彩道:“刘大人真英雄,阵斩建奴白甲一名可喜可贺。”

    刘之纶道:“挨!太可惜,要是能够把那具建奴白甲兵的尸体拖回来多好啊!”

    “没关系,今日亲眼见到大人射穿那个白甲的将士们何其多也,大人雄风不日会传遍天下。”

    俩人在说话手上动作根本没停,黄汉前前后后已经左右开弓射出二十二支羽箭,此时只觉得双臂酸痛。

    刘之纶操控的床弩又装填完成了,随即一根大箭射出,这一次没射中敌人,射中了一个鞑子的战马导致那个蒙古兵栽倒在地不知生死。

    就在此时后金军的方向传来急促的铜锣声。

    原来红歹是发现后金军如此这般只不过枉杀一些大明老百姓罢了,给守城明军造成的伤亡不值一提,而己方为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果断决定鸣金收兵。

    后金军冲得迅速退得干脆,果然不愧是这个时代冷兵器部队的王者之一。

    莽古尔泰偷鸡不成蚀把米气得直哼哼,他知道这一次脸丢大了,再也不好意思在人前咋呼。

    见建奴退了,黄汉立刻在城头伸出脑袋对下面的汉人青壮年道:“有胆量的汉子们,你们听好了,冲上前把一百五十步左右的那一具胸口被大箭贯穿的建奴白甲兵尸体抢来城下本官给赏银一百两。”

    刘之纶道:“黄大人不必如此,为了区区浮名再让那些老百姓丢了性命不值当。”

    黄汉道:“汉人再也不能沉默了,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拿命去拼的境地,那些敢去抢建奴尸体的汉子,以后肯定敢拿起武器为了妻儿而战斗。”

    刘之纶觉得黄汉言之有理,他也大喝道:“好汉们去抢建奴尸体啊!本官以一级二十两银子给赏,多多益善。”

    刘之纶的亲兵立刻齐声复述主将的命令道:“抢回一具甲兵尸体者赏二十两纹银。”紧接着城头明军都在重复这句话。

    还有些人加了一句道:“大家千万注意了,莫要忘了收缴建奴、鞑子的腰牌。”

    这时一百余胆气过人的汉子捡起地上遗留的武器,甚至于有人冲到二百步外捡到了皮盾护体,他们由于没有盔甲成为负重动作比较麻利,四个人合作居然真的拉回来了那具白甲兵的尸体。

    其余人也没有空手,他们俩人一组分别抓住一具建奴或者鞑子尸体的脚往城墙根儿跑,一共拉回来了二十几具。

    城头壮劳力的吊篮依旧在往城头拉妇孺,“红旗军”要拉那些尸体可舍不得动用那些可以救老百姓命的吊篮。

    他们扔下绳索让城下的青壮栓住后金军遗体的腰或者脚,两个战士一起用力,一级斩获包括铠甲就到手了。

    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此时城下的汉子们都知道后金军凶残杀人不眨眼,缩头也难免一刀,他们纷纷围在吊篮边,尽可能收集一些武器用以自卫。

    没多久后金军就派遣了人马来抢尸体,遵化城头的火炮和抬枪依旧不紧不慢开火,争取多造成敌人伤亡。

    后金军不傻,他们没有自己来抢夺尸体,而是威逼着旗丁和包衣驱赶被裹挟的汉民来为一百几十个鞑子和建奴收尸。

    黄汉发现了这个情况决定停止射击,不能浪费宝贵的火药射杀汉人老百姓,即便打到几个旗丁也没什么意思,只要后金军不进入射程,明军坚决不开火。

    介于建奴始终保持三五千人马在二里外游弋,“红旗军”只能采取掩护壮劳力用一百左右的吊篮往城头拉老百姓。

    即便如此也把莽古尔泰刻意驱赶到遵化城下的老百姓救下了有七八成,总人数达到三千余,其中一千大几百人是青壮年男子。

    黄汉为了稳妥起见,亲自带着宋鹏飞和赵坤等等几十人对入城的老百姓再次甄别,最后只有三十几个男丁说不清自己的身份,也找不到证明人。

    这就有意思了,这些人都没有被剃头,身上也没有穿铠甲,也没发现他们拥有武器,可是为何他们会是孤身一人,而且居然没有同村人在被救的人群里?

    很明显这些人中应该有不少是有问题的,黄汉只能对他们说道:“诸位说不清来路未必就是建奴的探子,但是你们中间肯定存在敌军奸细,为了遵化城池的安危,本官只能对不起了。”

    没办法,黄汉亲自出马就是为了尽可能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 
如今每一个疑似汉奸都经过黄汉亲自审问,这些人很明显没有智力障碍。

    但是他们就是无法自圆其说,黄汉只能选择把这三十几个疑似后金军奸细集体斩杀。

    因为黄汉知道历史,红歹是就刻意留下了一部分辽东汉人没让他们剃头。

    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利用跟关内汉人难以区分的优势为后金主子打探情报、混入将要攻取的城池里应外合。

    遵化、永平府和滦州被快速攻破就是红歹是用了间谍的结果。

    或许这三十几人中有些人确实够倒霉,他们说不清家乡何处,得不到同乡证明,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时候牺牲一小撮人让大多数人活得更好还是有必要的。

    黄汉下达命令把三十几人全部斩杀,而且告诫所有的将士们,以后但凡发现说不清道不明自己身份又没有同乡证明的全部杀掉。

    这样的做派貌似很无理很残暴,但是黄汉知道汉人花花世界其实不是毁在建奴手里,而是毁在汉奸和流寇手里,通古斯野人只不过运气爆棚入关来捡了皮夹子而已。

    因此对待汉奸卖国贼真的可以采取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严厉手段。刚刚被解救的老百姓未必就能够完全信任,其中隐藏着资深间谍也未可知。

    黄汉命令把所有的男丁编组,十人为一队,设什长一位副什长一位,要求他们互相监督,为了防止奸细破坏,不许任何人单独行动,擅自脱离十人队的人员先缉捕再审讯。

    一伍的“红旗军”战士管理十个老百姓壮丁十人队,命令战士们尽可能熟悉他们管理的一百个男丁,给他们登记姓名和籍贯,并且记录下他们的妻儿。

    选出的老百姓什长、副什长都是拖家带口之人,被时时刻刻监督的大多数是光棍汉,“红旗军”不会不告而诛,宣传纪律和甄别汉奸的方法总在进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